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郑一中高二2015届语文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卷
语文10.23
本试卷,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
要求的一项。
1.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甲:用于新闻报道
①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考验的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母亲。
②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一位母亲,她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她自己也为革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的考验。 乙:用于小学语文课本
③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们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④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丙:用于会议讲话
⑤我们党的幼年时期,也就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一再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幼稚病。患着这种病,只能使中国革命在黑暗中摸索,甚至陷于绝境。 ⑥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威风八面的华南虎、高视阔步的长颈鹿、活灵活现的金丝猴„„这一带林莽中出没的动物数不胜数。
第1页,共8页
B.面对彗星撞上木星背面时的惨烈,生活在质量只有木星千分之一的地球上的我们还会觉得杞人忧天可笑吗?
C.三五岁的娃娃粉墨登场,表演他们稚嫩的童心远不能理解的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总让人觉得不是个滋味儿。
D.艺术是情感的宣泄,不是政治理念的宣传或方针政策的图解。在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创作必须“随心所欲”。
3.下列熟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目前,全球各主要军事强国对隐形军舰的研发,乐此不疲。
B、古语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台独”危害绝中华民族的利益,决不会有出路。
C、个间因由在于美国因其强大、日本则因其狭隘,从来不愿意实践“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之类的箴言对待中国的完全统一。
D、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反腐力度的制度化,少数腐败官员借机出国外逃,真可谓是与时俱进。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我们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同经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科技新体制。
C.乍得总统哈布雷十四日说,乍得政府希望与利比亚谈判,以寻求解决两国间的矛盾。 D.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那样做是极端错误的。
5.下列各句中注点的虚词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死抠语法只能胶柱鼓瑟,是学不好文言的,因为语言的根本规律是“约定俗成”。 B.他不仅知道我喜欢涂涂抹抹,而且知道我涂抹得很糟,连皴檫点染是怎么回事也不明白。 C.有明一代的诗词颇有可观,其实明末遗民诗人大量悲歌慷慨之作绝不让于宋元。 D.愤激而不刻露,深切而不艰涩,出经入史而无“掉书袋”之嫌,张中行先生的晚年之文
第2页,共8页
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6. 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A.安祥诛连无辜题纲挈领莫名其妙 B.暗然失色仗义直言座落毛骨悚然 C.美仑美奂遐想群英汇萃轻歌曼舞 D.名副其实偃苗助长荜路蓝缕讴歌
7.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他____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回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2)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3)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___成一个阔太太。 A.迟疑逐渐化装 B.迟疑逐渐化妆 C.犹豫逐步化装 D.犹豫逐步化妆
8.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介绍了该厂在困境中如何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改变旧的经营方式,逐步摆脱困境,最终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事迹。
B.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
C.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我们崇高教师的写照。 D.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炽热不啻鞭笞摧山坼地 B.蹊跷祈求稽首杞人忧天 C.毗邻譬如荫庇可与媲美
第3页,共8页
D.嗜好谥号弑君有恃无恐
10. 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姆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①茶峒,以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 ②《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 ③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 ④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 ⑤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对不起,这件事我可办不成,你知道,我是丫环带钥匙呀!还是等我们领导回来再说吧。 B.这里天气的恶劣是出了名的,这不,刚才还是一片晴空,现在竟飘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C.这些歹徒居然在警察局附近抢劫,真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D.他这个人可真是鸡肠小肚,别人提一点意见,他都记在心里,总要找个机会给人穿小鞋。
12.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侦破“12.6”特大银行抢劫案,我公安人员________了大量目击者,从中发现了一些破案的线索。
②加入世贸组织后,由社会结构变革而产生的各种新社会组织,也将逐步改变现有的社会格局,________出新的社会形态。
③我们必须重视出口工作,在________国内市场新的增长点的同时,重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A.查访 派生 培育 B.查访 衍生 培植 C.察访 衍生 培育 D.察访 派生 培植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第4页,共8页
A.人物形象丰满、情节引人入胜、具有震撼力的小说,读起来总会让人津津乐道。
B.不管台湾当局今后做什么,怎么做,祖国大陆都将既往不咎地为受地震灾害的台湾同胞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C.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摆在桌面上,大家开诚布公地谈一谈,问题不就解决了? D.文艺晚会结束后,评委会经过一番评头品足,反复比较,终于确定了获奖名单。
1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德国布菜希特创立的“叙事剧”与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中国梅兰芳的京剧“梅派”表演艺术并称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B.想一想克隆技术的滥用可能造成的灾难,我们应该记起老子与庄子这两位伟大哲人早就表达过的理念:人类必须有所不为。
C.翻遍赫赫有名的《四库全书》,人们发现为什么大量脍炙人口的戏曲、小说竟然没有一席之地。
D.哲学来自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它涉及到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如何改造世界,如何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了解自身。
三、解答题共5小题,共20分。 15. (本小题满分4分)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述环境对人物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影响?翠翠为什么心里会感到“薄薄的凄凉”?
简述《边城》中翠翠母亲的故事及其作用。
16. (本小题满分4分)
谈谈《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形象特征。
第5页,共8页
17. (本小题满分4分)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酌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等。试讲述其中的一个令你难忘的情节。
18. (本小题满分4分)
简述黛玉一次哭泣的情景。
第6页,共8页
19. (本小题满分4分)
《边城》中的傩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 作文题共1小题,共60分。 (本小题满分60分)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提示:
第7页,共8页
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 参考标题:
1、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 2、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 3、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 4、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 5、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 6、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 7、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 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
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