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产气荚膜芽孢梭菌

2024-04-26 来源:步旅网


产气荚膜梭菌

形态:

本菌菌体两端钝圆,直杆状1-2×2-10μm,革兰氏阳性,卵圆形芽胞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不比菌体明显膨大,但有些菌株在一般的培养条件下很难形成芽胞,无鞭毛,在人和动物活体组织内或在含血清的培养基内生长时有可能形成荚膜。

特征:

为梭状芽胞梭菌类属,是厌氧、无动力、能产生芽胞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梭菌,单独或成双排列,两段钝圆,芽孢大,卵圆形,位于次端,在机体内可形成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产气荚膜梭菌易于形成芽胞,芽胞的热抵抗力很强。除了具有形成芽胞及耐热等特点之外,生化性状,毒素及酶的特异性等,同其它魏氏梭菌是一致的。

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芽胞菌,是引起食源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可引起典型的食物中毒、爆发。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为魏氏梭菌中毒。患者临床特征是剧烈腹绞痛和腹泻,并可引起厌氧性蜂窝织炎、泌尿系感染和食物中毒。在食品中该菌数量必须达到很高时(1.0×107或更多),才能在肠道中生产毒素,病程通常在24小时内,但某些个体的不显著症状可能会持续1至2周,已报导有少数病人因脱水和其它混合感染而导致死亡。

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经常在人和许多家养及野生动物的肠道中发现该细菌的芽胞长期存在于土壤和沉淀物中,从牛肉、猪肉、羔羊、鸡、火鸡、焖肉、红烧蔬菜,炖肉和肉汁中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大多是畜禽肉类和鱼类食物,牛奶也可因污染而引起中毒,原因是因为食品加热不彻底,使芽胞在食品中大量繁殖所致,此外不

少熟食品,由于加温不够或后污染而在缓慢的冷却过程中,细菌繁殖体大量繁殖并形成芽胞产生肠毒素,其食品并不一定在色味上发现明显的变化,人们在误食了这样的熟肉或汤菜,就有可能发病。

存在于人粪及温血动物的粪便内,可作为粪便污染水体和土壤的指示菌。此菌具有芽胞,污染水体后存活时间较长,对氯等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如水体内未检出粪大肠菌群和粪链球菌而仅检出此菌,说明该水体以往曾有过粪便污染。产气荚膜梭菌作为判断土壤是否被粪便污染及污染程度的指示菌。通常用产气荚膜梭菌值表示。

当产品达到合适温度时,那些未被杀死的芽胞,由于蒸煮而使其可能发芽。蒸煮后需要经过快速一致的冷却。事实上在所有暴发的病例中,产气荚膜梭菌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经过恰当冷却事先煮好的食品,特别当做好的食品量又是很大时,适当的热处理(60℃以上)充分的再加热,冷却食品(最低中心温度为24℃)也是必要的控制措施,培训食品加工人员,仍是控制措施的一个关键方面。

培养特性: 不严格的厌氧,普通营养琼脂上可生长,若加入葡萄糖、血液则生长更好。适宜生长温度为37℃-47℃,生长和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8min/代。

生化特性: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及蔗糖,产酸产气,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能将亚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

毒素与分型

毒素:产气荚膜酸菌能产生外毒素和肠毒素。外毒素:致死毒素。坏死毒素和溶血毒素,毒性不强不耐热。还有透明质酸酶等酶类。肠毒素:不耐热,60℃经10min即可破坏。不

耐酸,对碱有抵抗性,对胰蛋白酶等蛋白分解酶比较稳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