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班级当“家”一样来经营
丁蜀镇同星幼儿园 郭雪梅
摘要: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走进自己的“家”,要温馨、舒适、整洁、有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作坊,需要处处都充满艺术的气息。班级还是孩子和老师的游乐园,需要相互的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班级更是一个文明的场所,它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件简单而又不简单的事情。
关键词 :班级 家 经营
走进幼儿园,走进班级,经常出现在眼前的一幅场景:宽敞的活动室,干净整洁的卫生间,温馨舒适的寝室,老师和一群快乐的孩子在上课,配班老师在维持秩序,保育老师忙碌的打理孩子的生活用品……这俨然就像是一个家,一个充满着欢声笑语的大家庭。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经常提醒自己,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走进自己的“家”,要温馨、舒适、整洁、有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作坊,需要处处都充满艺术的气息。班级还是孩子和老师的游乐园,需要相互的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班级更是一个文明的场所,它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件简单而又不简单的事情。在多年的幼教工作中,我始终觉得把班级要象当“家”一样来经营。
一、 营造舒适整洁的班级环境,让孩子感受家的温馨。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家是我们每天的归宿,是我们休息的港
湾。为了让孩子们在幼儿园也像在“家”一样,我们积极创设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
温馨的午睡室里被褥枕头铺放整齐,墙面上酣睡的小熊一家在做着甜甜的梦;卫生间各种卡通动物装饰的镜子吸引着孩子都来照一照;生活区杯子、毛巾放在每个宝宝的大头贴上,让孩子们可以自己取放;游戏区开放各种各样的活动区角,小超市,理发店,肯德基等等。特别是娃娃家里小床、小桌子、小椅子、电视机、各种点心等让孩子们来玩玩过家家的游戏。
在这样的一个“家”里,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我们让孩子们做值日生。值日生的工作是协助老师做各项工作,比如:发作业、文具、餐具等,其实这只是大人眼中小小的一点事,对小孩来说,却像是获得了天大的荣誉,对孩子来说,是锻炼能力、培养自信的好机会。在值日生的活动中,孩子们的责任心也越来越强了。的确,孩子当值日生的那天,特别像小老师,早上站在门口迎接小朋友的到来;检查图书区的图书是否摆放整齐;盥洗时站在卫生间门口检查谁在卫生间追逐打闹,谁洗手时没有卷起袖子、抹肥皂;午餐吃得特别快,吃完之后马上去各组巡逻,谁的桌子有剩饭;午睡室里监督谁脱下了衣服还没钻被窝,谁还在讲小话……那样子可神气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值日生的管理下,班级常规一下子好了很多,老师带班时也觉得轻松了不少。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为自己的“家”尽一份力,让他们知道我也是家庭的一成员。
二、 创造富有特色的班级环境,感受家的别样风情。
班级环境的布置,不但需要老师动手去做许多的东西,而且还需要老师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去选择一些材料,设计一些富有童趣、幼儿喜欢的主题形象。
材料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题形象的创意、质感和美感。我们除了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KT板、彩色纸、橡塑纸等,同时我们需要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些有用、富有特色的
材料进行有趣的DIY。每次保育老师打扫教室的时候,我总像个顾家的老婆婆,什么都不能扔,随便什么废旧材料都像宝贝一样藏着。在家更是如此,就像捡破烂一样什么牛奶盒、纸袋、餐巾纸盒、连废旧报纸、挂历等都收集好带到班级。到饭店吃饭,每次结束时餐桌上什么贝壳,蟹壳都要装袋带回家洗干净带到幼儿园以便种植曲用。
在布置教室时,我又是一名设计师:木匠活、油漆活什么都会干,整天爬高爬低。根据主题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同时结合实事,奥运、世博会以及各类节、庆日,国内外重大新闻等,环境创设不再是一成不变。孩子们有了更多的话题,有了更丰富的内容。通过变化中的墙饰让他们切身体会发生自己身边的大事小事,自己说一说、议一议、看一看。
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是美的。只有不断给孩子环境的熏陶,他们才会变得懂美爱美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美好起来。
三、设置一定的班级要求,遵守家的规则。
我们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重点在培养其规则意识。怎样使幼儿尽快学会自由、有序地生活学习,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适应幼儿园的节奏呢?我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方法,对幼儿进行生活和学习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执行规则。
规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都可以体现。建立一定的班级要求不仅是集体教学活动的需要,也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卫生、生活和行为习惯,促进和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如:生活习惯的培养--入厕、进餐、午睡;
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活动、游戏活动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生活是一种群体家庭生活。为了保证“家庭”生活的有序,约束幼儿的不同行为,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要求来维持。当然要让幼儿遵守“家”的规则需要持之以恒,对于幼儿所提出的要求也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学会做一个“懒”老师,将师幼关系从“管”与“不管”转变为轻松的大带小的关系,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习惯。
三、 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体验家一样的亲情。
一个充满友情,善解人意的班级,会吸引孩子天天上幼儿园。而“教师”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领袖,要想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老师角色的把握就要收放有驰,走进童心世界,“爱”是教育的前提,让孩子既亲你又怕你。
每次带班都有这样一个习惯,准备一个小本,把班里每个孩子的通讯记录记在本子上,以便联系用。班里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要想读好每一本书,并不容易。所以我努力让每个孩子的影像保存在自己的大脑里,说到谁就要闪过谁的影子,记忆他们在园的点点滴滴。要让孩子亲你就要和孩子们成为朋友,是有着相同需求的朋友。对“弱者”的关怀驱寒问暖,对“个体”的充分理解,对不同性格的尊重以此来营造互助而善解人意的班级氛围。
让孩子怕你也要有一定的策略,强烈的要求温柔的提出,集体规则由孩子自己来定,即使受罚也要让他们体会朋友带来的温暖……
有时候,喜欢一个人,也有喜欢这个“家”的理由。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孩子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爱,才会触动孩子的心灵,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孩子
的内心深处,才能使他们真正地“亲其师,信其道”。面对那些刚刚离开父母,走进校园,满怀求知渴望又充满惶恐的孩子们来说,这份关爱就格外重要。教师的爱,像阳光般,给他们的心灵以慰藉,抚平他们不安的心灵,让他们在充满爱的殿堂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大家庭带来的亲情温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