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西街小学 贾俊平 刘红莲 申丽媛
摘要:小学语文主题教学,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支离破碎、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以“语文立人”为核心,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以“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个一”质量标准为目标,整合资源,体现儿童立场,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系,创新了“主题·整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主题课程资源库。
一、背景说明
面对语文教学丰富的内容,教师难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从满堂讲到满堂问,再到满堂论,始终不能跳出内容分析的套路,教学方式单调。为了应对考试,学生要进行大量重复、机械的训练,学习负担过重。
这些问题事关学科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是课改的“硬骨头”。这些问题又是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事关“语文立人”理念的实现。改革尝试,逐步发展完善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思想和实践
1
体系。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旨在以语文立人为导向,探索怎样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完整人格。
二、活动主题: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三、研讨时间:每周四下午第五节、第六节课
四、研讨方式:主题教研、集体备课、观看名师课例、听课评课、交流反思。
五、参与人员:小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方案,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稳步开展。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翻阅相关文献资料。
主题教学中的主题,是围绕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特点以及生活经验、语言学习规律、优秀文化传统等确定的核心语词;是与儿童的生命成长编织起来,生发语文教育意义的立体的、动态的“意义”群;是语文教学所传承、创生、发展、传递的核心价值观。
有些主题侧重指向语言学习规律:包括如何进行语言的积累、理解、运用等方法,如,执教图画书《我的爸爸叫焦尼》中突出的“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有些侧重指向思维品质:包括分析概括、对比思辨、想象创造等,如,执教《皇帝的新装》创生的“回到事情本身”主题,引导学生借助语言生成意义,提高思辨能力。还有些侧重指向学生精神品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敢、
2
自强、谦卑、博爱、尊重、感恩、互助、责任等个体成长价值观,如,执教《珍珠鸟》中烘托的“信赖”。
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 课题的全面实施阶段 理念与实施原则
语文教育在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创造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主要基于以下理念:
语文立人。聚焦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挖掘有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的语文内容,在与主题的交融中形成学生成长的内核,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
整合思维。整合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体验,实现课堂的整体构建。
儿童立场。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主题由儿童生成,儿童质疑贯穿课堂,儿童反馈作为实践检验标准。尊重儿童的独特感受,张扬个性,激发创造力,提高参与意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主题教学指向儿童语文素养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升,实施主题教学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去实现双基,但又不拘泥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的传授。课堂教学既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得到培养。
这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理论研究和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在这一阶段,以课堂教学为着眼点,教师间进行跨段听课、
3
评课,了解知识究竟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执教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在这一阶段还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并研究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总结阶段【2016年6月】
主题教学内涵,契合核心价值观,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方法,既在理念上引领,又提供可操作的实践体系这一阶段主要是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七 实施的过程
一、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过程与方法 (一)探索阶段
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不同。后者有严密的学科和教学逻辑体系,但语文教学内容多,内涵深厚,但缺乏系统性,碎片化现象严重。尤其对于新手教师更是摸不到门路,经常眉毛胡子一把抓。
“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抓手,一个样本。我们要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教学内容。没有一本教材具有普遍适用性,教师要根据学情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加工处理教材。对于语文学科,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自选课程资源尤为重要。
“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教育社会学者认为课堂是浓缩的社会,是展望社会的一扇窗。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课堂的空间束缚,教师要勇于带领学生“走出去”,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从生
4
活中来,向生命里去,增进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学习。但是教学相长,学生与教师是教学中一对不可分离的矛盾体。如果不了解学生,教学无从下手。教师要蹲下身子,把儿童当作学习成长中的伙伴,与儿童一起去探求语文学习奥妙。
以“三个超越”使“语文教学着眼于人的发展”,这样的实践理念在当时是超前的。“三个超越”也为世纪末语文新课标的修订提供了借鉴。然而“超越”不能没有边界,“超越”需要整体布局,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结构化、序列化。由此,主题教学的雏形呼之欲出。 (二)形成阶
段
新学期,开始实践不同文体的课例。经典诵读,如《村居》在古典诗词的吟诵涵咏中体味“居安思危”主题,带动相同主题诗词诵读;整本书阅读,如由《三打白骨精》导读《西游记》,《丑小鸭》导读《安徒生童话》等。把阅读课纳入课程体系,实现了“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教学化”。
实践研究,主题内涵逐渐丰富,形成了“情感·思辨”为主线,“体验·生成”为特征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模型。主题
5
教学因其独特的主题内涵,已经从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发展为一种教学思想。
(三)深化阶段
随着主题教学思想的日益成熟,又利用主题教学中的整合思维,打破学科分立,实现学科有机融合。 以主题整合,优化各学科学习内容、方法及路径,儿童在学科内、跨学科整合中,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创新。 由此,主题教学思想进一步辐射到学校课程的整体实施,推动学校课程整合,构建“1+X课程”育人模式。
主题教学的研究过程,以对儿童的研究贯穿始终,是教师与学生、一道共同成长的过程, 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始终站在课堂,用鲜活的课例表达对教育的思考,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成为被研究者。
二、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阶段成果 (一)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系 1.明确指向语文素养与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主题教学的目标,指向语文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在具体教学中,依据“三个一”质量目标, 细化到每一个年级。一手好汉字:正确、规范、美观;一副好口才:倾听、表达、应对;一篇好文章:这里包括两个层面,读懂一篇好文章(理解、统整、评鉴);能写一篇好文章(积累、观察、应用)。“三个一”努力实现低年段,基础牢;中年段,腰杆硬;高年段,起点高。
6
“三个一”中的“好”是指形成基本的、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在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文学、文章、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儿童在达成“三个一”质量目标的过程中,思维的、精神的元素也表现出来,即获得“一流好人格、一种好思维”。
2.重构语文课程内容
(1)以主题整合教材,确定精、略读篇目
根据主题内涵的深刻与丰富程度、语言文字的典范性程度,将教材中的课文分为精读文和略读文。精读文教学,要重点落实课文的文章、文学、文化内涵,以主题贯穿,课堂上学生与文本文字对话,与文字背后的思想交锋,在不断的破和立中,实现主题的意义创生。略读文,能粗知大意、了解主题、学会生字新词、突破重点难点即可,重点在于运用精读文获得的阅读方法,广泛积累,表达运用,丰富对于主题内涵的理解。精读是主体,举一反三,侧重习得方法。略读是补充,举三反一,侧重运用实践,速读与浏览方法等。
(2)主题统领,补充经典诵读内容及整本书阅读
回归基于经典阅读的人文教育,能够适应广义上的从现代到后现代的时代需要、竞争需要、训练需要,是能够促进受教育者重新发现和思考“人”的内在含义的教育。主题教学倡导大量积累,选择古今经典诗词文赋,推荐必读选读书目,设置专门课时加以落实,并将其学习成效纳入分项测评。
7
内容选择一方面采用“主题·整合”的思维方式,配合所使用的教材的主题单元,选择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诵读与阅读内容。同时,考虑儿童兴趣、需要,从丰富学生视野的角度,选择不同种类的经典内容。如推荐必读选读书目中,有民族文化及世界经典,涵盖人文社科、科普、儿童文学等方面。学生六年积累诗词文赋300篇,阅读整本书超100本。这些推荐的经典诵读与阅读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级推进,并配套研究了分级的评价方案。
(二)创新教学模式
四位一体的体系是主题教学的整体框架,具体到每个“主题”的单元学习,以及每一节语文课怎样实施,建构了动态流程。
1.单元教学——“主题·整合”
以“主题·整合”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一篇一篇教的僵化教学方式,以主题整合单元教学。
单元的教学中,学生首先概览整组文章,整体感悟主题;以精读一篇带动多篇略读,在比较阅读中体验主题;补充同主题的相关读物,丰富对主题的理解;围绕主题进行诗辞歌赋积累、跨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悟、践行主题。单元主题整合使学生将各个领域的学习统整到主题之下,使原本的单篇学习得到整合、篇与篇之间建立联系,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同时对主题有了多元建构。
2.课堂操作——“预学-共学-延学”
8
具体到单元中每节课的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预学-共学-延学”三个基本环节。
预学:学生初步自学、整理收获、发现不懂的问题,带着准备以及对主题的预期,走进课堂。
共学:层层落实主题。注重“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将质疑整理成“主问题串”,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在解决质疑中逐步形成对文本的独立见解,初步“生成主题”。结合预期主题,以文本内容为支撑“体验与表达主题”。注重思辨,基于学生自主质疑、教师追问,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多侧面、多角度形成自己对于主题的独特见解,提升思维品质。最后“有效回应”,即对已有的体验与表达进行纠偏、引领、提升与延伸,促使其对主题深入理解,并产生学习的新期待。
延学:学生带着对主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和渴望继续探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多条思考与提升的途径。
以上三环节,主题由儿童生成,儿童质疑贯穿课堂,将儿童反馈作为实践检验标准。学生理解主题的过程,也是学语习文、发展思维的过程,学生为了理解与表达主题,必须深入文本、反复研读,进行丰富、深刻的思维活动,进而组织语言、梳理思路、合作交流、恰当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自然而然获得提高。三个环节看似简单,其中体现了儿童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语言的学习中发展思维、涵养精神,实现创生意义的语文学习。
9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源于实践、扎根一线,有许多待完善之处,需要日后深入探索。比如:怎样更好地运用主题教学,系统化、科学化、分阶段地建构和实现学生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怎样指导教师在实际运用主题教学思想和策略时,能更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甚至实现进一步的超越?
收获与反思
回首课题研究的这一年间,老师们正与课题研究一同成长,教学理念得到了不断地更新、教学实践不断趋于实效!播种是希望,收获是喜悦。
语文教育兼有多种功能,但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情操、涵养人的品格。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与儿童生命价值的主题相遇、契合、生长——这构成了“主题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也就是说,主题教学是立足于语文学科内容与儿童生命中价值主题的相融合。主题教学,既是生命主题和意义浮现的地方,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寻的境界。
“主题教学”以“立人”为核心,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用“主题”串联起那些散乱的“珍珠”,将“听、说、读、写”训练与人文性知识统整起来,构成“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教学的立体效果。一句话,主题教学,坚持以儿童生命价值为取向,指向人内在的言语与精神生命成长。
主题教学中所倡导的深度,不是单纯增加知识数量与难度的故作高深,更不是脱离文本的任意拓展和拔高——而是力图在教
10
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着力,寻找最佳的“度”,从而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我认为,所谓“最近发展区”,应当是学生的自学水平与老师、同伴帮助下能够达成的学习水平之间的落差。主题教学的深度,就要为学生提供带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潜能。轻松不等于肤浅,简单不排斥深刻,这也正是主题教学的一贯追求。
正因为文本解读的丰富性,所以主题还可能是一个大主题串联起几个小主题,比如用“苦难、梦想、幸福、谦卑”等小主题环拱起“高贵”。但主题不论大或小,单一还是复合,都不是空穴来风,它们一定是建立在深入挖掘文本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必然指向学生生命成长的某一方面。
我和老师们围绕着主题教学进行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心中也有难掩的困惑。语文教学内容繁复,要在被挤占得越来越少的课时当中完成,这本身就是一个难点;教材与课程标准的脱节、培训体系的高耗低效,使得教师在费尽心力深耕课堂之后却发现——如果缺少有意识的课程建构,零敲碎打式的课堂研讨,最终作用于儿童身上的只能是语文素养的某一个方面。因此,为了促进母语学习的长效发展,教师必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总结规律与方法,改进教学研究效果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主题识字——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依据低年段特点,教学中对字理识字、归类识字、集中识字、韵语识字、定位识字、随文识字等识字类型,以及识字、写字习惯和方法展开主题研究。
11
一句话,“主题识字”就是不仅要让学生会认、会写这些字,更重要的是能够感受到汉字中的历史与文化魅力。
主题讲读——重点研究教材中的“精讲”课文。通过深入备课,挖掘到课文“定篇”中核心的、带文化意味的主题,以主题带动咬文嚼字、品词析句、体味文章的写作手法与审美意蕴。每学年我们都会选择语文教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类文本,作为全体语文老师共同的研究主题。
主题阅读——以“亲情”、“童年”、“成长”等主题作为核心线索,串起课外阅读中那些散乱的“珍珠”。课内学习如何读懂一篇文章,并强调一篇课文带多篇文章;课外学习如何读懂一本书,并强调一课书带一本书,甚至多本书。按年段,每学期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强调“经典性”、“序列性”和“儿童性”。
主题作文——以“主题”带动课内“读写结合”与课外写作方法的掌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围绕“主题”,形成一套以看图作文、写事作文、写人作文、写景作文、状物作文、应用文写作、话题作文、想象作文、诗歌写作等为内容的儿童习作体系。
主题诵读——根据儿童年龄、心理特点,按照一定主题,每学期选择一些必背和选读的古代和现代的经典诗词文赋,利用晨读时间,采用朗读和吟诵的方式,日有所诵。
同时(这个词是否删掉),在对不同板块的研究中,我们总结、归纳出了“三个一”年段具体要求,拿出了一系列经典课例。分项研究实践是在努力给儿童掘一口口井,期待能为他们找到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围绕主题教学的课程建设与研发,我们有一
12
个明确的指向——努力满足儿童母语学习与生命成长的需要。也就是我常说的“为生命奠基”,为儿童打好“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
教师收获:
我们学校实行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已近一年,审视我们的学校走过一年的主题阅读之路,其间有成功的快乐,也有困惑的烦恼,为使这种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备课方式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为指导进行备每单元的课,同时,在每周四的下午,我们参加主题阅读教学实验的老师都进行集体备课,一起说说自己上课时的成功之处和困惑,以便大家吸取经验和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还通过上公开课,进行共同备课。我们共有7位老师参与实验,在进行公开课时,尽量把7种课型都进行一次公开课,发现哪种课型上得不够理想,就作为我们集体研讨的对象。
二、授课方法 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把“一主二翼”三套教材中相关联三个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用“单元主题”统帅整个教学流程,教师不仅着眼于课本,同时关注两翼教材。在教学两翼教材时,不能只流于形式,只让学生随便读读算了,课堂上,教师要抓住本节课要解决的某个知识点引导学生读。教“一主”教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两翼”教材上的文章。
九、改进与设想
13
(一)导趣。引发情感参与,学习一个单元要两周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里要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
(二)导读。全面感知内容,将课文、资料袋、“两翼”教材、插图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对整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形成单元主旋律。
(三)导学。明确学习任务。每单元的单元导语中对本单元的教学在人文目标、学法目标、实践目标上均提出了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
(四)导行。课内延伸课外。在学习每单元时,还要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同主题的相关资料,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 “五还给”:
(五)1、将第一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2、将第一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 3、将第一表达的时间还给学生。 4、将第一感悟的过程还给学生。
5、将课堂主阵地还给学生。
14
课例展示1: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西街小学 刘红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品质,理解“美丽”的深层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与合作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认同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难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
15
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法与学法
教法:点拨法、引导法
学法:有感情的朗读、品读感悟、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案、课件;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走近玛丽·居里
孩子们,看到你们清澈的双眼,闪烁着激情;看到你们灿烂的笑容,充满活力。不由得想说你们真美丽!你们的美丽也传递给我一份美丽!如果你们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善学、善听、善思、善言,相信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她穿着一袭黑色长裙, 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她是——玛丽·居里,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章,去感受她容貌之外那份“跨越百年的美丽”。
2、书写课题 3、齐读课题 4、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感受居里夫人除了端庄美丽外,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16
三、合作探究,解读“美丽”。 (一)执著追求
1、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1)抓住关键词“寻藤”“问根”等谈理解。 (2)体会运用具体事例和对比的写作方法。 (3)指名读,读出她追根求源的精神。
2、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抓重点词,谈谈理解。“一锅一锅”“溶解、沉淀、分析”,体会到提炼过程的复杂、枯燥;从“可能”感受到实验成不成功很难说,居里夫人知道研究可能失败,但却坚决不放弃。
3、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1)抓重点词,谈感受。废弃的破棚子、烟熏火燎:工作环境的恶劣。点点烧痕:工作危险,随时有被酸碱烧伤的危险。
(2)除了恶劣的工作环境,危险、复杂的工作,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居里夫人还可能面临着什么?
资料补充: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当时的社会受宗教思想的影响,是封建社会,女性地位很低,没有权力,经常受到社会的歧视。
17
(3)指名读。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艰辛与不易吗。 4、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1)数字解读:
3年9个月:折算成天数就是1300多天,假设他们每天工作10小时,也就是1万3千多个小时。
成吨:据说,居里夫妇至少提炼了8吨的矿渣,可以装满三辆大卡车;0.1克:比圆珠笔笔尖还要小。这是对比的写作方法。
(2)工作如此的艰难,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如此付出?
(3)同学竞读。师指导:三个数字读出漫长而艰辛的感觉,“终于”读出成功的喜悦。
(4)畅所欲言:
想象在这漫长的3年9个月中,居里夫妇可能经历过怎样的困难?
(5)师生合作读。
是呀,想象这么一副图画:第一年,玛丽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第二年,玛丽还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三年过去了,玛丽仍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艰辛,她不易!但她更坚定、刚毅、顽强。让我们合作朗读,再次体会。
(二)献身科学
1、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
18
身乏力。
(1)小组谈谈自己的理解。
(2)这样的居里夫人还能称得上“美丽”吗?
2、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补充资料:镭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居里夫人在长期提炼镭的过程中,慢性中毒患上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经医生证明,夺去居里夫人生命的就是镭。
3、难怪作家梁衡先生这样评价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1)思考:在居里夫人眼中,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执著追求、无私奉献、献身科学、奉献人类等等
居里夫人不仅仅发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同时也实现了人生的一次又一次的转变,你看!
4、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1)齐读。读了之后你发现它是一个什么句子? (2)指名读。你觉得他读得怎样?生评价。
(3)指导朗读。朗读这句话时,我们的语速应该越来越快,
19
语调越来越高。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吧。
(4)齐读。把你对她的崇拜读出来吧。 (三)淡泊名利
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资料补充:镭放射出的射线能破坏人体内的恶性组织,因此常用来治疗癌症,所以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四、回归主题,升华“美丽”
1、是的,外在美是短暂易逝的,只有内在美才是永恒不变的。居里夫人执著追求、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是美丽的。这“美丽”不仅仅是跨越百年的,更是永恒的!
2、再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五、配乐朗读《致居里夫人》。 六、作业布置
请大家结合课文,再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你想对“美丽”的居里夫人或自己说点什么呢?请写下你真挚而美丽的话语。
七、板书设计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20
执著追求
内在美 献身科学 永恒美 淡泊名利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型解读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西街小学 刘红莲 一、教材解读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容貌,而在于美丽的心灵和高贵的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依据本册教材的阶段特点,以及本课所在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难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21
教法与学法
教法:点拨法、引导法、以读代讲法、创设情境法 学法:有感情的朗读、品读感悟、合作交流 二、课型解读
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充分的时间内自主学习、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样为精彩展示奠定基础。因此刘老师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总结的五环节教学理念来执教,本节课属于自学探究、合作展示课。 三、教学环节解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近玛丽·居里
设计意图:以外在美为引导来引发学生继续探究文本、研究居里夫人内在美的兴趣。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浏览,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让生自己板书,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解读“美丽”
出示合作目标:大家快速找出并批注能体现居里夫人品质的句段。
学习形式:自学、群学
小组长领任务:随机抽取任务,组内准备,合理分工。 分组展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知识巩固内化,展示
22
达到提升。
展示要求:大胆、大声、大方,分工合作,形式新颖,有激情。
展示形式:我们小组展示的是居里夫人....的精神,相关语段是....,我们从....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她的....精神。 本组内组员我来补充
其他小组来补充
(我们从....这个句子中也可以感受到它的....品质,他当时的心情一定很.....)
居里夫人3个品质:执著追求 献身科学 淡泊名利 在这个环节中,刘老师和学生主要从以四方面来学习; 1、抓重点词,谈感受。
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从“废弃的破棚子”、“烟熏火燎”中,体会到工作环境的恶劣。“点点烧痕”,感受到工作危险,随时有被酸碱烧伤的危险。)
2、资料补充恰到好处。
除了恶劣的工作环境,危险、复杂的工作,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居里夫人还可能面临着什么?(生:社会的歧视、受人的冷言冷语)
资料补充恰到好处:当时是封建社会,女性没有权力,所以
23
居里夫人所在的社会环境对女性有歧视。
3、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能力。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在这漫长的3年9个月中,居里夫妇可能经历过怎样的困难?(发挥想象居里夫人在成功之前遇到的种种困难,让孩子们体会执著追求的精神)
4.师生合作朗读:受下居里夫人不言放弃、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5、师指导朗诵,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来多渲染气氛,体会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这种学习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较高。通过自学、群学、组内学习、展示个人学习成果,主要让学生理解“美丽”的多层内涵。要求学生先
24
在文中去寻找描写居里夫人美丽的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对重点语句进行品析,带着感情各种形式的读来领会居里夫人的精神魅力,加深对“美丽”的理解。 四、回归主题,升华“美丽”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概括出居里夫人“美丽”的多层内涵的基础上,再促使学生作深层探讨:居里夫人的美丽为什么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只有人格美、内在美才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是一种永恒的美,培养学生对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观作初步的了解。 七、课外拓展,诵读《致居里夫人》
设计意图:为学生补充这首小诗,使学生再次理解居里夫人身上的人格魅力,紧扣文本,凸显主题。 八、课后作业,小练笔
设计意图:这个小练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思有所写,使学生达到写的能力的提高。 七、板书设计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执著追求
内在美 献身科学 永恒美 淡泊名利
25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一目了解,让孩子们懂的居里夫人高贵的人格魅力。
课例展示2:
图画书主题阅读读写联动
《爸爸的围巾》—《跳舞》教学设计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西街小学 申丽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走进《爸爸的围巾》和《跳舞》的故事,学习阅读图画书的基本方法:观察、想象、讲述、猜测、拓展延伸。 2、通过主题对比阅读激发学生对图画书读物的兴趣,感受读书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真正体验阅读,体验到亲情的存在与感动,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在学生阅读《爸爸的围巾》的过程中, 让学生学会读图画书的基本方法。
2、锻炼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让学生从图画书的图画和文字中读出更多的内容,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学会用文字表达。 教学难点:
26
利用主题图画书阅读,通过两本与亲情相关的故事,激活学
生的思维密码,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
以图画书带图画书,《爸爸的围巾》结合图画书六字方针进行讲课,《跳舞》以讲述为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交流式导入) 三个话题的设计:
1、一个陌生老师上课的感觉。 2、听一个故事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3、玩一个文字游戏。
教师出示关键词,让学生想象一个一句话的故事。 1、围巾 爸爸 2、围巾 爸爸 我
3、围巾 爸爸 我 妈妈 (师生交流互动)
真好,孩子们,申老师有点佩服大家的想象能力了,你们是我的偶像!今天呀,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故事。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个故事。
二、封面与扉页的观察与猜测
27
1、教师出示第一个故事《爸爸的围巾》的封面,让学生观察。
问题的设计: (1)你看到了什么?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教师可以提示,从人物的性格上猜测。)
(3)你觉得这将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教师出示故事的扉页
问题设计:爸爸的围巾是一个什么样的围巾?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三、走进正文 (一)、教师讲述
爸爸的围巾,是一条暖暖的绿围巾,妈妈对我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这是良治,他很霸道,他来到我身边对我喊……
教师提问:在以前,良治对我喊,我会怎样?为什么今天我敢对他喊了?
星期五,我把小美还给我的《植物图鉴》忘在了公园的长椅上了……
教师提问:为什么我敢一个人在夜里去公园?有爸爸的围巾就好像?
一只大猫在后面看着它们……
28
教师提问:为什么我选择了离开?
星期六,妈妈发烧了,我…… 星期日,妈妈的病好了……
教师提问:猜一猜,爸爸的围巾被风吹走了,我会怎么样?结果会怎么样?
教师接着讲述
教师提问:孩子们,故事就剩下最后一页了,有很多故事最牵动人心的往往在结局,猜一猜,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所以,爸爸, 你不要担心,
在天上看着我和妈妈吧! (二)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主题
孩子们,故事讲完了,老师想知道为什么阿蒙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自卑的、孤僻的孩子。 是什么让他发生了变化? 是的,是爸爸的围巾
爸爸的围巾让他在上学的路上…… 爸爸的围巾让他…… 爸爸的围巾让他…… 爸爸的围巾让他…… 爸爸的围巾是…… 爸爸的围巾是……
29
爸爸的围巾是……
所以,爸爸的围巾,我不再哭! 四、走进《跳舞》
孩子们,有一种亲情永远都不会结束,就算是在天堂里,这份情也会在时刻关注着我们!在我们开心的时候,在我们难过的时候,在我们唱歌、画画的时候,又或者是在我们跳舞的时候,——教师出示《跳舞》,这又是一个故事!
教师讲述:从前呀,有一位父亲,他有个女儿…… 还面带着微笑。 五、学生写作环节
教师提问:孩子们,听完这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是的,是一种感动!那么孩子们,愿意把你心中的感动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教师提示:今天,我们写作可以二选一
1、你可以代表故事里的阿蒙或跳舞的女儿给在天堂里的爸爸写一封信。题目就是——《天堂,爸爸收》
2、你也可以选择给自己的爸爸写一封信,题目就是——《写给,我爸爸》
3、注意写信时的格式。
4、写出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可以用一些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字更具有渲染力。
六、学生展示小练笔,师生互评环节
30
七、结束环节:
在你们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一种温暖,看到了一种感动,这种感动是发自肺腑的真实感受和真情的流露。孩子们,就让我们记住这些故事,记住这种感动,记住这种力量!让我们学会坚强!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课例展示3:
《我敬佩的一个人》习作教学解读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西街小学 贾俊平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费时多而收效微。是语文老师鲜少涉足的课题,是学生望而生畏的话题,为了让学生不怕作文,亲近作文,我在不断摸索、实践,在这几年,不断尝试各种习作教学的方法,从《让哑巴开口说话》《提示语的精彩》《毛毛虫历险记》,到今天的《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尝试着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这些细节描写的方法渗透到孩子们的习作中。
一、目标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3—4年级)中习作教学的目标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观察”是中段学生习作训练的重点。
31
本次习作《我敬佩的一个人》是单元学习中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单元主题使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并通过具体事例,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把自己所敬佩的人物的精神风貌写出来。
根据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和教材中的习作要求,我们把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1、通过故事,感受中心在习作中的作用,理解敬佩的意思。2、选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突出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3、抓住语言、动作和神态具体的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形象。
二、流程安排
确定习作目标,我们在导入环节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初我们是以唐僧师徒西天取作文真经导入,但试讲下来,发现因为中心不明确,导致孩子们的选材与品质不吻合。我们又设计了蜘蛛织网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确中心,并理解“敬佩”一词。同时,情感激趣,精心选材出示图片从名人逐渐过渡到身边人,引发思考:你敬佩谁?他身上的什么品质值得你敬佩?交际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与热情,从大的范围引到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目光由崇拜他人到观察、感悟身边人,唤起学生对生活片段的搜索回忆,引导学生看到他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产生敬佩之情。
知道要写谁,写他身上的品质还不够,还要寻找写作内容训练策略。我们平时都是告诉学生,要想写出好作文,先要学会观
32
察生活。怎么观察?当然是用眼睛仔细看,认真看。如果我们只是用眼睛来观察世界的话,我们只运用了观察能力的五分之一。生理学告诉我们,人类的感官器官主要有五个,老祖宗们归纳为“五感”,就是形、声、闻、味、触,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学生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只是调动眼睛进行观察,如果我们能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来观察、写作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不同凡响。而且我们的学生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他们的感官太迟钝了,不能发现、挖掘身边的写作素材。对付迟钝的感官,像对付生锈的刀一样,要使劲去磨它,愈磨愈锋利。
在磨课时,发现孩子们清楚他敬佩谁,但只会用笼统的语言叙述,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只感受到了画面,孩子们却不知道如何描述画面,于是我们又加入视频辅助教孩子学会观察,观看视频,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孩子,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在观看视频时,通过提问你是从他的哪些表现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关注短片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同时调动他们的五官,此环节巧妙地引导学生聚焦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观察不仅要会看,还要会听、会想,有思维的参与,有情感的催化。最后出示学生的范文,通过交流,明确要想写好人物的特点,只要抓住与人物特点有关的语言、动作、神态。用上精准、生动地语言,作文就有了细节,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做
33
到了作文教学的层次。
在习作练写中,我提出了写作要求:1、选择一个具体事例,写出他令你敬佩的地方。2、在写事时用上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3、书写工整,注意速度,时间不超过15分钟。看到这样的写作要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们都能把刚才讲到的写作方法得以运用,需要老师不断地点拨与指导,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提高习作水平。
三、板书设计
板书与讲解一样,贵在“少而精”。板书书在点子上,书在关键处,是本堂课的浓缩,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除此以外我们还想在板书上有亮点,就设计了蜘蛛织网状,围绕“敬佩”这一中心,进而突出人物的细节描写。
四、时间安排
每次试讲,我们在时间上总把握不准,每次课堂中老师的讲解都超过20分钟,学生习作时间不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想教会孩子一个个训练方法、想抓住一个个写作点,时间安排不恰当,是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同时提醒在讲解中舍得取舍,做到有舍才有得,在循序渐进中让孩子们的习作有所长进。
老师们,关于作文教学,特别是教材上的单元习作,是我们在写作训练上的必经之路,每一次的习作教学都不是只看眼前,不顾将来的。我们要“蹲下来用孩子们的眼光看世界”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能说会道的大作家,但还是希望通过我们的课堂训
34
练让学生学会“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需要。我们的作文教学定会越走路越宽。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