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素质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遵化市东新庄镇后毛庄小学 王向东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也就不能用考分来衡量他的好坏。要从全方位的角度来考虑、评价。小学生素质发展手册给学校及广大教师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根据手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做全面细致的评价。然而,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如果不注重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控等功能,不能全面科学系统地评价学生,不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不但不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返而会给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
一、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日益增强。有的教师仅凭学习成绩这一方面来肯定该生的其他方面,这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不服气,对学习不认真对待,对其他方面也没有了兴趣,这样,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不能充分地挖掘出来。
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小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受外界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浮动特别大。他们非常需要来自于家长、教师的表扬与鞭策,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偶尔做错了一件事,就给他宣判,给他定性,一味地批评、打击,在手册上给予“C”或“D”,这样学生就会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教师应该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用鼓励的
语言加以诱导,告诉他改掉这个毛病就给他换成“A”或“B”这样学生会很积极地配合老师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科学文化素质评价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科学文化素质要注重对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时刻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学习方法,各种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检查和测试,不能只看期末成绩,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评价要以平时表现为主,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相结合,淡化分数和名次的竞争,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教师要更好的利用评语评价全面公正地作好学生的期末终结评价,评语要一分为二,用简短的语言肯定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同时也应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意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与等级相配合,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得等级的真正含义。
四、教师评价要与家长评价相协调。
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特别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经常出现教师和家长评价不一致,在等级上有很大的出入,这样,家长不认可,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对手册上的评价置之不理,淡化了手册的实用性。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多联系,多沟通,这样教师才能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动向,真正地了解学生,在评价时给学生一个合理恰当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会有很多益处,家长和教师也就保持了意见的一致性,也能积极地配合教师教育孩子。
总之,小学生素质评价要讲究科学性、实效性,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所以我们要合理地把手册应用好,起到应有的评价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