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即“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自此“两型社会”建设拉开了帷幕。湖南大学作为长株潭地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在开展“两型社会”建设中扮演者比较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调查小组就湖南大学大学“两型校园”建设进行了调查,通过对“两型校园”建设的社会背景、目标和方向、建设进度、取得的成果、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的调研反映湖南大学“两型校园”建设的现状。 一、 “两型校园”建设的社会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国家加大对中部地区的建设和投资,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模式的两型社会自此拉开了帷幕。
“两型社会”的建设不仅是“中部崛起” 的战略需要,也在于探索在资源、环境、人口等压力日益增大的大环境下的社会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采取有利于资源节约的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实现资源高效及持续利用的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以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为前提,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模式。在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两型校园”建设也在长株潭地区和武汉市的各大高校及中小学开展起来。 湖南大学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是长株潭城市带开展两型社会建设“大河西先导区”的一部分,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湖南大学承担了国家级“长株潭两型社会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大课题研究,开始启动绿色指标、绿色金融、绿色建筑等系列课题,并在“两型社会”建设标准与战略实现、“两型社会”资源和环境建设管理创新、“两型社会”建设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创新等领域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为“两型社会”建设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努力。
应湖南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指示,湖南大学成立了两型社会研究院,2008年末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唐亚阳提出“两型校园”建设这一工作要求,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湖南大学“两型校园”建设一点点开展起来。 二、“两型校园”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两型校园”建设是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两型校园”建设应该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要求,我们对湖南大学“两型校园”建设进行调查之初对其目标和方向进行了一些了解,虽然采访调查没能取得预期结果,但是通过搜索湖南大学主页、学生在线、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网站、湖
大新闻网以及两型校园建设博客等网站以及相关文献检索对湖南大学“两型校园”建设的目标与方向进行了全面了解。 2.1“两型校园”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一部分
湖南大学位于岳麓山大学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示范区、知识密集区、高新产业的聚集区,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前沿阵地,因此湖南大学的“两型校园”建设就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一部分,而且对“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开展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与示范作用,湖南大学“两型校园”建设的目标从宽泛的角度去看就是“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建设成为一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大学。所以湖南大学开展“两型校园”建设就是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一种努力,引导在校师生积极投身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集合全校师生的力量,激发其创新活力,为“两型社会”建设做出一份努力和贡献。 2.2建设好学校、培养合格人才
除了建设“两型社会”需要外,“两型校园”建设的另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在于建设好学校,培养合格人才。湖南大学研究生院于德介院长在湖南大学“两型校园的建设与实践”博士论坛致辞中讲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两型社会呼吁两型校园,建设两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会计学院的罗宏斌教授讲到“两型校园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和谐校园,推进学校的科学跨越发展’”。
由此可见纵然没有“两型社会”建设这个大环境高校开展“两型校园”建设也是势在必行的,因为“两型校园”建设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在于满足学校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一批合格人才。 2.3“两型校园”建设目标与同学们对其期望
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和“两型校园”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同学认识“两型校园”并参加到“两型校园”建设中,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作为出发点开展各类活动打造“两型校园”,同学们对“两型校园”也充满期望,这种期望更是从学生自身出发,是学生对大学建设的一种需要。我们在进行“两型校园”建设调查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湖南大学在校生,其中问卷的第3题:“你觉得高校开展两型校园建设应该把重点放在哪里?”调查结果如下图:
从调查统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两型校园”建设应该把学生培养、资源节约和科技创新作为建设的重点,而这几点恰恰也在“两型校园”建设的目标之中,说明“两型校园”建设的目标符合广大同学们的要求,只是侧重点需要适当调整,我们通过调查认为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来进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既是一种科技的创新又是一种理念的普及,是建设“两型校园”的一种好方法。 ··· ··· (省去4段) ··· ···
六、“两型校园”建设的前景和方向
通过我们调查组对湖南大学“两型校园”建设的调查,结合当前高校的现实情况,我们认为高校开展“两型校园”建设既能满足“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又符合高校自身建设的发展需求,因此“两型校园”建设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就“两型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而言既有创新性又有局限性。“两型校园”建设具有创新性是因为高等院校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活跃因子,高校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具有丰富的创新思路来源,说其具有局限性是因为高校毕竟是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社会因子,其实践性受到一定的制约,高等院校还不能完全满足每一个合理可行创意的实践需求。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两型校园”建设的方向会逐步定位在资源节约型校园、环境友好型高校、科技创新型大学、创新模式人才培养、服务型大学的建设上。 6.1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
高校开展“两型校园”建设往往都从资源节约下手,我从一名大学生的角度来看高校资源浪费现象普遍而又严重,仅仅从最近比较火的话题“低碳”来说,我们开一个关于“低碳生活”的会议,任何一个人随便一罗列就能找出一堆大学生资源浪费的现象,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电、水和纸张的浪费。高校开展“两型校园”建设从资源节约入手合情合理,而且资源节约也是高校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是对“两型社会”建设最基本的实践。 6.2环境友好型高校的建设
我们再来看一下调查问卷第9题:“你最希望两型校园建设给你带来什么帮助?”调查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环境友好型高校”的建设不仅是“两型校园”对“两型社会”的一种践行更是广大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因此“环境友好型高校”的建设应该与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同步,而且一定要建有成效,绿色校园、健康环境,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
6.3科技创新型大学的建设
科技创新是大学最基本社会职能之一,而“两型社会”的建设恰恰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建设或转变,因此一所高校开展“两型校园”建设仅仅完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的建设是不够的,而是在完成这两项建设的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的建设,以用来反馈“两型社会”建设、支持“两型社会”建设,完备大学的社会职能。 6.4创新模式人才培养
我们已经提到科技创新是大学最基本的社会职能之一,“两型校园”建设还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的建设,而科技创新来源于对人才的培养,要想完成科技的创新就应该挖掘创新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就是完善“两型校园”建设的又一个
重要步骤,也是做好“两型校园”建设的根本所在,完善创新模式人才培养正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一种实践,也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积聚力量的必行之路。 6.5服务型大学的建设
一所大学要想通过建设“两型校园”成为成熟的大学,那么它的管理模式必然要经过一种转变,这种转变最终因能适应“两型社会”的发展而必然进行,这就是服务型大学的建设。“两型校园”建设在完成最基本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建设之后完善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而要维持这些状态那么他的管理模式必须转为服务型以满足这些状态的“生存”需要。所以“两型校园”建设最终的方向还要向着服务型大学建设的方向转变,这样的“两型校园”才是完备的“两型校园”,才能更利于维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更利于科技创新和积极创新体制改革健全人才培养。“两型校园”建设到这一步就更加完善了。 七、调查小结
我们调查小组利用近3个月的大量课余时间,对湖南大学“两型校园”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思考,同时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在对湖南大学“两型校园”建设进程的了解之上对“两型校园”建设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卓有成效的方案进行了了解和剖析,同时也发觉了建设过程中一些不足之处,设计合理方案寻求解决方法。
我们通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湖南大学“两型校园”建设的现状和同学们对“两型校园”的认知状况,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两型校园”建设的实践情况,综合所有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真实展现湖南大学“两型校园”建设的现实状况,并对“两型校园”建设的前景和方向进行了研究,认为“两型校园”建设的方向会逐步定位在资源节约型校园、环境友好型高校、科技创新型大学、创新模式人才培养、服务型大学的建设上。 参考文献:
[1]周佳,李英. 建设“两型”高校的现实路径.科教导刊,2009(07) [2]何志军,柳肃,陈晓明. 岳麓山大学城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的探讨.城市发展研究,2009(10)
[3] 欧婵娟,李林等.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社会科学家,2009(11)
[4] 吕全国. 关于建设“两型高职院校\"的思考.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