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古代两河流域》精品教案(word版)

2024-06-29 来源:步旅网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

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

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么?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

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

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二)楔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楔形文字图片

2.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1.教师讲述: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

2.学生活动:(学生小品表演) 国王:“我是古巴比伦城邦的第六任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为了四方之王。但我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实在太多,我已命人编成了一部法典,这下处理事情就有依据了。” 两自由民正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

国王:“你们两个混蛋在干什么?给我住手!”

两自由民发现是国王,立即停了下来并向国王行礼。 自由民A:“我尊敬的国王,他两天前把我的一只眼睛打伤了,疼死我了。我要找他算账。”

自由民B:“是他先侮辱我是奴隶,我才打他的。” 国王:“好了,好了,我来给你们判决,你(自由民B)打伤了他(自由民A)一只眼睛,你就让他把你的一只眼睛也打伤吧! (说完A做着向B的眼睛打去的样子)

提问:(1)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的哪一位国王?(2)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吗?依据是什么?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举例说明之。(3)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

:学生回答问题(1)时,指出国王汉谟拉比是一位勇猛过人精通谋略的国王,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便于在位的第二年开始编制法典。

学生回答问题(2)时,指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并检查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3)时,补充说明古巴比伦有三种人,有权自由民、无权自由民和奴隶。如果将小品中的自由民A换成是奴隶,那国王对自由民B的判决就不同了,只是赔偿该奴隶的主人购买这位奴隶的价格一半的钱就可以了。

小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讨论并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提示: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三、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奔腾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了人类,在适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文明。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并用文字保留了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国王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典。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创建同盟会和提出三民主义学说的史实,了解孙中山先生追寻救国之路的艰辛历程及其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了解宣传民主民族革命的著作和革命 教学目标 团体,体会当时国内革命形势的高涨。 2.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 3.通过了解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活动,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培养学生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分析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 三民主义。 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二十年颠沛流离,忍辱负重,激扬三民五权,推翻千年帝制; 四十载奔走呐喊,运筹帷幄,领导七省十义,开启万年共和。 导入新课 这是对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评价。孙中山早年是怎样投身革命活动的?他创办的中国同盟会是怎样的一个政党?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又是什么? 教师:阅读教材中的“人物扫描”,说说孙中山早年的人生规划是什么?后来有何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一改变?大家从孙中山的职业选择中得到什么感悟? 学生:(讨论)从“医人”到“医国”,时势造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大家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和心路历程)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1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1)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就方法和目的而言)有何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富强。 (2)变化:材料一希望清政府改革,材料二决定采用革命的方式建立民国。 教师:那孙中山接下来怎么做了呢? 学生:成立兴中会,发动广州武装起义。 教师:指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和宗旨。 学生:1894年11月,美国檀香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教师:广州起义最后失败了,孙中山就此放弃革命事业了吗? 学生:没有,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教师:对,孙中山胸怀祖国,不懈奋斗。 教师:谁来说一说《辛丑条约》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当时国内的革命情绪高涨的表现。 学生:(整理) (1)出现了许多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邹容 陈天华 《革命军》 《猛回头》《警世钟》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2)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华兴会、光复会等。 教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了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革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党,孙中山先生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表。(展示表格)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时间 地点 1905年 日本东京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领导人 机关报 性质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意义 教师:什么是“三民主义”? 教师:(解释)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先行者。他一生努力,“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无课堂小结 人怀疑,他的名声和威信也正是靠人格魅力建立起来的。孙中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真诚的爱国者,他的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革命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板 书 设 计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从学医到从政,图谋救国 2.从改良到革命,屡败屡战 (1)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 (2)1894年11月,成立兴中会 (3)1895年,准备发动广州起义失败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2)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影响: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三民主义” (1)提出: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2)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前提)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核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补充和发展) (3)意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