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与恋爱、性行为的关系研究
2021-06-22
来源:步旅网
2015年10月 第27卷第5期 安康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0et.2015 Vol_27 No.5 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与恋爱、性行为的关系研究 谢 华,彭明芳,赵 雪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及其与恋爱、性行为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孤独心理问题干预提供有效 的支撑。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大学生恋爱、性行为调查表对四川、重庆两地70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有61.37%的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或严重的孤独感;大学生孤独感在年级、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 均<0.001);在是否有过性经历上有显著性差异,且有过性经历的大学生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性经历的大学生 (p<0.05)。结论大学生普遍存在孤独感体验,且与大学生的恋爱状态、性行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从减轻大学 生的孤独感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和性爱观。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恋爱;性行为;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92(2015)05—0107—05 “孤独”这一术语最初来自医学,用以表示人 查。有效问卷585份,有效率83.57%。其中,男 生334人,女生251人;大一学生231人,大二学 生131人,大三学生134人,大四学生89人;文 际沟通以及情感表述方面的功能障碍。可以看出, “孤独”是一种情绪性问题,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 网络比预期的更小、更不满意或人际沟通交流出现 科(不含艺体生)学生148人,工科学生167人, 理科学生166人,艺体学生104人;城市(含城 镇)学生224人,农村学生361人;独生子女228 人,非独生子女357人。 1。2研究工具 心理障碍时,孤独感就产生了。研究表明,大学生 处于中等程度及以上孤独状态的占71.3%,其中严 重孤独者占2.1%t”。大学生的孤独感受和孤独行为 表现较为复杂,消极的孤独体验可能会引发抑郁、害 羞、自卑等心理问题,长期或严重的孤独感可能引发 1.2.1采用Russell等人于1988年修订的UCLA孤 挫折感、寂寞感和躁狂感,甚至引发某些情绪障碍 独量表[3]。该量表用于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 及疾病[2]。虽然心理学界对孤独感的研究有比较长 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该量表有20 的历史,但对大学生的孤独感与恋爱、婚前性行为 个条目,每个条目有4级频度评分,即“从不” 关系进行研究的还很少。部分大学生因为孤独、寂 “很少”“有时”“一直”,孤独感总分为2O~80。 寞而恋爱,甚至发生婚前性行为。为此,研究大学 生孤独感现状及其与恋爱、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对 于有效预防大学生孤独感的产生,引导大学生树立 正确的性爱观、婚恋观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所用的UCLA孤独量表对大学生的测试情 况:Russell报告的内部一致性为0.94。 1.2.2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性行为调查问卷, 问卷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恋爱、婚姻、性行为、性教 育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包括性别、专业类别、年 级、独生子女与否、生源地、家庭经济情况等。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四川、重庆两地5所省属普通本科院 校的700名本科生按照分层抽样进行同期群的调 卷以选择的方式进行调查,每一道题只能选择一个 答案,多选无效。 收稿日期:2015—05—19 基金项目:IZ ̄)ll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课题(XXJYB1110;XXJYB1316);四川理 工学院培育项目(2012PY25) 作者简介:谢华,男,四川井研人,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健康心理学研究;彭明芳,女,四川威远人,四 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健康心理学研究;赵雪,女,四川自贡人,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 事发展心理学研究。 】07 1.3数据处理 本研究中调查获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研究结果 2.1大学生孤独感的基本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得分平均为 42.02±8.00,正常人国内常模为40.1±9.5 ,略高 于国内平均水平。大学生孤独感得分低于4O(低 孤独)的大学生占38.63%,得分处于4O一6O(中 等孤独)的大学生占60.85%,而得分高于60(高 孤独)的大学生占0.52%(见表1)。这说明大学 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但真正有高度孤独 感的大学生是极少数的。 表1 大学生孤独感程度(n=585) 对不同自变量的大学生的孤独感得分情况进行 卡方检验(见表2),结果显示,以性别、独生子 女与否、家庭经济隋况为自变量在孤独感得分的分 布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表2不同人口统计指标中大学生孤独感得分分布情况比较 孤独感分布(n) 人口统计学指标— — — x2值P值 孤独组孤独组孤独组 另外,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以年级、专业、生 源地为自变量在孤独感得分的分布上均存在显著性 108 差异。同样,进一步进行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年级 的大学生其孤独感得分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 (F=12.325,p<0.001),大四学生明显高于其他年 级学生;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孤独感得分分布存在 显著性差异(F=8.747,p<0.001),并且来自城镇家 庭的大学生明显高于来自城市、农村的大学生。 2.2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下大学生孤独感的比较 表3男女大学生孤独感水平比较(M±SD) 从表3可知,男性大学生的孤独感均值分为 42.38,女性大学生的孤独感均值分为41.53,男生 略高于女生。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女大学 生的孤独感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水 平(t=1.284,p=0.200)。这与张利钧等人嗍的研究 结果基本一致。 表4不同年级大学生孤独感比较(M±SD) 从表4可知,大四学生的孤独感均值分为 45.08,高于其他各年级。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大 学生孤独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12.325, p<0.001)。 表5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孤独感比较(M±SD) 从表5可知,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孤独感均值分 为42.26,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孤独感均值分为 41.81。可以看出,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得分要高于 非独生子女。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独生子女 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孤独感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 水平(t=0.682,p>O.05)。 表6不同学科大学生孤独感比较(M±SD) 从表6可知,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孤独感均值分 为43.22,高于理科、文科、艺体专业的大学生。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大学生孤独感在学科专业上没 有显著性差异(F=I.859,p>0.05)。 表7不同经济收入家庭大学生孤独感比较(M±so) 3讨论 3.1 大学生孤独感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有61.37%的大学生处于中等程 度或严重孤独状态,表明孤独感已经成为大学生较 为普遍的心理问题。这与魏双锋[61的研究结果比较 一致。对于大学生而言,远离父母、脱离伙伴、逐 步走向成熟,开始独立地生活、学习,在全新的环 境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孤独感,这是正常的、也 是不可缺少的。正如埃里克森(E.H.Erikson)所 从表7可知,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和很差的大学 生孤独感均值分较高,分别为43.55、42.29。经单 因素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孤独感在人均收 人差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F=0.63 1,p>0.05)。 表8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孤独感比较(M±sD) 从表8可知,来自城镇家庭的大学生孤独感均 值分为44.62,显著高于来自城市、农村的大学生。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大学生孤独感在生源地上达到 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F=8.747,p<0.001)。 2.3 大学生孤独感与恋爱、性行为的关系 表9不同被试群体大学生孤独感得分比较(M±SD) 被试 受检^数孤独感均值分F值P值 从表9可知,大学生的孤独感在是否是恋爱生 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O.284,p>0.05),没有 谈过恋爱的大学生在孤独感得分上高于恋爱生或曾 经的恋爱生。大学生的孤独感在是否有同居行为上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F=0.025, p>0.05),而在是否有过性经历上有显著性差异且 有过性经历的大学生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性经 历的大学生(F=4.821,p<0.05) 述,18~25岁阶段上主要面临亲密对孤独感的冲 突,如果不能顺利通过,就会产生孤独感。可见, 大学生的孤独感很有可能是其年龄特征的特定产 物,是大学生成年早期不可避免的、也是必不可少 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孤独感问 题,积极预防与干预大学生孤独感的产生。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上差 异不明显,这与陈海燕等人[71的研究结果一致。 “男大学生的孤独感高于女生”有可能是由于整个 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比较高,男生压力要高于女生, 而且部分男生喜欢独来独往,或者沉迷于网络游 戏,缺乏与同学、同伴的交流沟通, 大学生孤独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 大四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大学生,大 一学生的孤独感水平最低。大学新生进入高校一般 比较积极活跃,能够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活 动、社团活动,同时全新的大学环境下学习比较轻 松、压力比较小,并且经常与父母、亲戚、朋友联 系沟通,因此大一学生的孤独感水平较低。而到了 大学四年级,许多大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创业的 人生抉择,很多时候都需要自己独自面对和完成, 自然与同学、老师的交流就会较少,因此大四学生 体验到的孤独感最强烈。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孤独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 的孤独感之间差异不大。这一结果与毛艳霞嗍的研 究一致。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独生子女更容易体验 到孤独感,原因就在于在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中, 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沟通、交流,更容易出现人 际交往障碍。但有可能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没有兄 弟姐妹,也可能有同学、朋友、伙伴的相伴成长, 最主要还是看生长环境的社会支持以及自身的人际 交往能力。因此,大学生孤独感的强烈与否与其是 否是独生子女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大学生孤独感在学科专业上没有达到显著性差 109 异,但是工科学生的孤独感水平最高,而文科、 艺体学生的孤独感水平较低。在现实生活当中, 大多数文科、艺体学生比工科专业学生更注重人 际交往、沟通,参与社交活动的时间与机会也更 多,这也大大降低了文科、艺体专业学生的孤独 感水平。另外,工科专业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 学习压力也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人际 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而在是否有过性经历上有显 著性差异且有过性经历的大学生孤独感得分显著高 于没有性经历的大学生。进人大学这一新环境,部 分大学生适应起来比较困难,朋友特别是知心朋友 较少,人际交往的心理支持系统比较脆弱,更易造 成大学生孤独感的产生。再加上学习、就业、人际 上的压力与困惑,带来大学生内心的不平衡,需要 交往的机会,这也增加了工科专业学生孤独感产 生的可能性。 大学生的孤独感在人均收入差别上没有达到显 著性差异,但是,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和很差的大学 生孤独感均值分较高。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 比较容易追求时尚、时髦,在许多方面好像高高在 上、高人一等,其他同学也不愿意进入他们的人际 圈,久而久之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就减少 了。同样,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比较自卑, 与他人交际不自信,他们多数人不愿向同学吐真 言,常常把烦恼、痛苦、不快等埋藏心底,长时间 如此,其孤独感也会越来越强烈。这些都有可能是 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和很差的大学生孤独感水平较高 的原因。 大学生孤独感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来 自城镇家庭的大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来自城市、农 村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孤独感水平最低。 这一研究结果与许多研究结果截然相反。在传统观 念中,许多人认为农村大学生体验到的孤独感更强 烈,其原因在于大学一般在较好的城市,大学的环 境比较城市化,来自城市、城镇的大学生更容易适 应大学环境。事实如此吗?国内学者毛艳霞认为, 个体能否体验到孤独感主要是由个体与周围的人际 关系、自身的主观感觉和对孤独的不同理解共同决 定的,环境的因素不是孤独的决定因素[8J。实际上, 许多农村大学生在初中、高中已经离开家庭,远离 父母,有了独立生活的经历,适应能力也比较强, 能够较快适应大学环境,这可能就降低了农村大学 生的孤独感水平。 3.2 大学生孤独感与恋爱、性行为关系分析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孤独感在是否是恋爱生 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没有谈过恋爱的大学 生在孤独感得分上高于恋爱生或曾经的恋爱生。这 虽然表明不曾恋爱过的大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孤独, 但是恋爱生也可能因为恋爱而脱离群体感到孤独。 大学生的孤独感在是否有同居行为上不存在统计学 1 1 0 寻求一个同伴来慰藉、安慰、共同承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28.50%的大学生认为大 学生谈恋爱的动机最大可能为“寻求精神寄托,克 服寂寞”;有21.50%的大学生认可“大学校园生活 太枯燥,谈恋爱、同居或婚前性行为可驱逐内心的 空虚和寂寞”这一观点。这表明部分大学生胸无大 志、缺乏理想信念,学习上应付、生活上对付,整 Et无所事事,企图通过谈情说爱来掩盖内心的孤 独、空虚、寂寞以便获得内心的慰藉。因此,讨 论、研究大学生恋爱、性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让 大学生真正走出“不能因为孤独而恋爱、甚至发生 性行为”的误区,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心理健 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大学生普遍存在孤独感体验,且与大学 生的恋爱状态、性行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各高校 及家庭应予以关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 大学生孤独感的产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 观、婚姻观、性爱观,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然,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 次抽样调查的样本仅限于西部地区省属高校的在校 本科生;其次,使用的量表是外国人设计的,虽具 有较高的信效度,但也可能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最 后,本次研究的结果与其他研究的结果也不尽一 致,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参考文献: [1】高彩云,孟祥燕,田晓光.大学生孤独感状况与对策探 析[J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72—74. [2]张雪琴,杨丑牛,冯锦清,等.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 养方式和身心健康关系分析【J1.中国学校卫生,2010 (3): 3l3—315. [3】王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则[M】.增订版.北京: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4】李松英,温廷.医学院大学生孤独及其相关因素初探[J]. 中国学校卫生,2006(6):497—498. [5】张利钧,肖海雁,高彤.大学生孤独感与依恋类型的关 系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166-167. 【6】魏双锋.大学生孤独感与校园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J】_ 【8】毛艳霞.大学生孤独感频度和强度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3—55.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119—121. 【7】陈海燕,赵叶珠.大学生孤独感研究fJ】.煤炭高等教育, 【责任编校朱东恺】 2009(5):91—93. Research into the Loneliness in College Students between their Love and Sex XIE Hua.PENG Mingfang.ZHAO Xue (College ofHumanities,Sichuan University ofScience&Engineering,Zigong 643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us of loneliness and love and sexual behavior in college students,to provide a effective basis for interfering mental problem of loneliness.Methods By using UCLA and the questionnaires of the love and sexual behav— iDT in college students,a total of 700 college students form Chongqing city and Siehuan province.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61.37%stu— dents could have medium or severious degree on loneliness.There was signiifcant diference to status of lonel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on grade and coming ofmr city and village(p<O.001).In addition,the status of loneliness of coUege students,having ever sex experi- ence,was signiifcantly higher than students,having no sex expeirence.(p<O.05).Conclusion The COrtege students have personal ex— perience to loneliness.There is the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us of loneliness and love and sexual behavior in college student.We can help them set up the CO1Tect concept of love,marriage,sex,by alleviating hte status of loneliness in conege students. Key words:coHege students;loneliness;love;sexual behavior;relation research (上接第103页) [28】LIU X,DING Z S,JIANG F S,et a1.Preparation,identi- [31】雷军,李养学,刘竹兰,等.葛根素的结构修饰[J].有机 fication,and evaluation of PEGylated puerarin[J].Journal of 化学,2003,23(增):298.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13,127(3):2102-2109. [32]wU X M,CHU J L,XU T T,et a1.Isolation,identfica— [29]张平平.磺酸钠葛根素的合成及其相关理化性质的研究 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analysis of fructosylpuerarins from 【D】.重庆:重庆大学,2007. enzymatic glycosylation[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30】郭延生.葛根有效成分葛根素的提取、分离及结构改造 2013,935:70—74. [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4. 【责任编校朱东恺】 Progress on Struetural Modifieation of Puerarin ZHANG Bin ,XIANG Jiming ̄ (J.College 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ShaanxiUnivesrityo ̄Science&Technology,Xi'an 710021,Shaanxi,China; 2.Department ofChemistry and ChemicM Engineeirng,Ankang University,Ankang 725000,Shaanxi,China) Abstract:Puerarin,as one of tIle important active component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ueraria 1obata(Wild)Ohwi.is applied clinically of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But Puerarin has bad solubility of the water solubility and fat solubility and low bioavailabili.. ty,which restirc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It is all efficient method by the structure modiifcation ot improve the solubility and bioavailabil- of puerarin.This review summarize a variety of structure modiifcation of puerarin and describe the methods of preparation of puerarin derivatives,it can offer some reference to develop puerarin drug. Key words:Puerarin;structural modiifcation;derivatives;advances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