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过程。
2.能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猜测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一个性质。你能说出一个等式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一个等式)
师:能不能让等式两边变化一下,但要使等式仍然成立?(预设: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生复习并板书: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大胆猜测:
师:上节课时,大家已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请大家猜想,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
板书课题:解方程(二)
二、动手验证,探索规律
(1)师: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怎样验证呢?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用天平)
验证猜想: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师拿出天平,演示天平左边放一块x克砝码,右边放5克的砝码。课件出示
根据天平平衡的情况,你能列一个等式吗?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x=5)
根据猜想,你想在等式的左边乘几,右边乘几呢?如果要求左边托盘放3块砝码,右边怎样放砝码呢?(指名学生回答)观察天平,想:现在怎样了?(天平平衡了)
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等式表示?
(两边的重量相等:3x=5X3)
学生继续猜想:在托盘中放入几块砝码,右盘怎样放?从而得出更多的等式。师生共同用天平验证。(如果学生想在等式两边都乘10、50这样较大数的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前面天平验证的结果来想象、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概括规律:
通过实验,天平每次变化后都保持平衡,说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能把等式变化的规律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指几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师生共同验证猜想: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吗?。
利用课件演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时,天平的平衡状况。(天平左边有2块重x克的砝码,天平右边有2块重 5克的砝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举的例子最好为要放砝码块数的因数,便于操作演示,板书2x=20,2x÷2=20÷2)
师:谁还想举例?(指名学生说说)
提问:如果不用天平,你能在脑海里想象出天平变化后的结果吗?(学生闭目想象)
(3)指名学生概括规律,教师板书: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不为0数,等式仍然成立。
(4)思考:为什么要强调不为0的数呢?
师生共同理解:在除法里,0做除数无意义的道理。
小结:今天,大家通过自己的大胆猜测、动手操作、推理验证,又知道了等式的一条性质,大家一起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形成完整的等式性质)
板书: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三、反馈提高,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先仔细观察,再解决。(学生独立尝试)
课件出示相关的习题和图示,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4Y=2000的解,并演示求解的过程。
2.基础练习:
解方程 X÷3=9 7Y=28
反馈交流
你会解方程了吗?你怎么知道结果算得对不对呢?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3.变式练习 下面解法正确吗?与同伴交流。
X-19=19 3X=36
解:X-19+19=19+19 解:3X÷3=36÷3
X=38 X=12
4.森林医生:课件出示判断练习题
5.拓展练习:
某地为便于残疾人轮椅通行,通过了一项关于建筑物前斜坡高度的规定:每1米高的斜坡,至少需要12米的水平长度。
⑴2米高的斜坡,至少需要多少米的水平长度?4米、 X 米高呢?
⑵某建筑物前的空地长36米,那么此处斜坡最高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五:作业布置 课本中练一练的3、4、5
六、板书设计
解方程(二)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x=20 X÷3=9
解:2X÷2=20÷2 X=10 X÷3×3=9×3
X=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