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三 四 五 总分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如图,⊙O的直径AB的长为10,弦AC长为6,∠ACB的平分线交⊙O于D,则AD长为( ◆ )
A.8 B.5 C. D.
,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点C,则点C所表示的数为
2.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l和
A.-2- B.-l- C.-2+
D.1+
3.已知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能正确反映函数y=ax+b图象的只可能是
4.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如果|a|=1,那么a=1
B.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是实数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5.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
A.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会沸腾 B.购买一张福利彩票就中奖
C.有一名运动员奔跑的速度是50米/秒
D.在一个仅装有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
6.如图,PA、P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若OA=2,∠P=60°,则
的长为( )
A. π B. π C. π D. π
7.某班10名学生校服尺寸与对应人数如下表所示: 尺寸(cm) 学生人数(人) 160 1 165 3 170 2 175 2 180 2 则这10名学生校服尺寸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A. 165cm,165cm B. 165cm,170cm C. 170cm,165cm D. 170cm,170cm
8.如图,A、C分别是x轴、y轴上的点,双曲线y=(x>0)与矩形OABC的边BC、AB分别交于E、F,若AF:BF=1:2,则△OEF的面积为( ).
A.2 B. C.3 D.
9.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孤,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若△ADC的周长为10,AB=7,则△ABC的周长为( )。 A、7 B、14 C、17 D、20
10.(3分)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情况如下表:
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15,15 B.15,14 C.16,15 D.14,15 评卷人 得 分 二、判断题
11.如图,AB是⊙O的直径,弦BC长为,弦AC长为2,∠ACB的平分线交⊙O于点D,
(1)求AD的长. (2)求CD的长.
12.如果y是x的反比例函数,那么当x增大时,y就减小
13.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y轴分别交于点A(2,0),B(0,4). (1)求该函数的解析式;
(2)O为坐标原点,设OA、AB的中点分别为C、D,P为OB上一动点,求PC+PD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P点的坐标.
14.计算:
15.如图,点O在∠APB的平分线上,⊙O与PA相切于点C. (1)求证:直线PB与⊙O相切;
(2)PO的延长线与⊙O交于点E.若⊙O的半径为3,PC=4.求弦CE的长.
评卷人 得 分 三、填空题
16.x2﹣4x+4=( )2. 17.方程
的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 ;
18.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的一个根是0,则m的值是\" .
19.如图,为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小东用长为3.2m的竹竿做测量工具。移动竹竿,使竹竿、旗杆顶端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此时,竹
竿与这一点相距8m,与旗杆相距22m,则旗杆的高为 m
20.(2006•昭阳区二模)如图,P(x,y)是以坐标原点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周上的点,若x、y都是整数,则这样的点共有 个.
评卷人 得 分 四、计算题
21.计算:22.计算:评卷人 . .
得 分 五、解答题
23.已知,如图,已知△点在边
上,且
与△均为等腰三角形,,点为
与
的交点;
,,如果
(1)求证:△(2)求证:
∽△; ;
24.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o,BD⊥DC,BC=10cm,CD=6cm.在线段、上有动点、,点以每秒的速度,在线段上从点B向点C匀速运动;同时点以每秒的速度,在线段上从点C向点D匀速运动.当点到达点C时,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AD的长;
(2)设四边形BFED的面积为,求y 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3)点、在运动过程中,如与相似,求线段的长.
参考答案
1 .D
【解析】解:连接OD. ∵AB是⊙O的直径,
∴∠ACB=∠ADB=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又∵∠ACB的平分线交⊙O于D, ∴D点为半圆AB的中点, ∴△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D=AB÷2 .A
【解析】分析:由于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 解答:解:∵对称的两点到对称中心的距离相等, ∴CA=AB,|-1|+|∴OC=2+
|=1+
,
,先根据对称点可以求出OC的长度,根据C在原点的左侧,进而可求出C的坐标.
=
cm.
,而C点在原点左侧,
.
∴C表示的数为:-2-故选A. 3 .B 【解析】略 4 .C
【解析】分析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A、如果|a|=1,那么a=±1,故本命题错误;
B、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梯形,故本命题错误; C、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一定是实数,故本命题正确;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可能是矩形,也可能是等腰梯形或其它四边形,故本命题错误。 故选C 5 .B. 【解析】
试题分析:必然事件就是一定发生的事件,即发生的概率是1的事件. A.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会沸腾是必然事件; B.购买一张福利彩票就中奖是随机事件;
C.有一名运动员奔跑的速度是50米/秒是不可能事件;
D.在一个仅装有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是不可能事件. 故选B. 考点: 随机事件. 6 .C
【解析】试题解析:∵PA、PB是⊙O的切线, ∴∠OBP=∠OAP=90°, 在四边形APBO中,∠P=60°, ∴∠AOB=120°, ∵OA=2, ∴
的长l=
.
故选C. 7 .B.
【解析】
试题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所以众数是165;把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可得中位数=(170+170)÷2=170,故答案选B. 考点:中位数;众数. 8 .B. 【解析】
试题分析:设F点的坐标为(t,),由AF:BF=1:2得到AB=3AF,则B点坐标可表示为(t,),再利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确定E点坐标为(,),所以△OEF的面积=故选:B.
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9 .C. 【解析】
试题分析:∵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 ∴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D=BD,
∵△ADC的周长为10,
∴AC+AD+CD=AC+BD+CD=AC+BC=10, ∵AB=7,
∴△ABC的周长为:AC+BC+AB=10+7=17. 故选C.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0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表数据,同一年龄人数最多的是15岁,共8人,所以众数是15;22名队员中,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列,第11名队员与第12名队员的年龄都是15岁,所以,中位数是(15+15)÷2=15.故选A. 考点:1.众数;2.中位数. 11 .(1)
;(2)
=t×﹣×2﹣×2﹣×(﹣)×(t﹣)=.
【解析】(1)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可得出∠ACB=∠ADB=90°,由勾股定理求出直径的长,再根据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弧相等,并由弧、弦之间的关系可得出其所对的弦也相等,进而得到三角形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求出AD的长;(2)过角平分线上的点D向两角两边分别作垂线,即可得到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即可求出CD的长。 解:(1)∵AB是直径, ∴∠ACB=∠ADB=90°, 在Rt△ABC中, ∴
∵∠ACB的平分线交⊙O于点D, ∴∠DCA=∠BCD, ∴AD=DB, ∴AD=BD
,
(2)过点D分别作DM⊥CA于M,DN⊥CB于N, 可证DM=DN,
再证Rt△DAM≌Rt△DBN, 得AM=BN, 易证正方形DMCB, 故CM=CN, 设AM=x,则
,
,
∴
12 .错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反比例函数
:当
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
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在每
一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题错误.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点评:本题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基础应用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13 .(1)y=-2x+4;(2)2
;点P的坐标为(0,1).
【解析】试题分析:(1)、将A、B两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出k和b的值,从而得出函数解析式;(2)、首先得出点C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C′,然后得出点D的坐标,根据C′、D的坐标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从而求出点P的坐标,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D的长度,从而得出答案. 试题解析:(1)将点A、B的坐标代入y=kx+b并计算得k=-2,b=4. ∴解析式为:y=-2x+4; (2)存在一点P,使PC+PD最小.
∵0(0,0),A(2,0),且C为AO的中点,
∴点C的坐标为(1,0), 则C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C′(-1,0), 又∵B(0,4),A(2,0)且D为AB的中点, ∴点D的坐标为(1,2), 连接C′D,设C′D的解析式为y=kx+b,
有, 解得, ∴y=x+1是DC′的解析式, ∵x=0,∴y=1,
即P(0,1). ∵PC+PD的最小值=C′D, ∴由勾股定理得C′D=214 .
.
【解析】试题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二项利用负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三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最后一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试题解析:原式==
15 .(1)证明见解析;(2)
【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C,作OD⊥PB于D点.证明OD=OC即可.根据角的平分线性质易证;
(2)设PO交⊙O于F,连接CF.根据勾股定理得PO=5,则PE=8.证明△PCF∽△PEC,得CF:CE=PC:PE=1:2.根据勾股定理求解CE. 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OC,作OD⊥PB于D点. ∵⊙O与PA相切于点C, ∴OC⊥PA. (2)解:设PO交⊙O于F,连接CF. ∵OC=3,PC=4,∴PO=5,PE=8. ∵⊙O与PA相切于点C, ∴∠PCF=∠E. 又∵∠CPF=∠EPC, ∴△PCF∽△PEC, ∴CF:CE=PC:PE=4:8=1:2.
∵EF是直径, ∴∠ECF=90°. 设CF=x,则EC=2x. 则x2+(2x)2=62, 解得x=则EC=2x=
.
.
16 .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所以直接应用平方差公式即可:17 .2,- ,-1
。
【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且a≠0)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这是
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在一般形式中ax2叫二次项,bx叫一次项,c是常数项.其中a,b,c分别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是
它的二次项系数是2,一次项系数是-18 .2. 【解析】
试题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就是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把x=0代入方程,即可得到一个关于m的方程,从而求得m的值,还要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不能等于0. 试题解析:把x=0代入(m-1)x2+5x+m2-3m+2=0中得: m2-3m+2=0, 解得:m=1或m=2, ∵m-1≠0, ∴m≠1, ∴m=2.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9 .12m
【解析】根据题意,小东移动竹竿,旗杆、竹竿和影子及经过旗杆和竹竿顶端的光线构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且两三角形相似 解:由图可知: 设旗杆的高度为x米,
,常数项是-1.
解得x=12 20 .12个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P(x,y)是以坐标原点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周上的点,根据题意,x2+y2=25,若x、y都是整数,其实质就是求方程的整数解. 解:∵P(x,y)是以坐标原点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周上的点, 即圆周上的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为5, 由题意得:
=5,即x2+y2=25,
又∵x、y都是整数,
∴方程的整数解分别是:x=0,y=5;x=3,y=4;x=4,y=3; x=5,y=0;x=﹣3,y=4;x=﹣4,y=3; x=﹣5,y=0;x=﹣3,y=﹣4;x=﹣4,y=﹣3;
x=0,y=﹣5;x=3,y=﹣4;x=4,y=﹣3. 共12对,所以点的坐标有12个.
分别是:(0,5);(3,4);(4,3);(5,0);(﹣3,4);(﹣4,3);(﹣5,0);(﹣3,﹣4);(﹣4,﹣3);(0,﹣5);(3,﹣4);(4,﹣3).
点评:本题结合圆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考查了二元二次方程的整数解和点的坐标问题. 21 .1.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涉及负整数指数幂、绝对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零指数幂、立方根5个考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 试题解析:原式=
=1.
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2 .-4 【解析】
试题分析:从左至右按二次根式的化简、乘方、0指数幂、负指数幂依次计算即可 试题解析:原式=-2+1×1+(-3)=-2+1-3=-4
考点:1、乘方;2、零指数幂;3、二次根式的化简;4、实数的运算 23 .(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BC∽△ADE. 由可得△ABC∽△ADE,得△COD∽△EOA,且即可得证. 试题解析:(1)
又
(2)△ABC∽△ADE 又
△COD∽△EOA 又
∽, ∽
,因
,故
,又因
对顶角相等,故有
,又因
,故可推出
成比例,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理,可得
△ABC∽△ADE得证.
,
(对等角相等)
,即
,得证.
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 24 .解:(1)∵AD∥CB,∴∠ ADB=∠DBC 又BD⊥DC, ∠A=90o ∴∠A=∠BDC= 90o ∴△ABD∽△DCB (2分) 在∴
即
解得:
(1分)
cm (1分)
(2) 过点E作AB的垂线,垂足为G, 在∴(3)当当
,
,
cm
cm ,
中,
在
中,∴
(1分) (
)(3分)
综上所述:【解析】略
cm或者cm (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