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4-08-31 来源:步旅网
财富论坛

174

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资源问题是一种常究常新的问题,尤其是涉及植物学、生态学、药学等多领域的中药材资源更是具有独特的特性。目前对于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还没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基于此,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更好的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发展提供帮助。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大力开展,也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很多地区都在借此契机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因此发展特色农产品也成为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的重要手段[1]

。而中药材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特色资源,也是特

色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中药材资源的可再生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够实现的,如果不能提升对中药材的保护意识,那么可再生的资源也会变得不可再生,如何做到在开发利用中处理好科学开发与合理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保护开发中药材资源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1.1国民经济总体得到稳定发展对拥有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地区进行探究发现,随着该地区人民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意识不断增强,从最近几年各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来看,其主要的指标的增速均为正值,这就说明了该地区对中药材进行保护和利用后,每年的经济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且年均生产总值增速为19.35%,其中中药材所在的农林牧渔业的年均增长24.84%,这也是带动经济增长中最

重要动力[2]

。由于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带动了该地区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

1.2提高特色产业效益随着地区的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速度[3]。新发展的特色产业基地面积正处于逐年增加的状态,种植蔬菜和水果、建立茶园、养蚕等特色产业的种植和使用的土地面积每年都会增长5%~15%,特色产业收入已成为农民的主要纯收入来源,且近几年一直处于不断的增长状态。同时拥有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地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与其他地区相比增长幅度最大,正在快速追赶其他地区的收入水平,力争逐步缩减差距。

1.3地区居民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随着中药材生产基地建立后,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在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内容的社会保障工作逐步的吸收经验、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参与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养老保险的人数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累计受益人数达到了数百万人[4]。根据调查发现,成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后,该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正逐步的建立并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

◆孙志伟 李红月

1.4中药材生产的科技含量有所提高利用科技三下乡、建立散发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相关的规章制度、增设电视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大力宣传下,该地区积极引进新的中药材品种,尝试新的技术,不断推广进行科学的种植、除草、施肥等技术,由原本的粗放式生产更加标准化、集约化,从而实现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共同提升[5]。其次,随着最近几年的试验示范,针对不同中药材开发了对应的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从而带动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1.5提高生产质量在中药材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通过正确的使用化肥能够增加中药材的供给量。将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更有利于保证土地的肥沃,形成高效且持久的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中药材的供给。在中药材的生产过程当中用到的防御害虫的药剂也能够对农作物产量增加以及质量起到积极的效果,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2.结束语对于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工程,其涉及了各种政策和法规、监管体制以及各部门间的合作。但目前仍没有一份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进行协调,因此需要将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纳入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实现农、林、药的多种经营模式,齐头并进、互相兼顾,为地方人民提供强有力的生活保障,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注释:

[1]滕训辉,张鹏,郭婕,等.山西林木道地药材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7,24(01):237-238.

[2]武鑫,王亮,王洪博.应用现代3S技术调查邯郸市野生道地中药材蕴藏量及现状综合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27):136-140.

[3]王泉,杜军,余敏灵,等.依靠本地优势做强药材产业——乐山道地药材发展现状与思路[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178(03):055-059.

[4]郭兰萍,张泽坤,张小波,等.中药资源评估的背景及总体设计[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4):112-114.

[5]张小波,吕冬梅,黄璐琦,等.基于\"一带一路\"的外来中药资源开发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07):1501-1506.

作者简介:孙志伟(1984-),男(汉族),山东诸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药化学。

李红月(1984-),女(汉族),河北涞水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