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

2022-09-29 来源:步旅网
第26卷增刊经󰀁󰀁济󰀁󰀁地󰀁󰀁理

󰀁󰀁󰀁󰀁󰀁󰀁󰀁󰀁󰀁󰀁󰀁󰀁󰀁󰀁󰀁󰀁󰀁󰀁󰀁󰀁󰀁󰀁󰀁󰀁

2006年12月ECONOMICGEOGRAPHY

󰀁󰀁󰀁󰀁

Vol.26,Sup.

Dec.,2006

文章编号:1000-8462(2006)增刊-0238-04

󰀁

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

郑文升,丁四保,王晓芳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以矿产资源开发与重化工业基地建设促进城市化的道路使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而城市化的推进又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综合性举措。在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聚、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与促进产业升级、城乡统筹规划与大都市区建设、培育城市群与提高区域竞争力、建设新型城镇与促进新产业发展、城市职能的外向化与区域对外开放等城市化机制,并提出了建设都市区、促进城市职能升级、优化开发区、推进城市整合、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等城市化对策。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城市化;机制;对策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造的综合性举措。

1󰀁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城市化路径的选择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走的是一条特殊的城市化道路,计划经济时期,尤其是󰀁一五、二五󰀁期间,国家对东北地区的计划投资与重点项目布局,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与重化工业基地建设,同时带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化快速推进与城市体系的形成[1]。

但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先生产、后生活󰀁、片面追求国家工业(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作用发挥的思想指导下,城市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帐严重,城市规模扩展缓慢,城市新区开发与城市空间转变滞后,城市职能趋同,城乡󰀁二元󰀁经济严重分割,同时,就业结构、尤其是非农就业变化滞后于产出结构变化,使东北老工业基地从整体上表现为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当前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的实施,强调采用新体制、新机制、新思路进行老工业基地的综合性改造。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思路与路径具有多种战略选择,经济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企业运行机制转变、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等等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主要路径。推进城市化与提高城市化质量也是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条有效路径。

实践已经证明城市化,尤其是城市发展模式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序转变是国外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条成功经验。弥补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化不足,通过城市化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整合是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广义的城市化(城市化规模与空间扩展,城市化模式的选择、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有序转变)将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与要素重组,企业与产业的集聚,新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地区经济整合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可以说,城市化的推进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

2󰀁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化面临的困境

2.1󰀁城市化进程明显减缓

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化的年增长率仅为0.51%(1996󰀁2003),远远落后于同期年增长率3.22%的全国城市化增长速度,这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浪潮形成强烈反差[2]。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化迟缓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化对区域发展及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带动作用。2.2󰀁城市化负面二元结构

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小城镇不仅数量少,而且发展水平低,2004年末,东北三省中小城市仅占城市总数的38.9%,其中小城市6个,仅占三省城市总数的6.7%,大多数小城镇人口在2000人以下,许多城镇人口的数量甚至出现负增长,乡村城镇化进程十分缓慢,导致乡村经济发展缓慢,使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出现明显负面二元结构特征。

2.3󰀁老工业区衰退问题突出

东北地区仍然存在数量众多的老工业区,包括如沈阳铁西区、鞍山铁西区、本溪本钢区、抚顺望花区、大连甘井子区、长春铁北区、吉林龙潭区、哈尔滨动力区、齐齐哈尔富拉尔基

[3]

区等等,老工业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城市的最重要功能组团,是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当前存在突出的城市贫困、厂房住宅大量废弃、市政设施年久失修、环境污染、治安混乱等问题,是老工业基地矛盾最为集中的地域。

2.4󰀁城市体系不尽合理

近年来东北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虽然有所调整,但从整体看,职能结构仍然单一,传统工业型城市比重过高,新型职能城市发育缓慢,特大型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限。城市功能空间发展没有由聚集转向扩散,大城市的增长极功能不明显。

󰀁国务院发改委项目资助。

收稿日期:2005-10-11;修回日期:2006-07-12增刊󰀁󰀁󰀁󰀁󰀁󰀁󰀁󰀁󰀁󰀁󰀁󰀁󰀁郑文升,丁四保,王晓芳: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

239

城市间恶性竞争问题比较严重,例如中心城市主导产业定位都锁定汽车、医药、农产品深加工,沿海城市争建港口,煤炭城市齐上煤化工项目。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空间结构不尽合理,60.0%以上的大中城市分布在哈大󰀁滨洲、滨绥的丁字型铁路沿线上,而东北地区东西两翼及广大的北部边远地区城市数量少,城市等级低,这三个地域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60%,但没有一个超过150万人的特大城市[4],使东北广大落后地区缺乏增长极,较大程度制约着地区之间联系及落后地区发展。2.5󰀁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型城市数量多,工业污染的排放量远远超出国家环境标准,环境污染治理水平低。2004年东北区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的城镇比例仅为29.9%,工业废水排放量20.45亿t,占全国的10.5%[5]。东北老工业基地多数城市严重缺水,尤其是中南部的长春、沈阳、鞍山等特大城市处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状态。东部地区水土流失、西部地区草原沙化、中部地区城市工业污染虽经多年治理,但仍十分严重,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发展的环境支撑能力下降。

2.6󰀁城市化推进动力不足

受󰀁新、老󰀁、󰀁东北现象󰀁的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数量多,且缺乏活力,传统工业处于停滞状态。农村乡镇企业落后,农村以单一农业为主(商品粮生产),农业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农业资源转化程度低,使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城市建设资金积累能力差,制约着小城镇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效率低,大量剩余劳动力仍然滞留在土地上,制约着乡村城市化进程。

心市区󰀁退二、进三󰀁空间调整战略,传统产业向外转移,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向中心集聚。3.3󰀁城乡统筹规划与大都市区建设

城乡分割的局面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农󰀁问题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尽管近年来󰀁三农󰀁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农产品深加工、小城镇建设等一系列的󰀁三农󰀁问题解决的对策,但收效甚微。实践已经证明,我国农村资源的有限性、数量庞大的剩余劳动力、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低水平的中国农村自身无力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已经超出了农村区域范围,󰀁三农󰀁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应是充分依托城市,进行城乡统筹规划,通过城市要素与功能向乡村扩散,城乡产业与经济的整体规划,依托城市,城乡互动,建设城乡功能一体化的大都市区。

3.4󰀁培育城市群与提高区域竞争力

城市群作为区域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的城市空间组织类型,城市群的形成与完善表明区域中的城市处于职能与空间结构有序变化的状态,区域的发展已经从依托单一城市转向群体城市。城市群是区域人口与城镇、主导产业与经济总量、要素与商品市场的核心载体及区域发展的󰀁引擎󰀁。当前我国大区域发展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城市群的竞争,城市群的培育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依赖路径。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化基础较好,辽中南城市群初具规模,但其城市之间的协调程度、产业结构的层次与经济总量、生态环境质量落后于其它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面临着结构调整与功能增强的问题,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区域竞争力提高过程中辽中南城市群应充分发挥󰀁推进器󰀁的作用。

3.5󰀁建设新型城镇与促进新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矿产资源开发与重化工业发展,因此,工矿城镇在城市职能类型体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在许多矿产资源枯竭的状况下,相当一批中小型工矿城镇面临矿竭城衰的发展困境。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一方面,要实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城市化战略,另一方面,应根据市场需求与地区发展优势,积极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型城镇。新型小城镇职能类型的选择可以依托旅游资源开发、科技资源开发、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发展、农产品资源精深加工、中心城市工业的近域转移,逐步形成旅游型、科教型、枢纽型、食品型、制造业型等相结合的新型小城镇类型体系,新型小城镇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新产业的集聚发展与规模扩张,而且还能起到优化城镇职能结构的作用。3.6󰀁城市职能的外向化与区域对外开放

城市职能国际化的主要方式:󰀁承接发达国家技术和产业扩散而进行各类外向型城市开发区的建设。󰀁城市发展纳入全球城市体系。对外开放的产业领域窄、区域与城市开放程度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东北地区大中城市是吸引外资的主体,大中城市职能的外向化推进的主要途径是城市吸引外资空间载体的建设。由于我国󰀁入世󰀁后各类开发区引资优惠政策的淡化,吸引外资空间建设的重点应是环境的改善,对于硬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对各类开发区(尤其是经济技术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城市化功能的开发,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区域综合职能,增强󰀁人3󰀁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城市化机制

3.1󰀁通过城市化促进产业集聚

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方式。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管理体制整体计划功能的弱化,导致各地区产业发展出现󰀁遍地开花󰀁、产业布局处于分散、无序的状态。东北地区内部企业之间盲目竞争,出现粮油、土特产、化工原料的󰀁价格大战󰀁。各地区在经历着短暂的产业繁荣过程后,迅速进入到市场萎缩或难以进入市场的产业发展衰退状况。针对这一问题,东北地区应通过中心城市与重点城镇󰀁做大、做强󰀁的城市化过程,促进区域要素与产业向各级中心地的集聚,集中进行产业布局,培育企业与产业集群,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2󰀁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与促进产业升级

大城市数量多是东北地区城市化的主要特征之一,然而,东北地区的大城市处于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阶段,中心市区用地紧张、功能地域混杂、空间结构紊乱、交通拥挤是多数大城市存在的问题,中心市区的新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受到空间资源短缺的严格限制,功能地域相互干扰与严重的城市拥挤导致人居环境及投资环境日趋恶化。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东北地区大城市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对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支撑力的重要途径。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式是培育城市副中心,使城市空间结构从单核转向多核,城市空间向外扩展,积极开发城市新区,实施中

240

经󰀁󰀁济󰀁󰀁地󰀁󰀁理󰀁󰀁󰀁󰀁󰀁󰀁󰀁󰀁󰀁󰀁󰀁󰀁󰀁󰀁󰀁󰀁󰀁󰀁󰀁26卷

益不高的问题。强调对城市各类开发区的功能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实现开发区的合理分工,转变开发区盲目竞争的发展状态。

气󰀁,使开发区从单一功能区转向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新区。

4󰀁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城市化对策

4.1󰀁都市区建设与推进城市区域化进程4.4󰀁促进区域城市整合与培育城市群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多数特大城市(沈阳、大连、哈尔滨、区域城市整合包括近域与广域整合两种类型。近域城市长春)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问题,要强调特大城市要整合强调城市之间的一体化发展,集中共同建设城市基础设素、产业与功能向周围地区的扩散,构建城市核心区、边缘区、施(机场、水源地等)和生态环境整治、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布吸引区有机结合的都市区产业与空间结构体系,推进城市区域化发展进程。在城市区域化过程中,解决特大城市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的问题,使大城市在更广阔的区域中得以发展及大城市功能整体放大,通过建设大都市区为中心城市的新产业发展、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造与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空间资源支撑。

大城市功能扩散与都市区建设,既要处理好都市区不同地域产业发展重点的确定与产业整体协调发展关系,又要强调大城市近域适度扩展与新城、卫星城建设的飞地扩展的空间体系的结合。此外,都市区应从区域一体化发展角度,进行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土地合理利用及行政体制改革。

4.2󰀁促进大中城市职能结构的升级

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城市化推进的载体空间系统看,大中城市仍然是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的战略重点,可以说,大中城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核心,促进大中城市的职能结构水平是拉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要途径。

基于经济全球化及国际产业地域分工体系逐步完善的区域发展背景,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等东北地区的首位城市不仅要大幅度提高󰀁三资󰀁产业的结构比重,加速城市产业与空间的外向化进程,而且大城市应成为跨国公司及国际著名集团企业全球发展网络的重点节点,发挥在国际要素、产业地域运动中的枢纽作用,逐步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东北亚地区)。

大庆、鞍山、吉林、抚顺、牡丹江等城市职能结构升级的重点是现代工业职能水平的提高,这些城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应承担传统工业现代化改造的职能,但目前这些城市的空间结构问题比较突出,应加强这些城市老工业区的改造,新工业区的开发,中心市区的󰀁推进、进三󰀁,城市副中心的培育与城市分区建设,以避免出现沈阳等东北首位城市现在面临的严重大城市病问题。4.3󰀁调整与优化各类城市开发区

应该看到,各类开发区的建设对于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各类开发区存在着城市化功能不强、开发区与城市其它功能地域协调性差、发展盲目竞争、土地利用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应发挥城市开发区的技术增长与新产业发展优势,高新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增强技术开发󰀁孵化器󰀁功能,改变当前开发区作为󰀁外资󰀁产业󰀁生产车间󰀁的低层次职能状况。

进行开发区城市化功能的开发,促进开发区向城市新区功能的转化,发挥开发区对中心市区人口与产业解密外疏的主要承接地域的作用。提高城市开发区引进外资的门槛值,通过提高引进项目的投资规模与技术含量,解决土地利用效

局的协调与整合,改变目前近域城市之间的重复建设与产业发展无序竞争的状况。广域城市整合(城市体系区域内)着重解决区域城市之间产业合理分工、城市地域空间组织体系建立等问题。通过城市整合既解决城市职能趋同问题,又促进区域经济地域组织体系的完善。

近域与广域的城市整合是区域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动力源泉。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群建设的重点是各城市之间的产业与功能合理分工,城市组群协调机制与机构的建立,城市群体整体发展的区域政策体系的建立,城市群体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建设。

辽中南城市群已经初具规模,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与黑龙江省哈大齐牡城市群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辽中南城市群发展的目标是成为东北地区的发展中心(新产业、金融、商贸、交通与物流),城市群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造(装备工业、钢铁、石化、建材等)、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城市病问题解决与大都市区建设。吉林中部城市群建设要突出汽车产业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以光电子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产业功能特色,吉林、四平、松原、辽源等城市的规模扩大与城市现代职能的培育。黑龙江省哈大齐牡城市群建设要强调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等问题的解决。4.5󰀁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东北老工业基地城乡一体发展的基本模式应采用非均衡的城乡发展战略,建立󰀁圈层󰀁、󰀁点󰀁轴󰀁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空间结构。󰀁圈层󰀁空间是指围绕大城市(市区)、次级中心城市(县市城市)所形成的󰀁核心󰀁外围󰀁圈层城乡一体化区域。󰀁点󰀁轴󰀁空间是指沿区域交通干线,并依托沿线重点城镇形成的󰀁带状󰀁城乡一体化区域。

大城市󰀁圈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市区功能向外转移、市区空间结构重组、郊区卫星城镇培育为主要方式,市区行政范围的乡镇将成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首当其冲的区域。县级城市󰀁圈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县城要素与产业集聚、城镇建设空间规模扩大、城市功能地域结构培育为主要方式,即,通过次级中心城市建设空间的󰀁做大󰀁与城市功能增强,拉动周围农村区域的城镇化。󰀁点󰀁轴󰀁城乡一体化空间建设的主要方式是促进要素、产业的轴带集聚,形成产业发展的轴带规模优势,建设集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信息为一体的产业󰀁城镇密集带。

4.6󰀁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

区域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是促进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空间联系及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的保障与支撑系统。东北地区应建立以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为核心的城市基增刊󰀁󰀁󰀁󰀁󰀁󰀁󰀁󰀁󰀁󰀁󰀁󰀁󰀁郑文升,丁四保,王晓芳: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

造[J].经济地理,2004,24(3):15-21.

241

础设施网络。

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是东北地区主干铁路线的电气化、城际快速铁路通道建设、航空港结构优化、沿海地区港口腹地合理布局。东北地区高速公路网形成及与全国路网的有机衔接,高等级公路建设及区域公路等级的提高。城市内部及城市与郊区轻轨交通系统的建设。

配合全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建立东北地区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电子政务及商务、远程教育、网络医疗等网络设施。

[2]󰀁丁四保.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问题探讨[J].经

济地理,2004,24(5):57-62.

[3]󰀁丁四保.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近中期回顾与展望[A].见:

丁四保.󰀁中国东北论坛󰀁2001󰀁󰀁󰀁跨世纪的中国东北经济[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20.

[4]󰀁马延吉,佟连军.哈大产业带产业空间构建与产业布局[J].地理

科学,2003,23(4):422-426.

[5]󰀁张平宇.城市再生:我国新型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城市

规划,2004,28(4):25-30.

参考文献:

[1]󰀁郑文升,王晓芳,李诚固.中小企业群成长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

RESEARCHOFURBANIZATIONSTRATEGYINNORTHEASTCHINA

ZHENGWen-sheng,DINGSi-bao,WANGXiao-fang

(TheCollegeofUrbanandEnvironmentalScience,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Jilin,China)

Abstract:IntheNortheastoldindustrybase,urbanizationlagsbehindindustrializationbecauseit󰀁surbanizationdependsontheexploitationofmineresourceandthebuildingofheavyindustrybase.Theurbanizationcanpull,sustainandbeartherebuilding.Thearticleanalysestheur-banizationpredicamentoftheNortheastoldindustrybase.Onthisbase,itputsforwardsomemechanismthatincludeindustryconcentration,rebuildingthemegapolis󰀁territorialstructuresystemandupgradingindustrialstructure,harmonizingplanofurbanandruralandconstructingmetropolis,breedingmetropolisandadvancingregioncompetition,buildingnewtypecityandadvancingnewindustryprogress,theextroversionofurbanfunctionandtheopenofregion.Thearticleputs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suchasconstructingthemegapolis,uparadingtheur-banfunction,optimizingdevelopmentzone,conformitingurban,advancingtheunifieddesignbetweenthecityandthecountrysideandcon-structingdevelopedinstructment.

Keywords:therebuildingofNortheastoldindustrialbase;urbanization;mechanism;countermeasure作者简介:郑文升(1982󰀁),男,安徽六安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