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抗日英雄杨靖宇

2021-04-01 来源:步旅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能说出故事的梗概。 2、自读课文,能勾画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其中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3、揣摩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杨靖宇的歌颂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复述故事梗概。

2、品味细节,体会英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揣摩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杨靖宇的歌颂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揣摩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杨靖宇的歌颂之情。 2、说出故事梗概,体会文章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说出故事梗概,体会文章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杨靖宇的图片及生平事迹。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英雄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新课

1. 简介“抗日战争”,揭示课题。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英雄的中华儿女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积极投入到这场反侵略的战争中。八年抗战,终于让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抗日战争的悲壮历史距今虽已久远,但作为中国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段国耻,更不能忘怀那些为保家卫国而英勇捐躯的抗日英雄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抗日英雄杨靖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6 抗日英雄杨靖宇) 2.了解杨靖宇。

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传遍了东北大地,你能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他吗?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顺德,字骥生,河南确山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国抗日战争名将,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今靖宇县)与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享年35岁。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检查是否都标上了序号。 (2)指明分自然段读课文,适时正音。 三、自主阅读,说说故事梗概。

1.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复习抓故事梗概的方法。 出示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2)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 (3)汇报交流主要内容。

( 1940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和十几名战士不幸在濛江附近被日寇包围。他带领

战士奋勇突围五天不成,情况紧急,杨靖宇决定让大家分开走。杨靖宇把危险留给自己,在安排妥当同行战友之后,他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23日凌晨不幸被敌人坐探发现,他在敌人威逼利诱时毫不动摇,奋勇歼敌,不幸负伤后,毅然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自己,壮烈牺牲。)

四、根据课后习题二,体会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所表达的效果。 1. 抓住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感受杨靖宇的英雄形象。

(出示自学提示二,默读课文,勾画出最能体现杨靖宇英雄气概的句子。) 2.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交流的时候,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大家都找到了这些句子。(课件出示) 句子一:(23日凌晨,杨靖宇边打边走,来到了濛江县的保安屯附近。但不幸被敌人的一个坐探发现,一大股敌人将杨靖宇团团围住了。杨靖宇沉着地紧握两支短枪,倚着一棵古松,弹无虚发地痛击扑上来的敌人。敌人吓得不敢上前,缩在远处猛叫着:“杨靖宇,你跑不了啦,快投降吧。你过来就让你当东边道司令。”杨靖宇回答敌人的是一梭子仇恨的子弹。) 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杨靖宇毫不畏惧,他(沉着地紧握短枪,弹无虚发地痛击敌人),从弹无虚发我们可以看出杨靖宇精准的枪法。敌人吓得不敢上前, 又拿出劝降的伎俩, 许诺给杨靖宇高官厚禄,投降就让他当东边道司令,杨靖宇的回答是什么?对,一梭子仇恨的子弹。 句子二:(突然,杨靖宇右手一沉,他挂彩了。杨靖宇顽强地用左手向敌人射击,在他面前,敌人的尸体倒了一大片。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腰,顿时,鲜血把军装浸透一大片。敌人见杨靖宇负了伤,嚎叫着蜂拥而上。这时杨靖宇枪里仅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他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了自己。为了人民的解放,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句子三: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无法理解一个抗联战士为何如此英勇顽强,他们把杨靖宇的遗体进行解剖。打开肠胃,鬼子惊呆了: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本兵战斗了五天五夜的抗联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 引读:打开杨靖宇的腹腔后,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学生读:惊呆了)。

再引读句子:打开杨靖宇的腹腔后,鬼子军官一个个惊呆了,因为杨靖宇的肚子里竟然(学生读: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学生读: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 杨靖宇的肚子里为什么没有一粒粮食,要靠野草、树皮和棉絮这些难以下咽的东西来维持生命?

2、抓住环境描写,体会战争的艰苦 就让我们走进杨靖宇生命的最后日子,去了解一下我们的英雄为了坚持战斗,是怎样维持生命的。出示自学提示三,默读2-9段,找出描写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句子。

(一天没吃东西了,大家围在火堆旁忍受饥饿。杨靖宇看了看仅有的一块包米干,默默地对警卫员说:“就这点干粮,捣碎熬点汤给大家喝吧!”

但敌人层层包围着,密密匝匝如铁桶一般,转了一夜仍无法过岭。同志们饿着肚子,在冰天雪地里与数千名敌人周旋。

杨靖宇和留下的两位同志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的煎熬,与数千名日寇又奋战了三天三夜后……杨靖宇把受伤的同志隐蔽到一个树洞里,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 引读小结:

一天没吃东西了,大家围在火堆旁忍受饥饿——

但敌人层层包围着,密密匝匝如铁桶一般,转了一夜仍无法过岭——

杨靖宇和留下的两位同志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的煎熬,与数千名日寇又奋战了三天三夜后……杨靖宇把受伤的同志隐蔽到一个树洞里,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

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找到食物,所以杨靖宇和战士们为了——坚持战斗,不得不靠这些东西

维持生命。渴了就从地上抓一把雪吃;饿了,就把树上的树皮扯下来吃,没有树,他就把棉絮或枯草一口吞下。杨靖宇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命吗?不,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杨靖宇的回答——“榆树皮确实难以下咽。但是,今天我们吃榆树皮,不止是为了活命,更是为了革命,吃饱了可以狠狠地打击日本鬼子!” 杨靖宇吃的是野草、树皮和棉絮却能只身一人坚持和上千个敌人奋战整整五天五夜,难怪当敌人打开杨靖宇的腹腔后,鬼子军官们会惊呆了。 3.补充资料,加深感悟。 (1)杨靖宇的牺牲使广大抗日军民悲痛万分,在巍峨的长白山间久久回荡着悼念杨靖宇的歌,(教师边出示边读:十冬腊月天,松柏林叶鲜。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与缅怀放声朗读这首赞歌(再读)

(2)解放后,为了纪念保卫这片热土而光荣献身的杨靖宇,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在当年杨靖宇牺牲的地方,人们建起了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元帅的亲笔题词(出示,全班齐读:人民英雄杨靖宇永垂不朽!)是啊,杨靖宇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浩气长存,永存不朽。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长活在人民心中的抗日英雄,(教师指向课题,学生齐读“杨靖宇”)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英雄的故事?

2.是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出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我们不会忘记,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黎明之前身死去,胸中万杆红旗飘”的江姐我们不会忘记,顶天立地,舍身为国炸碉堡的董存瑞我们不会忘记……)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杨靖宇,还从同学们口中了解到了其他许许多多的英雄。他们在祖国发展的不同时期,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英雄们的精神,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不息呢?

富不贵只能是土豪,你可以一夜暴富,但是贵气却需要三代以上的培养。孔子说“富而不骄,莫若富而好礼。” 如今我们不缺土豪,但是我们缺少贵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