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不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素质,一种光荣。如果大家对不文明现象熟视无睹,无形中将纵容不文明行为;如果大家都讲文明,关心和爱护校园文明,那么不文明的行为就会孤立起来。减少不文明现象,中学生本身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增强社会责任感,多一些对别人的关心,是中学生们要做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告别不文明行为,做一个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要讲究文明礼貌,不要打、骂别人。 要遵守课间纪律,不要跑、追、打、闹。 要时刻注意安全,不要玩危险的活动。 要关爱幼小同学,不要以大欺小。 要爱护环境卫生,不要到处乱扔杂物。 要爱惜公共财物,不要踩踏班级课桌椅。 要注意美化环境,不要到处刻写、乱画。 要保护学校绿化,不要践踏草坪树苗。 要讲究诚实守信,不要处处撒谎。 要处处助人为乐,不要损人利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同时,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道德失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不可避免的要被侵蚀,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习惯。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担负着为国家输送德才兼备人才的重任,要把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有效矫正,遵循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不良行为的矫正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连续、持久,循序渐进,必见成效。
一、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规范言行
教师在校、在外都要起到表率作用,使学生能够耳濡目染,在每天每日长期磨合融汇之中受到正能量的潜移默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此以往必有良好的成效。可塑性强、
模仿力强是处在儿童期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就是要善于捉住这种特点,用榜样的力量同化学生,规范行为。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另外,同学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父母是完美无缺的榜样,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学之间互相影响力也是很强的,表彰典型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同学见贤思齐。
二、精心设计,完善制度,奖惩严明
制度的规范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指引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树立了规范学生才有法可依,知道怎样做对怎样做错,从而明辨是非令行禁止。《小学生行为规范》就是小学生应该遵循的制度,除此以外,各班还可以根究班级特点、需要适时地制定合适的班规,使要求更细化、更具体、更符合班级文化。
制度确立了,就要严格实施,坚持经常性、连续性,行为习惯教育本身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急不得快不得,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按照发展趋势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实施。发现不良行为就要批评惩罚,以警世人教育人,让学生明白错误的结果,通过他律的方式矫正不良行为;对于良好行为习惯要不吝表彰,树典型扬正气,让优者进步劣者知耻,进而培养自律的冲动,形成习惯。
三、深入心灵、润物无声
教师施教应该讲求方法巧妙智慧,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了检讨或其他应付的办法,所以教师的一般劝说、批评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教师能抓住某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件激起他们的情绪波动,而后给予启发诱导,帮助他们决机解决存在的
问题,这种经历往往会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不良行为习惯变化的转折点。
思想品德教育是在做人的思想工作,受教育对象虽然是儿童少年,但每个孩子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和外部环境影响都有所不同。为此,做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要重视个体,对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都应该抓住其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生学习和生活发生变化时,要多给其关爱和帮助;在学生学习和其他方面成功或失败时,要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和鼓励,成功时要教育他们不可骄傲自满并启迪他们要树立更高的目标,失败时要鼓励他们迎难而上,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总之,教师要重视学生个体的思想情况,把握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和学生多沟通,交流,化解他们思想上的疑虑,从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事半功倍。
四、注重活动铺设基石
各种活动,不在乎具体形式,关键是活动者要贯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理念,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同的良好习惯。脱离了具体活动形式的说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往往因为枯燥导致学生抵制甚至逆反形成不良行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必须抓住学生活泼天真好动善玩的天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悟规则的重要,体会合作的力量,经历错误的危害,感受成功的喜悦,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不断加强和优化学生的养成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不只是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将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橱窗,画廊,黑板报, 广播,电视等)应该充分利用起来,用来大力宣传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六、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要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就必须坚持长期的检查、评价与训练。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监督、检查、记载,建立学生德育分的考评制度。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加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和行为常规管理,做到行为规范教育制度化、行为习惯自觉化,使行为规范真正融人到学生的思想中,体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中。
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的有效性与其主动性有着必然的联系,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
总体说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艰苦长期的育人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各种方法连续进行,不断修正,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进行实践才能培养出民族建设的精英,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以我年二十一年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后可以得知,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深入了解学生,探明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内在因素,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年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做到对症下药,他们身上的不良行为完全可以得到矫正和改善,具体措施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一、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对症下药
深入了解学生,这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前提条件,对小学生的不良行为的纠正,更需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班主任只有探明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内部和外部病因,掌握发病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及时对症下药,开具药方,依据综合病因按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综合纠正方案,找到凡是与病情相关的原因,都要考虑有效的纠正措施,才有可能治病救人。比如在我现在所任的班级里就有几个学生的不良习惯需要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才有可能慢慢改掉。因为上允的天气非常炎热,所以有几位同学在上课时会无意识地把鞋子拖掉放在一边,而光着脚丫继续上课;还有的同学习惯把整个身子趴在课桌上读书或写子。我认为要想让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惯,教师要做到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做到及早发现,技术纠正,就可以收到防微杜渐的功效,把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阶段。
二、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里
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经常会受到成人、教师的斥责、惩罚和其他同学的耻笑或歧视,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老师和同学存有戒心和敌意;但他们又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同学的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的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首先必须使他们解除疑虑,克服对立情绪,摆脱消极的心理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为此,应着重进行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原则,教师自己带头,真心实意地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第二,班级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这些学生,只有当学生体察到教师的善心和善意,体验到集体的温暖,他们才会消除对立情绪,增强对人的信任感,乐于接近教师并且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三、把握教育时机,激起内心火花
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了检讨或其他应付的办法,所以教师的一般劝说、批评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教师能抓住某些学生赶兴趣的事件激起他们的情
绪波动,而后给予启发诱导,帮助他们决机解决存在的问题,这种经历往往会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不良行为习惯变化的转折点。例如,在今年我所任的二(3)班里,一个曾在一年级刚入学时有过爱拿别人东西的学生受到同学们的猜疑和嘲笑,,他感到非常不安,因为这一次有个同学的字典一下子找不到确实不是他拿的。当我看到这种情形时,没有立即下断语,而是告诉丢字典的同学放学回家后再好好找找。第二天早上,我刚踏进教师门口,那位丢字典的同学低着头,轻声对我说,老师,我的字典在家里找到了。我听后终于松了口气,我问过原因,原来是我刚教会学生怎样查字典,这位同学平时很爱主动学习,所以前一天放学回家吃好饭后,又立即拿出字典来练习,之后又忘了放进书包里,才会出现上面所发生的事件。我为了让这位丢字典的同学吸取教训,也为了帮助受到同学怀疑的那位同学树立信心,我建议丢字典的同学鼓起勇气向全班同学说明事情的缘由,而后再向被冤枉的同学真诚的说声对不起,看到这种情形,我和同学们都不约而同为他们鼓起掌来,教师里顿时奔发出一种充满温馨的和谐气氛。我和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从这次案例中,我得到了许多启示:教育的时机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善于利用,就会成为纠正不良行为的有利时机。
四、提供范例,增强是非感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在精神或物质上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
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为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而不断地做,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样样事情都不会成功。我们要用心去了解学生,去呵护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