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徽派建筑中的点点心动——忆宏村西递写生
2020-01-02
来源:步旅网
行走在徽派建筑中的 ,点点心 t 、,■t、’L一, 动 }乙宏村西递写生 画张莹 摘要: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 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 头墙,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穿行其问,思绪随着青石板巷步移景异,遥远 的历史记忆渐渐复苏…… 关键词:徽派建筑马头墙古建筑 “古建三绝”徽州文化 作为极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徽州的老房子是在特定的 自然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胸中小五岳,足底大九州”的徽州 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 系,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微派建筑的特色 人,他们服贾四方,或成巨富荣归故里,将域外更高层次的文化 引入境内,穷极土木,广侈华丽以明得志,构筑起一幢幢精巧别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 致的民居建筑。故此,早在晚明时期,“入歙、休之境而遥望高墙 白屋”就成为徽州村落的独特景观。 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 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 我真正领略徽派建筑是在西递村。这是一个被现代社会遗 忘的旧梦。现代的阳光还没有照耀在它青灰的屋瓦上,在都市的 喧哗之外,它抱残守缺,在皖南的清澈中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朴素 徽州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山 水环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山水意境,被誉为“中 的民间生活。西递村在黟县,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徽派建筑群。 从远处望去,西递村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 国画里的乡村”。受传统风水“水为财源”观念的影响,寄命于商 的徽州人尤其重视村落的“水口”,建构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水口 高大的白墙,黑自相问,错落有致。迈人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 内部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 著名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园林。徽式宅第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合形式(小型者多为三合 院式),体现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 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 、徽派建筑的形成 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 徽派建筑的彤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 人文观念的影响。 纵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 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装饰 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 的“干栏式”建筑。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 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 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 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 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 成部分。 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 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 堂皇。而散缀各地的各式牌坊,则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 “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口常活动休憩之处。 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向保留了越人“十栏式” 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 建筑的格局。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 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 中原的“四合院”形式义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 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 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 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1.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 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 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 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 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 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同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 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 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 T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 _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 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人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 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 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 ・18 一二  ̄ J-. 差 。 卓 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 青砖砌至马头墙。 提到徽派建筑,马头墙是其重要的建筑特点之一。高 高的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在过去民居建筑密度较大的 村落之间,起到隔断火源防止火灾发生的作用。 马头墙一般呈两叠式或_二叠式高低错落着,也有少数 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多至五叠,俗称 “五岳朝天”。 马头墙的“马头”则显示了民居主人对“读书作官”的 理想和追求。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被徽派建筑设 计师们那高超的创造力而叹服!在徽派民居那高大封闭的 墙体上,因为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静止、呆板的 墙体也因此显露出动态的美感。同时,“一马当先、马到成 功、汗马功劳”,等成语,也显现H{中国古代人们对马的崇 拜与喜爱。这也许是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 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 从高处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 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mL脉——溪水及 其支流的“细胞”。徽派建筑群体布局时多器重同 环境,参考山 形地脉,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LJ I傍水,力求人ll 建筑和自 然景观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l面,保持人与自然的 天然和谐。 四、徽派建筑的艺术作风 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有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 发达的隐喻。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 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 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 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 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 徽派建筑 术作风,可以慨括为:自然古朴,隐僻典雅 矫 饰,不做作,自自然然,顺乎肜势,与大自然保持和喈,以大自然 为依皈;不趋时势,不赶时兴,不务时必,此滑之自然。笃守古制, 信守传统,推重儒教,兼苛道、释,保持宗族法规,崇奉 水,寻求 朴素淳真,此谓之 朴。 依山傍水、背山而水是徽派建筑与自然环境卡II适应的客观 反响,也足其之所以获得自然禀赋的基础条件:徽州山高路险, 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 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 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 猛虎、雄狮、大象、麒瞵、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 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2.徽州古建“三绝” 溪水回环,故虽曲径通幽,富柳暗花明之趣,但却寂寥清僻、闭塞 偏远。这是造成徽派建筑具有隐僻特点的重要原 。 中围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天人合一・”,徽派建筑寻求的也是 “天人合一”,这里的“天”既是自然的,也是人史的徽州为LIl岗 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_二绝”。 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建筑方面有严格的 分,不能随心所欲。一般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 牌坊以石制为主,仿木结构,有四柱冲天式、八柱式、u字式 丘陵地貌,溪流水塘遍布,民居多借助山水 式,依ill傍水而建。 白墙青瓦马头墙,绿水青山蔚蓝天,大自然与建筑完整融为一 体。 结语 等多种式样,造型雅致。根据功用可分为旌表坊和题名坊两类。 旌表坊必须经朝廷颁旨才能兴建,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 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院、 祠堂、墓门道前,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 民宅的形式~般俗称为“j间屋”,有明三间、暗三问、回廊 三间之别。 三、徽派建筑的文化底蕴 回到哈尔滨已近一个月,翻阅着写生时的照片速写,每一条 线、每一个快门下部记录着不同的故事,行走存青 板,手触浩 Fj粉墙的激动心情亦任。徽州是复杂的——它亦动亦静、亦俗亦 雅。行商坐贾囊中银两的碰击声,交织着乡儒学究的吟哦;精工 细作的木雕窗棂,映衬出自然的…水如心。徽州 给 人的有形 与无彤的文化遗产,实为一巨大宝藏。它有太多的锴慧、启示、经 验、鉴戒,值得我们去发掘、提炼、思考、总结。 参考文献: [1]许祖华.建筑美学原理及利用[M]南宁:广西科学技巧出版社,1997. 徽州文化是以儒家伦理价值观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孕育和发 展的成果。人们日常行动完整被纳入儒教礼仪规范:建筑的格式 与情势当然地受到宗法制度的浸染。为保持血统的纯粹性,加强 宗族的凝聚力,抵抗外族的侵扰,徽派古村民居建筑往往是以家 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姓同族家庭聚族而居,杂姓不得混居。 即使同一村,各族宗祠、民居亦界域分明。居第之中,亦严格遵守 宗法家族的孝悌伦理和礼乐秩序,按照男女长幼、房系嫡庶有序 [2】陆坚,杨国清.中外著名建筑【M】上海:上海教导出版社,1984 【3】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IN].合肥:黄山书社,2000. [4】俞宏理.老房子——皖南的徽派建筑【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排列,营造出主次分明、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的多元聚合。 生活在“理学文章山水幽”奇特的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 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时最擅长抓住山水作文章。表现为山峦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