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与家长冲突关系产生与解决建议

2023-04-21 来源:步旅网
教师与家长冲突关系产生与解决建议

在现代教育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教育内容、方法、目标是否具有一致性,会对教育的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对学生的成长情况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内容、方法、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才能使学生快速发展。不过,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理念的不同,家长和教师之间经常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尤其是在教师与家长的文化水平、价值观念、对学生期望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通常会对对方的教育理念持排斥态度,甚至产生敌对行为,所以学校教师和家长需要对此给予更多的关注,发现解决二者冲突的方法,以便发现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家长与教师之间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家长对教育产生新要求

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人们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改变,由于“维权”、“自我”、“民主”、“发展”等意识的内涵在人们脑海中逐渐清晰,人们对教育有了更多的需求。我国现阶段基本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这种基础教育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了民生事业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优质的基础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且对基础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家长需要对学生的利益相关情况全面知晓,同时也能通过自身的意愿改变学校和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方式和程度,目前,许多家长都开始怀疑目前学校的教育是否能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出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学生家长无法真正意义上与教师的理念达成一致,在方法、目标和思维上与教师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导致了冲突的产生。2.教师的理念与家长评价机制的矛盾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倡导了许多年,但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我国为了公平起见,一直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选择优秀人才,因此,

家长对于学生是否优秀的评判标准一直停留在学生成绩如何上,这种惯性思维使家长忽略了学生心理的成长,忽略了学生

道德观念的培养和建设,只将分数当做学校教育成功的评判标准。在我国新课程标准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推行,我国大部分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应用过程中改进了以往对学生成绩评价的指标,但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依旧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传统教育水平的评价标准依旧停留在分数的评价阶段,因此综合评价对目前的教育状态而言只能看做一种理想的发展状态,实际上难以真正意义上实行。如果教师真的将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学校升学率就很难达到预期指标,学生家长也会不认可。 3.教师的权威性逐渐下降

教育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应当是一种权威性的活动,不过就现阶段教育的发展情况而言,教师的权威性正逐渐下降,甚至到了消失的边缘。在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齐头并进发展的今天,整个世界都出现了“知识大爆炸”的局面,导致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拥有者,知识的获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中课本上所学习的知识,因此传统意义上“学富五车”的教师很可能在知识上存在较大局限性,不能被所有人认可,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权威性地位正受到极大的挑战。当教师的权威性在学生心目中大幅度下降时,学生更依赖于家长的帮助,而非教师的培养。同时,许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充分的耐心说教,而是以请家长的方式进行学生个人问题的解决,这种方式使得教师在心目中无能的形象越来越强烈,而家长与学生的亲子关系也会被破坏,导致学生心目中教师的权威性下降,家长也会对教师的教育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冲突。 二、解决教师与家长冲突关系的建议

为了保证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所缓解,甚至避免冲突的产生,需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协调,从而形成二者共同起到学生的教育作用。为此,教师和家长双方都需要共同努力,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在处理教师和学生脚掌之间的冲突关系时,需要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

1.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沟通的桥梁

由于许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加深,甚至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这与现代的教育理念是相互违背的,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和家长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感情传到的方式,使教师和家长之间能产生心灵上的理解,从而产生一致的教育理念,并达成一致的教育方法。因此,从这方面来看,要想保证教师与家长之间不产生冲突,就要建立起一致化的教育立场。 2.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无论处于何种阶段的教师,无论这个教师具有多久的教学资历和教育经验,都不可能将繁杂的教育工作做到滴水不漏,且随着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家长的知

识文化水平都有了显着的提高,因此在许多教育环节上,家长通常都会产生自己的理解,同时,由于家长对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多为引导式教育,通过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成长及道德建设进行熏陶,而非直接性教育,因此家长对教育通常处于旁观者地位,因此更易发现学校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不应当对学生家长“摆架子”,虚心听取家长的教育理念,如果有出错之处应当耐心改正,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会进一步拉近,从而使家长能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 3.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主体部分,学生虽然处于接受的位置,但二者在人格上仍然处于平等地位。虽然学生需要尊师敬长,但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如何而对其进行辱骂。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教师为了能够改变所谓“差生”的学习态度,通常采用打骂式教育,但这种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教育。因此,教师不能动辄就与家长联系,“控诉”学生在校表现有多差,也不能当众责备他们的孩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在校表现差、成绩差,在学生家长心目中是学校教育失败的表现,尽管学生心理因素对其影响十

分巨大,但从家长的角度看,教师的能力是导致这一切的根源所在。因此,教师向家长“告状”的行为会严重损害教师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形象。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然后再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 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以身作则,对所有人保持尊重态度,还需要教会学生尊重自己的家长,尤其是社会地位较低、文化水平较差的家长,教师不应当以他们地位和文化的原因在学生面前对其进行贬低。从长期实践的结果发现,教师教会学生充分尊重家长,可以有效提升家长对于学生内心中的威信,提升家庭教育的作用,且学生家长当看到教师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时,也会发自内心的对教师产生感谢的心理,增加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教会学生尊重家长,也是缓解甚至解决家长与教师冲突的重要手段。 三、结论

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教育理念也在发生明显的转变,且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转变的速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而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却由于历史的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变,因此在学生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二者之间更容易产生较大冲突。为此,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且教会尊重家长,才可以有效保证教师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