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报告
青铜峡市卿龙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二月
目 录
第1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年生产4万吨生物质新型燃料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改扩建 1.1.2 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青铜峡市卿龙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王 斌 企业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 宁夏青铜峡市瞿靖镇银辉村 邮政编码: 751600 联系电话: 1.1.3 建设地点
宁夏青铜峡市瞿靖镇银辉村 1.2 建设规模
投资1000万元,完成年产量为4万吨生物质新型燃料建设项目的改扩建工程。
该项目占地面积44亩,建设三条5吨/H生物质新型燃料生产线。 1.3 建设内容
1)、拟建成一个加工公司,总建筑面积为4030 m2,其中生产车
间400m2(其中已有200 m2),成品车间3200(现有600 平方米)m2,硬化晾晒场地1.33万平方米,配电室50 m2,办公用房(现有)面积380 m2。原料堆场为9350m2,绿化面积为2500 m2(包括厂内原有的池塘),道路面积为2400 m2。架设10KVA高压线路400m。
2)、其主要建设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备、工器具的购置。 1.3.1 建筑工程
(1)生产工程设施:原料场地、生产车间、成品车间等。 (2)辅助工程设施:办公室、配电室、其他公用工程(如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
1.3.2 配套机具及设备
(1)生产设备:铡草机、皮带输送机,平模秸秆压块机,缝包机等。
(2)运输车辆:拖拉机,电动自卸车,小型装载机、货车等。 (3)机加工设备(含维修设备):二氧化碳焊机,直流电焊机,氧焊、台钻,砂轮锯等。 1.4 投资估算
1.4.1 总投资
该项目建设总投资153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33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
1.4.2 建设投资
建设投资1333万元,包括建筑工程费用776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162万元,土地及其他费用375万元,预备费20万元。
1.4.3 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200万元。 1.5 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筹资1533万元,均由公司自筹解决。 1.6 建设期限
本项目工程建设期限自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本着优质高效、促进生物质能技术进步,培育农村新型产业,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严格组织设计、施工,力争在2013年12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2012年12月~2013年04月: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及专家论证; 2013年05月~06月:完成施工设计及审批。
2013年06月~11月:厂区建筑施工、铺设管道、仪器设备购置; 2013年11月~12月:调试、运行、人员培训; 2013年12月:正式全部投产。2014年1月正式生产。 1.7 项目效益分析
1.7.1 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生产期内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1800万元,年均总成本1256万元,年均营业税金及附加50万元,年均净利润494
万元,投资利润率为32.2%,项目效益较好,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1.7.2 社会效益分析 (1)促进农民增收
按玉米秸秆平均收购价200元/吨、植物藤条平均收购价170元/吨,菌菇废弃料平均收购价168元/吨计算,项目建成后年需秸秆及其他原料共计5万吨,可使周围农民增收800万元,增收效果明显。
(2)解决农民就业
项目实施后,可就近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预计可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达60人。
(3)示范带动作用
对周边地区生物质燃料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出有益的探索。
1.7.3 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企业每年可利用周边玉米秸秆、废弃菌菇培养料、糠醛渣以及葡萄藤条,可有效缓解由于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后烟气中CO、CO2、SO2、NOx等成分的排放均低于目前燃煤锅炉规定的排放标准,达到了国家的环保要求,生态环保效益明显。
1.8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依据
1、中央关于《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生物质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5、农业部颁布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 6、农业部颁布的《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手册》; 7、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8、国家颁发的税收政策及其它有关文件;
9、项目区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有关基础数据和有关资料文献、网络信息等。 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1 指标类别 产品产量 生物质新型燃料 吨 单位 40000 42 2.1 2.2 3 3.1 3.2 3.3 4 4.1 建筑面积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燃料动力年耗量 煤 水 电 工厂定员 管理人员 吨 吨 度 人 人 m2 m2 --- 5400 154.4万 60 8 030 29300 4030 指标值 4.2 4.3 4.4 4.5 5 5.1 5.1.1 5.1.2 5.2 5.2.1 5.2.2 5.2.3 6 6.1 6.2 6.3 6.4 7 销售人员 生产人员 技术人员 其他人员 投资估算与筹措 总投资 建设投资 流动资金 资金筹措 融资 自有资金 银行借款 投入产出价值量指标 年均营业收入 年均总成本 人 人 人 人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8 30 8 6 1533 1333 200 600 833 100 1800 1256 50 494 32.2 年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年均利润总额 投资利润率 万元 % 1.10 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10.1 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规模适宜,结构合理,技术工艺方案设计科学,选用设备先进适用,项目管理系统健全,财务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着,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项目是可行的。
1.10.2 论证结论
本项目顺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符合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支持政策。该项目立足于市场需求,建设目标明确、投资规模适宜、产业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科学,采用先进成熟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方案设计科学合理,与项目区的建设条件相适应。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显着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1800万元,由于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类项目,实行税收免税政策,年纯收益494万元,经济效益明显。同时,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又可解决当地农民就业,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为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出有益的探索;同时还可有效缓解由于煤价上涨带来的能源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可解决由于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综上所述,该项目立项目标明确,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项目是完全可行的。 1.11 存在的风险
(1)政策风险
我国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居民及农民使用可再生能源,但国家没有制定限制用煤政策,这就给秸秆成型燃料的普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2)原材料收购风险
秸秆、葡萄等藤条、废弃食用菌培养料的收集期相对集中,而且集中在秋季,是大范围、大区域同时进行的,给秸秆的收集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秸秆目前价格较低,一旦该技术推广后原料价格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上涨,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
2.1 项目的由来
生物质能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4位。据专家预测,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下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燃料消耗的40%以上。由于生物质替代燃料具有无染污、可再生等显着特点,因此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显得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生物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研机构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等,其中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国外很多生物能源技术和装置已经达到商业化应用程度,同其他生物质能源技术相比较,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使用生物能源颗粒的方便程度可与燃气、燃油等能源媲美。以美国、瑞典和奥地利等国为例,生物能源的应用规模,分别占该国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的4%、16%和10%;在美国,生物能源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万MW,单机容量达10~25MW;在欧美,针对一般居民家用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及配套的高效清洁燃烧取暖炉灶已非常普及。
我国也十分重视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将政府将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生物质能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我国生物质能的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畜
禽场沼气工程技术、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和垃圾填埋发电技术等项目,对于生物质能颗粒燃料产品的生产加工与直接燃烧利用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生物质颗粒成型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生物质能源定型产品在我国推广应用还较少。
秸秆等植物废弃料固化成型法与其它方法生产生物质能相比较,具有生产工艺、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生产设备对各种原料的适应性强及固化成型的燃料便于贮运(可长时间存贮和长途运输)和易于实现产业化生产和大规模使用等特点。另外,对现有燃烧设备,包括锅炉、炉灶等,经简单改造即可使用。成型燃料使用起来方便,特别对我国北方高寒地区,炕灶是冬季主要的取暖形式,在广大农村有传统的使用习惯,成型燃料也易于被老百姓所接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我国的重要任务,其中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变废为宝就是积极贯彻中央精神、落实中央文件的重要举措。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加工就是将农林工业废弃物加工成清洁能源,既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一举多得。
目前,我国采用的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的形状主要有棒状、块状和颗粒状。这几种形状燃料的加工方法均为传统生产方法,普遍存在着设备能耗过高、磨损严重和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本项目所应用的生物质块状燃料加工工艺及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节能高效的特点,项目实施后将为企业和当地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在当今国际能源竞争日益激烈、传统能源面临枯竭的情况下,对于其
有效开发利用,寻找一条见效快、方便可行、易于被广大用户接受的利用途径,固化成型法是可行的。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贯彻和落实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每年8.2亿吨,可收集资源量每年约6.9亿吨,其中3.5亿吨用作燃料或就地荒烧,约占总量的58%,经过技术处理的仅占2.6%。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的物质能源,全国可供能源化利用的秸秆资源量每年约3.4亿吨,但它作为能源的利用基本上还处于直接燃烧的原始阶段,有的农民甚至收获完后直接就地燃烧,年约有2亿多吨的作物秸秆的露天焚烧,由此产生的CO2排放量高达5亿多吨,给村容村貌的整洁、农村环境的改善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另一方面,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以及树枝、木屑以及工业废弃原料等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解决由于秸秆及木屑的闲置、废弃造成的村容不整以及秸秆的直接燃烧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
2.2.2 响应和执行国家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国家安全。2010年我国全年原煤产量约32亿吨,2011年我国全年原煤产量约35亿吨,2012年原煤产量约39亿吨,几乎全部消耗,但仍然满足不了需求,而且据权威部门预测今后几年每年新增煤炭需求总量在1
亿吨左右。石油方面,1994年以后我国就成了石油净进口国,2012年进口石油2.84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58%,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2.85亿吨左右,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可能突破60%。到2020年中国需求总量可能超过7亿吨,其中2/3都需要依靠进口。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认为,我国能源资源现状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变,人均常规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只有2.6吨,人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000m3左右,人均煤炭剩余可采储量90吨。
2006年1月1日我国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和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生物质新型燃料的推广,可有效缓解目前由于煤价上涨造成的供需紧张问题。
2.2.3 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以秸秆、植物藤条、菌菇培养料等为主的生物质资源,是一种能源库,建设这个产业,就会形成一种经济,即“秸秆经济”或“农林生物质经济”,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农林生物质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将目前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从而为农民开辟了一条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同时,生物质产业发展还会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些就业岗位涉及秸秆的收集、运输、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因此它必将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重大贡献。
2.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2.3.1 符合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
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
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建设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农民最关切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其主要任务之一即是围绕村容整治和环境美化、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2.3.2 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2005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该法案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提供财政支持”。该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案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财政扶持。
2007年8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的发展目标。积极落实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扶持和
配套政策,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和市场及服务体系,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同时,2007年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发改办能源[2007]2807号文件关于请组织申报2007年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决定实施农林废弃物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确定把生物质新型燃料作物近期农林废弃物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的重点领域之一。以农作物秸秆、林木枝桠材、农林产品加工剩余物等生物质为原料,生产颗粒状、棒状和块状等致密成型燃料,主要用于为农村和小城镇居民提供炊事、取暖等生活燃料,多余产品可向市场出售。通过示范项目建设,完善生物质成型技术,建立生物质新型燃料的商业化经营模式。国家财政按投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明确提出,“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着上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智力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007年7月2日农业部发布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提出未来几年我国发展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结合解决农村基本能源需要和改变农村用能方式,全国建成400个左右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应用示范点,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左右;到2015年,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左右。根据国家未来几年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
发展目标,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农业生物能产业的发展要求。
近期,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通知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秸秆综合利用的财政、税收、价格优惠激励政策,加大对农作物收获及秸秆还田收集一体化农机的补贴力度,提高还田和收集率,扩大秸秆养畜、保护性耕作、秸秆代木、能源化利用等秸秆综合利用支持规模。
2.3.3 符合青铜峡市贯彻和落实新农村建设及新能源发展的要求
青铜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贯彻中央文件精神,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文件和若干配套政策。
2.3.4 煤价上涨为该项目产品市场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现阶段煤价也随之跟涨。非煤产区煤价持续上涨,目前青铜峡市民用块燃煤价760~1300元/吨,集中供热用烟煤价格400元/吨,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且煤价今后将会持续上涨,为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替代煤作为农村燃料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广阔市场。
2.3.5 项目区周边原料资源丰富,可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据统计,目前青铜峡市各种作物的秸秆资源每年总量约为12万吨。同时种植酿酒及鲜食葡萄约10万亩,其他藤条及果树修剪树枝等每年约15吨,废弃菌菇培养料10万吨,糠醛渣8万吨,每年秋季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改建采伐后产生树木枝条及树根料数量可观,目前还没
有利用,因此,生物质燃料所需原料充足,供应量可观,并且部分原料可作为农作物秸秆的替代,充分保障该项目生产的原料供应。由于该项目原料属于松散自然成形状态,容重狠低,运输成本相对高,所以仅适合就地取材,可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3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3.1 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 青铜峡市卿龙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王 斌 所有制形式: 股份制
地 址: 青铜峡市瞿靖镇银辉村 3.2 企业概况
青铜峡市卿龙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及自治区环保厅、科技厅确定的秸秆成型燃料加工试点项目。公司现占地32亩,其中:成品车间600平方米,机棚200米,加工设备1套,13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套及其他生产办公辅助设施38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20万元。企业于2011年正式投入生产,累计生产约12000吨,2013年签订供货合同13000吨。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生物质颗粒成型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生物质新型燃料可作民用取暖和生活用能(燃料利用率高,便于贮存)、生物质工业锅炉(作为工业锅炉的主要燃料,替代燃煤,解决环境污染)、发电(可作为火力发电的燃料)。公司紧紧抓住这一商机,与天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生物质燃料的加工,这为企业今后大
规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4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 产品市场分析
4.1.1产品特性分析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的物质资源,但它作为能源的利用基本上还处于直接燃烧的原始阶段,其燃烧特性较差,利用率低,一般在10%~30%左右。秸秆的直接燃烧给村容村貌的整洁、农村环境的改善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同时造成了农村生物质能资源的巨大浪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炭作为燃料在农村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是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且污染严重。煤炭中的全硫份包括有机硫、硫铁矿和硫酸盐,前两种为可燃性硫,燃烧后生成SO2,第三种为不可燃性硫,列入灰分。据估算,燃烧1吨煤将排放0.9~1.2万标m3燃烧废气、9.6Kg~24 Kg 的SO2、30 Kg~60 Kg的烟尘,同时可产生0.144~0.288吨炉渣和大量的NOx。
而生物质新型燃料是一种清洁能源,据测定,生物质新型燃料含硫量占总量的0.36%,燃烧后产生的灰分占总量的0.61%,其燃烧后烟气中CO、CO2、SO2、NOx等成分的排放均低于目前燃煤锅炉规定的排放标准,达到了国家的环保要求,生态优势明显。
同时,玉米秸秆的热值约为煤的0.7~0.8倍,即1.25吨的秸秆成型燃料相当于1吨煤的热值,秸秆成型燃料在配套的生物质燃烧炉中燃烧,其燃烧效率是燃煤锅炉的1.3~1.5倍,因此1吨秸秆成型燃料的热量利用率与1吨煤的热量利用率相当。1吨秸秆成型燃料的售价在略低于1吨煤的价格情况下,玉米秸秆成型燃料替代煤作为供
热锅炉、茶水炉等燃炉的燃料是具有市场前景的。
生物质新型燃料的主要燃烧性能指标如表4-1所示。
表4-1 生物质新型燃料主要燃烧性能指标
项 目 灰 份 (%) 水 份 (%) 挥发份 (%) 含硫量 (%) 发热量 (Cal/g) 密 度 (Kg/m3) 指标 0.61 7.92 79.62 0.36 4563.76 1.1 注:生物质能燃料测试报告由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完成(2007年11月20日)。
4.1.2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生物质新型燃料可作民用取暖和生活用能(燃料利用率高,便于贮存)、生物质工业锅炉(作为工业锅炉的主要燃料,替代燃煤,解决环境污染)、发电(可作为火力发电的燃料)。目前包括农村乡镇农户、工业锅炉用户、小型服务业(洗浴、小型养殖等)在内的广大用户群正在逐渐形成,市场将迅速扩大,本项目市场前景广阔。
4.1.3国内市场供求现状
秸秆成型燃料主要有棒状、块状和颗粒状。在生物质燃料发展初期,由于技术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没有解决终端市场,尤其缺少与其配套的炉具,除此之外,还存在热值低,易结渣,不利于燃烧的问题,因此推广起来举步维艰。近些年随着工艺技术的相对成熟,市场开发
良好。近年来,宁夏地区已经由宁夏农家乐环保气化炉公司通过多年摸索,研制了适合于集中供热、茶浴炉、家庭用采暖、日常生活烧水做饭使用专门以生物质燃料做能源的炉具。该公司于2004年成立,经多年探索,所研制的系列生物质燃料炉具及锅炉已获得6项国家专利,该系列炉具、锅炉具有升温快,回水温度比普通燃煤锅炉高,燃料成本低,节能环保。其燃烧性能、使用效果良好,产品已被自治区有关部门列入全区规模化推广首选系列。
去年以来,宁夏农家乐环保气化炉公司已面向社会签订生物质燃料专用炉具4000台,专用锅炉60台。
宁夏地区群众多年有应用秸秆、藤条、树枝、废木料烧水做饭取暖习惯,但炉具燃烧不够理想,烟尘大,群众期盼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灶具及燃料问题,可以预料,该产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其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传统锅炉与新型锅炉性能对比表
性能 新 型 锅 炉 传统锅炉 烟尘排放浓度 11.7-34.9毫克/ M3 8 0毫克/ M3(国家一类) 二氧化硫排放浓111.8-133.9毫克/ M3 900毫克/ M3(国家一类) 度 林格曼黑度 小于1级 大于1级 炉 膛 火 温 800--1200℃ 400多℃ 燃 烧 率 96% 最高80% 10吨锅炉燃煤量 月燃煤180吨 月燃煤300吨 10吨锅炉加料次每天加料1次(6T) 每天加料10次左右 数 出水回水效果 恒温循环泵不停 需循环泵间接停顿加温 烟 囱 引风机代替烟囱(无烟囱) 有烟囱既高又粗 燃 烧 方 式 自然空气匹配气化燃烧 大型鼓风机强迫燃烧 烟 尘 排 放 效 无烟、无尘、无烟囱微排 烟尘排放严重超标 果 运 行 操 作 方 全智能化操作 半智能化操作 式 4.1.4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国家能源局2012年12月28日印发的《生物质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将达1300万千瓦,到2020年将达3000万千瓦,在2010年底550万千瓦的基础上分别增长1.36倍和4.45倍。农林生物质发电将达800万千瓦,沼气发电将达200万千瓦,垃圾焚烧发电将达300万千瓦。“十二五”期间,生物质成型燃料利用量将达1000万吨,生物质乙醇利用量将达350万到400万吨,生物柴油利用量将达 100万吨,航空生物燃料利用量将达10万吨新的生物质能。
农业部发布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提出未来几年我国发展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结合解决农村基本能源需要和改变农村用能方式,全国建成400个左右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应用示范点,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左右;到2015年,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左右。根据国家未来几年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发展目标,该产品市场发展前景良好,生物质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期。 4.2 产品优势
4.2.1 技术优势
本项目采用的秸秆成型燃料技术经过多年的探索,已比较成熟,且有专用炉具配套。本项目生产的燃料通过在秸秆中加入一定量的其它燃料和成分,热值达到了4000~4100Kcal/Kg,且不结渣,推出后得到市场认可,还形成供不应求之势。
4.2.2 原料优势
由于本项目实施中厂区建设在原料供应地区,秸秆、树枝等加工原材料资源极为丰富,其所需的配料木屑等原料资源及也十分丰富,可保证原料的足量供应,可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即使在企业扩大规模生产时也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原材料的价格。
企业建设时考虑建设在原料产区附近,一方面,附近的原材料可满足企业的加工,运输距离短、成本低;另一方面,所生产的颗粒燃料将满足厂内所覆盖地区能源的需求。
4.2.3 产业优势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重点支持和扶持的新型项目,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随着该项目的不断深入,市场的不断扩展,对环保的不断重视,煤作为燃料在工业锅炉、农村居民的炊事和取暖等方面的应用将受到政府政策的限制,将逐步退出市场,生物质能源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3 销售方案
针对生物质新型燃料的生产及市场情况,销售的对象应以国内用户为主,国外销售为辅的原则。在开发国内用户时,首先应对国内生物质新型燃料的市场进行更为详细的调研和细分,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对产品及其价格的认知情况,然后确定市场主体、市场价格,同时结合市场的反馈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4.3.1 销售策略
1、先制订销售政策,完善有效合理的奖惩制度,鼓励销售人员积极开拓市场;
2、根据客户需求量的大小,制订阶梯价格标准。对大客户实行价格或付款方式优先准入制度。
3、利用各种传媒,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 4.3.2 营销方式
销售方式应立足于本企业的营销人员,以人员营销为主,并鼓励营销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营销、合作营销、国际市场营销。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
4.3.3 销售队伍建设
成立由公司副总经理(营销总经理)为首的3~4人左右的销售队伍。营销部负责与生产、供应的联系,处理日常事务,并积极开展网络营销。
4.3.4 销售网络建设
销售网络必须要一方面巩固现有的网络,同时要不断扩大充实可发展的网络。实际操作时,要根据销售情况,建立齐全的客户挡案,熟悉联络方式,定期组织不同级别的营销人员进行回访,沟通协调。邀请大客户的负责人参观本企业,每年在不同的地点定期组织用户答谢会,增进与用户的感情。 4.4 产品市场风险
4.4.1 主要风险因素
秸秆型燃料的风险性和不确定因素主要由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产业政策,二是秸秆原料的价格。
秸秆成型燃料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玉米秸秆,秸秆成型燃料可取代煤,但秸秆目前价格很低,且没有固定价格,一旦该技术推广后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秸秆成型燃料与煤相比没有竞争能力,国家没有在城镇限制用煤政策,这就给秸秆成型燃料的推广增加了难度,会减慢推广应用的速度,同时秸秆的收获期是相当短的一段时间,而且是大范围、大区域同时进行的,给秸秆的收集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4.4.2 解决方案
1、加强国家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作用。保护环境、禁烧污染严重的燃煤锅炉,禁烧秸秆,大力宣传、普及推广环保效益好的生物质燃烧炉、制气炉、制气站。政策上扶植农区从事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的专业户,使这项技术尽快推广,以产生较好的社会、环保和生态效益。
2、积极开展该项目的试点示范工作,合理确定生产半径,探索秸秆收集、储运和预处理模式,着力解决秸秆的分散性、周期性供应与生产的集中性、周年性之间的矛盾,取得成熟经验后可在全国逐步推广。
第5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5.1 选址原则
项目场址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1、厂址要选在原料丰富、交通方便的地方。厂区应靠近主要交通干线。厂区至主要干线的途中若有桥梁,该桥应能通过载重 20 吨以上的卡车。这样既能有利于生产和运输,又能降低成本,便于运销。
2、厂址地势要平坦、地质要坚硬、地下水位较低、通风良好,应避开可能受到水淹、塌方的地域。
3、厂区周围环境要避开易燃易爆和排放有毒气体、有害粉尘的工厂和居民住宅区;厂区周围应有较宽敞的临时用地,以便原料的贮存和青干处理。
4、厂址应选在农作物种植集中、便于收集的地方。
5、选址时应因地制宜,节约用地。要充分利用荒地或空闲地,不占或少占耕地。有条件的要尽可能利用原有闲置的场地、厂房以减少投资。
6、厂址离供电线路不能太远,以减少供电系统投资和电力损耗。附近还要有相应的水源,以满足生产部门、生活和消防用水需要。
7、场地的面积应适合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货物运输和安全卫生要求,并留有适量发展余地。
8、厂区应在村镇附近,便于解决劳动力问题。 5.2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5.2.1 项目选址
根据项目选址原则进行选址。项目计划在瞿靖镇银辉村靠近西干渠附近选择1块约44亩的场地,进行生物质燃料加工厂区的建设,年产4万吨。该建设地具有自然条件适宜、劳动力充足、交通运输便利、原料资源丰富及适合产业发展等优点,符合该类型企业选址的要求。
5.2.2 自然条件
青铜峡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银川平原之南。总面积2425平方公里,辖八镇一个街道办事处三个农林场,总人口27.8万。
青铜峡市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排灌便利,气候适宜,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优势,农业历来是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县之一。盛产、、、大豆等粮食作物以及酿酒葡萄、果品等各类农副产品。
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4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8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4亿元。全年实现各类农业总产值26.5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5.16亿元,林业产值0.39亿元。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7.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1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7万亩。
该厂位于市瞿靖镇银辉村,北临县道叶甘公路,西临西干渠,居于青铜峡市中心地带。
5.2.3 原料交通运输
瞿靖镇内有小大公路、小邵公路、小李公路、叶甘公路、村村通硬化道路,该厂距离叶甘公路约0.4公里,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5.2.4 项目建设资源条件
青铜峡市作为农业大县,年产种植废弃物总量约为30万吨,其中秸秆12万吨。如此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为其产业化发展和资源化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5.3 项目建设优势
5.3.1 企业自身技术条件
公司多年从事秸秆燃料生产,经多年生产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培养了部分操作人员,目前在宁夏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5.3.2 企业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建设单位是青铜峡市唯一一家生物质燃料生产企业。 青铜峡市卿龙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现占地32亩,总建筑面积为1200 m2,其中:生产车间200 m2,成品车间600m2,配电室30 m2,办公室面积380 m2。另外有原料堆放5300 m2,
厂区内已经建设处理量为2吨/h的秸秆生物质燃料加工生产线1条,扩建三条处理量为5吨/h的秸秆生物质燃料加工生产线,年产生生物质新型燃料40000吨。 5.4 项目建设用地规模
该项目厂区占地总面积为44亩,总建筑面积为4030m2。其中:
新增机棚面积200平方米,成品车间2600平方米。硬化晾晒场地1.3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500 m2,道路总长400m,总面积2400m2。
第6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
6.1 技术方案
6.1.1 核心工艺技术
生物质新型燃料加工生产线中的关键技术为秸秆成型设备。
拟选用加工能力为5-6吨/小时平模秸秆压块机,专门用于加工各
类农作物秸秆。
6.1.2 传统的技术方案 (1)传统技术
1)螺杆挤压制粒设备。其制粒过程采用螺杆挤压式制粒设备。该设备具有如下优缺点:
优势是:压缩比比较大,一般可达7~9;适合连续操作和自动控制;人工消耗量低。
缺点是:生产率低,一般为0.1吨/h;螺杆的磨损大,维护费用高;设备的制造成本高。
2)机械压块设备。其特点是:
优势是:结构简单(相当于曲柄连杆机构);不用粉碎。 缺点是:生产效率低,成型方式较落后,是上世纪50~60年代产生的压块成型方式。
3)环膜制粒设备。
目前,国内生物质新型燃料生产线采用的制粒设备均是饲料制粒企业原有的环膜制粒设备。主要针对饲料制粒设计,在生物质新型燃
料加工中主轴易断裂、磨损较大、维修费用高且动力消耗大、生产能力有限。
(2)传统技术的缺点
1)工艺能耗大,单位能耗为80~180kWh/吨;
2)在颗粒压制过程中,压强达到50~100MPa,原料在高压下发生变形、升温,温度可达100~120℃,电动机的驱动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
3)用于制粒的原料的湿度要求在12%左右,湿度太高和太低都不能很好成粒;
传统工艺能耗大、成型过程中机器的磨损严重,产品制造成本较高。
6.1.3拟采纳的工艺技术方案
本项目生产线拟采用改进的平膜制粒设备。
目前,国内生物质新型燃料生产企业所采用的生产线均是直接采用原饲料制粒的工艺和设备,采用环膜制粒设备。该生产线主要针对饲料制粒设计,其特点是成型摩擦阻力相对较小,而把该生产线直接用于秸秆制粒时,由于玉米秸秆的成型摩擦阻力较大,导致加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传动阻力高、主轴易断裂,磨损较大,维修费用高;且其动力消耗大、产量有限。
本项目拟采用的制粒机是在传统环膜制粒设备的基础上改进成功的新设备,经过多次实验,主要技术指标均比优于国内同类设备。
主要的改进之处是:
1、整机由环模结构变为环模平放结构,出料均匀,(解决上半部分不出料的问题),不闷机。
2、 电加热系统,通过加热模盘,彻底解决了堵眼问题。模盘螺丝采用通孔,拆卸方便。
3、 皮带动力槽由B型改为C型,增加了电机动力受力性,不打滑受力稳定,行轮加厚70mm,增加了离心惯性,15吨/转,总和压力65T/转 。
4、 模具长度由155mm,加长到200mm,模孔尺寸由32mmX32mm,加大到38mmX38mm,大大提高产量和成型率 。
5、 电机改配,由37KWX2升级到45KWX2,动力加大,产量增加1/3。
6、 压轮全新改版:材质改为合金;密封装配由以前的活动装配改为全封闭密封,不进灰尘不漏油,轴承加大,减少受力程度,轴承的寿命是以前的5-8倍;偏心轴加粗,由以前内调间隙,升级到机外调整,省时省力,调整准确,方便节省时间。
7、模盘加厚加大,增加主机模块的固定性,和稳定性,新旧模块均可通用。
8、 模块加厚,特种合金材质,耐磨,耐压,耐高温,连续工作,不变质,不变形使用寿命是原始模块寿命的3-4倍。
9、 产量每小时可达5-6吨,全新设计自动上料系统,可用铲车直接喂料,2人即可轻松操作整套设备,大大节省人工。
新型的环膜制粒设备具有如下特点:可承受较大的挤压强度;生产效率高;调整方便;维修费用低,运行成本低。 6.2 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本项目拟采纳的生物质新型燃料生产工艺流程如图6-1所示。
原 料 粉 碎 机 有型体物 旋转物料混合器 细小物 堆积回性 日常生活废弃物可燃物、煤 图6-1 生物质燃料生产工艺流程图 由于农业的季节性较强,因而本项目拟采用的工艺方案与原料有储存 包装 晾晒 压缩成型 关。原料为玉米秸秆、藤条、废弃菌菇培养料等,配方可以自由组合。6.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设备参数
6.3.1 生产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1)处理量:5万吨/年·原料
其中:1)、玉米秸秆处理量:2.5万吨/年;
2)、废弃菌菇培养料1万吨/年; 3)、葡萄藤条、糠醛渣1.5万吨/年;
(2)成品含水率:9%~10%
(3)生物质新型燃料产量:40000吨/年 (4)燃料规格:38mm×38mm。 (5)成品得率:85%~90% (6)装机容量:≤300KW (7)成品含水率:<10%
(8)单班工人需求:30人/班(预处理12人、操作巡检2人、包装6人、运输10人)。
6.3.2 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1)颗粒成型机
主要技术特点:强迫式进料,超载保护,运转可靠;调速喂料,可准确控制喂料量,可满足不同粒径的生产需要。
主要技术参数:处理量:15吨/h(3×5吨/h)。 (2)铡草设备
从市场购置定型设备,目前国内设备均可满足要求。主要技
术参数:处理量:9 吨/h(湿料9吨/h,干料5吨/h)。
(3)皮带输送机:
槽型皮带机,要求输送平稳。噪音较小,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能耗较小,使用成本低。宽度800毫米,行程15米。
(4)杂木破碎机:
采用1100型树根破碎机,进料口350毫米,处理量10/h。可加工杂木、树根等。结构合理,省电耐用,经济实用。
(5)电动自卸车:
电动三轮车,要求载重量不小于150公斤,续行里程不低于50公里,有自动液压升降、倒车系统。操作简便,行驶安全可靠。
(6)配电:
从厂区北侧10KVA农网接入,设量变配电设施,厂内用电采用接零、接地保护系统,设置漏电保护,对配电设置屏蔽和障碍,以杜绝人体有意或无意触电。
(7)干燥设施:
主要是硬化场地堆放。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小,青铜峡市年降水在200毫米以下,蒸发量在2000毫米以上,通过硬化场地晾干可保证产品质量,因该企业地处西干渠边,可利用厂区周边荒地晾晒,达到节能、高效目的。
第7章 项目建设方案
7.1 生产规模与建设内容
7.1.1 生产规模
(1)生产能力:该项目拟建成为处理量为4万吨/年的生物质新型燃料加工公司,实现生物质新型燃料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2)工作制度:每天采用两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每年生产300天;管理部门实行8小时日常白班工作制。
(3)生产原料:以玉米秸秆、废弃菌菇培养料、葡萄藤条、糠醛渣为主要原料进行加工。
7.1.2 建设内容
(1)设备购置:按处理量共计4万吨的生产规模所需的配套设备计算,共计需要购置3台/套。
(2)建筑工程:
总建筑面积为4030 m2,其中,生产车间400m2,成品车间3200(现有600 平方米)m2,配电室50 m2,办公用房(现有)面积380 m2;硬化晾晒场地1.33万平方米,原料堆场为9350m2。绿化面积为2500 m2(包括厂内原有的池塘),道路面积为2400 m2。架设10KVA高压线路400m,购置安装配变电设备。 7.2 主要生产设备与工器具购置
按年处理量4万吨的生产规模所需的配套设备计算,需购置3台/套。详见表7-1。
表7-1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预算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设 备 名 称 皮带输送机 压块机 压块机 杂木破碎机 藤条铡切机 自卸式电动车 货车 小型装载机 拖拉机 地磅 电子称 配电设备 主要设备型号 数量 4 单位 套 台 台 台 台 辆 辆 辆 辆 套 台 套 5吨/H 2.5吨/H 3 1 1 1 10 2 1 2 100吨 200公斤 1 3 1 7.3 建筑工程
7.3.1 建设标准
1、生产车间采用砖混结构。生产车间下弦高不少于4.5m ,宽8m,长度为60-80m,顶部为保温彩钢结构,地面为普通混凝土。厂房为四面墙封闭式。
2、成品库均采用砖混结构。下弦高为4m,宽12m,长度为72.5m,混凝土地面,地面应高于库外地面 200 mm以上。
成品库:主要堆放秸秆压块经晾晒干燥后的成品。玉米秸秆压缩后的密度为600kg/m3,成型块尺寸为70cm×40cm×25cm,则每块
重量为35公斤。糠醛渣压缩后的密度为900kg/m3,每立方米重量0.9吨。成品通过皮带输送机可堆高3.5m,按三个月的生产周期所需的原料考虑,则一条生产线所需的原料库面积960m2;
原料堆放场地:考虑到秸秆等原料的堆放,按堆放半个月、堆高3-4m计算,所需的原料场地面积不应小于9300m2;则原料库按9500m2进行建设。
3、生产车间、成品库等屋顶应进行防水处理。
4、门窗采用密封性能好、不变形、不渗水和防锈蚀的材料,各车间门应至少3m宽,保证车辆进出。
5、地坪采用防滑、耐腐蚀的材料,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排水坡度(不小于1%)。
7、厂内绿化面积2500 m2,绿化覆盖系数小于20%。 7.3.2 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筑工程主要完成1座生产车间、2座成品库、1座配电室、1座消防池、晾晒场地等,详见表7-2。
新建主要设施建筑面积如表7-2所示:
表7-2 建筑工程表
序号 1 2 3 4 5 工程名称 生产车间 成品库 配电室 道路 绿化 结构型式 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 水泥 单位 m m m m m 22222建筑面积 400 3200 50 2400 2500 备注 7.4 原材料、动力供应情况
本项目所需原材料及燃料供应主要包括加工原材料、包装材料、燃料及动力电的供应。企业运行按年工作300天,日工作两班、实际日工作时间16小时计算。
7.4.1 加工原材料
根据工艺方案,生产时需要的主要原材料为粮食作物秸秆和废弃菌菇培养料;葡萄藤条、糠醛渣、树木枝条、树根。 粮食作物秸秆、葡萄藤条、树木枝条、树根。
由于原料贮藏中的风险较大(如易着火),因而在原料的贮存中按照一个月的贮藏期设计。粮食作物秸秆可从当地收购,一般贮藏3个月,可收购3--5个月时间。葡萄藤条、树木枝条、树根可从当地收购,可以常年收购。
糠醛渣从生产企业收购,保证常年供应。废弃菌菇培养料每年出料两次,菌菇种植户因无法堆放处置,目前免费提供,只需要拉运。
上述原料周边地区存量较多,可满足生产。 7.4.2 包装材料
成型燃料主要为秸秆颗粒燃料,一般用编织袋包装即可。一般一袋可装秸秆颗粒燃料50Kg。
3 编织袋 万个 8.4 8.4万元 附近市场 注:原料年需求量含总量5%的生产、运输损耗量。
7.4.3 动力
每条生产线所需功率为100kw/h(处理量均为5吨/h),生产耗
电为100kw/h,按每天工作16小时,每年工作300天计算,则年生产耗电量为144万度;办公用电量按5.0kw/h估算,每天工作8小时,每年工作300天,则年办公耗电量为1.2万度,则年总耗电量为10.4万度。企业年总耗电量为154.4万度。
7.4.4 人工
公司每天工作2班,每班需24人,每天需60人。按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资2000元。其主要动力和人工年需求量如表7-4所示。
表7-4 主要动力、人工年需求量表
序号 原材料名称 计量单位 年需求量 1 2 3 电 水 生产人员 4 销售人员 5 管理人员 6 技术人员 7 其他人员 工资合计 135400 人 6 1800元/月·人 10800 人 8 2800元/月·人 22400 人 8 2500元/月·人 20000 人 8 2400元/月·人 19200 万度 吨 人 10.4 5400 30 2100元/月·人 预测价格 0.7元/度 自抽水井 63000 供应来源 同上 运输费用 7.5 总体布局
7.5.1 平面布置原则
1、根据生产要求,考虑工艺、建筑、防火等专业地要求,合理安排生产车间、库房、辅助车间和市场的位置,严格分区。
2、厂区道路及硬化应便于产品的运输和装卸,同时主干道应适合防火车辆的行驶。
3、动力供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动力和能源的损失。 4、根据环保要求及企业地生产特点,厂区合理布置绿化带,达到美化环境和改善环境地目的。
7.5.2 设计方案
项目占地29333m2,建筑面积为4030m2。其他构筑物面积15000 m2。主要建设项目为:生产车间、成品库、原料堆场、办公室、道路、围墙、消防水池、配电室等。
1、总平面布置方案
厂区的布置尽量按照工艺流程进行设计,原料库布置在厂区的西南部,原料进厂后可直接运送到,堆放;生产车间布置在原料库的北边,方便原料进入加工车间;成品库布置在生产车间的北边,从加工车间出来的产品可直接码放到成品库暂时保存。
厂区东北部为生活管理区,设有办公、食堂、澡堂、停车场,周围进行大面积绿化,使厂区内有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厂区内建设配电室,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并保证各车间的间距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该方案具有工艺流程顺畅,功能区明确的特点。 本项目布置方
案详见附图二总平面布置图。
2 厂区交通和环境
厂区内的交通运输规划根据生产需要、当地交通运输现状和发展规划,结合自然条件与要求全面考虑,满足生产、运输、安装、检修、消防及环境卫生的要求,并利用道路进行功能分区,与厂外道路连接,统筹安排,以便于经营管理。采用人车分流系统,在厂区各建筑物外围形成环形车道,可便捷地到达各个功能区。
厂区绿化采用立式多层次方式。沿围墙栽植低矮树灌木,道路边及空地种植乔木、花卉、草坪等植物,车间四周点缀少量高大乔木,使人进入厂区后置身于绿茵丛丛、鲜花点缀的环境之中。
7.5.3 其他要求 1、供电
本项目用电从厂区北侧农网10KVA高压线路接入,厂区内设置变配电设备。厂区用电采用接零、接地保护系统,设置漏电保护。配电设置屏蔽和障碍,以防止触电。
2、供水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生产用水基本上不消耗,主要是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全年共计耗水量约为5400吨。
3、消防
根据国家标准GBJ 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计,确定厂房、仓库耐火等级和防火间距,满足安全疏散条件。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墙面、屋顶、屋面及楼梯间等符合防火要求。室内、外设置消防用水。按单个建筑物最大发生火灾面积计算,室外需25L/s,室内10L/s。
需建1个水流量为500m3/h的消防水池,满足连续3小时消防。 7.6 厂区内外运输
7.6.1 厂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厂外以公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运输对象为原辅料和成品。秸秆等原料以农用车运输。产品以编织袋包装好后用卡车运输。运输车辆依靠社会车辆解决,以降低管理及运行成本。该项目每年运入、运出量如表7-6所示。
表7-6 该项目全厂运输量表
序号 1 项目名称 秸秆 藤条 2 菌菇料 糠醛渣 3 成品 - 40000 卡 车 2.5万 农用车 卡车 运入(吨/年) 运出(吨/年) 2.5万 运输方式 农用车 7.6.2 厂内运输 1、厂内运输内容
把原料、辅料、成品等按生产路线、工艺流程进行库房与车间、车间与车间、车间内部各工序之间的运输均为厂内运输。
2、厂内运输要求
(1)根据工艺流程、货运量或货物性质,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合理地组织车流、人流,以保证运输、装卸作业安全条件。
(2)建立运输、装卸设备的技术档案,有计划地运输、装卸设
备进行大、中、小修和维修保养工作,使其经常保持完好状态。
(3)从事运输工作的人员,应进行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准单独操作。
机车、机动车和装卸机械的驾驶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安全操作考试合格,发给驾驶证,方准驾驶。
(4)从事运输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凡患有色盲、严重近视、耳聋、精神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禁忌症者,不得继续担任原职工作。
(5)工厂应做好运输、装卸作业的防暑、防寒和防滑工作,按规定发给作业人员防护用品。运输、装卸作业人员碍作业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品。
3、厂内运输工具
厂内运输工具一般有无轨运输车辆、有轨运输车辆、连续运输工具和其他运输工具。本项目的主要运输工具为无轨运输车辆。
无轨运输车辆有汽车、铲车、电瓶平板车和手推车等。这类车辆机动灵活,载重量可大可小,道路基建投资小,使用方便。
4、厂区内运输事故的预防
厂区内运输易发生的事故有撞车、翻车、轧辗以及在搬运、装卸、堆垛中物体的打击等。发生以上事故的原理主要是缺乏安全知识教育,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以及运输设备和运输工具缺陷。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应建立一套运输、装卸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奖罚制度;严格遵守《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平时发现事故苗头,要及时采取措施,当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要保持冷静,以高度的责任感,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后,要及时
总结经验教训,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领导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切实可靠的改进措施不放过)。
第8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8.1 投资估算
8.1.1编制依据
该项目总投资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用等,参照当地实际建筑投资定额,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评价方法进行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如下:
(1)各专业设计提供的有关单项工程量,包括基础设施、设备及安装工程;
(2)当地目前同类型工程的参考价格; (3)近期建筑材料及设备的市场价格;
(4)有关费率选取参照建设项目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规定。 8.1.2 总投资构成
项目投入总资金1533万元,其投资构成如下: (1)建设投资费用: 800万元。 其中:建筑工程投资:776.02万元; 设备购置与安装费:162万元; 其他费用363万元; 预备费:20万元。 (2)流动资金200万元。
在总投资中,工程建设费用占总投资的61.1%,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占总投资的23.7%,预备费占总投资的1.3%;流动资金占13%。
详见附表:投资构成表及投资估算汇总表。
投资估算汇总表 单位:万元
土建费用 序号 项目或费用名称 400 m2 3200 9350 m2 1.33万m2 380 m2 50 m2 400m 2400 m2 400延长米 5.5 18 3 0.2 0.4 3 40.6 9.2 0.7 39.14 39.14 37.2 297.6 28.8 133 496.6 备 注 一 1 1.1 1.2 1.3 2 3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 主要生产设施 生产车间 成品库房 原料堆场 硬化晒场 小计 其它配套设施土建 办公生活设施 小计 公用工程 配电间 供电线路及变台 厂区内供电线路 厂区内给水管网 厂区内排水管网 消防设施 道路工程 围墙 公共厕所 776.02 3.10 3.11 4 4.1 二 1 2 3 4 5 绿化工程 厂区照明 小计 设备购置费 5吨压块机 2.5吨压块机 铡草机 木料破碎机 粉碎机 藤条铡切机 电动自卸车 输送带 装载机 小货车 四轮板车 100吨地磅 维修工具 第二部分其他费用 土地使用费 职工培训费 工程勘察设计费 工程监理费 预算编制及招标费 3 1 3 1 1 1 10 3 1 1 2 1 44 12.5 0.4 78.28 162 363 3.00% 2.50% 0.30% 81 16 4.8 18 1 3 8 3.6 6 4 5 10 1.6 352 4 3 2 2 三 四 五 六 预备费 建设期利息 铺底流动资金 项目总投资 20 12 200 20 12 200 2.00% 1533.02 8.2.1 资金筹措方案
该项目总投资筹资1533万元。均由企业自筹解决。 8.2.2 资金使用计划
按项目建设进度,该项目在一年内完成。
该项目建设投入资金1533万元,其中项目铺底流动资金为200万元。
第9章 财务评价
该项目经济评价依据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规定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在市场需求预测,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技术方案,原材料供应,工程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等基础上进行项目的财务评价。
根据项目的特点,该报告的经济评价包括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 9.1 财务估算
该项目财务估算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农业企业财务制度》以及增值税暂行条理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理等有关政策、法规进行。
9.1.1 价格预测
考虑到市场发展趋势,该项目的投入、产出物的相对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化,且通货膨胀同时影响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故财务评价中所有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均采用近年当地的市场价,即基价。
9.1.2 效益预测
项目效益是根据产出物的预测价格和生产规模计算而得。项目的销售收入来自于压块燃料。
安排生产负荷:项目达到正常年后每年销售收入为1800万元。 9.1.3 总成本
采用生产要素法分项测算企业生产总成本。
1、直接生产成本:直接生产成本指外购原材料(玉米秸秆、林业废弃物、木屑)、包装材料、动力等方面的支出,以2012年的市场价为依据,参照近几年的变动趋势预测。根据项目生产规划计算出的正常年原材料费用为800万元。工资支出162.5万元。
2、修理费:修理费包括所有固定资产的大、中、小修理费,修理费按工程费用原值的1.5%计,正常每年为14万元。
3、工资及福利费:工资及福利费为人员年工资及费用,福利费按工资的15%计,每年186.85万元。
4、其他费用:其他费用指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中扣除工资福利费、折旧摊销费和修理费之后的费用,包括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其他项目费用等。
其他制造费用按固定资产原值的1.5%计,每年14万元; 其他管理费用按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的2%计,每年3.25万元; 其他营业费用按营业收入的2%计,每年36万元。
5、折旧与摊销:折旧及摊销采用直线法计算,设备及安装工程折旧计算时先扣除残值(取原值的5%),每年15万元。
各类资产的折旧及摊销年限如下: 建筑工程折旧期限:20年; 设备及安装工程折旧期限:10年; 无形资产摊销期限:10年; 递延资产摊销期限:5年。 6、税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企业增值税税率13%,部分原材料增值税税率按10%计,城
市建设维护税按应纳增值税额的1%、教育费附加按3%计。因该项目属于再生资源利用,国家减免增值税,增值税未计算。
7、财务费用
企业贷款100万元,其利息支出12万元/年。 9.2 盈利能力分析
9.2.1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该项目投资利润率为32.2%,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1%,高于基准收益率10%。项目效益较好,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9.2.2利润及其分配
计算期各年的利润及其分配情况见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8),盈余公积金按10%提取。根据营业收入计算表、总成本估算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等,该项目的年均营业收入1800.00万元,年均总成本1256万元,年均净利润321.1万元,所得税前投资利润率为32.2%,所得税后投资利润率为21%。 9.3 不确定性分析
本报告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项目的财务评价进行不确定性分析:风险因素识别、敏感性分析。
9.3.1 风险因素识别
在项目的执行和经营期间,存在以下潜在的风险因素: (1)政策风险
该项目属于生态效益明显的项目,在产品价格稳定的情况下,将
会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国家对购买和使用该最终产品的用户给予一定的补贴,产品的销售价格才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企业的营业收入才可使企业或得盈利。国家和当地政府执行补贴政策的力度是该项目存在的最大风险。
(2)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风险
前期准备工作中,如果对项目的工程、设备需要量和价格预算不足,在项目执行时,将产生两种后果,一是资金筹措不及时,建设期延迟,影响项目的投产;二是投资扩大,投入成本增加,效益减少。由于该项目的预算是在严格规划和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作出,并且已经考虑了2%的基本预备费,只要项目按照本报告的设计方案执行,一般不会发生投资超额的情况。
(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存在于从原料收购到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原料的品质、保存及生产各工序,都有可能出现管理问题,从而对产品质量的产生不利影响。如果由于管理原因造成产品达不到质量指标,则所有的努力都无济于事。管理风险是项目生产、加工中最难规避的风险。
9.3.2 敏感性分析
影响该项目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有:建设投资、营业收入、经营成本等,本节将分别以全部投资为基础分析营业收入、经营成本、建设投资变化对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的单因素影响。
具体情况见表9-1。
表9-1 敏感性分析表
序号 不确定因素 变化率 内部收益率 敏感系数 临界点 基本方案 10% 21 % 9.73% 13.72% 18.89% 13.72% 18.18% 3.52 1 营业收入 -10% 10% 3.83 1.31 -9% 2 经营成本 -10% 10% 1.97 1.31 12% 3 建设投资 -10% 1.52 20% 图9-1 敏感性分析表图
根据上表可判断如下:各因素的变化都不同程度地影响财务内部收益率,其中营业收入是影响项目效益的最主要因素。营业收入上升10%时,内部收益率为21 %,营业收入降低10%时,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9.73%。项目效益的其次因素是经营成本,具体详见敏感性分析表。从表中也看出,保证营业收入的稳定性是企业获利的关键。 9.3 财务分析结论
综上分析,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获得1800.00万元的营业收入,年均净利润494万元,所得税后投资利润率为21%。项目投产后资产负债率即低于50%。各项指标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在财务评价上是可行的。
但是通过不确定性分析可看出,产品价格降低,会使项目效益大幅度下降,对项目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因此项目也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建议在实施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注意防范风险。
第10章 项目建设的实施计划
10.1 进度安排说明
项目实施进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即项目前期阶段和项目建设阶段。项目前期阶段包括立项、可行性研究和评估。项目建设阶段包括项目设计、施工、设备购置、调试和生产。 10.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安排
本项目工程建设期限自2013年3月至2011年7月。本着优质高效、促进生物质能技术进步,培育农村新型产业,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严格组织设计、施工,力争在2013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通过技术鉴定、验收。
2012年12月~2013年04月: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及专家论证; 2013年05月~06月:完成初设、施工设计及审批。
2013年06月~11月:厂区建筑施工、铺设管道、仪器设备购置; 2013年11月~12月:调试、运行、人员培训; 2013年12月:试运行一个月; 2014年01月:正式投产。 10.3 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如表9-1所示。
表9-1 项目实施进度表 2012年 序号 工作阶段 12 1 2 可研报告编写和审批 初设、施工设计及审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3年 厂区建筑施工、铺设管道、仪3 器设备购置 4 5 6 调试、运行、人员培训 试运行一个月 2014年1月正式投产 第11章 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
11.1 环境影响
该项目中生产线建成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机器噪声,原料粉碎、配料混合过程中有粉尘产生,从总体讲排放量均很小,厂址四周开阔,通风良好,只要稍加处理即可治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本项目就此计划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在所有产生粉尘的环节都装置了独立除尘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粉尘对环境的影响,使其各项排放指标符合国家有关噪音、粉尘等的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加工项目,增加了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效益,有利于项目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11.2 环境保护对策
目前环境问题是一大热点问题,该项目就其整体而言,对环境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只要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存在,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依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措施有:
(1)对生产车间内的噪音源,可采用隔音措施,并可设置消音器、柔性连接等措施,降低噪音的发生。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规定的设备,使得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低于厂界噪声55dB的标准。
(2)加工设备选用密闭性能较好的设备,在产生尘埃的地点安装风机,通过引风机把粉尘收集到沉降室进行沉降,防止蔓延,污染环境。因项目所用原料湿度大,不起尘,此次设计暂不建设沉降池。
(3)在厂区内外及道路两边栽植树木,在厂区内设置绿化带,
一方面利用植物的自然净化作用,吸收烟尘,隔除噪声;另一方面可美化厂区生活环境,调剂工人精神状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为企业树立外在形象,提高工厂的信誉度。
(4)对原料中清理出的废料运到指定的垃圾场,避免二次污染。 11.3 环境影响评价
(1)总体评价
项目区周围没有污染源,大气、水质等环境条件较好,不会对厂区环境造成污染,符合厂区环境卫生要求。项目建成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浮尘、噪声对环境污染有限,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可行、有效、操作性强,如能在建设过程中达到环保治理与项目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则可有效地防治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不会给城市和周边地区带来环境污染。
(2)项目执行的环保文件及标准
1989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生产线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加工区噪声执行 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11.4 安全生产
本设计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轻工业劳动保护条例》、劳动部第三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进行设计。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劳动保护方针,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保证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如下措施。
(1)对车间的粉尘及噪音等污染进行处理,达到国家安全正产的标准。
(2)为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设计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采用提升设备、叉车和运输带等。
(3)对机械转动部分设置安全防护罩,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采取保护性接地,严禁在运转设备上放置杂物及工具,定期检修,以免造成事故。
(4)设安全卫生监查机构,配置专职人员,对全厂安全卫生工作进行监督,并负责全厂职工进行职业安全教育。
(5)搞好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是提高劳动效率、产品质量和保证职工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第12章 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12.1 社会效益分析
12.1.1 促进农民增收
按玉米秸秆平均收购价200元/吨、植物藤条平均收购价170元/吨,菌菇废弃料平均收购价168元/吨计算,项目建成后年需秸秆及其他原料共计5万吨,可使周围农民增收800万元,增收效果明显。
12.1.2 解决农民就业
项目实施后,可就近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预计可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达60余人。
12.1.3 示范带动作用
对周边地区生物质燃料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出有益的探索。 12.2 生态效益分析
每年可解决青铜峡市农村秸秆闲置废弃物近5万吨,可有效缓解由于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后烟气中CO、CO2、SO2、NOx等成分的排放均低于目前燃煤锅炉规定的排放标准,达到了国家的环保要求,生态环保效益明显。
第13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13.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13.1.1 项目机构设置及职责 1、项目实施机构
由青铜峡市卿龙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承担。成立项目前期工作专班,对项目论证、申报、市场调研、技术考察、手续办理、图纸设计、工程招标等工作进行分工合作,齐头并进,项目实施专班一直负责项目竣工验收,并投入正常生产营运。 13.1.2项目经营管理模式
项目经营管理由青铜峡市卿龙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建立企业产、供、销、财务管理等配套的管理机构和机制,工作管理者为公司派出人员,不具备法人资格,一切产权、责任归属青铜峡市卿龙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1、年经营目标由青铜峡市卿龙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达,企业管理者与公司之间签订完善的权、责、利合同。
2、产品由青铜峡市卿龙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销售,采取直销和代销的方法。
3、产品日常生产和运行由公司派出人员组成管理层全权负责。 13.3 经营管理措施
13.3.1 工程管理
1、制定详细可行性实施方案,注重操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做
到有章可依,减少浪费,前期准备工作周全合理,工程实施有条不紊。
2、严格执行各项经济和技术指标,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确保工程设计各项指标的实现。
3、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表实施,确保如期建成,并达到预定质量标准,合格验收。
4、加大进度资金使用审计和工程验收工作力度。 5、严格执行资金专款专用制度。 13.3.2 生产管理
1、签订完善的劳动用工合同。
2、完善企业运行中生产安全、原材料购进、产品销售、后广告宣传、财务管理制度等。
3、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完善技术培训、岗位责任、质量检查、产品技术开发等相关机制。
4、围绕提高销售业绩,完善企业营销相关机制,制定合理的销售、宣传等营销方案。
5、按照政策规定和企业实际制定工人工资、福利制度,制定企业利润分配计划制度。
13.3.3财务管理
1、专款专用、严禁挪用项目资金。 2、专款专户专帐管理。
3、自觉接受项目监督检查机构的监察审计。
4、检查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和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3.3.4销售管理
1、制定销售目标责任制。 2、确定市场开发计划。 3、确定市场运作发展战略。 4、确定产品广告宣传计划。 13.4 技术培训
1、工人培训: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发展和技术规定对生产工人进行上岗培训。不仅让工人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规程,而且让工人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
2、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树立现代化管理意识,实施现代管理方法,组织管理人员到先进企业学习经验,在提高每个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基础上,造就一支高效精干的管理队伍。
3、营销队伍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营销知识,电脑操作技术。由公司内部采取传、帮、带的办法,提高销售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14章 项目招标管理
14.1 总论
为维护建筑工程与设备购置的市场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宁夏回族自治区招投标管理办法》,本项目所有建设内容将按照程序进行招标,编制招标文件。并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招标、评标,做到公平合理。项目建设严格执行三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管体制,确保工程质量和按期完工。 14.2 招标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宁夏回族自治区招投标管理办法》。 14.3 招标范围
1、基建工程。
2、单台设备投资超过10万元均按规定进行招投标。 14.4 招标方式
1、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参加农业部有关部门实行统一招标采购。 2、小型仪器设备实行自主招标采购。
3、设计合同及监理单项合同不足50万元不进行招标,其中设计与监理将委托具有建筑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 14.5 招标程序
项目招标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执行,包括组建招标办事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委托招标代理单位、成立评标委员会、组织开标和评标、发放中标通知书、进行合同谈判和签订合同等,每一步骤均规定向有关部门申报和批准。 14.6 招标组织
1、由青铜峡市卿龙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组建招标管理机构。 2、大型仪器设备招标将公开统一采购。
第15章 项目风险分析及建议
15.1 项目风险分析
秸秆成型燃料的风险性和不确定因素主要由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产业政策;二是秸秆原料的价格。
秸秆成型燃料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玉米秸秆,秸秆成型燃料可取代煤,但秸秆目前没有稳定价格,一旦该技术推广后原料价格有可能出现较大大幅度上涨,秸秆成型燃料与煤相比竞争能力弱,国家没有在城镇限制用煤政策,这就给秸秆成型燃料的推广增加了难度,会减慢推广应用的速度;同时秸秆的收获期较短,一般为三至五个月,给秸秆的收集和贮藏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15.2 建议
降低风险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尽快突破成型机具、炉具等方面的技术瓶颈,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生产。为此,建议项目实施单位与相关的科研机构在技术合作方面进一步健全合作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以保证技术成果的不断更新。
2、加强国家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作用。保护环境、禁烧污染严重的燃煤锅炉,禁烧秸秆,大力宣传、普及推广环保效益好的生物质燃烧炉、制气炉、制气站。政策上扶植农区从事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的专业户,使这项技术尽快推广,以产生较好的社会、环保和生态效益。
3、积极开展该项目的试点示范工作,合理确定生产半径,探索秸秆收集、储运和预处理模式,着力解决秸秆的分散性、周期性供应与生产的集中性、周年性之间的矛盾,取得成熟经验后可在全
国逐步推广。
4、该项目的实施,可极大地提高生物质新型燃料的产业化水平,使之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对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用日趋明显,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该项目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显着,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议青铜峡市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便于该项目尽早实施,农民早日受益。
5、完善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应注重引进高级技术管理人才,注重培养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骨干,定期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素质,以适应规划区发展的需要,确保一流水平。
第16章 结论与建议
16.1 结论
1、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农业部《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2、项目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工艺,规模适宜、产品结构合理。
3、该项目主要采用比较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方案设计科学合理,与项目区的建设条件相适应。项目所选购的设备先进适用。
4、该项目自2011年起获得宁夏自治区科协支持,安排专家从技术等关键环节予以协助支援,技术方面有强有力保障。
5、项目单位多年从事生物质燃料生产,已经摸索出比较成熟的经验,并且长期与关键设备生产单位多年合作,相互取得良好协
作关系,生产技术条件有保障。
6、该项目所使用设备一方面可以从事生物质燃料加工。另一方面,如果从原料方面着手,可以直接压制压块饲料,并且压块饲料收益比压块燃料高,目前产品供不应求。一旦市场变化即可随时转产。
7、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该项目是切实可行的。 16.2 建议
该项目的实施,可极大地提高生物质新型燃料的产业化水平,使之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对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用日趋明显,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该项目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显着,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议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便于该项目尽早实施,农民早日受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