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密度电法在地下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2020-09-06 来源:步旅网
168 西部探矿工程 2013年第11期 高密度电法在地下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游敬密 ,雷 宛,蒋富鹏,李 星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工作原理和岩溶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同时列举了高密度电法在某桥 基地下岩溶探测中的应用实例,以此来说明高密度电法作为一种高效、经济、快速的勘察手段在地下 岩溶探测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桥基;岩溶;勘察 中图分类号:P63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716(2013)11-0168—04 岩溶,又称为喀斯特,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 部分,野外施工时,只需将全部电极设置在一定间隔的 测点上,其测点密度要比常规电阻率法大,然后用多芯 学腐蚀作用而产生的裂隙、沟槽以及空洞,和由于顶板 岩层发生坍塌所导致的地表凹陷、洼地等现象的总 称。岩溶义分为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其中地下岩溶 主要包括洞穴和地下暗河等埋藏性的不良地质构造, 其在施工建设中的危害性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所 以,在T程勘察阶段,对岩溶勘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南于岩溶发育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岩溶勘察的 难度非常大,仅靠钻探手段很难达到要求。一方面,钻 电缆将电极连接到程控式多路电极转换开关上,电极 转换开关能够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电极装置形式、极距 和测点的转换。测量的信号由电极转换开关送人微机 工程电测仪,将测量结果保存在随机存储器当中。将 数据回放送人微机,就可以按给定程序对数据进行处 理。图l为高密度电法勘探系统结构示意图。 2岩溶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2.1地质特征 孔的布设存在一定的肓目性,局部岩溶发育地段可能 会被遗漏;另一方面,发现有岩溶分布的地段,也很难 岩溶的岩性基本都是碳酸盐岩,常见的有泥灰岩、 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以及灰岩等。其上覆地层多为红 粘土,很多情况下,基岩可能直接出露或断续出露。同 时,岩溶的发育通常与地层变化或地质构造有着密切 的联系,受构造带与地层接触带影响,岩溶发育区的岩 石节理裂隙一般比较密集,地层比较破碎。 2.2地球物理特征 探明其规模、形态和分布规律。因此,非常需要一种快 速、高效、经济的勘察手段,对岩溶勘察中的钻探工作 进行前期指导和后期补充。高密度电法属于直流电阻 率法的一部分,它以地下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 在外加电场的情况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它是 常规电法勘探的一种发展和延伸。高密度电法是利用 程控电极转换器,由微机选择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实 灰岩、白云岩电阻率通常比较高,一般介于2000 ̄ 8000Q・ITI之间,最高可以达到20000Q・m,泥灰岩电阻 率相对较低些,但一般也大于6000・m。随着岩石节理 现高效率数据采集,快速采集大量原始数据,它具备数 据采集量大、观测精度高、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 的特点。一次布极可以同时完成纵横向的二维勘探, 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综合探测能力,既能反映 地下某一深度水平方向上的电性变化情况,又能提供 地层在垂向方向上的变化规律,由此可见,高密度电法 正好能够满足我们探测地下岩溶的需求。 1 高密度电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高密度电法观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2 ¥收稿日期:2013—03—25 裂隙发育程度、破碎程度、岩溶发育程度的增强,填充 物含量增加,电阻率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最低可降至 l()()Q・Ill以下。这种差异,为利用电阻率法进行岩溶勘 察提供了地球物理前提。 对于无充填的溶洞,一般认为其电阻率要高于基 岩电阻率,然而根据经验,虽然空洞本身电阻率高,但 由于溶洞形成和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活动等因素有 第一作者简介:游做密(1988一).男(汉族),镉建平和人,成都理r大学存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_[程与环境物探。 2013年第11期 西部探矿工程 169 数据采集部分 数据处理部分 厂———————]I I  图1高密度电法勘探系统结构示意图 关,再加上溶洞壁上一般存在较厚的钙层及钟乳石等 低阻物质,因此,除非是大型、特大型溶洞,大多数空洞 由于低阻屏蔽的影响,一般为低阻反应。 3工程应用实例 表1 工区各介质电阻率参数表 介质名称 泥岩 灰岩 砾石土 电阻率(Q・m) 3.1 工作任务及工区地质地球物理概况 此次物探工作的任务目标是探明某大桥两侧百米 范围内的地下地质概况,探明工区内的地下岩溶分布, 为后期的民房建筑工程提供安全性评价和建议。工区 砂岩 含水砂岩 位于华东地区某地,地形较为平缓,开展高密度电法工 作较为便利。工区内的主要地层岩性为泥岩、泥灰岩、 泥质砂岩以及钙质泥岩,工区内各介质的电阻率参数 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工区内具备开展高密 度电法勘探的地球物理条件。 3.2外业施工 所研发的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和WDZD- 3多路电极转换器。 (2)技术参数设置与测线布置。外业工作一共布 置了12条测线,其中2条长剖面平行于大桥两侧布设, 全长1050m,采用60根电极,5m电极距,0【排列。其他 (1)仪器选择。采用的是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 . 测线则横跨大桥底下,每条长300m,采用60根电极, 5m电极距, 排列。O【排列装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 ~ ~栅舢删珈 O 0 一 ~ O  O O O O 0 0 。 ! 。 . 第三深度剖面测试——≥, ! !! . 第二深度剖面测试——{- !1 第一深度剖面测试——j, 第一深度蓟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深度剖面‘ ‘ ’ ’ ’ 第三深度剖面 ‘ ’ ‘ 第四深度剖面 . ・ . . 图2 o[排列装置示意图 3.3资料成果解释 模型(第三幅剖面图)。图3为某条测线的反演剖面图。 通过将所测得的视电阻率经数据格式转换、数据预 处理、地形校正、正演和反演计算,最终得到反演成像色 谱图。数据处理所使用的是瑞典高密度反演软件 该测线平行于桥墩布设,采用5m电极距,60根电 极,南侧为小号电极,北侧为大号电极,测线位于29号 桥墩到20号桥墩西侧。从图3中能看出明显的地层分 Res2dinv,根据各测线探测所得视电阻率原始数据(第 幅剖面图),进行视电阻率模型反演,并将模型数据正 演计算后所得出的图形(第二幅剖面图)与原始数据对 一层情况,整个剖面长300m,勘探深度为46m,视电阻率 变化范围在0~15O0Q・m之间。图3中红褐色区域为砾 土卵石层,深度为10m左右,电阻率3O0~1000Q・m,一 比得出误差值,如果数据误差不超过l5%即为合格反演 直从测线开始到测线结束,符合钻孔资料和现场实际 174 西部探矿工程 2013年第11期 元岩体接触部位、构造裂隙的脉壁,都是锡矿化相对富 集的地段。 作,并且该矿段存在工一2蚀变花岗岩体型锡矿,虽矿 化不稳定,但不排除还有隐伏矿体存在的可能。 5.2铜丝岭矿段 (3)含矿构造集中、等距延深分布规律。同一矿段 集中分布多条同一方向组含矿裂隙,充填的矿脉近于 平行等距分布(见图1),延深规模大于400m。 (4)带中带、脉中脉、主脉居中规律。矿化带中有 不同方向组的矿脉带,脉带中又有数条至数十条性质 该矿段的38 矿脉位于矿区的中部,同时也是目前 矿区规模最大的云英岩脉型矿体;详查阶段钻孔于 353m标高尚见厚1.64m、锡品位0.52x10 的矿体,说明 38 深部还有一定找矿前景;同时该矿段的Ⅱ一l、Ⅱ一2 相同的矿脉,脉带中又有更细的含矿云英岩脉,甚至出 现块状锡矿。每一个脉组(带)中总有1~2条资源规模 大的主脉体,且居群脉的中部。 (5)单元岩体“背形”上拱控矿规律。成矿单元岩 体上拱从构造角度而言,实际是与前述岩浆活动侵入 形态控制关系密切。为岩体上拱时,发生张扭作用和 热液充填成矿作用。据前人对本矿区的研究及野外观 察,蚀变岩体型锡矿顶部的云英沿脉型锡矿并非是“头 顶上长毛”的成矿模式,而是后期构造作用下切割了蚀 变花岗岩体型锡矿体 - 。 4.3 自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与成矿 蚀变岩体型锡矿目前仅有稀疏工程控制,走向及倾向 均无工程控制。下步找矿工作考虑控制介头单元花岗 岩体的“背形”构造的空间,同时进一步弄清其对37 ~ 33 矿脉的空间赋存形态的影响。 5.3师茅冲一上杨柳塘矿段 该矿段主要矿体的类型是蚀变岩体型锡矿,前人 工作仅有稀疏工程控制,不排除有隐伏锡矿体的可能 性。建议下一步应加强这方面的找矿工作,在注重成 矿单元(J 7)的找寻方面,同时要重视构造作用的分析 和研究,考虑在有利构造叠加部位,即介头单元花岗岩 体内水平节理发育地段布署找矿工作。 文章主要根据作者参与白沙子岭锡矿的地质技术 岩体的自变质作用和沿构造裂隙发育的岩浆期后 热液蚀变作用,其蚀变种类的复杂程度和蚀变强度与 锡富集呈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多种硫化物发育部位锡 矿化更加富集。 5深部找矿方向浅析 基于对白沙子岭锡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分布 工作经验、收集前人资料综合而成。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湖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 地质出版社,1988. 规律及控矿因素的认识,对该矿区深部矿体的找寻。 个人认为以下几个矿段可取得突破。 [2】刘铁生.大义山矿田岩体型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冈[J1.中 国地质,2002,29(4):41I一415. 5.I白沙子岭矿段 【3】贺文华阍南省大义山地区锡多金属成矿模式初探IJ1.华南 地质与矿产,2011,27(1):14—21. [4]吴治南,郭克林,等.湖南省桂阳县白沙子岭矿区锡矿详查 报告f R1.郴州:湖南省核丁业地质局三。二大队,2010. [5】 曾志方,等.湖南省桂阳县白沙子岭锡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 征及其成因fJ1.中罔地质,2008,35(4). , , ,该矿段的云英岩脉型锡矿,只是1 、11 、12 、17 矿脉达到详查程度,其中l1 脉体往深部有变厚变富得 趋势。根据带中带、脉中脉、主脉居中的规律,建议考 虑对该矿段的大脉组居中部位往下延深布署地质工 0 0 ’, ’口 (’ p , i(‘ } ,0 |, , 0( (上接第170页) 4结论 (1)高密度电法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岩溶勘察手段; (2)高密度电法的成果资料定性解释简单、直观、明了, 在结合地质调查、钻探资料以及其他物探方法,可做出 半定量、定量解释;(3)研究岩溶异常应以低阻异常为 主,对所发现的异常应进行适当的钻孑L验证;(4)高密 度电法资料所做的解释以宏观解释为主,不能和具体 某种岩溶现象完全等同;(5)高密度电法可广泛应用于 初勘阶段的岩溶探测,在详勘阶段,该方法还可对钻孔 资料起到有益的补充完善作用。 参考文献: 【1]雷宛,肖宏跃,邓一谦.T程与环境物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 版社,2006. [2】 肖宏跃,雷宛.地电学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 【31中国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T程物探手册【M1.北京:中同 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f41邱占林,乐琪浪,苗晓斌,王俊,罗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库 区勘查中的应用fJJ.西部探矿丁程,2010(9):181—184. 『51蔡光桃,武伟.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基岩面探测中的应用[J1.西 部探矿_T程,2009(3):1l_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