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世伟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年第22期
G633.6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以及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不管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此时的他们精力饱满,喜欢用探索的眼光去搜寻世界。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又是学生掌握新知、发展技能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一、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探究性教学的实施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保障。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的“知识为本,教师为主”的理念,以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为本,使每个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应成为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搭建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舞台,让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由于“探究性教学”大量地依赖教材、教师和校园以外的资源,课堂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学习内容也不仅仅是教科书。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探究性教学”使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探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应树立变更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思想。课题探究活动是一种探索性、探究性、自主性学习。由于课题涉及许多学科知识,如科学、 艺术 等领域,教师不应当仅仅懂得专业知识,还应当懂得一般科学探索的程序和方法,知道到哪里去收集有关资料,如何做实验并进行统计和整理,并指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它对老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终身进行学习。不仅学习本学科内容,还要有兴趣去探索其他学科,注重各学科的渗透。 二、营造丰富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繁重、枯燥的,若将知识寓于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情景中,则可以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进而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枯燥且抽象的数学知识。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避免使用单纯枯燥的照本宣科的讲解方式,而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即将所教授知识寓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特定活动情景中,如此能够增强数学教学的情感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时,因为研究的是求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问题,于是,在讲授这节内容时我引进了“汽油的使用效率何时最高”这一问题,因为现在汽车基本成为每个家庭出行的交通工具,汽车的使用效率问题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关心,于是,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是不是汽车的速度越快,汽油的消耗量就越大?汽油的使用效率最高的含義是什么?如何提高汽油的使用效率?如此,我便将数学问题寓于生活情景中,增强了数学教学的情感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有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交流探讨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教师不能只告知学生问题的结果,而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从本质出发,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去猜想,让学生去质疑,让学生去讨论、合作交流,经过分析探究来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适当地引导就能让学生从自己探究过程中找到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四、分层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高中生在数学探究过程中不可能顺顺利利,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问题,在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很难把握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很难判断问题的对与错。这时,教师应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归类,然后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引导,要设计不同层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点拨。例如,在讲“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时,教师可以引出抛物线的定义“平面上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并设计问题: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抛物线和之前学习的有什么关系?这样巧设疑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探究,进而对新旧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总之,要想构建高效高中数学探究性课堂,就需要教师在新课改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和体会,认真解读新课改的要求,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特点,不断总结提高,努力寻求培养学生研究性精神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发掘生活中数学特征,提升数学探究效果
高中生的探究思维和探究欲望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需要后期的培养和引导,而且学生的探究思维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培养学生
的独立思考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由于高中生学业比较繁重,再加上高考的压力,内心情感和学习动机是相对复杂的,很多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忽略了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元素,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和情感特征,将高中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例如,在讲解概率、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知识时,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和生活相关的题目,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情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探究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