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大数据应用机制建构:要素和路径
作者:储江红
来源:《财经界·中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 要:适应全覆盖的新形势和要求,基层审计单位必须建立大数据应用机制。笔者认为,应当重点关注四个要素:职业关注、风险防控、价值发掘以及平台协作。围绕以上四个要素探索构建基层审计大数据应用机制。
关键词:基层; 大数据审计; 机制; 要素; 路径
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和扶贫脱贫进入攻坚期,基层审计职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基层审计项目呈现出审计对象多元,数据结构多样、价值密度低、体量巨大等特点。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必须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机制。大数据审计存储量巨大,能够快速处理巨量数据和多结构数据,而且数据处理、分析速度快、可以从巨量数据、低价值密度数据中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很好的契合了基层审计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基层审计大数据应用机制的建构要素 (一)职业关注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于1957年发表的《审计标准说明》《公认审计标准》两个公告中首次提出了“职业关注”的概念。职业关注是执业时的一种工作风范,是指审计人员应有的社会公认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具体包括:本体认知、教育经历、从业经验、职称资质、技术创新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职业关注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中对引起疑虑的情况保持警觉,审慎地分析、评价审计证据。除了职业能力和知识,职业关注重点体现在于对大数据审计机制的本质认知。应当认识到,基层审计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构造中主要发挥免疫作用。基层审计通过大数据应用能够实施预警和监控,发现整个经济、社会运行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感知风险,找到数据呈现的隐蔽风险,起到抑制和抵御风险的作用。
(二)风险防控
风险管控是基层审计必须从技术手段上解决的关键难题。随着数据中心不断整合以及虚拟化、VID、云端运算应用程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运算效能与数据都集中到数据中心和服务器上,安全和隐私问题可以说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基层审计的大数据应用由于数据集中、目标大,如果缺乏相应的防控机制,更容易爆发数据危机。此外,对云存储、并行计算技术这些技术架构的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工具在国内还处于发展状态,在PB甚至EB的数量级的情况下,访问控制、审计工具的吞吐量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同时,如何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分散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汇总分析,在巨大的访问行为中开展审计、发现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三)价值发掘
基层审计的大数据分析绝不仅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更是建设数据政府,引领政府智能决策的利器。依托大数据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能够通过政务运行、项目投资、行政处罚、信用监控等数据的综合对比、分析、科学筛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预警、精准打击,减少执法资源的无效投入和浪费,全面提高监管效能。科学的大数据审计分析将成为政府借助内部监管力量,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为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提供科学依据。在政策制定阶段,基层审计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有效分析,可以为新计划的制定提供宝贵的借鉴。在政策实施阶段,基层审计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地监控政策的实施情况、掌握影响政策的顺利实施的因素。对于政策实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失误,大数据审计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反映给决策者,从而能在第一时间提出补救或修正措施。在政策评估阶段,大数据审计分析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政策的实施是否发挥预期的作用,实施后有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后果等等都需要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来解答。 (四)平台协作
大数据平台协作是大数据审计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的重要保障。平台与协作是构建基层审计大数据应用机制的基础要素。基于协作平台,用户不再需要了解基础设施的细节,不必完全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在“云”协作中甚至无须直接进行控制。目前基层审计覆盖财政、教育、扶贫、工程等多个行业及领域,数据量巨大,基层审计项目年度数据总量(含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一般可达到几个PB甚至EB的级别(1EB=1024PB,1PB=1024TB),而且非结构化数据比重较大,而发挥基层大数据审计的应用功能必须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并将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进行集成和处理。此外,数字世界的發展趋势也迫切要求基层审计必须重视协作与平台的构建。根据IDC《数字世界》项目研究的统计,2010年全球数字世界的规模首次达到了ZB级别(1ZB=1万亿GB),而2005年这个数字只有130EB,基本上5年增长了10倍。根据这种爆炸式的增长速度,意味着到2020年数字世界的规模保守估计将达到40ZB,相当于人均拥有5247GB的数据。巨量数据的协作和存储平台不但能实现高效保存和管理海量数据,而且通过运营方集中、统一部署管理存储系统,降低了数据存储的成本和基层审计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准入门槛。 二、基层大数据审计机制的建构路径 (一)完善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对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培训,加快培养一批审计、计算机技术复合型人才。一是要逐步调整人员结构,提高计算机人才占比。根据基层审计需求,有重点地引进大数据专业人才,并制定一线审计业务骨干中长期发展计划。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计算机审计技能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平。重点加强一线审计业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操作培训、大数据审计培训,充分利用网络慕课等在线教育形式,鼓励参训人员取得计算机审计职称资质,为基层审计单位的大数据审计事业积累人才储备力量,加大对基层审计人员审计方法和新技术的培训。三是“以审代训”与“以考代训”相结合,简化审计培训流程,突出实践应用。将新入职的人员、审计经验欠缺的人员分派到审计组跟班学习,由审计组组长及业务骨干“传帮带”,以审代训,在实践中提高相关人员审计水平,提高大数据审计技术运用水平。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基层审计人员大数据应用激励机制,鼓励一线审计人员掌握大数据审计技术,以考代训,并对通过考试取得职称等证书的给予一定奖励。
(二)健全大数据风险防控机制
推动基层审计的大数据应用机制建设,必须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建立风险防控法律体系和机制。一是国家层面应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为避免数据外泄事故发生,应明确审计机关在数据存储、使用方面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规定;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未来还应明确对非结构化数据及互联网数据分析权限。二是完善审计准则。大数据审计模式下的审计准则不仅要明确审计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基本行为规范,还应明确审计机关在审计计划制定、审计项目实施、审计质量控制方面的新的审计行为规范。比如,将大数据审计情况与其他业务审计结合起来考虑制定年度计划,增加大数据分析使用及结论取证的审计复核和法制审理要求等等。三是完善大数据审计的业务规范要求。数据获取方面,基层审计机关应制定有关被审计单位定期报送数据的工作机制,并明确相关的管理办法和业务流程。业务操作发面,应制定大数据审计的业务规范及操作指南,明确数据采集、分析、储存等环节的具体要求。数据使用方面,应提高审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加强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明确数据使用规则,对电子数据进行授权管理。
(三)构建大数据协作平台
加快推进大数据审计平台建设和联网审计实施,探索建立大数据审计云平台,更好更快地完成审计数据的搜集、转换、存储。一是在平台建设上,基层审计机关可根据审计署及省厅统一规划部署开展“金审三期”项目建设的要求,在上级审计机关的指导和帮助下,确保项目建设按审计署和审计厅要求规划和实施,实现数据集中共享和上下贯通,建设完善具有基层组织特色的审计数据平台。二是在数据方面,审计数据平台要将财政、税务、社保、住房公积金等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并将历年的被审计单位行业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审计数据一体化,为审计分析提供可能。三是在技术方面,审计数据平台要将现有的成熟的审计模型和审计方法整合到数据平台中,形成常见的分析模块,用生动形象的视图界面展示数据间的关联关系,增强一线审计人员对数据分析结果的理解。四是在探索创新上,要积极稳妥实施联网审计。将审计机关的网络与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审慎互联,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适时、远程监督,可率先选择具备条件的单位或重点选择信息化程度较好的单位实现联网审计,如社保、地税、财政等。在实施过程中,要尽量借助地方电子政务网进行网络连接,避免铺设专线带来的高额费用和维护成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探索建立基层大数据审计考核监督机制
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实现单位目标和提高职工积极性有着深远影响和意义。基层审计机关应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充分挖掘大数据审计的潜在价值。根据近年来各省审计厅和各地审计局制定的基层审计机关计算机应用情况考核办法及方案实施情况,监督考核在推动计算机审计发展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笔者认为,大数据审计也可借鉴该经验做法,明确大数据审计的考核办法,制定比较详尽的考核方案,并逐级下发至基层审计机关,帮助基层审计机关快速锁定大数据审计发展方向和目标,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在推进大数据审计过程中探索创新、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的单位和股室给予激励。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探讨了基层审计大数据应用机制构建的四个重点要素:职业关注、风险防控、价值发掘以及平台协作。在依法治国和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基于工作实践,笔者认为,通过完善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大数据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大数据协作平台、探索建立基层大数据审计考核监督机制等路径能够解决当前基层审计全覆盖所面临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Z].2015-9-5.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Z].2015-12-8.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Z].2015-12-8. [4]毆谨豪,孟祥雨.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业务模式变革研究[J].南京审计学报,2014-04-9. [5]耿明坤.县级审计机关开展大数据审计的探索[J].财经界,2018(04):112-113. [6]王超鹏,车绍伟.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1):24-26.
[7]徐垚.大数据和云计算对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分析[J].财会学习,2016(15):1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