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以我园“宝宝博物馆”建设为例

2021-02-20 来源:步旅网
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宝宝博物馆”建设为例 州市机关幼儿园 何玉瑜 我园“宝宝博物馆”的创建是丰富幼儿园课程 资源类型与内容、发挥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作用 的重要举措。 “宝宝博物馆”是我园自2009年至 今,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园内规划一定区域,借鉴 课程资源的选择是首要工作。在选择课程资源时, 我们认为需要厘清选择的基本原则,以及明确选择 的基本途径。 1.选择原则。 儿童博物馆创馆思路与基本要求,结合幼儿认知特 点,为幼儿精心呈现一些具有重要博物价值的事 物、现象,以供幼儿观察、操作和欣赏的专门活动 “宝宝博物馆”课程资源丰富,但这些内容, 有的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兴趣相关,幼儿园可以关 注和加以利用,有的则远离幼儿生活,幼儿无法深 入地关注和探究。在选择时,需注意以下原则。 (1)生活化原则。生活化原则是指课程资源的 场所。本文以我园“宝宝博物馆”建设为例,谈谈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一、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选择 选择应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关注日常生活中 容易激发幼儿兴趣,有利于幼儿感知、理解的内 容。众所周知,课程资源广泛存在于幼儿日常生活 源。再次,我们不定期购买有关学前教育新理念、 幼儿园课程建构、儿童发展研究等国内外专业书 籍,进行“关爱课程”研训资源补给。与此同时, 及时将省幼教培训中心、省教育学院等师训机构邀 请我园管理者、教师对外开设的专题讲座、主题论 坛、示范教学等视频、课件进行存档,不断丰实 “关爱课程”研训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我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 在进行我园“宝宝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做好 散经验进行梳理、重构,从而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三、拓展、完善研训资源 在人力资源方面,我园充分发挥高校附属幼儿 园和省幼教培训中心实践基地等优势,外部依托高 校专家建立持续、深入的合作共建、协同发展关 系,对教师进行“关爱课程”建设理论培训与指 导;内部则依靠本园的国培专家、省学科带头人、 省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引领团队,进行“关爱课 术,由资深教师担任课程资源管理员,从园本课程 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进行研训资源体系建 设,建立包含研训名称、所属专题、主讲教师、培 训对象(体现不同年段或不同层次)、资源类型 程”实践引领和示范辐射,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兼修 并举的“关爱课程”研训人力资源。 在内容资源方面,首先,我们定期将“关爱课 程”探索与实践所形成的涵盖不同年龄班、多样化 的阶段成果,如观摩活动视频、游戏典型案例、课 题研究经验PPT等资料进行甄选、整合与优化, 将其转化并逐步形成“关爱课程”研训资源库,反 哺“关爱课程”建设。其次,我们有意识收集教师 (文本、视频、课件)等菜单式目录,便于教师研 训选用和网络共享。丰富、多元、系统的教师研训I 体系,为实现保质保量的研训活动和推进园本课程 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持。 注:本文是2016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 学研究课题“园本课程建设下的教师研训体系建 参加较高层次的研训活动所收获的有关专家讲座、 精品课程等方面的资料,充实“关爱课程”研训资 构” (编号MJYKT2016-001)的研究成果。层 之中,物质资源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条件,生活中有 很多材料都可以为幼儿园课程所用,作为幼儿的玩 具及操作材料,用来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动手能 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为此,在选择课程资源时,要 尽量选择幼儿生活常见的物质资源。在我园“宝宝 博物馆”课程资源选择过程中,经过教师的共同收 集和筛选,大家一致认为,各种生活用具如炊具、 餐具、服装鞋帽、伞具、食品包装盒及其交通工具 等幼儿身边的常见物品都可以作为“宝宝博物馆” 中“生活馆”的展品,它们具有引发幼儿兴趣、促 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指的是在课程资 源选择时,在价值取向上应是健康与正面的,在难 度要求上应是适宜又有挑战的内容。在我园“宝宝 博物馆”课程资源选择过程中,我们发现,以现代 社会价值观审视,闽南民间文化的个别内容具有些许 不健康的成分,或是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例 如,闽南民间文化中的闽南童谣极具童趣,本身具 有非常生动的游戏性,深受幼儿喜爱,但我们在收 集中发现,有个别童谣如 孤鸡》其结尾处有明 显的歧视色彩,对于此类内容,我们进行了改编或 剔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适合幼儿学习。 (3)家长参与原则。家长参与原则是指在选择 课程资源时,应充分调动家长参与课程资源收集的 意识及积极性。家长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对我园“宝宝博物馆”课程资源 的收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园每学年“宝宝博物 馆”主题馆创馆之初,各班都会以海报发动的形 式,将各馆区的建馆意图、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等向 家长说明,使家长了解“宝宝博物馆”的教育价 值,了解收集工作的意义,并为入选的各类藏品分 发“收藏证”,促使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资 源的收集工作中来。例如,我园某班从“宝宝博物 馆”创建过程中延伸出主题活动“帽子秀”,在开 展活动之前,教师精心设计了征集帽子的海报,向 家长讲明了开展该主题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得 到了大部分家长的认同。许多家长不仅积极地协助 收集各式各样的帽子供孩子观察、操作,还利用周 末带孩子到超市、百货商场的帽子专柜参观,不断 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主题表征阶段,部 分家长还自发参与孩子的帽子表演秀活动。许多家 长积极为该班创设“帽子博物馆”出谋划策,为我 园“宝宝博物馆”的顺利创建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资 源保障。 2.选择途径。 幼儿日常生活存在着许多适合我园“宝宝博杉 馆”的资源,这需要我们进行挖掘和利用,尤其要 进行多渠道的收集和多维度的筛选。 (1)组织教师实地考察,积极搜集、筛选第一 手资源。 “宝宝博物馆”的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 因此我们通过组织教师讨论,设计课程资源收 表,然后分头深入幼儿园周边进行实地考察,通 网络查询等途径,寻找发现存在于幼儿生活周围 有价值、适宜于纳入“宝宝博物馆”并能促进幼 【 发展的各类课程资源。最后我们借助课题组的 量,进行第一次筛选,保留大家共识的资源,对于 有争议性的资料,留待验证后再进行完善和丰富 例如,经整理,大家一致认为, “宝宝博物馆” 程资源包括了民间文4-14、生活用品、动植物等三大 类,而民间文化又包括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 游戏、传统音乐、传统美术、手工技艺、闽南建筑、 古代桥梁、各地特产等,这些课程资源有的可以让 幼儿深入探究,有的仅能让幼儿初步感受体验。 (2)查阅资料、咨询专家,有目的地收集有 值的资源。闽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为拓宽 野,更深入地收集闽南民间文化中适宜于“宝宝情 物馆”的课程资源,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咨询相关 专家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了许多有价值 的课程资源,并通过实践验证,保留幼儿能理解、 感兴趣的闽南文化艺术内容,如童谣、民间游戏、 木偶表演等资源,不断充实和丰富我园“宝宝博 馆”的资源库,其中不仅包括深受幼儿喜爱的木偶 戏《火焰山》 l 1《赵氏孤j 等,也有朗朗 上口的闽南童谣《一一只鸟 《草蜢弄鸡/厶\》 《天 乌乌》 任月点灯红》等,还有幼儿百玩不厌的民 间游戏“跳皮筋” “跳格子” “东西南北中” “丢 手绢”“弹珠子”等。 基于以上选择原则与选择途径,我园收集了种 类繁多、内容丰富的“宝宝博物馆”课程资源。我 们经过反复讨论与分析,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分 类与整理。经过选择整理后的“宝宝博物馆”课程 资源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民间文化类、生活用品 类、植物类、动物类、自然物类。其中生活用品又 分为生活用具和交通工具等两个二级类别,在二级 类别之后又分为具体的三级、四级类别。科学详细 的分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资源在我园课程中的 作用。 二、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利用 选择并整理了课程资源,紧接下来就应考虑资源 的利用问题,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1.并q用方式。 在对我园“宝宝博物馆”课程资源进行整理 后,我们首先建立了幼儿园课程资源信息管理库, 使课程资源实现共享。教师们也逐渐了解了哪些资 源能够利用、如何使用,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和最优化。其次,我们确定了与“宝宝博物馆”相 关的课程以探索性主题活动的方式进行,兼顾区域 活动和日常活动开展的思路。教师们通过挖掘课程 资源潜在的教育价值,构建幼儿与资源互动的平 台,支持幼儿的探究需求,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物 质基础。例如,大班主题活动“米棵好滋味”就是 源于“宝宝博物馆”的一次探索活动。教师通过带 幼儿到“宝宝博物馆”的“闽南/J、吃馆”参观。幼 儿对柜橱内陈列的簸箕、水勺、漏勺、饭勺、石 臼、印模、蒸笼、竹刷等富有闽南特色的各种炊具 产生了兴趣,各种问题随之而来。根据幼儿的兴 趣,教师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幼儿能够实际操作 的各种富有特色的印模,生成了“米稞好滋味”这 一主题活动。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 认识、品尝各种米棵,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做米 棵,通过参与和面、捏馅、包馅、印模、垫底、蒸 熟等一系列的制作过程,引发幼儿了解有关的食 材、制作工具、制作方法的兴趣。在这过程中,幼 儿掌握了~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初步了解相关的民 俗食文化,萌发了对家乡特产的喜爱之情。可见, “宝宝博物馆”课程资源为教师引导幼儿探究提供 了极大的支持,有助于主题活动的生成和幼儿深入 的探究。 2 q用策略。 我园“宝宝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就是丰富幼儿 园课程活动,使之更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 发展。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并努力整 合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中的教育资源,让教师、幼 儿、家长参与其中,形成课程开展的支持性环境, 使幼儿在丰富多样的环境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 如在“宝宝博物馆”相关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教 师经常带领幼儿走向园所周边环境参观、探究,引 导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活动所需的各类资料,邀请 有特长的家长来园助教,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 子游览家乡名胜古迹,共同开展主题表征亲子制作 活动等。我们通过以上整合利用策略,使各类课程 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当然,对于“宝宝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利用 还需尊重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虽然我们 已经将适合“宝宝博物馆”的相关资源分门别类整 理出来,但还需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兴 趣、发展水平来选择适宜的内容。如民间文化之 物质文化的类别中,有“闽南建筑”这一资源内容, 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将小班的活动目标定位在感 受与欣赏,中班的活动目标定位在初步了解闽南建 筑的特征,而大班的活动目标则定位于写生创 作。教师只有关注到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让 “宝宝博物馆”真正成为幼儿资源共享、快乐学习 的媒介。 我园自2009年以来对“宝宝博物馆”相关课 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较大 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效丰富了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在开发利用“宝宝博物馆”课 程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创建了闽南文化馆、快乐生 活馆、自然博物馆等常设主题馆区,各馆区内丰富 可操作的材料,为幼儿利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 行探索提供了条件。二是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 升了教师的资源利用意识,帮助教师进一步深化了 课程资源研发的思路。三是我园在建构园本课程方 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以本土化为主 线,以生活化为背景,以课程化为目的”的园本 课程建构思路,为幼儿园特色课程构建提供了有力 抓手。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校 本研究课题“构建‘宝宝博物馆’课程的有效策略 研究” (项目编号:FJJKXB16-114)阶段性研究 成果。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