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议论文答题套路

2023-07-06 来源:步旅网
中考议论文答题套路¥中考阅读三大题型及答题技巧

3.赏析文章的优美语句和段落 1)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分析句子里面词语的表达效果;参考题型22010年01月17日 中考阅览三大题型及答题技巧 表2 中考阅览三大题 ...

3.赏析文章的优美语句和段落

1)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分析句子里面词语的表达效果;参考题型22010年01月17日

中考阅览三大题型及答题技巧

表2 中考阅览三大题型及答题技巧

题型

考察范围

答题方法和技巧

筛选信息类

1.考察文章的线索

1)文章标题;

2)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

2.归纳综合文章内容

1)记述文:“(何时、何地)谁+干啥子+结果怎样”或“啥子+怎么样”;

2)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时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提领作用)或结尾(总结作用),有时候也在中间

3.考察文章表达方式的辨析

叙述、描述、说明、议论、抒情等

4.考察文章所描述对象的特征,如,扼要归纳综合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分析文章布局,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应位置句,答案往往隐含在那里,注意不要遗漏

5.理解辞意,如,提出取患上文中某句话,之后问为啥子、原因是啥子

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干句子作答,也可对提出取患上出来的关键词语进行加工

审美鉴赏类

1.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2.分析文章重点字词的作用

1)动词活泼表现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活泼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2)分析该句的修辞和修辞作用

具体修辞手法见表3

2)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1)在文章开头:

引出下文;

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述(说明、议论)的对象;

照应文章标题;

配置牵挂,吸引读者;

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2)在文章中间:

继往开来的过渡作用;

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3)在文章结尾:

总结全文;

解释全文主旨;

照应前文;

照应文章标题;

引人深思

4.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生理等的描述,提出取患上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归并

5.分析句子、段落、文章表达方式的作用

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啥子样的描述方法,有何作用?

1) 人物描述: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生理、品质);

2) 环境描述:衬托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生理)

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啥子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详见表4

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啥子样的议论方法,有何作用?

详见表5

6.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撰著技巧

文章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详见表6

深层含义类

分析文章标题的深层含义

首先需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之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患上出深层含义

分析重点字词的深层含义

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之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既可患上出答案

分析文章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

1) 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之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达;

2) 解释这个句子为啥子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啥子

联系生活实际,对文中的主旨、观点、笔者的情感发表见解,或提出看法、建议等延伸拓展题

只要符合题干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有具体的事例说明,表叔合理即可

表3 常见修辞答题套路

比喻

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

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活泼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

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

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夸张

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巨细(长度、速率、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

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立场(观点、情感)

设问

1) 开头出现,其作用一般是“配置牵挂,吸引读者”

2)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是:引起了对„„疑难题目的存眷(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

用„„代„„,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活泼表达了„„感情或特点

援用

1) 援用诗句,其作用一般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援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2) 援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一般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

是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表4 常见说明方法答题套路

举例子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

层次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情的道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层次性)

打比方

活泼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码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巨细、长短、几多等特点使说明更有使心服力

作比力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情的道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归纳综合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情的道理

列图表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援用说明

1) 援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活泼的故事引出说明的事物,引起读者的阅览兴趣;

2) 援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使心服力;

3) 援用诗句:„„这个诗句的援用,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了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览兴趣

表5常见议论方法答题套路

举例论证

用„„这个活泼的事例证实了„„这个论点(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使心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道理论证

援用„„的名言或援用格式、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使心服力

比喻论证

将„„比作„„,证实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患上活泼形象、浅显易懂

相比较论证

将„„和„„加以比力,突出强到了„„的观点(说出了二者在某方面的区分)

援用论证

通过援用„„证实„„的观点,使论证更有使心服力,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表6常见表现手法答题套路

相比较

„„和„„形成鲜明的相比较,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象征

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

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

使文章布局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衬托、衬着

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