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简析21世纪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2023-03-26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简析21世纪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作者:叶倩虹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3期

摘 ;要: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历史中,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和融合。人类文明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领域,中国学者主要谈论的是“西风东渐”的话题,而“东风西渐”这个话题谈论的人相对较少,取得的成果也十分有限,这种情况与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是不相符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学者进行文学研究的方向是从自身出发探讨国内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且比较重视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产生的一种激化作用。

关键词:21世纪;美国文学;中国形象

作者简介:叶倩虹,女,安徽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中文。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02

“中国形象”相较“中国人的形象”来说,能更加生动、更加完善的将异域中的“他者”特征体现出来。中国形象主要是由人物、思想以及食物这些主要因素共同组成。中国形象在西方主要表现为两种,这两种形象在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各类型文学作品中以一种重复的或者是稍加变化的形式出现着,也基本上可以作为一种原型。西方文化中的认识是,中国在真正意义上并不是一个地理上的现实中的国家,而是在文化想象中的一个异域乌托邦,并具有一定的特殊的政治伦理上的意义。 一、中国形象

本文笔者所述的形象,主要指的是在文学意义中的他者形象。法国形象的相关研究学者在研究中提到过,他者形象是社会化运作过程中的对异国的看法的一种总和。这种定义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形象学的研究并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文学研究,因为还要对形象“社会化”的过程进行研究和考察,要综合考虑文学上的生产以及销售方面的各个环节。并将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他者形象和其他的那些平行文化上的产品相互比较,也要和人类学、社会学等知识领域的专家研究结果进行相互比较,旨在寻求一种在特定的文本之中的他者形象和在全社会中对一个国家的集体解释。

另外一个方面,虽然已经借鉴了很多历史性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但是在文本内部的研究还是形象学研究的基础内容,按照相关学者的想法,也是通过将文本内部的词语、等级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上的情节进行深度的剖析,并对文学的深层区域加以探究。也就是说那些由象征组成的网络,是怎么被精心的编码来进行文化想象物的一种创造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虽然我国学术界引入形象理论体系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在近些年,形象学的相关研究已经全面地展开了,且大有井喷之势。其中最为主要的研究成果是有关西方中的中国形象的研究,以及英国、法国、日本、美国和俄罗斯等比较主要的西方国家在各种文化资料中塑造的那些中国形象的相关研究。

美国是现今最主要的西方国家之一,在美国文学中研究中国形象,一方面可以将中国形象的研究融入到美国的形象中的整体框架中;另一方面在中国和西方的互动中,英国和美国法国这些欧洲的主要国家的相互差异,要比欧洲国家相互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在那些近代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前,已经身为西方整体中的一个参与者参与塑造了中国形象,在此之后又参与到了中国形象演变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作用的是西方的基督教的观念和近代化的过程,但是这些国家在民族品格方面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上是没有起到什么明显的影响意义的。而美国的中国形象不但受到了基督教的观念以及近代化的进程影响,还和美国是一个诞生在社会契约之上的并充满了拯救色彩的一个国家的定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美国虽然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中国现代化的相关进程,这一点是那些资格较老的资本主义国家不能与其相提并论的。总而言之,美国在历史上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他国家与其无法比拟。

(三)在形象层面进行分析,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互动程度是较复杂的。美国和中国之间不仅仅是单向的注视,甚至不是双向的注视关系,实际上是某一种比较特殊的多方面的关注和表达的关系。

二、美国在早期的作品中对中国的想象

在美国的文学之中,除了诗歌之外,有一种利用中国体裁来达到“为我所用”这个目的的文学形式——游记文学。严格意义上来说,游记文学主要分为记实性以及虚构性这两种,前一种是由一些亲身经历过的中国人创作的,这些人将自己在旅行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及对这些事物的感悟进行真实的记录。后者则是由那些杜撰出的旅行者,游历各国并对这些国家进行观察和评价。就算是纪实性的游记,作者也会在其文学作品中加入一些主观的虚构和幻想的成分。 在美国文学中,有一部很有趣的游记作品曾经提及到中国,那就是《詹姆士沙历险记》。这个故事叙述的视角是集创作者、叙述者以及主人公为一体,这样的安排能使读者在阅读作品中感觉到作者的存在。但是由于作者的经历很可能是杜撰出来的,所以在其作品中,存在着许多有关中国的虚妄的说法。

三、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利用中国形象

欧洲人关于中国人的阐述和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不断开展为美国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及素材,但是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这些作家的创作和在同一个时期中的欧洲有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题材的文学作品相比,还是相形见绌的。主要的原因是在那个时期,美国的发展还是处于一种初级的阶段,但这种情况在新时代已经获得了不小程度上的改善。美国人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开创了一条属于美国的文学思路,所以美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已经完全成型了。美国文学中有很多以东方的故事为背景或者是题材的文学创作。这些文学作品中有一些虚构的谈论道德的小说,也有将东方神秘化的一些充满浪漫主义的想象故事。 四、二十一世纪美国文学下的中国形象

中国在西方的想象中是一种有特定的文化意义的虚构的空间,在一种相同的文本中,西方文化的表象是不同的。二十一世纪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有一种没由来的恐惧心态,总之中国形象在西方不同时代中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条件之下,进行着不同形式的表现。

中国在不断的飞速发展着,在这种发展和变化中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也是在渐渐地发生着变化的。近来曾经有相关学者进行过相关的调查,调查在美国人心目中对中国的印象。调查结果显示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不尽相同的。虽然有这种不同存在,但是还是存有某些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在美国人心目中中国人的形象,自始至终都在两个比较极端的位置摇摆着。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中,人们对中国的印象可能截然相反,而在同一时代中,也可能有不同的中国印象存在。 结 语:

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形象在美国文学中已经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而中国形象在不同时代背景中,表现也是不一样的。美国形象也会构成美国人想象中的中国的本质,本文就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进行研究,并不是想证实在这一时期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是不是有偏差,主要是为了探索美国文化中的中国形象的意义和结构上的原型,对其进行更深一个层次上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罗义华,邹建军.寻找东方主义:当代中国美华文学研究的文化症结——以哈金研究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0(03).

[2]詹乔.超越自我与他者的表述——李恩富和容闳自传中的中国形象及其反映的身份观[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3]唐海东,邬晓丽.异域情调·故国想象·原乡记忆——美国英语文学中的三种中国形象及其批评[J].中国比较文学,2008(04).

[4]陈阳.得意与忘“形”——19世纪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异”之诠释[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0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李明军,熊元义.理论分歧的解决与文艺批评的深化——兼与王元骧先生商榷[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6]刘宏.透过沃尔特·惠特曼的诗美学和性价值观看性诗歌创作和超验主义[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7]刘宏.《荒原》和美国文学“荒原”意象的异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