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学游戏

2021-02-28 来源:步旅网


数学小游戏:火车票的有趣游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9日 22:02 中国奥数网

乘车外出,假定你买到的一张车票号码是 524127,不要改变数字的次序,你能在数字之间添上数学运算符号,使得数为100吗?

要是几个小伙伴一起乘车,还可以组织一次竞赛:看谁最先用自己票上的数字得到100?

同学们,相信聪明的你已经有了答案了吧。

数学小游戏:数数字100游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9日 22:03 中国奥数网

两个人轮流说1到10中的任一个数,把这些数一个接一个加上去,谁说到100,谁就胜了。

例如,第一个人说7,第二个人说10,得到17;随后第一个说5,得22;„„你想自己准能说到100,在这之前,先要说到89。你说到89后,不管对方怎么说,你都能说到100了。而你要说到89,先要说到78。

几次学校组织的赛课和教研课都把语文和数学放在一起进行。课后听很多数学老师都发出这样的感叹:语文和数学放在一起赛课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语文课上老师娓娓道来,绘声绘色,让人回味无穷。而数学课上老师费力的讲解却平淡无奇,毫无生气,味同嚼蜡。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也有同感。但一直以来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数学课难道就真的不能像语文课那样上得生动有趣些吗?”因为我们面对的毕竟是童真未泯的小学生,如果把数学课上得死水一潭,没有生气和活力,那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怎么可能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呢?我承认由于学科特点的不同,数学课要像语文课那样

生动有趣确实比较困难,但可以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我喜欢数学,我要让我的学生也喜欢数学”围绕这个宗旨,我作了不懈的尝试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创设有新意的“开场白”

一节课的开场白好比是一首乐曲的前奏,前奏旋律优美,给听者的感觉是享受和欣赏。一段巧妙的开场白往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想听、想学。而一段老调、惯用的开场白没有任何新意和创意,就像一首催眠曲,即便是想听、想学的学生也是处于惯性的麻木状态,其余的学生更是不言而喻,一开始就提不起精神,一节课更是难熬啊!看来那些老套的开场白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而设计一些独具匠心、形式多样的开场白,比如:一个故事,一个谜语,一种游戏,一种活动,一幅图画,一段音乐等等都可作为一节课的开场白。一段有新意的开场白就等于给了学生一份充满诱惑的见面礼,小学生对外面的世界都充满好奇,而好奇的东西必然是丰富多彩的,而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巧妙安排课堂内容,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为了把数学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的口味,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与学生拉家常,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好,看看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话题,什么样的剧情,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老师等等。然后投其所好,把课堂尽可能融入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的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获得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这节课时,我就编造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破案能手叫爱克斯探长,他其貌不扬却智勇双全。为什么我要设计这样一个人物呢?因为解方程与破案很像,你不知道作案的人是谁,但你可以假设这个人存在,然后根据掌握的线索一步步推理,直到破解案情,所以给这个侦探起名叫“X”。学生跟着爱克斯探长一起破案,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数学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学生每当求出了未知数X,就好比成功破获了一件案子,那种思考过程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和表达的,无形之中学生会感觉数学是那么有魅力,那么有趣味,而其趣味横生。

三、制造认知冲突,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往往都好出风头,好表现自己,遇事都喜欢打赌、较劲,争强好胜,不甘落后,不愿服输。看来学生的表现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课堂上制造认知冲突就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地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一节课都处于积极表现的状态中。比如:我在讲授“圆锥的体积”一课时,首先请学生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它与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圆

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然后教师拿出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做试验,实验结论发现它们不是1/3的关系,教师及时引导:到底大家刚才说得对还是不对呢?有的同学说对,有的同学说不对,双方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各持己见,僵持不下。为了打破僵局,教师说:“别争论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还是再次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结果学生通过再次试验,终于发现圆锥体积要是圆柱体积的1/3,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等底等高,否则结论是不成立的。把握时机制造认知冲突,教师既巧妙的质疑,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表现欲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锤炼数学语言,产生情感效应

很多人认为,数学老师的语言只要做到精炼、简洁、正确就行了,不必像语文老师的语言那样要使用华丽的辞藻,优美的语句来加以修饰。其实不然,数学本身就枯燥、单调,这就需要用好语言这剂“调味品”为课堂增色添彩,用语言的魅力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当然,教师的语言离不开教师的表情、动作、手势、姿态等等,有一位心理学家总结过这样一个公式:语言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强+55%的面部表情。教师微笑的面容,优雅的谈吐,落落大方的仪表给课堂定下了一个愉快的基调,数学教师的语言除了准确严密,也应该风趣生动,真切感人,既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又具有感染性号召力,能够激发学生热情,振奋精神。数学教师的语言也应该丰富多彩,富于变化,时而轻松欢快,时而悲伤哀婉,时而大气磅礴,时而轻声慢语。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一个个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定律像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欢快地跳出,跃然纸上。这样的语言,有利于良好情感氛围的创设,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感悟。当然让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还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很多细节的处理,比如提问的设计、练习的设计、板书的设计等等。只要我们用心去设计每一堂课,每节课带给学生的感受都是那么的新奇有趣,用数学独有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一定会自觉的爱上数学,迷上数学,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

愉悦教学课堂 培养学生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开展愉快教学

古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在古代的教育宗师就不乏乐学的主张。而在当今,教育学家们更是总结了让学生“学中求乐,乐而好学;玩中求乐,乐而发展;美中求乐,乐而创造。”的教学思路。

笔者多年的教学发现,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认为数学过于生硬,枯燥无味,高深莫测。特别是到高年级,更是望“数”生畏。因而,小学数学推行愉快教学,培养学生兴趣,更是义不容辞。何谓“愉快教学”呢?《小学教学新模式典型课例.愉快教学》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创设各种愉快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师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断言:“所有智育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课堂实施“愉快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愉悦心情下积极获取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小学数学该如何开展愉快教学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 创设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实行教学民主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是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社会间平等参与学习、探究、发明、创造和竞争的过程。教学民主是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条件。笔者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1)从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教学。这对愉快教学是很重要的。

(2)对学生充满爱心,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给予及时的、真诚的帮助。从而让学生体会老师对他(她)的关心,增强学习兴趣。 (3)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接纳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的思想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老师要充分鼓励学生的想法,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与过失。在每一学月后,让学生对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充分融入其中,对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 (二)优化课堂语言

教师优美的语言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若再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激情、逻辑性强、语调抑扬顿挫,那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学生喜欢的动画故事讲演,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扣人心弦的讲述,琅琅上口的儿歌,惟妙惟肖的体态语展示,语调的高低不一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同学们边听边笑,有同学说:“老师,这故事讲不完哦。”我顺势引导:“对,这个故事讲到明天也讲不完。这就是循环。”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循环,精神出来了,学习兴趣倍增了。 (三)发挥临场机智

课堂中的临场机智是教师良好教学素质的体现,而较高的临场教学机智是维持良好教学氛围的必要条件。课堂上有时会发生意料不到的偶发事件,如个别学生不

守纪律,学生间发生矛盾冲突,教师干预不当发生顶撞,学生回答跟教师预想的不同等。这时,教师必须保持冷静,迅速判断情况,捕捉时机,及时掌握分寸,对症下药或随机应变,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使课堂气氛得以恢复。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教学效果出发,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包装,将愉快观念充分溶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课开始——引人入胜

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开始,让学生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一课成功的关键一步,也能让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

1、联系实际引入。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结合“神六飞天”中飞行员身上的中国标志,引入课题。

2、利用电化手段引入。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课时,电脑出示一只蝴蝶:“欢迎来到电脑王国,我是电脑王国的蝴蝶公主。今天,我要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个有趣的数学世界。”

3、儿歌引入。在教学“凑十法”时,让学生接儿歌:你拍一,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你拍2,我拍(8),遵守纪律人人夸……

4、联系旧知引入。这样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充满好奇和饱含兴趣地想进入后面的学习中。

(二)课进行——情趣盎然

通过激趣引入,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后,精心安排情趣盎然的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收到愉快教学的效果。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在电脑屏幕上拼了3个不同的长方形,隐去拼成的长方形的方格线,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3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各自的长、宽的关系,从而得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加强理解“相向而行”、“相反方向行走”、“同时同地出发”易混淆的数学语言时,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这样既加强了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加强操作,既能吸引学生,又能很好地将知识从直观到抽象。在讨论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通过画、剪、移、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得出面积公式。 (三)课结束——余味无穷

愉快教学课堂讲究余味无穷的课堂教学环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每一堂课的结束前,要让学生仍保持浓厚的兴趣,统揽课堂要领,使结束与开场前后衔接,成为新旧知识的纽带,把整个教学过程联系起来。可采取让学生自己谈收获等方式。 三、合理评价

学生对教师给自己的评价是很重视的,而合理的评价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重视,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怜悦的心情下激发新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不吝啬表扬,多给学生鼓励性评价。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手势,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甚至影响他的终身。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以一把尺子来评价所有的学生。只有多用几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学生充满自信,学习兴趣也就自然上去了。在哈佛大学每年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对成绩A类的学生说:祝贺你们以优异成绩从哈佛毕业,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中,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将从你们中间诞生。对成绩B类的学生说:祝贺你们以优秀

的成绩从哈佛毕业,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中,回到哈佛来损资助学的企业家里有你们的身影。对成绩C类的学生说:祝贺你们以合格的成绩从哈佛毕业,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中,你们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在这三类评价中,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哈佛以你们为骄傲。哈佛的故事,也许离我们很远,但其中的思想对我们有所启示。

四、巧用电化手段

在愉快教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电化手段,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电化手段的功能具体表现在:

1、再现情境。动态的画面、逼真的声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压缩时空。不同时间、地点的事件,浓缩在一段画面中,呈现在教师和学生眼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展示“直观—抽象”过程。应用电化手段,解决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使学生更易理解。

4、变静为动。让静态画面产生动感,以突出或强调认识的对象或比较的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重点语句的处理。

实践+兴趣是最好的方式。把题和实践联系到一块,把题和兴趣联系到一块。自己就想做

上好计算课,我们教师可真得动一番脑子。如果只是把法则直接告诉学生,再大量地做计算题进行巩固,学生可能只会做做计算题而已。学生出现的症状为——枯燥乏味、记忆不深刻、课后作业错误率高,当然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是有限的。 如何上好一节计算课呢?以《谁打电话的时间长?——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为例,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充分利用课本素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师:同学们,如果你相念远方的亲人,你想通过什么方式来联络呢?(打电话)。 师:小红的姥姥家住四川,小华的爸爸最近出差去了美国,这两位同学分别给自己的亲人打了电话。 教师呈现打电话信息。

小红:国内长途,每分钟0.7元,电话费8.54元 小华: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电话费45元

利用学生熟知的“打电话”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老师设计的“圈套” ,很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适时打趣地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师: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因为问题是数学发展的根源。 师:那你们猜猜看,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呢?(学生说估算的方法)

估算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意识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并有了估算方法多样化的训练。

师:如何要知道各自打电话的时间该如何解决呢?(学生想到了用除法计算) 师:你们看看今天的除法算式与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原来学的除数是整数,今天学的除数是小数)

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是对学生数学转化思想形成和培养的重要方式。 师:看到这两个算式,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生2:我想知道除法竖式计算的格式。生3:我想知道与以前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有哪些地方不同?)

让学生自己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接下来的探究就显得非常迫切和有意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很有价值!我们今天就带着这几个问题一起来研究——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 师:会计算吗?(基本上说不会)

师:哎,你们不会做?!那是谁“惹得祸”?(学生一致说0.7和7.2) 一石激起千层浪,“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虽然学生目前还不会计算,老师一句幽默而富有针对性的语言带动了学生的思维碰撞,让学生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源。

师:你最希望0.7是哪个数就好了?7.2呢?(7和72)

师:你们能利于学过的知识做到吗?(学生想到了商不变的规律)

这样的提问恰到好处,学生顺势就能利用已学的知识(商不变的规律)解决问题。 后注:计算课本身的内容似乎显得枯燥干瘪,但是我们教师完全可以赋予计算课堂一个鲜活的身影。教师的“提问”应极力做到适时简洁、难易适度、语言幽默有趣。总之,用恰当的“问题”去碰撞学生的思维。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阐述了“愉快教育”理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也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新课程标准中也多次提到数学教学的“愉悦性原则”。现行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已经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上下了不少的功夫,无论是哪一个知识点都努力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怎样才能有效地使“以理性见长”的数学,变枯燥为愉快呢?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笔者深有同感,在生活中幽默的我认为幽默无处不在,所以总是忍不住在课堂上时不时的幽默一下,幽默使我的课堂妙趣横生,充满活力。可以说,因为幽默我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因为幽默我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在此,择录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幽默课堂片段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如何巧妙运用幽默的手段,一起感受“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无穷“魅力”。 1.创作故事

由于年龄和生理的特点,小学生一般都非常喜欢故事。因此,上数学课时,教师可以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改编成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以激起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学《认识分数》(获2007年中山市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我创作了一个《猪八戒续集》:一天,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又打了一个妖怪,唐僧十分高兴,说“徒弟们,辛苦了!我这里有一个烧饼,我给你们每人留下了一份。看,就在这些盒子里,它们分别是这张烧饼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你们想吃哪一份就拿哪一份吧。”猪八戒一看有烧饼吃,连忙抱住八分之一的盒子说:“不好意思,你们知道俺老猪肚子大,我就吃这最大的八分之一了。”可是当他打开盒子时却傻眼了,原来他拿的那份是最小的,他又吃亏了。同学们听完故事后非常兴奋,议论纷纷。我乘机提问:“猪八戒为什么又吃亏了呢?”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分别用同样大的圆形制片当成烧饼表示出烧饼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通过折纸、比较,学生很快就得出了“平均分的分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少”的规律。 2.巧设陷阱

一种新的知识教学后,总是有些学生会走入各种不同的“误区”,不少教师反复强调他教授的“方法”和“定律”,而会教的教师却精于巧妙地利用“误区”,甚至有意地创设“陷阱”,造编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题目,借以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种“尝误训练”,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并引导学生自我诊治,深刻辨析,从“陷

阱”中挣扎出来,走出误区,吃一堑长一智,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力的锤练与提高。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我在学生通过探索明白了如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后,接着《猪八戒续集》的故事创设陷阱,问学生:“如果你是猪八戒,你会选择几分之一?”同学们纷纷表示:“二分之一。”我借机问:“你们认为猪八戒这‘贪嘴’的毛病好不好啊?”学生:“不好!”师:“那你还选最大的二分之一,还做‘贪嘴’的猪八戒啊?”孩子们愣了一会儿,马上反应过来,有的表示“我选四分之一,这样既不多吃,又不吃亏。”有的表示“我选八分之一,把大的留给别人,改一改‘贪嘴’的形象。”一个比较分数大小的内容,因为一个合理而幽默教学情景,改而对学生经行了“先人后己”的品德教育。 3、幽默画面

风趣滑稽的镜头和场景也是“幽默”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在《认识分数》中的拓展练习中,我想让学生感悟几分之一与整体的关系,也就是由几分之一猜想比较整体的大小。我设计了一个“我与姚明比身高”的幽默练习题(本人个子不高),在大屏幕上出示这样一幅画:画面上站着两个人,身体大部分都被遮住,只露出小腿以下部分,分别用分数“五分之一”、“七分之一”表示露出的部分,让学生讨论“被遮住的分别还有这样的几份?”“谁的个子高?”当学生讨论出了“第一个人被遮住的还有这样的4份”后,我揭示画面验证,当同学们看到是我的照片时,大声欢呼“是老师”,非常兴奋。我乘机问:“那另外这个人被遮住的还有几份?”生:“还有6份。”师:“比老师高这么多啊?那会是谁呢?”学生们马上异口同声地猜:“姚明!”通过这个练习的教学,孩子们在欢乐中有效地感受了几分之一与整体的关系,并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4、形象比喻

在讲授新知识时,运用巧妙形象的比喻,把生涩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化难为易。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像“1000-243=?”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了让学生突破难点,饶有兴趣地学习,我运用幽默,打比方说道:“今天,数学王国来了一家人,这家人十分有趣,你瞧:‘0小个’是个穷光蛋,减了不够,向‘十叔叔’借钱。‘十叔叔’也是个穷光蛋,可是他乐于助人。于是就向‘百伯伯’借。‘百伯伯’也是个穷光蛋,但很热情,于是就向‘千爷爷’借。‘千爷爷’把仅有的1千钱,借给了‘百伯伯’,‘百伯伯’马上把它换成10个百,拿出1个百借给‘十叔叔’,‘十叔叔’又把它换成10个十,自己留了9个,拿出1个,借给‘0小个’,‘0小个’,欢天喜地,马上用借来的10减3„„借助幽默,学生很容易就跨过难点,学会退位减法的运算。

5.将错就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结合过去的知识经验类推解决新的问题,老师合理利用这种“惯性”,较错就错,往往会达到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我执教《商的近似值》第二课时(2007镇生态课比赛一等奖)时,我就用到了这种方法:足球的单价是45元一个,王叔叔有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学生很快就列式计算好了:300÷45=6.666„„四舍五入约等于6.67个。我就错就错,用课件展示足球图片,1个、2个„„6个、0.67个(切割的半个足球),这个给谁踢啊?学生愣了一下,马上表示足球不能有小数要保留整数,约等于7个。我又将错就错,请大家算算7个要多少钱?学生列式计算7×45=315元,得出300元不够,只能买6个,后面尽管是0.66„„也要舍去。接着我出示“练一练”:五年级共有学生126人,出去秋游,现在过一条河就到达目的地了,渡船每次限坐15人,至少要几次才能全部过河?学生列式计算126÷15≈8次,我将错就错用课件展示,8次渡过8×15=120人,还有6人怎么办?回来算啦?学生马上意识到把后面的舍去不行,必须增加一次。通过几次将错就错,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截取商的近似值。 6、制造悬念 海因·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教师以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语言和戏弄夸张、惟妙惟肖的动作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语言美”、“行为美”,从而喜爱数学。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新知识的导入时,我故作神秘地说:“我的衣服口袋里装着一个人”。“啊!怎么装呀?”学生茫然。接着教师象变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相片。“哦,原来是照片”!学生恍然大悟。再如对“0”的运算特点,教师也可以通过编辑儿歌:“零蛋零蛋是笨蛋,与谁相加都滚蛋;零蛋零蛋是炸弹,与谁乘除都完蛋”教会他们进行正确运算。可见,运用风趣幽默的言语,既可以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相机幽默

课堂幽默除了预设的幽默的教学情景之外,更多的是随机应变的幽默,合理的相机幽默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巧妙地化解教学中的尴尬。例如在执教《认识分数》时,在学生认识到选择最多的二分之一是“贪嘴的猪八戒”时,有的改口选择“四分之一”,我肯定他说:“不多吃,也不吃亏,这是一个本分的猪八戒。”学生哈哈大笑。有的选择“八分之一”,我表扬他说:“看,大的留给别人,这是一个先人后己,乐于奉献的猪八戒!如果再拍《西游记》,我建议由他出演猪八戒,改一改猪八戒的形象。”学生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再如,在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我一边和学生说话一边写分数,结果错误

地把“四分之一”写成了“二分之一”,马上就有学生指出来了,我灵感一动说:“谢谢你的帮助,不然老师也成了大小不分的猪八戒啦,看来我们写字时一定要一心一意,不能分心啊。”学生们又呵呵大笑,一句巧妙的“幽默”,及时地化解了尴尬。

幽默是一种用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使人感到妙趣横生、意味深长。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解变得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爱学、乐学。教学幽默应以教学的内容为基础,要让学生在开怀大笑的同时,领悟教师的幽默的语言中所蕴涵的丰富知识。数学课堂语言的幽默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教学的目的,所以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因此在运用教学幽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课堂幽默是服务于教学的,它不能脱离教学内容,不是一大堆笑料的堆积,也不能为逗乐而幽默。好的教学幽默能创设风趣活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二是教学幽默应做到适度。教学幽默是一种优美的教学艺术,它的美在于适当的引用,是一种好的“调料”而已,因此宜精不宜多,宜自然不宜做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和问题出发,寻求契机,适时运用课堂“幽默”,将课堂的知识与“幽默”、情趣和理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一节课都充满笑声、充满和谐、充满轻松的气氛,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在真正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数学,使“幽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散发熠熠光辉,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气盎然。

]《幽默,让课堂轻松起来》,陈晓燕

今年拿到新的教材,真的是让我欢喜让我忧。欢喜的是新的教材乍看之下比较贴近学生。忧的是没有教案和其它的资料,毫无教学经验的我能否教好这门课。

经过两个多月的教学,我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为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钻研教材,找资料,力图使学生喜欢上我的数学课。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的引入,激情方法多样,当看到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的场面,听到学生说“我最爱上数学课”的由衷表白,就更加激起我在这方面的尝试。

1 用与新课题有关的趣题引入

备课时充分挖掘知识的趣味因素,找一道有关本节内容的、易于理解的趣题作引例,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思维,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感兴趣有大致了解本节知识乃至用途。如在代数合并同类项开头一节选用引例:小猫和妈妈去市场买菜,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小猴和小兔。小猴问他:“小猫,你们买了什么菜啊?”小猫不假思索的地说:“买了三只鱼鸡!”小猴和小兔哈哈大笑。小猫赶紧改口说:“不,不,是三只鸡鱼!”小猴和小兔笑得在地上打滚。小猫见了,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这时学生马上回答鸡和鱼是不一样的东西,不能合在一起说。于是,我马上进行小结:俗语说:“物以类聚”。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相同的东西才可以放在一起,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合并同类项。通过这个生动的引例使学生马上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学习效果良好。

经过一节课的讲解,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不过第二天上课再继续讲这节课时,一个学生就问我:“老师,为什么要合并同类项。”我笑了笑,说:“看来,你还不明白我昨天举的例子的意思。好,我问你,你早餐吃过大饼和油条吗?”学生点点头,我就问他:“如果你去买大饼和油条时,是否能讲‘我买两块大饼,三条油条;我还要三块大饼,三条油条呢?”学生都笑了,说:“不会,会被别人骂的!”所以我就说:“在生活中经常要运用数学的知识,而这里我们就要运用到合并同类项的知识了。合并同类项是为了工作方便,数学也是如此啊!”学生若有所

思。

2 联系实际生活引入:

在讲授垂直这一节我引入了这样的一个例子,让学生观看奥运会跳水运动员的英姿。同时反复出现三类比赛镜头,中国选手田亮入水镜头(解说„„笔直入水,基本无水花„„)还有另两类外国选手的比赛片段,一名水花大,一名水花小。提问:三名选手比赛中入水时水花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果用一条水平直线a代表水面,你能用另一条直线b画出不同选手入水的示意图吗?

a a a b b b

(1) 无水花 (2)水花小 (3)水花大

在(1)图中,直线a和直线b的位置关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垂直 [2]

3悬念引题

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负数”的引入,我没有讲“零上”与“零下”,“前进”与“后退”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一开始即向学生提出“5-3=?”与“3-5=?”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既自然又很有吸引力,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减法,总是被减数大于减数。而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有些学生已碰到过,只是无法解决罢了。学生说:“不能减”我接着问:“欠多少才能减?”学

生说:“欠2!”然后在这时引进记号“-2”表示欠2,并向学生给出“负数”的定义。这种形式的导言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

力。 [3]

4 布置陷阱法

在引入新课撕故意布置疑障和陷阱,使学生处于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或诱使学生上当的方法。例如:在讲授“去括号”一节内容时,作如下引导。

老师:- +1 - + =?

(学生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很快算出来)

老师:大家再猜想。(要求口算)

-(2-5)-4 -7=?

两分钟后,仍有60%学生无法算出。

老师:这道题影响我们运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学生都说:是括号

此时,去括号的课题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去括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就不知不觉地认识了,同时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去掉括号。

一节课的开头,一个问题的提出能否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对上好这节课,解决这节课的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关键在于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千方百计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为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上的荆志强也没闲着,一米八的高个儿,在教室里却很活跃。 “哎哟,她用到了XX法了,不得了!”教室里一片开心。 “这里能不能用反解法?”荆志强探询的目光让学生安静了下来。 “他这个水平高嘞!表示一下?”师生一起热烈鼓掌。

“这个东西是垃圾还是宝贝?”有时荆志强也会显得很严肃。

“后排优先!”“女士优先!”当几个学生几乎同时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荆志强及时而又优雅地提醒学生。

荆志强非常重视激励学生,同时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 在他的数学课上,往往是一个学生上台讲解后,可能马上会有另一个学生快步上前进行补充或质疑,然后第三个,第四个学生又跑了上去。四五个学生一起站在黑板前,手拿教鞭你指我点的情形,荆志强和他的学生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因此,荆志强总是在教室里放上多根教鞭,以备学生发生争论时方便交流。 对学生的讲解,荆志强首先肯定他们思考的价值,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几种解答的优劣,进而弄懂那一种是通法通解,那种做法比较巧妙。对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的难题,荆志强会引导学生回复此前解答过的类似题目,帮助学生寻找突破口,然后总结此类题型可以从几方面考虑,有哪几种思路,解题应该注意什么。

学,本身是很枯燥的,因此很多小孩子不喜欢上,也很正常。但是做老师的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可以从自己做起。上课时要把笑声撒满课堂,多把现实生活中一些滑稽可笑的事例和数学的教学结合起来,想办法做为教学的案例来讲,孩子们自然会喜欢上你的课的。

叮呤呤„„”清脆的上课铃声响彻了整个校园,我们最喜欢的数学课开始了。

林老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圆。”话音刚落,有些同学就开始议论纷纷:生活中到处是圆,车轮、呼啦圈„„等同学安静下来,林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怎么才能画一个圆?

“茶杯盖,利用茶杯盖可以画圆!”文锦韬第一个举起手。

“用透明胶!”刘明瑞响亮地回答,“把铅笔放到透明胶里,旋转一周,就能得到一个圆了!”

用透明胶虽然能画一个圆,但是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它的大小。这时我想起了圆规,于是举起圆规说:“我觉得可以用圆规。圆规分为两部分,针尖和铅笔。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尖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个点上,让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能得到一个圆了!”

“不错。”林老师欣慰地点了点头,把刚刚我说的话贴在了黑板上。然后画了一个圆,给我们介绍了圆心、直径和半径。

“同学们在同一个圆里尽量画完圆的半径和直径,然后想一想同一个圆里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规律?”

我们开始动笔画了起来,可是画了三条、五条、九条„„还是没能把直径和半径画完。原来同一个圆能画出无数条直径和半径。我们测量了一下,在同一个圆里的半径都是相等的,直径也是这样吗?接下来,林老师让我们进行分组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起来。我把我们组的意见归纳出来,并自告奋勇将规律板书在黑板上: 1.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2.在等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同学们看了后频频点头,我自豪极了。得到了这条规律,大家是如鱼得水,踊跃发言,都能准确回答出老师出的题目。

我们太高兴了,脸上都笑成了一朵花。这真是一节有趣的数学课。 石碁中心小学六年(1)班 梁钰怡 指导教师:林小莲

点评:叙事生动,语言流畅,详略处理的非常好。更可贵的是小作者能从复杂的学习中悟出圆的规律,找到学习的乐趣,真实再现了同学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http://www.kxue.cn/thread-3997-1-2.html

课堂上,新颖的故事情节,有趣的童话,耐人寻味的问题,会让学生感到很轻松,学生紧张的情绪也就松弛下来,与教师的距离更近,自然地与教师互动,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再者,当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时,就会和教师产生共鸣,与教师进行更自然、亲切的情感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对自然和生活已有经验的回忆被唤起,他(她)会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更具主动性的探求知识、“消化”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1. 游戏导入

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新课引入:绕口令、唱儿歌、捉

迷藏、个人夺旗赛、玩扑克牌等。

比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我出示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先学生快速唱,接着我问:“那三只四只呢?你会编儿歌吗?”学生编唱后,我顺风推舟,又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很快算出青蛙眼睛和腿的只数呢?”

这样,不但巧妙而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寓学于乐,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很努力地获得了知识。

有一个老师这么给学生引入新课, “8、9的认识”

师说:今天,老师要表扬XX同学,他生病能及时向老师请假,使老师能放心上课。今后,为了方便同学们请假,老师把家中的电话号码留给你们(出示投影片): 第一个数字像个葫芦;第二个数字像个字母Z; 第三个数字像面小红旗;第四个数字张大嘴巴OOO; 第五个数字像个字母b;第六个数字像根小棒; 第七个数字像个字母q;第八个字母wu、wu、wu。

你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了吗?你也能把你家的电话号码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很快“破译”了老师的电话号码,又积极地、无意识地参与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让学生在游戏、竞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使他们感到数学课的快乐,并满怀期待着更精彩的下一幕 。

2. 故事导入

通过故事情节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他们就会沉浸在“妙趣横生”的氛围之中,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中,我创设了以下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看,小猪家在干什么呀?你能编个故事给大家听吗?

生:一天,小猪家的房子被大风吹倒了,小猪只好找好朋友小白兔一起来造新房。小白兔搬9块砖头,小猪搬了6块砖头,他们累得满头大汗。 师:从图中你知道他们谁搬得多呢? 生:小白兔多,小猪少。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由于问题提出有情节、有意境,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尝到了探索奥妙的乐趣,从而萌发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又如“0的加、减法”教学中,结合语文教材,首先以“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引入:一只小猴子肚子饿了,下山找吃的。先发现一棵桃树,小猴爬上树,一下子摘了4个,准备带回家。走着走着,小猴发现一块玉米地,它连忙丢掉桃子去掰玉米,一连掰了3个。后来小猴看到了又圆又大的西瓜,就迫不及待的扔到玉米去摘西瓜,它挑了两个准备抱回家……接着,请小朋友帮小猴算一算,小猴得到了几个桃子,几个玉米,几个西瓜?

如此开头,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学习亢奋之中,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画画导入

爱画画几乎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天生就是一个小画家。一上课,就把孩子们带进图画乐园,让他们发挥其特长,展开丰富的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画,这岂能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老师和学生就在这一幅幅充满生趣、富有生活气息的图画中寻找新的发现、新的知识。

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5:30就起床了。你们呢?”学生畅所欲言(6:00、6:35、6:20起床的都有)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时间的?你愿意把你喜欢的钟面或表面上的东西画下来吗?”

学生各显神通,迫不及待地画了起来。有画时针、分针、和秒针的,有标上12个数字的,也有的添加了一些动物图案,一幅幅作品很快诞生了。孩子们争着展示自己的作品,津津有味介绍自己的佳作。在这热烈的气氛中,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进来,由自己提供学习材料,由自己完善学习材料,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探究欲望。 又如:“有余数除法应用题”中,出示: □△☆□△☆□△☆ ……

师:你会接着画吗?画后告诉老师第13个是什么图形? 生很快画出,知道了答案。 师:那第20个是什么图形?

生接着画

师:第29个,第40个呢?你能很快知道答案吗?老师已经知道是什么图形了。 生感到很奇怪,都瞪大眼望着老师。

师:你愿意学老师这种本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相信每个小朋友都很聪明,学到本领。 4. 谜语导入

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语,如果能寓生活或自然界中的现象于谜语中,让儿童猜谜导入新课,既可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使儿童通过谜语的分析综合,培养其思维能力。

记得有一次数学课上,我是这样开场白的:“今天老师来给你出一个谜语,看看你的小脑袋是不是足够聪明,能快速猜出来。„什么东西,圆溜溜,背着高山和河流;什么东西,圆溜溜,种着庄稼盖着楼‟。”同学一听很新奇,低下头来认真思考,一两分钟后就说出来了,这时我再引入正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球。”

本来很枯燥的课,就这样,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着。

根据教学的内容结合课堂发生的事情,适当改变计划进行新课导入,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稳定上课的秩序,还可以缓解学生对上课的恐惧感。这样进行新课导入,比单纯为稳定而当场声色俱厉地批评教育学生,再按原计划进行新课导入,也许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很多,关键要掌握因人、因时、因地而变的原则。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起到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操上的满足

学,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走近它,你会发现它的奥妙是无穷无尽的。在数学的王国中,展开你的思维与想象,这里任你遨游。数学课堂上,更是充满了乐趣。

记得学习“可能性”一课时,常老师拿了两个盒子,里面装了黄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的乒乓球,她让我们上台用手摸球的方法来学习可能性,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上台去试一试,亲身体验一下。在摸球的过程中,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大家不但知识掌握得十分牢固,同时也爱上了“可能性”。

学习“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常老师让我们利用手中的材料(小棒、钉子板、橡皮筋、三角板、铅笔)做一个三角形,有的用小棒围成了三角形,有的用铅笔,借助三角板画出了三角形,有的用钉子板围出了三角形,还有的借助手指围成了三角形,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更有意思的在后面,学习过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后,老师让我们看大屏幕,大家惊奇地发现,上面伴随着“嘎吱嘎吱”的声音,出现了一个摇摇晃晃的椅子,正当我们看得起劲的时候,老师停止了播放,问大家发现了什么?我们不约而同地高声说:“椅子坏了!”然后我们四人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老师让我们汇报的时候,我看到全班人把手都举起来了,争先恐后的要汇报,因为我们知道,要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汇报过之后,我以为就结束了,谁知老师让我们接着看大屏幕,看我们的办法行不行。只见屏幕上

飞来一根木棍,斜着钉在了椅子腿上,椅子不摇晃了。看来我们的办法很好,同时我在心里羡慕老师真有本事,做的课件像变魔术一样有意思!

最近我们又学习了排水法,是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一种方法。本来,大家还以为只看书上的图就行了,谁知常老师拿来一个盛了红墨水的杯子,和一个玩具。课堂上,老师先让我们猜玩具的体积是多少,大家兴致勃勃地猜过之后,老师又问大家:“怎样才能知道玩具的体积?”有同学提议把玩具放进水杯中。当老师将玩具放进杯子里之后,同学们不由自主“哇”地叫了起来,杯子里的水面上升了。大家知道了上升那一部分水的体积,也就是玩具的体积。就这样我们很直观地知道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

数学课堂上,猜想、实验和动手活动 ……时时充满了乐趣。我喜欢数学课,因为数学课很有趣!

常小翠老师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喜欢上数学课,学习才能真正高效。数学课堂是否有趣,学生最有发言权。魏睿瑾同学的这篇《有趣的数学课》,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了“可能性”、“三角形的特性”、“排水法”三节有趣的数学课,从她的叙述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同时也可以想象,当时课堂上的气氛有多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多么积极。

好久没有这样激动人心的消息了:明天,四年级同学要去东山。

好消息像风一样,吹遍了四年级的十一个班。我当天兴奋得一个晚上没睡好。 这个令人开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东山进发。来到了东山脚下,数学朱老师说:“我们要用指南针和地图结合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开展了定向运动赛,比赛分成了两个大组,一个是由女生组成的红队,另一个是由男生组成的蓝队,比赛要求红队从起点到一号点,一号点又到二号点,从二号点有到三号点,最后三号点到终点;蓝队是从起点到六号点,又从六号点到五号点,再到四号,最后到终点。”我们蓝队自己组成为四个人一个小组,我和段若辰、王俊儒、邓翰辰一组,段若辰负责看地图,邓翰辰负责用指南针,我和王俊儒负责找点。 “比—赛开始。”

我们走入了从林中,大家都对这件事很重视,都认真对待,我们班男生要找的是六号点,它在大路边上的一个楼梯口处,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丛林中的每一个角落,连一个老鼠都不放过。在整个队伍最前面的几个同学好像发现了什么,他们一个个大声吼:“这里有一个楼梯口。”

我对大家喊道:“快去看看。”

大家一窝蜂地朝楼梯口跑去,可是怎么看也不像,因为地图上的“Y”字形的叉口叉开的很大。

“就是这。” “不—是这。”

大家七嘴八舌地探讨起来。有一位同学不和大家商量直接把小旗插在了楼梯口,他还得意洋洋地说:“就在这。”

大家听到他这么说都异口同声地说:“不在这—。” 那个同学只好听大家的了,又把小旗从地里拔了起来。

我想了想又看了看地图说:“我家在这不远处,所以常来东山,我认为还要往前走。” 大家都同意往前走,我们又向前出发了,在路上走了很远了,还没有楼梯,我心里想:会不会走过了,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了一个楼梯口,大家上去看了看;大多数人都感到这个路是对的,可我们这个小组的人感到不对了,又仔细看了看地图,地图上的六号点不在这,我们又走过了,我们四个人去找朱老师说:“朱老师我们走过了,因为这是《老子出关》,六号点在《老子出关》的前面。”我们的生音把在前面的同学叫了回来,朱老师说:“对,我们又走过了,要在前面一点,大家往回走。”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对段若辰说:“我觉得这个地图有一点问题。” “有可能,还是回去看一看吧!”段若辰一脸难看的样子回答到。

走到了一个离起点不远的地方又有一个楼梯口,可能来的时候没看见。大家心想女生都走了很远了,我们还在这里转,大家管他三七二十一,插了旗就往上走,上去了大家又感到不对了又探讨起来。 “往这边走。” “不对,往这边走。” 应该往„„“

“大家不要吵了,慢慢来。”朱老师打断了一个同学。

“朱老师,这是《竹林叶雨》离四号点很近,可我们没有到五号点,所以我们六号点也找错了。”我对朱老师说。“四号点就在这里。”

我们把四号点找到了,头已花了不少时间了,所以我们决定向终点进发了。

到了终点女生早就到了,可听他们一说他们和我们一样走错了。从这次定向运动赛中,我体会到:一个人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正确判断事物;还让我们学会了用指南针和地图来辩别方向;让我知道在课本知识和实际体验中,才能学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