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年级/册
×××
填写时间教材版本
×××
学科课题名称难点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体会《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借景抒情、意象等语文知识不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诗歌寓意深远,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积累不足,在赏析诗歌上存在一定困难。
难点分析
难
从学生角度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已分析为什么经习惯了小学时期简单的诗歌教学模式,对于初中阶
难
段的诗歌内容赏析感到陌生且不适应。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本诗中写景与抒情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何为借景抒情;
2.通过逐句讲解,逐层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导入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教学过程
直接简单明了的课题导入,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
一、学习目标展示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诗句的含义,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3.品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
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李太白集》。
三、写作背景介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愤慨、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读课文,读准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五、词语解释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杨花:柳絮。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六、课文解析(1)杨花落尽子规啼,
首句写景同时点明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2)
闻道龙标过五溪。
第二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第三、四句抒情,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两句抒情。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饱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
寄与,别无它法。(4)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七、主题概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意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惋惜惆怅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熟读并背诵诗歌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
小结
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