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落实语文要素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低段的语文教学不像中高年那样每单元的语文要素在单元篇章页罗列出来。为此,我们借助课后题理清要素,运用读的策略、说的策略、用的策略来分层落实低段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后题;语文要素;教学策略 一、现状归因:要素不明显,易被“忽视”
义务教育统编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每单元的语文要素非常明显,在每单元的单元篇章页都有一一罗列。低年级的语文要素则更为隐性,隐藏在课后题及课文泡泡语中的,如果老师不仔细研读教材,极易就被“忽视”。
二、解析教材,明确要素
语文要素的分布是有序列的,它根据年段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总体上呈螺旋上升式排列。
1.朗读
低段语文课后题中基本每篇课文后面都有朗读课文,有些则要求背诵课文。为了明确朗读要求,将第一学段的朗读要求进行了整理如下。(见图1)
(图1) 2.字词句积累
部编版语文注重积累,这样的积累不仅体现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板块。在语文书的课后题也充分体现。如在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中根据大小、数量不同的事物来选择合适的量词,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对量词进行积累。一年级下册这样的课后题就更多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四个太阳》、《树和喜鹊》中都有这样的要求。
3.提取信息
低段的阅读教学,朗读无疑是最重要的,但朗读之外还需要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在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中课后题是“朗读课文。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这是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探索,针对学生进行“找出课文中的信息,根据信息做出推断”这一能力的训练。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的课后题也指向提取信息能力。
4.理解运用
在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项链》中都出现了“读一读,说一说”让学生仿说短语。《怎么都快乐》在积累动宾短语的基础上再拓展积累其他的动宾词语。一年级下册《小青蛙》课后题“想一想,填一填”中“睛、情、晴、清、请”的理解与运用。(见图2)
(图2)
在这一板块语文要素也是呈现阶梯式的安排,由词到句。在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课后题第三题中出现了“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再和同学交流。”二年级下册《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课后题是“选一个开头,接着往下讲。”由简单的词语运用到句子,直到一段话,这样的编排,紧扣语文要素序列,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素养。
三、优化策略,落实要素 1.明确目标,认认真真“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朗读教学目标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从对课后题梳理出来
的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朗读的要求也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先是正确地朗读课文,然后读好停顿、读好对话,接着读好长句,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后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见图3)
(图3)
这样有梯度,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安排,就要我们注重把握课文和课文之间朗读的侧重点,单元及每一册教材我们要把握的朗读目标是什么,然后根据目标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板块,以落实、达成本课、本单元及本册的语文要素。
以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为例,在教学中为了达成“读好对话”这一语文要素时,可以按“读正确-读好对话-分角色朗读”分步走,扎扎实实读好。
师:好朋友总是一块做各种各样的事,那课文里的小公鸡和小鸭子又一起去做了什么是呢?
学习活动:读正确 读一读: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 划一划:用“”划出小鸭子说的话,用“”划出小公鸡的话。 交流反馈,画出的语句,区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话。
师:小鸭子特别感谢小公鸡的帮助,他想到河里捉鱼给小公鸡吃,也来帮助小公鸡。
学习活动:读好对话 读一读:读一读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想一想:小公鸡和小鸭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师:我来采访这只小鸭子,你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我吃了小公鸡捉的虫子,得到了它的帮助,我也想捉鱼给它吃。看他要下水可他不会游泳,心里很着急。
师:难怪读得这么急呢!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一起读一读。
学习活动:分角色读 分角色读:同桌一人读小鸭子,一人读小公鸡 合作读:小组合作读一读。 这样的教学设计凸显了本课的语文要素,抓住了重点,并能一步一步地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朗读能力。在朗读的教学中我们明确目标,对教学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展开学习过程,细化落实每一个要素,让孩子们真真正正地学到点上,实现朗读教学的价值。
2.精心设计,清清楚楚“说”
研读部编版低段的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想一想”、“说一说”的课后题,大多指向提取信息、做出推断、迁移运用这几个要素。
如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中“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指向学生“能找出课文中明显信息”的能力。我们教学时通过自由朗读,圈一圈,画一画,孩子们就能达成目标。但随着年级的不同,这一目标又不断深化和提高。如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中的课后题则要求“找出文中信息,并根据信息做出
推断”这需要学生对找出的内容进行在加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整合表达。
二年级下册《雷雨》课后题,第一题“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第三题“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这样的课后题要求学生能在理解中提取重要信息,试着迁移运用。教学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目标,进行统整安排。在把“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这些词语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情景进行练说。教师可提供图片、视频,让学生观察,比较。还可以提供相应的“词语锦囊”扶一扶,以达成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要领会编者意图,明确训练的层次和要求,运用精准的策略,让学生阅读中逐步掌握提取信息,做出推断并能迁移运用的能力。
3.借力“作业”,扎扎实实“用”
在“双减”的背景下,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我们需要拓展语文非书面作业的类型,精心设计作业,同时也需要啊我们用好手头的语文课堂作业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巧妙地将课后题和作业本进行整合,落实到教学环节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真正落实“双减”。
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课后题第一题“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试着画一画,并说明理由”我们就可以将课后题与课堂作业本整合设计。(见图4)
(图4)
课后题与课堂作业本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精心设计,不仅大大提高了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素养也会在一天一天地迁移运用中得到提升。
总之,课后习题是统编低年段教材中最不可忽视的部分,教学时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明确语文要素,同时围绕课后习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策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小蓉.纵向梳理横向对比点处细研[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 [3]商文敏.浅谈语文语用教学的有效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