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弃疾的思想性格、词风,识记辛词中的名句。 2、过程与方法:学习分析诗歌形象(意象)和“知人论世”的方法,品读诗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遭遇与苦闷,体会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
概括词中 “那人”的形象 【学习难点】
体悟“那人”形象的寓意,感受诗人的情怀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在他生活的年代,南宋朝廷始终存在着所谓“和战之争”。辛弃疾是坚定的主战派,他有出将入相之才,智勇兼备。他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抗金复国之志,始终如一。但偏安的南宋小朝廷长期都是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对辛弃疾这样的爱国志士,始终都不敢放手使用,使他一生不得重用,抱憾而终。
辛弃疾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他的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2、写作背景:
《青玉案》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在寻找着知音。 3、诗意解读:
上片:灯、月、烟火、笙笛、舞灯交织成元夕欢腾
下片:一队队惹人眼花缭乱的丽人群女走过,而让我寻寻觅觅的“那人”却在灯火稀疏,人烟稀少的冷清的地方。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A)
1、初读感受:用“/”标出停顿,自由朗读整首词
1
班级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我给大家的“温馨提示”(要注意的基础知识):
字音:缕(lǚ)蓦(mò)阑(lán)
词义:蓦然(忽然) 阑珊(稀疏、冷落) 默写要注意的字:雕车 凤箫 黄金缕 蓦然 阑珊
3、本词写了哪些意象?上片描写了元宵节怎样的景象?(补充:写这景的作用是什么?) 意象:花千树、星如雨、宝马雕车、凤箫、玉壶、娥儿雪柳黄金缕、那人、“我”。 景象:热闹繁华 (花灯繁多、烟花灿烂、贵族游人众多、舞灯欢乐)
4、最能体现词人情感内容的句子是哪几句?在原诗中用红笔划出来(点拨:诗歌的一般特点“卒章显其志”)
重点在词的下片最后三句。“那人”是作者苦苦追寻的、独立灯火阑珊处的“美人”。
二、合作探究:
1、词的下片人物形象主要塑造了两类人物形象。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描述他们的特征。
词的下片写了两类人:一是盛妆的贵族女子,二是作者心中关切的“那人”。
写贵族女子,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他的服饰,她们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表现她们妆扮的华贵和高贵的身份。二是写她们的欢声笑语,用“笑语盈盈”表现她们节日之欢。三是写她们的衣香,人离开后还在空中飘散。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突出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众人欢声笑语之状。
写“那人”着墨不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没有写她的表情,只写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落。作者借此表现她的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小结】诗歌所运用的手法:通过盛装的贵族女子与“那人”的对比、衬托来塑造“那人”的形象。
2、这是一首爱情诗吗?词人为何要“千百度”地寻找“那人”?“那人”的形象中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怀?(点拨:联系背景来分析)
本词不是一首真正的爱情诗,而是有所寄托。词人对“那人”一往情深,是因为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正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它寄寓了作者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不愿跟时俗同流合污的思
2
想感情。
【小结】掌握一首诗词主旨的方法:(1)分析形象(意象) (2)联系背景,知人论世 三、拓展延伸
1、阅读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完成后面鉴赏题。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注释:作者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1)这首词塑造了怎样一个形象?
参考:这首相思词塑造了一个不见情人而伤感万分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通过去年与情人相会之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之痛苦的对比,表现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深深感伤。
2)同样的一个节日,在辛弃疾和欧阳修眼里,意义是否一样?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同一个节日,在不同人的眼里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在作品中表现的东西也就不同。 所以:在平常的诗歌鉴赏中,我们要做到“知人论世”。(反思)
2、课堂小测(提示:积累辛弃疾的名句)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 》 (2)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步旅网还为您提供以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青玉案·元夕》教学设计「原创」
《青玉案 元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了观灯女子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但这一切仅仅是陪衬而已。作者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些笑语盈盈的女子,是衬托“那人”的孤独寂寞。梁启超说:“自...
辛弃疾《青玉案》教学参考
一:本诗从哪些方面写“元夕”的盛况?上片写元夕之景;下片写元夕之人。元夕之景:花——灯火(比喻);星——烟花(比喻);宝马雕车——车马。“凤箫”三句——歌舞。张灯结彩,烟花怒放、车水马龙、繁华热闹的喜庆景象。元夕...
辛弃疾《青玉案》课堂实录
〔二、作者介绍〕(课件展示课文标题)(展示PPT1)师:我们注意屏幕,在学习上一首词时我们已经了解到,“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意思为元宵节之夜,是词的题目。对于作者辛弃疾我们应该不陌生了。大家能用一两个词概括你所知道的辛弃疾吗?生1:性情豪放 生2:爱国 生3:才比...
青玉案元夕
1、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
欣赏经典咏流传陈彼得老师青玉案-元夕制作观后感
在我正由颓废生活向即将打起精神的生活中观看了大型电视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偶然观赏到陈彼得老师的新创“青玉案-元夕”,是我为止震惊和振作。这种精神的一剂良药在我心里久久的发威,使我震撼不已,我就马上把它记录下来当做我生活中的一种激励。 我从小就是一个热爱文化,...
辛弃疾《青玉案》
青玉案 元夕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体裁:【词】 类别:【】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释】①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树:花灯...
文言文《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
词: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是什么意思?
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玉壶:比喻...
青玉案 语文书哪一册有
初二(下) 第五单元 二三课:辛弃疾词三首——青玉案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古诗原文及赏析
《青玉案·元夕 》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前言】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