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课教学设计4

2024-07-15 来源:步旅网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间的关系,知道课文是怎样连段的成篇的。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2、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3、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课件展示,师生共学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4月14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

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3、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小组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课件出示: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课件,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练读此句。

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

3、游览洞口、外洞,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词句,边读边想象。(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相机理解“突兀森郁”。

(2)练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课件观赏洞口、外洞景观。

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课件出示游外洞、过孔隙的情景,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2、游览内洞,学习第五至第六自然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 (2)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的?他有怎样的感受?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

和同学交流,你体会到什么?(孔隙的窄、矮、险)(相机出示课件,重点体会此句。)

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①默读第六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想象体会,小组交流。 ②概括出内洞的特点。

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

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③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图片,欣赏体会。 3、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旅。

五、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六、深化延伸

课件出示,阳光旅行社招聘双龙洞景区的小导游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标准,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每人介绍一处景点,介绍时可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充实进来。各小组要选出最优秀的一名同学参加竞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