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模式”蕴含的价值理念
中国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走自己的路,形成了一种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中国模式”,西方社会对之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他们的关注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模式”绝不仅仅是一条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路,其所蕴含、所体现的和谐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是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支撑。清晰明白地向世界阐述“中国模式”的价值理念,不仅可以为中国更进一步发展赢得良好空间,还可以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中国人的贡献。
首先,和谐发展是以“不同”为前提的。“中国模式”告诉世界,发展模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其“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在审慎把握自身不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就成为了不同社会的当然选择。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 “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社会僵化衰落,不管哪种模式看起来是多么的先进、多么的现代、多么的科学。
30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表明,中国模式不是对西方模式的“克隆”,而是对西方发展范式的突破与超越。在西方范式内发展,中国可能会有小的进展,但难有大作为。只有跳出西方发展的三界外,不在西方发展的五行中。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在这个意义上,“特色”不是一种借口,而是一种本能,一种策略。 有的人担心,过多地讲“中国模式”,过多地强调与西方发展的不同,会引发争议,要低调一些,甚至不主张提“中国模式”。其实恰恰相反。有道是“和而不同”,旗帜鲜明地表明的“不同”,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和谐相处;大大方方地表明“不同”,也才能更好地和谐相处。
其次,和谐发展是着眼于“各取所需”的。“中国模式”告诉世界,不同的发展模式之间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可以互利的。
这种互利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的贸易合作,更多地体现在文化政治领域的交流借鉴。比如,中国文化中“仁爱”的精神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改变霸权思维,与民族国家和平相处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西方某些大国出于自己的利益和为了维护有利于自己的现有国际秩序,以所谓“国际公理”、“人类普遍价值”,向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民众强加自己的价值观、文化观乃至宗教观,其他民族和群体稍有不接受就“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进行大肆讨伐,这当然是不能为其他民族和群体所接受的。
再次,和谐发展不希望也不主张“一花独放”。“中国模式”告诉世界:不同发展模式是会长期存在并长期和谐相处的。
有人会问,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成功会不会取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呢?有的西方学者业已得出肯定的判断。但我们的回答是,在可预计的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与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之间不存在谁终结谁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模式”的成功,不是消除了西方社会发展模式,而是提升了两种发展模式之间相互竞争的水平。
(摘自《深圳特区报》 作者:辛鸣)
1
1.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模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模式”是中国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走自己的路而形成的一种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B.“中国模式”不仅是一条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路,也是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支撑,引起了西方社会的高度关注。
C“中国模式”蕴含着自己的价值理念,清晰明白地向世界阐述这些价值理念,可以为中国更进一步发展赢得良好空间。
D.“中国模式”突破并超越了西方的发展范式。30多年来,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2.下列不属于中国模式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的一项是( )
A.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其“不同”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世界和谐发展的前提是“不同”。
B.不同的发展模式之间可以互利,不是你死我活,各国和谐发展要着眼于“各取所需”
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与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之间不存在谁终结谁的问题。
D.过多地讲“中国模式”,过分强调与西方发展的不同,会引发争议,这样不利于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和谐相处。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某种意义上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特色”不是一种借口,而是一种本能,一种策略。中国要真正地发展起来,就要跳出西方发展的三界外。
B.不管哪种模式看起来是多么的先进、多么的现代、多么的科学,都不能强求一律,各国只有在审慎把握自身不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才不会使人类社会僵化衰落。
C.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成功会取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但我们认为中国模式不会消除西方社会发展模式,而是提升了两种发展模式之问相互竞争的水平。
D.中国文化中“仁爱”的精神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改变霸权思维,与民族国家和平相处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今后我们可以在文化政治领域与世界各国做更多的交流借鉴。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长史非其好,遂去官。而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阜时奉使,言于太祖日:“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几①万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流涕谏日:“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田单之守,不固于此也.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大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超入,拘岳于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
2
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放欷悲甚。叙日:“何为乃尔?”阜日:“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计定,外与乡人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定讨超约,使从弟谟至冀语岳,并结安定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超闻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日:“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怒,杀之。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五》)
注释:①几:接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 一:统一,一致 .B.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表:上表 .C.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善 为:认为„„对 .D.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 报:报答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阜有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
①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 ②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③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 ④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 ⑤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⑥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阜出使许都回来后,对袁绍和曹操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受到曹操的肯定,被任命为安定长史,但他不愿做,弃官离去。
B.马超在羌、胡一带甚得人心,以至很快兼并了陇西的军队,后攻打下冀城,拘押了杨岳,并杀了刺史、太守。
C.姜叙在母亲与杨阜的劝说下,同意同讨伐马超。他们在卤城一同起兵,杨岳等人在冀城响应,最后夺取冀城,逼走马超。
D.马超听说杨阜等人起事,自己率领军队出战。马超袭击历城,。姜叙的母亲被抓。但她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
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3分)
。 (2)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几万人,攻城。(3分) 。 (3)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4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月 夕 陆游
3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7、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8、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嘈嘈切切错杂弹, 。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2)山气日夕佳, 。此中有真意, 。(陶潜《饮酒(其五)》) (3) ,受上赏; ,受中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选考题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只能选做所选定答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父亲的一课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
4
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 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作者:王熙章)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
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C.小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
D. 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2)、小说中,“我”的情感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转变过程?(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试就文中的“伏笔”和“铺垫”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9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
5
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林清玄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古诗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
B.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创作的关系,也说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C.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全世界都向欲望倾斜,人们失去了对事物真实价值的判断能力。
D.林清玄认为,要达到仙与俗的平衡,需要心灵的寄托,因此文学是必不可少的。 E、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切,因此,一切都会美起来。
(2)这篇访谈共涉及了哪几个主要话题?请分条概述。(6分)
(3)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4)怎样理解“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请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谈文学对你的影响(8分)
6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随着有车族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新手上路了,交通事故发生率日甚一日,人们面临着安全危机。为此,交管部门采取严格监控措施,从源头堵住“马路杀手”。
B.去年年底,政协委员对市里39个部门一一进行调研、评议,当面锣对面鼓地“敲”出48条行风整改意见,“敲”得大家心服口服。
C.近日各地出台的《关于重申禁止洒后驾车的规定》,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激起一片叫好声。但是要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还需要在落实上狠下工夫。
D.《天龙八部》选入高中语文读本,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担心比比皆是的打斗场面描写会产生负面影响,金庸先生则担心中学生看不懂其中的人生痛苦与悲哀。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网民在“就业”、“增长”、“代表”等词前加上“被”字,表达出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被时代”一词的发明无疑夸大和渲染了反抗某些强权压制的情绪,也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性格中具有冷幽默的一面。
B.深圳市将每年12月7日设为“深圳创意设计日”,与深圳市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的2008年12月7日同属一天。
C.马英九12月26日在台北出席世界华语教学研讨会致词时说,繁体字是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的字形最优美、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他已责成台行政部门启动繁体字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
D.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于12月7日开幕,会议主要讨论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各国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希望达成一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新协议。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美学中的“狂欢”是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在狂欢式的特定氛围中,颠覆了等级, , ,粗鄙和嘲讽成为主要的表现风格。狂欢打破原有的秩序, , 。“狂欢”是几千年来全体民众的一种伟大的世界感受, , 。
①创造新的世界 ②它使人解除了恐惧 ③使世界接近了人,使人接近了人 ④形成了人与人的新的平等的关系 ⑤让人们在一种新的关系中释放自我,宣泄重负 ⑥高贵与神圣同卑下与粗俗相妥协
A.⑤①③②⑥④ B.⑤①②③④⑥
C.④⑥②③①⑤ D.④⑥⑤①②③
16、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低碳族”。(不超过40字)(5分)
近段时间随着灾难大片《2012》热映,“低碳一族”已悄然形成。把家中灯泡换为节能灯,减少收看电视时间,用洗脸盆接水洗脸,每天坚持用手洗衣物,能坐公交就不开车„„这些平日里大家都不注意的小事,如今已经有一些人开始关注。在生活上更注意节能,减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有些人已经开始设计自己的“低碳生活”。
“低碳族”是指:
17、阅读下面的新闻,请围绕“平民慈善”写两点评论。(6分)
本报讯(记者蓝筠)4年捐款1.9万元的北京“的哥”杨松岩用随车的“小金猪”储蓄罐募集善款,共帮助了十多个困难家庭。他说,希望能将这种“平民慈善”进行到底。
评论:
7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2011年2月15日,利比亚国内局势大乱,严重威胁中国在该国几万侨民的人身财产安全。2月22日,中国政府迅速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撤侨安全保障工作应急机制,制定了海、陆、空、多国多点立体协同撤离协同方案,并立即实施。到3月初,在利比亚的3.5万中国侨民已全部安全撤离回国。
2011年8月14日,中国外交部宣布,经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六方协商,决定于8月27日在北京举行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会期预订3天。六方会谈的举行,标志着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1年11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对决议草案投了反对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安东表示,中国政府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片面向叙利亚政府施压,预断对话的结果,或强加任何解决方案,都无助于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在国际大家庭中,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了中国的身影,听到了中国的声音。“取义存仁,敢于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爱无疆,人道无界”等等名言名句犹响耳畔„„ 请根据上述几段材料,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B(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支撑的是“中国模式”所体现出来的和谐发展的理念,而并非是“中国模式”本身)
2.D(D项所阐述的恰恰与“和谐发展”的理念相违背,因为和谐发展强调“和而不同”。) 3.C(不是西方学者普遍认为)
二、
(一)(1 9分,4--------6每小题3分)
4.D(报,报复)
5.A(③表明杨阜的守城决心,④是劝说姜叙起兵的话⑥是杨阜岳母说的话) 6.A(杨阜被任命为安定长史不因为对袁绍和曹操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受到曹操的肯定,因果关系不对) 7.(10分)
①太祖追到安定,而苏伯在河间反叛,太祖将要率军回东面去。 (3分。省略调序“引”“东”各1分)
②马超兼并了所有陇西的军队,张鲁又派大将杨昂来帮助他,接近一万人,攻打冀城。(3分。“兼”“众”“以”各1分)
③守城没有使城没有保全,上司(刺史、太守)被杀而自己又没有为之死节,还有什么 面目在世上活下去!(4分。“全”、“死”、“视息”、倒装句式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杨阜,字义山,.是天水冀城人。以州从事的身份作为凉州刺史韦端的使者到许昌拜见曹操,被任为安定长史。杨阜回来后,关西各位将军问袁绍和曹操将谁胜谁败,杨阜说:“袁公宽厚但不果断,喜好谋略但缺乏决策,不果断就没有威严,缺乏决策就会误事,现在他虽然强大,但最终不可能成就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断应变毫不犹豫,法令统一而军队精良,能使用不循常规的人,所任用的人都各尽其力,他必定是能成大事的人。”长史不是他
8
喜欢的官职,于是就弃官而去。韦端征召他任太仆,韦端的儿子韦康代父任刺史,征辟杨阜为别驾。被举为孝廉,征召为丞相府官员,州中上表请求把他留下来参赞军事。
马超在渭南战败,逃走退守到西北诸戎族中。太祖追到安定,而苏伯在河间反叛,太祖将要率军回东面去。杨阜当时正有使命在军中,对太祖说,“马超有韩信、英布的勇猛,甚得羌、胡各族人之心,西部的州郡都害怕他。如果大军回去,不进行严密的戒备,陇地诸郡就要失去。”太祖认为他说的正确,但回军很仓猝,防备不周密。马超率领各部族的头领来袭击陇地的郡县,这些郡县都响应他,只有冀城聚集州郡的兵力坚守。马超兼并了所有陇西的军队,张鲁又派大将杨昂来帮助他,接近一万人,攻打冀城。杨阜率领城中的士大夫和自己宗族的子弟精兵一千多人,让堂弟杨岳在城上建立半月形的营寨,与马超接战,从正月至八月一直坚守,但没有援兵来到。州中派遣别驾阎温沿着河水潜出求救,被马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恐惧失色,开始有投降的计议。杨阜哭着劝谏说:“我们率领父兄子弟以道义相激励,除了死没有另外的打算。过去田单守城,也没有比这里更牢固。(投降是)放弃马上就要到手的成功;并陷入了不义的名声中,我要以死坚守。”于是就大声哭喊。刺史、太守最后还是派人请求停战,打开城门迎接马超。马超进城后,把杨岳拘押在冀城,派杨昂杀了刺史、太守。
杨阜心中有向马超报仇的志向,但没有得到机会。不久,杨阜以丧事为由请求给予埋葬妻子的假期。杨阜的妻兄姜叙屯守在历城。杨阜年幼在姜叙家长大,见到姜叙和他的母亲时,说起前些时候在冀城中的事,非常悲痛。姜叙说,“怎么你这么悲伤?”杨阜说;“守城没有守住,刺史、太守被杀而自己又没有一起死,还有什么面目在世上活下去!马超背叛父亲和国君,虐待杀害州中将领,这难道仅仅是我的忧虑和责任,一州的士大夫都蒙受了耻辱。你统兵独据一方,却没有讨伐叛贼之心,这与过去赵盾被记载为弑君是一样的。马超强不但没有道义,内部有很多分歧,是容易对付的。”姜叙的母亲受到感动,命令姜叙听从杨阜的计策。计议确定后,他们又与同乡人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共同计划谋略,商定了讨伐马超的期约,杨阜派堂弟杨谟到冀城告诉杨岳,并交结安定的梁宽、南安的赵衙、庞恭等人。誓约明定后,建安十七年(公元2 1 2元)九月,杨阜与姜叙在卤城起兵。马超听说杨阜等人起事,自己率领军队出战。而赵衙、梁宽等人释放杨岳,关闭了冀城城门,去讨伐马超的妻子儿子。马超袭击历城,抓到姜叙的母亲。姜叙的母亲骂他说:“你这个背叛父亲的逆子,杀害君王的强盗,天地难道会长久容纳你,你不早死,还敢有脸见人吗?”马超发怒杀了她。杨阜与马超交战,身上受了五处伤,他族中的兄弟死了七人。马超于是向南投奔张鲁。
(二) 8、(5分)由视觉到听觉,由静到动,以动衬静,融情于景。(2分)首联从视觉角度写月光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似乎是下雪般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3分) 9、(6分)颈联体现出的是月夜中物我两忘、内心澄澈的精神境界。(2分)前两联中的明月、风入竹子等景象描写出空灵环境,颈联用“肝肺清”直抒胸臆,尾联用“鹤唳”来写环境的幽寂以衬托内心的明净。(4分)
(三)10、(6分)
三、11.(25)
(1)(共5分,答对一项得3分)AC(A项“神情古怪”不仅是惊诧,还有其他复杂的情感,C项认为“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错误。) (2).(6分)迷恋游戏(痴迷于网络游戏)——害怕(父亲突然出现在网吧里)——兴奋(父亲没骂“我”,反而让“我”教他玩游戏)——焦急(“我”没有了生活费,而父亲玩
9
游戏已欠钱不少)——恐惧(网吧老板凶狠逼债)——痛苦(围观人群对父亲的讥讽)——悔悟(害了父亲却无力解救他,跪在父亲面前哭诉)(答出一点可得1分)
(3).(6分)(1)“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网吧老板对“我”的特别态度为后文他就是和父亲共同“演戏”的战友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2)“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为后文父亲欠费又无力偿还而遭到老板逼迫和路人讥讽作了铺垫。
(4).(8分)第一种观点:以“儿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始教育,更具认同感;让“儿子”切身感受到沉溺网络游戏的严重后果,更具说服力;让“儿子”体会到父亲的煞费苦心和爱子之深,更具震撼性。
第二种观点:这种教育方式过程沉重,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消极的体验;这种教育方式单一,必须结合语言教育等其他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结果不确定,有可能诱发其他不良后果。
(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并表述清晰,即可得全分;答出其中一点,并表述清晰,得4分;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四、12(25分)
(1)、(5分)B、C (答出一项给3分,A项,作者意在说明学无止境,读多少书都是不够的。所以应该勤于读书,形成逐渐厚重的积累。D项,作者意思是说文学只是一种比较好的途径,并非必不可少。E项中“积极乐观”理解狭隘且无根据,作者的意思是说人的内在修养可以使人对世界的感受认识丰富起来,发现更多的趣味。) (2)、访谈共涉及到三方面的话题:林清玄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在拜金拜物的光怪陆离的现实中怎样活得优雅;在价值多元的时代中青年应如何对待文学。(每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从小就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1分)热爱读书,手不释卷,一门深入,坚持积累;(2分)小时候苦难经历的磨炼,使他能够适应各种环境;(1分)生活的大书使他获得了丰厚的人生阅历,成为他创作的源泉;(1分)不被欲望捆绑,心灵充实。(1分)
(4)、“第一流的文章”说的就是文学,“生命的化妆”是说文学可以使人的灵魂变得美丽和丰富。这句话说出了文学对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作用,比如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丰富人的感情,改善人的气质,加深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等等。(4分)考生在答个人的读书经历时把握住两点即可得分,一是读的必须是文学作品,二是谈对精神成长方面的作用。(4分)
五、
13、A(“日甚一日”指一天比一天厉害。形容事物发展的程度越来越加深或日益严重。这里修饰的是事故发生率,不恰当)
14、A(B.杂糅或偷换主语。C.成分残缺,“启动”的宾语残缺,加上“计划”或“工程”即可。D.第一分句时间与地点语序不当。)
15、D(美学中的“狂欢”是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在狂欢式的特定氛围中,颠覆了等级,形成了人与人的新的平等的关系。高贵与神圣同卑下与粗俗相妥协;粗鄙和嘲讽成为主要的表现风格。狂欢打破原有的秩序,让人们在一种新的关系中释放自我,宣泄重负,创造新的世界。“狂欢”是几千年来全体民众的一种伟大的世界感受,它使人解除了恐惧,使世界接近了人,使人接近了人。)(《美学小辞典》)
16、(5分)追求“低碳生活”即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节能、减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人们。
10
17、(6分)评论示例:
①慈善并非富人的专利,“平民”的财力虽然有限,但若广泛参与,“平民慈善”的作用同样不可轻视。
②要怀慈善心、行慈善事,“平民慈善”你我都能做。“平民慧善”闪耀着“平民”美德、善行的光芒。
(每点3分,其中观点1分,阐释2分;要突出“平民”善举、价值意义等) 18、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