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指商业银行依法将反映其经营状况的主要信息,如财务会计报告、各类风险管理状况、公司治理、年度重大事项等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向投资者、存款人及相关利益人予以公开的过程。
3、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金融体系的事后补救措施。它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商业银行经营破产不能支付存款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
4、抵押贷款:抵押贷款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5、贷款风险分类:贷款风险分类又称为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借款人的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的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后三类被称为不良资产。
6、分级授权:分级授权是商业银行进行贷款业务活动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在统一法人管理体制下,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逐级向下授权和转授权,下级行必须在上级行的授权范围内和权限内从事信贷业务,超过权限必须向上级行审批。
7、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8、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又具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进行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其信用创造有一定的限度。
正确
2、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中国公民可以成为商业银行的股东。
正确
3、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
2
正确
4、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占绝对比重的是贷款和证券投资。
正确
5、银行从事股票投资业务是其证券投资业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错误,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仅限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并不从事股票投资业务。
三、简述题
1、政府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政府监管的目标:
(1)维护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定;
(2)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
(3)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的效率。
政府监管的基本原则:
3
(1)依法监管原则;
(2)合理监管原则;
(3)适度监管原则;
(4)高效监管原则。
2、我国商业银行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上的差距。世界上前20家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1%,而按照国人民银行比较宽松的资本充足率来计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不高。
(2)经营效率方面的差距。全球500强中,有2家银行来自中国——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但人均创造收入和人均管理资产却是最少的。在股本回报率方面,国际大银行水平一般可以达到15%以上,而中国国有银行仍然达不到5%的水平。
(3)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的差距。世界前20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13.2%。美国的比率.67%,而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在去年剥离了1.3万亿不良资产后,不良资产率下降了咯,但是仍在25%左右徘徊。
(4)公司治理方面的差距。我国国有银行由于历史原因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机制,不
4
能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式运作。
(5)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的差距。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机制尚未建立,经营目标模糊。在管理方式上外资银行更多地采取扁平化、垂直式的管理模式,我国银行仍旧沿用着阶梯式的管理和行政式的管理模式。
(6)信息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科技水平方面相对落后。这种落后不仅表现投入少,更主要的表现为投入分散、互不兼容和信息不能共享等方面。这一点在各家商业银行开办的银行卡业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国家于2002年成立了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3、简述成立中国银联公司成立的意义。
成立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的现实意义在于:
(1)有利于依托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科学规划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全面推行统一的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和“银联”标识,加快联网通用的步伐;
(2)有利于联合各家商业银行,建立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资源共享、业务联合发展、
公平有序竞争、服务质量提高”的良性发展机制,推动我国银行卡的产业化发展;
(3)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加速实现金融电子化,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5
我国银行业的竞争需要。
4、简述股份制商业银行权力机构的构成及其职责。
商业银行的权力机构,也就是商业银行的决策机构,它包括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其中股东大会是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
一般说来,股东大会主要有以下职权: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董事的报酬事项等。
董事会的职责包括:
(1)制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政策;
(2)挑选和聘任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
(3)设立各种委员会或附属机构;
(4)对银行业务进行检查。
5、简述我国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条件。
商业银行设置分支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6
(1)分支机构要设置在交通比较便利的中心城市;
(2)分支机构设置的地点必须拥有较多的人口;
(3)设置分支机构必须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4)必须考虑所选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
6.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为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改进贷款分类方法,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底公布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决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在我国商业银行内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贷款风险分类,又称为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借款人的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的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后三类被称为不良资产。
该方法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对银行的信贷管理人员素质和信贷管理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有利于商业银行及时地发现贷款发放后出现的问题,能准确辨别贷款的内在风险、有效地跟踪贷款质量,便于银行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7、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式:
(1)社会融资结构的影响,我国间接融资比重较大,企业普遍缺 少自有资金,企业效益不
7
好,必然影响到银行的不良资产。
(2)宏观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政府主导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国有银行根据政府的指令发放贷款,经济转轨后,改革的成本大部分由银行承担了,由此形成大部分不良资产。
(3)是政策性银行成立前,国家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也就是所谓的政策性贷款,这些贷款中的大部分后来成为银行的不良贷款。
(4)社会信用环境不好,没有形成较好的信用文化。
(5)除此之外,商业银行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法人治理结构未能建立起来、经营机制不活、管理落后、人员素质低等因素都影响着银行资产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工作不足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承担着特殊使命, 国家赋予了我们比较宽泛的业务范围和相应的手段与功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处置中,除债转股这一特殊手段和传统的催收、诉讼、拍卖、破产清算等手段外,还有下列几种主要的处置方式:
(一)债务重组。对债务人的债务进行重组,是资产处置中大量使用的方式。债务重组的前
8
提条件是债务人有良好的偿债意愿,目的是恢复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债务重组,就是对其作出债务重新安排,有的在还款期限上延长,有的在利率上作出新的安排,有的可能在应收利息上作出折让,有的也可以在本金上作出适当折让。
(二)债权转让。债权转让有许多前提条件,要与债务重组比较收益、成本和风险,经过多方比较以后,才会选择债务转让为最终的方式,因而债权转让方式在选择顺序上优于企业破产的处置方式。
(三)债权置换。债权置换是一种价值止损和价值提升相结合的资产处置方式。采用债权置换方式,在方案设计上一般要作出这样几种判断:一是债权置换得到整体价值提升;二是债权的安全性提高,风险降低;三是置换后新的债务人与原来的债务人相比偿债能力更强;四是通过债权置换,我们的处置过程又增加了新的有效担保;五是通过置换便于债务重组,达到债务人债务重组后提高还款能力。
(四)行业重组与跨行业重组。资产处置过程中要达到双赢的目的, 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双赢,或者说三赢,即债权人、债务人和地方政府都满意,就要树立资产管理公司的重组专家形象,进行跨行业重组或行内重组,或者资产重组。通过重组,优势互补,市场份额增加、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市场融资能力增强,拓宽市场渠道,降低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偿债能力,达到提升企业价值,进而达到提升债权价值的目的。
(五)资产分包。资产分包的目的在于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和降低处置成本,这是国际上普遍采取的一种较好的方式。
9
(六)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是一种技术和操作方法,它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不良资产进行整合后,经过第三方进行信用增级后以此为担保发行证券。当然不良资产证券化与正常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有所不同,必须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措施以保证其运作的成功,比如折价发行、政府介入信用增级以及在税收方面提供优惠等。
8、试述商业银行资产的作用。
(1)银行的资产是商业银行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
(2)资产的规模是衡量一家商业银行实力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商业银行的信用高低直接与其资产的规模大小有关;
(3)资产质量是银行前景的重要预测指标。一家银行的资产分布情况、贷款的对象和期限都影响着银行的资产质量,对资产质量进行分析可以使人们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前景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促使银行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为银行的股东增加利润。
(4)资产管理不善是导致银行倒闭、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银行资产管理在整个银行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银行资产管理不善,导致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不能够及的足额地支付存款人的需要和融资人的融资要求,严重的话会出现银行倒闭现象。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形考作业2
10
一.名词解释
1.银行负债:它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外负债的方式筹措日常经所需资金的活动。
2.协定账户:是银行对自动转账服务账户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它是一种存款按照约定可以在储蓄存款账户、支票存款账户和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账户之间自动转账的账户。
3.通知储蓄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一种适合于需随时支取较大款项的存款人使用的存款业务品种,它是由存款人一次存人本金,银行发给存折,存款人凭存折可以不限次数支取款项,取款需在取款日前以书面通知银行的储蓄存款。存款利率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通知存款利率执行。
4、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具体包括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类、咨询顾问类和其他类等九大类。
5、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人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活动。这些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虽然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成为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因此需要在表外进行记载、反映、核算、控制和管理。
6、财务顾问: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才、技术、信息优势,以顾问的身分,为客户的财务管理乃至经营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的业务。
11
7、个人理财:从消费者的角度讲,就是确定自己的阶段性生活与投资目标,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承受能力,在专家的建议下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并及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账户及相关信息,以达到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从金融企业的角度讲,一是研究开发个人理财产品,二是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
8、担保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负债业务产生商业银行的全部资金来源。
错误。负债通常分为广义负债和狭义负债。一般非特指银行负债指狭义负债。而银行狭义负债并不是银行资金的全部来源。银行负债的全部来源应该是狭义负债和白有资金之和,即广义负债。 、
2、高负债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确。商业银行是以办理存贷款为主要业务, 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很少,资产运用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对外负债。因此,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之一,也是其区别于一般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其资产负债业务的延伸。
12
正确,中间业务虽然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表内负债,但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必须以良好的资产负债业务为基础,离开了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就无从谈起。
4、商业银行借助表外业务能够扩大其信用规模。
正确
5、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能够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盈利能力。
正确
三、简述题
1、简述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经营管理的目标。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目标主要有两个:
(1)努力增加负债总量,提高负债的稳定性。存款负债是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主体,但是存款对商业银行来说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不利于商业银行进行期限较长的资产业务,从而降低了盈利水平。所以,为不断增加盈利能力,商业银行既要提高服务水平稳定现有存款等各项负债余额,又要下大力气挖掘新的资金来源渠道。这些都要求商业银行制定科学的负债业务管理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组织更多的资金,增加负债规模,并努力提高负债的稳定性。
13
(2)调整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管理除了增加负债总量以保持并增加负债的稳定性外,还
必须兼顾结构上的合理性。合理的负债结构需要长短期负债合理搭配,不片面地强调任何一种业务,必须着眼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发展的需要,对长短期负债进行优化组合,使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既可以与资产运用的需要相匹配,又能满足降低资金风险和保持必要流动性的要求。
2、简述影响银行存款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银行存款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类:
外部因素主要有:
(1)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周期。经济和货币信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存款来源渠道自、存量大、未来增长潜力大,商业银行可调动的资金量大,生存发展的空间广阔;经济欠发达、信用关系简单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积累较少,存款来源有限,商业银行很难获得维持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存款规模,未来发展空间狭小。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银行受制于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吸收存款的难易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在经济高涨时期,有效需求猛增,社会资金充裕,银行存款规模会大幅增长;在萧条时期,有效需求不足,社会资金匮乏,银行存款增幅下降甚至存量下降。
(2)银行同业的竞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点上,可动用的社会存款量总是一定的,过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追逐有限的资金来源,必然会影响到银行的存款规模。
14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的存款水平,从而影响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发展。
(4)金融法规。为了协调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秩序,各个国家都制订有专门的法律、法律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商业银行发展时,银行存款的增长就快;反之,银行存款增长就慢。
(5)人们的储蓄习惯和收入、支出预期。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人们的储蓄习惯和支出预期各不相同,这些因素必然反映到人们的存款态度上,从供给方面影响银行的存款水平。
内部因素主要有:
(1)存款计划与实施。银行应在详细调查市场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存款规划。首先应做到机构网点布局合理,然后配置好得力的人员,在此基础上合理分配存款增加任务, 并根据进展情况及时加以调整。
(2)存款利率。存款利率代表存款人的存款收益,提高利率能提高存款人的存款积极 性,从而扩大银行的存款规模。但是,由于竞争的存在,一个银行提高存款利率必然激起其他银行争相效仿,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该银行不但没有提高存款的市场占有率,反而提高了整个银行业的利率成本。
(3)银行服务。服务项目、服务质量、营业时间等都是商业银行增强存款吸收能力的重要方法。
15
(4)银行的实力和信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存款人更愿意把钱存人实力雄厚、 信誉卓著的大银行。
(5)银行的社会联系。良好的社会联系是银行吸收存款的“无形资产”。银行员工的行为、银行的形象等都可以成为影响银行存款业务的重要因素。再者,银行通过向企业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服务,可以增强与企业的联系,稳定并扩大企业存款。
3、简述商业银行负债的来源渠道。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主要由存款负债和借人负债所组成。
其中存款负债的来源有:
(1)企业生产服务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
(2)居民消费节余和待用资金;
(3)派生存款,即由银行的资产业务所引致的存款;
(4)其他存款来源,如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周转资金、银行同业存款、代收款项等。
借人负债的来源主要有:
(1)发行金融债券;
16
(2)发行大额存单;
(3)同业拆借;
(4)向中央银行借款;
(5)在国际货币市场筹措资金。
4、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规模较小、收益低”,“占总收入比重一般不超过10%”。就已开展的品种来看,主要集中于金融服务类,而国外为银行带来巨大利润的或有资产负债类则开展不多。收益比重低。据统计,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不足4%,四大银行平均仅8.5%左右。而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在银行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达到30%以上,并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业务品种少。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起步较晚, 在产品品种上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刚刚起步或尚未开展。
5、表外业务的种类及其作用有哪些?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人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活动。
17
狭义的表外业务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贷款承诺。贷款承诺是银行的一种授信方式,即银行向客户承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按照约定的条件发放一定贷款,银行为此收取一定的费用。
(2)担保。担保是指银行以保证人的身分接受客户委托,对国内外的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业务。
(3)金融衍生工具。它是指以股票、债券或货币等资产的交易为基础而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
(4)投资银行业务。随着金融业务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商业银行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投资银行业务,如证券包销、证券代理和分销、证券造市等。
表外业务的主要作用有:
(1)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通过开展表外业务,银行的业务范围大大拓宽,银行在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要求的同时,稳定和扩大了市场占有份额,b使银行的社会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有效地防范和转移风险。随着银行业务的国际化,资金的跨国流动越来越频繁,而自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汇率和利率变化不定,传统的投资技术对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基本无能为力,创新的表外业务就成为银行和投资者防范、转移和控制 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18
(3)增加资金的流动性。表外业务中的许多金融工具都具有可转让性,从而促进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4)创造信用,增加资金的来源渠道。银行竞争的加剧,使得资金来源的重点从负债转向了资产。借助于表外业务,银行大大弥补了资金缺口,信用规模得以扩大。
6、简述商业银行财务顾问业务的内容。
财务顾问,是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才、技术、信息优势,以顾问的身分为客户的财务管理乃至经营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的业务。银行财务顾问的业务内容十分庞杂,
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如下几类:
(1)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是指由专业的权威信用评定机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若干年来的财务报表、经营管理能力、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信用纪录、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资料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评估程序,确定企业相应级别的信用等级的一项咨询业务。
(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估。是指银行对拟议中的固定资产项目,包括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在财务、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出项目评估报告,得出项目可行与否结论的咨询业务。项目评估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科学的评估可起到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投资的作用,也是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发放前必须进行的工作。
19
(3)资产评估。是指商业银行按照客户的委托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程序,对客户资产的现有价值进行评估的业务。
(4)债券评级。即商业银行接受发行债券企业委托,以中介入的身分,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还本付息记录和未来现金流量等情况,依照特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发债企业未来还本付息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定,并给债券以一定的信用级别的业务。
(5)投资咨询业务。是指银行为单位和个人的证券投资业务提供的咨询服务业务。
(6)综合咨询。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对企业行业、地区、全局等范围较大、难度较高的问题,给出系统性全局性的咨询服务的业务。如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经济发展战略咨询。
7、目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有那些?
(一)经营观念。较长时间以来,商业银行在经营观念上存在偏差,没有对业务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受传统银行经营理论影响较深,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而没有从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进行发展。再者,一直以来银行的大部分中间业务是无偿服务,不讲价格,不计成本,致使银行信用价值扭曲错位,在经营中,中间业务往往只作为一种吸收存款的手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家商业银行开始逐步认识到了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但各行对如何管理、发展中间业务尚无成熟、一致的模式。目前,多数银行中间业务都分散在个人银行部、公司银行部、国际业务部办理,收费规则由会计部门制定,缺乏统一的规划发展机构,不适应快速发展中间业务的要求。对于一些风险较高的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银行主要面临流
20
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还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如果在银行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盲目开办一些风险大的中间业务,会使银行面临极大的风险。
(二)法律因素。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法律环境较差,由于缺少精通金融和法律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存在,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时的正当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不良法律环境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国有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三)社会信用。中间业务是社会信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伴随银行信用出现而出现的。特别是中间业务中的或有资产负债类表外业务,如担保、承诺等,是商业信用的一种替代或增强,此类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依赖于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初期,信用制度尚不健全,微观经济主体的信用观念较差,随意违约、无理拒付、拖欠和逃废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对信用的法制保障也不完备。这使得银行在开办此类中间业务时承担着较高的信用风险,而收益却远远低于同等风险的资产业务。
(四)客户需求。目前,客户对银行更多的是资金需求,在管理咨询、现金管理、投资顾问等方面的需求还不充分,而且客户对银行能够提供哪些中间业务项目也比较模糊,私人理财业务在许多地方才刚刚起步。市场发育水平较低决定了商业银行许多中间业务的市场需求有限。
(五)人员素质。国内高素质从业人员不多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
21
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而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
(六)恶性竞争。由于不少商业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银行存款份额的手段,致使银行在中间业务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局面,使得广大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认识,不能接受中间业务收费的观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形考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是依托信息技术、“因特网”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或是一种全新的银行服务手段。
2、网上支付:是指网交易者通过网络完成货币给付行为。
3、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对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规定一系列的比例,从而实现对资产控制,保持资产的合理增长,消除和减少风险的一种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4.利率敏感性:是指银行资产的利息收入与负债的利息支出受市场利率变化影响的大小以及他们对市场利率变化的调整速度。
5、实收资本是银行投资人(股东)实际投入到银行的资本。
6、巴塞尔协议的全称是《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该协议于1987
22
年7月15日由西方12国中央银行行长签署,目的是通过订立资本和风险资产的比例确立最低资本比例的方法,达到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和稳定发展,以利于各国商业银行在乎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该协议主要由资本的构成、风险加权的计算、标准比率的目标和过渡期的实施安排等四个部分构成。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按照偿还期对称原理的要求,偿还期的对称是相对的。
正确
2、如果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例超过了规定的比率,只能通过控制贷款总量的方法来降低。错误,降低存贷比例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按期收回贷款,严格控制贷款发放缩减贷款规模,另外可以积极吸收存款,扩大存款基数。
3、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数量并非越大越好。
正确
4、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目前只能通过财政增资的方式增加资本金。
错误。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增加,一方面固然能降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会对银行的盈利产生负面影响。股权成本一般高于负债、资本量过大会使银行财务杠杆率下降,所以资本的增加预示着未来收益的减少。商业银行应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保持银行安全稳健经营,因
23
此其资本金也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和适度的水平,并不是越多越好。
5、资本充足率反映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错误。通过财政增资方式增加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只是渠道之一。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我积累、发行长期金融债券,甚至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增加资本金。
三、简述题
1、试述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是依托信息技术、“因特网”提供各种金融废务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或是一种全新的银行服务手段。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它的运行从根本上离不开银行网上支付的支撑。因此,发展电子商务客观上要求银行业必须同步实现电子商务化,以保证资金流正确、安全地在网上流通,进而保证电子商务目的的最终实现。而银行业同步电子化的基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纯网上银行”,
即没有任何实质分支机构的虚拟银,行;另一类是由传统银行开拓的网上银行,是传统银行的网络化。观察网上银行发展的现实,由于“纯网上银行’’不能满足客户“多渠道’’的需求,其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考验。美国第一安全网上银行1998年被加拿大皇家银行集团收购
24
这一事实就表明:网上银行的发展必须依托于传统商业银行,传统银行的网络化是网上银行的发展主流。
2、如何理解网上银行面临的风险?
从业务务技术的角度分析,网上银行的风险包括两类, 即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导致的系统风险和基于虚拟金融服务品种形成的业务风险。
系统风险主要包括:
(1)网络故障风险。主要是指因网-上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破坏等不确定因素形成的网上银行系统风险。 ]
(2)黑客攻击风险。主要是指因黑客攻击,侵入系统内,删改程序或是窃取银行和客户信息或盗取客户资金带来的风险。
(3)技术更新风险。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导致银行所购设备贬值和不安全带来的风险。
业务风险主要包括:
(1)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来源于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而导致的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2)市场信誉风险。市场信誉风险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
25
(3)法律风险。网上银行法律风险来源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规章和制度以及在网.上交易中没有遵守有关权利义务的规定。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方在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的风险。
(5)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在到期日不能无损失地变现风险。
(6)市场风险。市场价格变动,导致网上银行资产负债表各项头寸不一样而蒙受损失。
3、简述金融监管部门对网上银行的监督管理?
目前,为规范和引导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6月制定并发布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网上银行业务的准人。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机构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市场准人,实行“一级监管”的原则。
(2)中国人民银行对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申请的审查。主要审查申请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对申请机构业务动作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审查申请机构业务运行应急和业务连续性计划等。
(3)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和报告要求。一是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及分支机构的监管部门和统计部门报送《网上银行业务基本情况统计表》;二是每年初应就上一年度网上银行业务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年度的发展计划向中国人民银行监管部门报送总结报告;三是建
26
立网上银行业务运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向监管当局报告网上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泄密、黑客侵入、网址更名等重大事项。
4、我国网上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网络经济市场需求不足,交易规模小,效益差。
(二)市场文化尚不适应,网上交易的观念和习惯还有相当差距。
(三)信用机制不健全,市场环境不完善。
(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金融业的网络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五)网上公用认证中心建立及网上银行互相联网的问题。
(六)服务体系的建立问题。
(七)安全防范问题。
5.简述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内容。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监控性指标和监测性指标两人类,具体内容分别是:
27
监控性指标:
(1)资本充足率指标;
(2)贷款质量指标;
(3)单个贷款比例指标;
(4)备付金比例指标;
(5)拆借资金比例指标;
(6)境外资金运用比例指标(仅对外汇考核);
(7)国际商业借款指标;
(8)存贷款比例指标;
(9)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
(10)资产流动性比例指标。
监测性指标:
28
(1)风险加权资产比例指标;
(2)股东贷款比例指标;
(3)外汇资产比例指标;
(4)利息回收率指标;
(5)资本利润率指标;
(6)资产利润率指标。
6、简述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利率敏感性是指银行资产的利息收入与负债的利息支出受市场利率变化影响的大小,以及它们对市场利率变化的调整速度。如果利率浮动的资产和负债,其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它们就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相反,利率固定的资产与负债就不是利率敏感性的。利率敏感性分析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数量和组合的变化来反映利息收支的变化,从而分析它们对银行利息差和收益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缺口管理。
利率敏感性缺口等于一个计划期内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货币差额。商业银行通过对利率的预测,可以采用不同的缺口战略,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预测利率上升,可采用正缺口战略;如果预测利率下降,可以采用负缺口战略;如果预测利率不变,则可以采用零缺口战略。
29
7、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资本充足率指标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核心资本基本上达到了4%的要求;但从全部资本来看,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未达到8%的要求;
(2)资本总额中附属资本的比重较少,并且结构单一;
(3)呆账损失不能从资本中冲销,资本存在虚置成分。
8、简述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内容。
资产管理理论又称流动性管理理论,根据其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资产管理理论:
(1)商业贷款理论,又叫真实票据理论,是商业银行的传统理论。商业贷款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客户的存款,而这些存款是要经常提取的。为了应付存款人难以预料的提款,银行只能将资金短期使用,而不能发放长期贷款或进行长期投资。该理论认为只有商业贷款能满足银行既能保持安全性又有收益并具有短期贷款性质的要求。所以在贷款中要求有物资保证、自偿性和生产性。
(2)可转换理论。可转换理论认为,银行的贷款不能仅依赖于短期和自偿性,只要银行的资产在存款人提现时能随时转换为现金,维持银行的流动性,就是安全的,这样的资产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不论是否具有自偿性,都可以持有。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商业银行可以持有
30
政府公债,这样就极大地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
(3)预期收入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应着眼于贷款的按期偿还或资产的顺利变现。无论是短期商业性贷款还是可转让的资产,其偿还或变现能力,都以未来的收人为基础。如果一项投资的未来收入有保证,哪怕是长期放款,仍然可以保持流动性;反之,如果一项投资的未来收入没有保证,即使是短期放款,也难以保持流动性。因此,行应根据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来安排贷款的期限、方式,或根据可转换资产的变现能力来选择购买相应的资产。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是指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寻找资金来源的方法,特别是充分利用银行短期负债增加银行资金来源,从而增加银行的资金运用,满足贷款或其他资产的需求。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主要理论有:
(1)购买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银行对负债并非消极被动、无能为力,而是完全可以主动出击,购买外界资金;银行购买资金的基本目的是增强银行流动性;银行在负债方面的购买行为比资产方面的管理行为要主动而灵活得多,通过有效的购买负债,银行可以摆脱存款数额的牵制,适应资产规模扩张和日益增大的贷款需求。
(2)销售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银行是金融产品的制造企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中 心任务就是迎合客户的需要,努力推销这些产品,以扩大的银行资金来源和收益水平。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31
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都是在利率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使用,一旦利率的波动幅度比较大,就要采用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
(1)偿还期对称原理,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对称关系。
(2)目标替代原理,即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中存在——种共同的东西——效用,它们的效用之和就是银行的总效用。因此,可以对这三个目标进行比较和相加,也可使它们互相替代。
(3)分散化原理,即银行资产要在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分散,避免信用风险,减少坏账 损失。
(4)结构对称原理,即动态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根据这些核心思想,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愤综合管理时,主要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方法。
9、简述制定和实施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有何意义。
(1)资本充足率的高低代表着商业银行应付金融风险能力的高低。资本金的多少,决定了银行的实力和支付、清偿能力,它不仅可以保证银行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而且可以应付偶发性的资金短缺,从而维护存款人的正当利益和公众对银行的信心。
(2)一家好的银行不仅要谋求自我发展,更要有充分的自我约束,而资本充足率正是这 种约束,即一定规模的资本金只能经营一定规模的业务量。
(3)我国的商业银行承担着大量与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有关的业务活动,与国际上的
32
金融机构往来频繁。资本充足率对一家银行的国际活动、国际地位有很大影响,国际评级机构也把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评级的重要尺度,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家银行的国际金融活动能力。
(4)随着商业银行数量的增加,金融监管机构需要使用统一的监管尺度,这既有利于公平竞争,又有利于加强监管。如果没有统一的尺度,则易于出现监管力度的任意性和一对— 讨价还价的状况。
(5)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稳健性和潜在风险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的高低反映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决定了商业银行的最终清偿能力,也是一家银行实力的反映。
总之,资本充足率标准的实施对国际银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得国际商业银行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便于国际竞争,对金融业的稳定提供了保护,减少了风险。与此同时,资本充足率的制定也促进了商业银行进一步调整资产、增加准备金、增强银行实力。资本充足率标准的实施完善了监管,使模糊的管理变为明确的数量管理。
10、内商业银行接受外资参股有何现实意义?
在国内筹资渠道有限的条件下,国内商业银行接收外资参股投资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资本的注入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突破制约业务发展的资本 “瓶颈”,扩大经营规模;
33
(2)引入外资股东,能够使国内商业银行更好地借鉴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金融产品、营销方法和客户服务水平,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的进程,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3)国内商业银行能够利用外方的全球性网络资源和品牌资源,拓展其业务发展空间, 进军海外金融市场;
(4)外资参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内银行的品质和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中的信誉,有助 于降低其在金融市场中的融资成本;外资参股有助于国内银行进一步完善股权结构,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经营管理机 制和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水平。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形考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时,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者其他方式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到其盈利水平。
2.关联贷款:是指银行向在所有权、直接或间接的控制权方面与银行有关联的个人或公司发放的贷款,因为对有关借款人信用水平的审查缺乏客观性,可能造成严重问题。
3.贷款证券化:是银行资产组合调整的方法之一。它是由商业银行将所持有的各种流动性
34
较差的同类或类似的贷款组合成若干个资产库,出售给专业的融资公司,再由融资公司以这些资产为抵押,发行资产抵押债券。
4、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的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在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和加总,并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5、市场细分:是指按照购买者所需的产品或者产品组合,区分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及其需要从而指导营销策略的手段。
6.骆驼评级:骆驼评级体系是一个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美国银行评级制度,这一制度的正式名称是“联邦监督管理机构内部统一银行评级体系”。其具体内容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从资本充足度、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以及资产流动性等五个方面对商业银行进行检查,然后对商业银行进行综合评级并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综合评级时,一级为最高级,五级为最低级。
7、法律责任:是指实施某种法律行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上的责任。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不会带来信用风险。
35
错误。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商业银行在从事中间业务时,有些业务,如担保、承兑等也存在到期后交易对象无法履约的风险,此时,作为担保人或承兑人的银行,就会面临信用风险。
2、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其经营目标。
正确。国家开发银行是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之一,其首要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为银行创造稳定的业务经营环境,保证业务稳定增长,并保存资本金和储备。
3、商业银行资产变现能力越强,其资产流动性越强。
错误。商业银行资产变现能能力强,在一方面反映出其流动性的强势,但是还应该有个前提,就是这种变现能力的实现必须是以较低成本取得的,如果成本过大,也不能说这项资产的流动性强。资产的流动性应该是银行资产变现的能力和成本两方面决定的。
4.通过商业银行的利润表可以了解银行上交税金、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利润结余方面的情况。
错误。利润表是反映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月份、年度)内经营成果的动态报表,它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收益或亏损。反映商业银行上交税金、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利润结余方面情况的报表是利润分配表。
三、简述题
36
1.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商业银行的业务本质决定了它将承担的各种类型的风险。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划分,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八类风险。
(1)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信用风险不仅存在于贷款中,也存在于其他表内和表外业务中,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首先面临的风险。
(2)国家风险,是指与借款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方面相关的风险。
(3)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会面临损失的风险。
(4)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银行的财务状况所面临的风险。
(5)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时,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者其 他方式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到其盈利水平。
(6)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而导致的风险。
(7)法律风险,包括由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与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者负债加大的风险。
(8)声誉风险,是由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而产生的风险。
37
2、如何对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1)保证资产的流动性是通过准备金的形式实现的。一级准备,又称一线储备或现金准备,包括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以及同业存款等;二级准备,又可称为二线准备金,主要包括短期国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及同业短期拆借等。这些资产的特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出售进行贴现,或者能够立即收回, 因而流动性很强。
(2)保持负债的流动性,则是通过下列创造主动负债的方法进行的,如从同业拆人资;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从国际金融市场借人资金等。
3、简述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
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一般包括:
(1)信用风险评级。即对每个授信客户和每笔授信业务均进行评级。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通常是以外部评级资料为基础,根据本行的评级政策和方法,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对每笔授信的评级不仅在贷后定期进行,即使在提供贷款前,银行一般根据借款人的资信状况、授信的种类和数额、担保条件等因素对可能发放的授信事先评级,以便决定是否发放授信以及利率、费用和担保方式等。
(2)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信贷风险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随时获取信贷敞口的分布和集中情况,通常可根据要求及时收集、汇总在某地区、其行业、其产品以及某个风险级别等方面的授信情况。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这些信息,一方面在审批具体交易或者贷款时可资参考,另一方面的用途是为贷款组合管理提供数
38
据支持,为风险评价模型的准确设立提供充分的历史统计数据基础。
(3)谨慎的信贷决策。银行的信贷审批决策机制可以大致分为委员会制和个人负责制。委员会制的特点是可以集思广益,从而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缺点是耗时费力、效率低、不易分清个人责任;个人负责制正好相反。
(4)信贷检查。银行的内部稽核部门定期对信贷进行检查,以便发现和堵塞管理中漏洞。
(5)设立信用限额。可设立信用风险的限额有:对客户的限额;对关联公司的限额;对一个行业的最大信贷限额;对一个地区或一国的最大信贷限额。
(6)资产组合管理。贷款组合管理又称为集中性风险管理。如果以历史标准衡量,某—行业或某一评级类别中有较多的借款人的信贷评级出现下降,银行就应减少对该行业或该类级别的贷款。当发现贷款风险过分集中于某些行业、某些地区、某些产品、某一风险级别时,及时采取措施。
4、简述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计划和执行关于商品、服务和创意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的一种过程。它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1)营销是计划的过程。营销是一项战略性的管理过程,它不断地制定计划、执行计划、监控结果以及在必要的时候修订计划。
39
(2)进行营销需要构思(产品)、定价、促销、分销(地点)。营销部门的日常工作就是以产品的开发、设计为核心任务;制定产品价格策略,在细分市场上传播产品的特色和价值;将产品销往目标市场。以上四点构成了营销组合的四要素。
(3)营销的目的是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营销就是要寻找顾客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和利益所在,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和要求。
(4)营销的对象既可以是有形的商品,也可以是服务和创意。由于银行提供的各种金融产品皆是无形的服务,因而有必要研究一下服务营销的一些特征。
(5)营销要通过交换起作用。营销从本质上讲还是一个价值交换的过程。
5、简述商业银行的分销渠道。
银行分销渠道是指任何提供银行服务和方便客户使用银行服务的各种手段。银行分销渠道一般而言具有以下几种:
(1)分支机构。分支机构是银行人员面对面向客户销售产品的场所,也是银行形象的载体。迄今为止,分支机构仍然是银行最重要的分销渠道。分支机构随着对客户定位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主要有:一是全方位性分支机构,为公司和个人提供各种产品和全面的服务;二是专业性分支机构,专业性分支机构有自己的细分市场定位;三是“高净值”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位于适当的经济文化区域中,为高层客户提供一定范围内的定制金融服务;四是法人分支机构不经营零售业务,针对公司客户提供诸如信用证、资产证券化、现金管理等业务。
40
(2)ATM与银行卡。银行卡以及ATM是银行存贷转账服务分销的一种创新。这种营销渠道对银行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遍布全国的银行卡网络,方便了客户享受银行服务;二是它分流了客户,降低了对银行分支机构的压力;三是它减少了现金的流通,降低了银行服务的成本。
(3)网上银行。使用Internet,消费者就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银行服务。现在个人和企业客户,通过个人电脑直接进入自己的银行账户进行各种交易。客户可以了解账户余额、进行账单支付、考虑投资机会和账户间资金转移。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作为支付载体,网上银行的作用凸现。
(4)电话银行。只要客户能与银行接通电话,就可以享受到各种银行服务。与网络相似:除了信息互动的广度和深度稍差外,电话银行具有自己的相对优势:电话使用的普及性更高,成本更低,并且安全性问题较能得到保证。
6、简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
资产负债表由表头、表体、脚注和附注三部分组成。表体部分是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列示了资产负债表的具体内容。资产负债表的项目由资产类、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三大类构成,也称为资产负债表的三大要素。其中每一个要素又可分为若干个项目。国家统一会计规定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六个项目;负债类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两类;所有者权益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类。
41
7、简述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状况分析的内容及其应用。
进行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状况分析常用的分析指标主要有存贷款比例指标、中长期贷款比率、备付金比例指标和流动性比率四个。其中:
(1)存贷款比例指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存款资金被贷款资金占用的程度。存贷款比例越高,说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低,其风险程度越大。一般来讲,商业银行在初级阶段存贷款比例较低,随着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该比例也不断上升。同时该比例也随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此外,各商业银行不同的经营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该比例的大小,如强调进取的商业银行与非进取的商业银行相比,该比例就较高,因为前者侧重于盈利性而后者更强调安全性。
(2)中长期存贷款比例指标反映了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资产负债结构的匹配程度。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中,结构管理要求商业银行恰当安排资产期限和种类以确保支付,合理搭配资产和负债期限以提高变现能力、减少支付准备、提高资产收益率。
(3)商业银行的备付金比率应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备付金比率高,意味着一部分资金闲置,资金周转效益差;备付金比率低,商业银行的正常支付将难以得到保证,资金的清算款项的划拨将受到影响。
(4)流动资产比例指标是在侧重资产管理的方针下,商业银行衡量流动性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比例越高,表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越小,但同时也意味着其盈利能力的降低。
42
8、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表现为:
(1)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局限性。第一,现行财务报表只能提供过去的、某一特定时期内的货币化信息,而与报表使用者对未来的、可预见性的、相关程度更高的全面信息的需求相距甚远;第二,缺乏对有银行业特色的财务报表体系的深入研究,而简单套用了一般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形式,以至难以充分反映商业银行特殊业务的具体情况;第三,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能因受到银行内部各种动机的支配而被人为地降低乃至破坏。
(2)商业银行进行比率分析的局限性。第一,
比率值要与某一标准比较才有意义,但这样的绝对标准受到样本数量、计算方法及异常情况的影响,几乎不存在;第二,某些比率反映的是银行在特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却无法揭示会计年度其他时点上的财务状况;第三,不同的比率有时会发出互相矛盾的信息,给正确评价银行财务状况带来一定难度;第四,比率分析在进行银行同业的横向比较时,会受到不同银行采用不同会计方法的干扰和影响,而同一银行进行纵向比较的可比性又会因银行在不同期间所选择的会计方法的变更而相应减弱。
(3)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素质的局限性。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颇高,分析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理论水平、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第一,流动性指标体系中,存贷款比例指标忽视了存款、贷款各自内部结构的差异,只是简单地将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相比。此外,资产
43
流动性比率越高,表示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银行的某些流动性资产并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变现, 比如应在一个月内到期的贷款未能如期收回,就使得银行的流动性被虚增。这显然将降低利用该比率衡量银行流动性强弱的可靠程度,甚至会使信息使用者对银行流动性的真实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第二,盈利性指标体系中,资本利润率是由银行当年的净收益与资本总额相比得到的,其中资本总额等于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之和再扣除某些项目。但目前我国对银行资本的定义及范围与国际标准也有一定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在实践中运用该比率分析银行盈利能力大小的效能。第三,安全性指标体系中,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以自有资本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的关键性指标,也是中央银行实施金融监管的焦点所在。
该比率能否如实反映银行运营情况,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有赖于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健全;另一方面若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未理顺,银行不具备独立于企业的地位,反而有这样那样的密切联系,就可能会使外在表现出来的资本充足率比真实比率来得更高。这一指标的缺陷包括它可能迫使银行以资本为经营目标,追求高回报并向非信贷业务转移,而资产的多样化会进一步加大计算和报告资本水平的难度。此外,以信用风险为主的该比率缺乏弹性,不能代替充分信息的市场判断,不能避免道德危害、银行危机和系统性风险,还会抑制银行投资。
9、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违法行为人依法必然承担的责任,亦即违法行为在法律上的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所规定的法律责任就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和其他有关组织、个人违反这部法律的义务性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有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行政法
44
律责任三种法律责任。
(1)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是因为违反民事法律义务,依法应当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以恢复被损害人被损害的权利为目的,因此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形式通常表现为财产(主要是货币)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第七十三条就规定了商业银行对存款人或者其他客户造成财产损害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2)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是因为违反刑事法律义务,依法应当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是严重侵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的行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规定的承担刑事责任的具体方式有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罚金。
(3)行政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是因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义务,依法应当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与管理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关于金融监管的规定调整的是作为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与其监管的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行政法律责任与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对行政法律责任的掌握及对由此产生的行政制裁的确定是国家行政机关,而不是司法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对行政法律责任部分按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分别作说明,具体方式有:改正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营业许可证。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