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各种要求,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良好的品德素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作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育思想。但是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不大,认为语文没什么好学的,这使学生的阅读水平难以提高,更别提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人文教育了。怎样让学生喜欢阅读,成为阅读的主人呢?下面就谈谈具体的做法。
1 需要是动力,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的语文阅读“热”起来
高中学生虽能独立自主地评价与对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但观察的敏锐力、对事件形成自己看法的概括能力、思考问题的深刻性、分析问题的透彻性以及准确地表述见解、与别人交换意见等能力都有待提高。他们讨厌“八股式”的“精深分析”,不满足于课堂上有限的语文活动,渴望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新教材五册必修书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和“表达与交流”的编写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认识自我”、“亲情体验”、“感悟自然”、“关注社会”、“走近经济”,演讲、辩论、调查、采访等,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重视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利用教材的这一资源,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考察自己的能力,认识自己的不足,进而带动语文的阅读。
如,“关注社会”这一活动,应该关注社会生活的哪些话题,对所选择的话题一般的分析思路是什么,如何深入地进行分析,怎样进行清晰而又有条理地阐述,这些都是学生在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可以把第一单元的课文处理成帮助学生提高的工具,引导学生在这几篇文章中找到答案:应该关注贴近生活、人们关注且能引发思考和多种看法的话题;分析话题的一般思路是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而关键是要联系古今变化、权威观点、名人名句及相关理论来深入地进行阐述。怎样有条理地进行阐述呢?可引导学生阅读《复杂长句的理解与运用》、《能言善辩有玄机》。这样,学生在语文综合活动中为完成活动而不断地进行阅读,阅读是他们的需要,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工具,他们成为了语文阅读的主人。
又如,“走近经济”这一活动,学生要选与某个人(家庭、社会、企业等)有关经济活动相关的课题进行调查采访,它全面地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走访有关人士,提问、倾听、记录,综合整理资料,现场拍照、录像等,最后写成报告。这锻炼学生的阅读、提炼信息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达
写作能力。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要读《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的开展和报告的写作》、《访谈的技巧》等文章,从中找到活动的借鉴,在活动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考验、锻炼和提高。事实证明以活动带动阅读这一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对语文阅读“热”了起来。
2 效率是关键,快速提取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强”起来
信息时代要求学生能高水平地獲取信息,新课标也不例外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各种要求。要掌握这些要求,首先要提高阅读效率。因此,教学中要注意阅读的整体性原则,注重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快速提取信息。
高中课文主要是叙述类和论说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可从这两类教材入手。 叙述类文章,多数有一条清晰的线索,以事、物、感情为线索,以时空顺序为线索,以逻辑顺序为线索,这线索串联起所有的材料,使之有序化、整体化。阅读时抓住了线索,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思路。
如,《荷塘月色》,是写景散文,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跳读课文,知道作者从家里出去,最后又回到家里,这体现了游踪线索:家—— 荷塘—— 家。写景是为了抒情,抒发什么情呢?浏览全文,可抓住作者的感情线索: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觉得自由、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可惜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回到家(又回到了不宁静中)。即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出门赏美景,在美景中寻求解脱,最终还是回到现实,回到不宁静中。概括起来就是:不宁静—— 宁静—— 不宁静。理清这条线索,也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
叙述类文章阅读时,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或跳读,看篇头、篇尾,段头、段尾,根据目标有的放矢地读。或倒读,先看结尾或结局部分,再从全文最后一二段往前选读有关内容,看思路是怎样展开的,结果如何。
论说类,常用的论述方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它讲究观点与材料的关系,阅读时应注意推理过程与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情况下各语段是由句群构成的,每个句群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明晰而又复杂的中心意思。因此,句群中的各个句子在意义上是前后连贯、互相照应的,句与句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事理关系。各种关系的句群可以靠关联词语来衔接,还有一些用于组合句群的词语,常见的有“这样”、“只有这样”、“综上所述”、“上面……下面”“首先……其次……最后”、“先说……再说”、“这就是说……而不是说”、 “为什么……原来”、“为什么……
是因为”等。抓住关联词语和这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可以很快地把握住论说类文章的思路。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段与段之间一般都用了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的承递性语句,如,第二自然段的“这个人的逝世”,第四自然段的“不仅如此”,第五自然段的“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第六自然段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第七自然段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第八自然段的“正因为这样”,这些词语不仅使得段落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而且使得论述内容重点突出,层次井然。讲课中抓住这些关系,学生就可以很快地把握住全文思路和内容。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学生掌握了各种文体的规律和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效率,面对不同的文章,他们不再束手无策,可以快速地获取阅读信息,而阅读又使他们变得“强大”起来。
3 结语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从而产生阅读需求,在需求的基础上,方法的指导、点拨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效率。自身的需求和有效地阅读使他们乐于做阅读的主人。《阅读学原理》说:“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读者的观点认识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情感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飞跃;读者的方法技术迁移了,这是自我在能力上的练达。”只要学生喜欢阅读,热爱阅读,成为阅读的主人,那么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人文教育又何愁无法实现呢?
参考文献
[1]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材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Z].2004.
[2] 曾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M].大象出版社,1992. [3] 刘文婷.句群教学的重点和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199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