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企业利润表及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本章提要
盈利能力分析是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盈利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本章以企业的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就企业的利润表及其组成项目分析、利润表比较分析、利润表比率分析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有关盈利能力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并学会运用这些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
第一节 利润表及其组成项目分析
一、利润表的内容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或收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通过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的收入、成本和费用,以及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它是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的报表,是企业会计报表的基本报表之一。其具体结构是:由表头、表体和补充资料三部分组成。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多步式利润表格式如表2-1所示。
表2-1 利润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单位:元 项 目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其他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减:营业费用 4 管理费用 5 财务费用 6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8 .1
行次 1 4 5 10 11 1111本月数 500000 260000 1800 238200 44500 30000 62800 17000 172900 本年累计数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加:投资收益(亏损以“-”号填列) 9 补贴收入 2 营业外收入 3 减:营业外支出 5 四、利润总额 7 减:所得税 8 五、净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0 补充资料: 项 目 1.出售、处置部门或被投资单位所得收益 2.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 3.会计政策变更增加(或减少)的利润总额 4.会计估计变更增加(或减少)的利润总额 5.债务重组损失 6.其他 122222380000 0 5000 2000 255900 844447 171453 本年累计数 上年实际数
二、利润表的作用
利润额的高低及其发展趋势,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投资者及其利害关系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利润表的编制与披露对信息使用者是至关重要的。具体地说,利润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分析、评价、预测企业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都与“利润”紧密相连。经营成果(或经营业绩)指企业在其所控制的资源上取得的报酬(扣除理财成本、筹资成本等减项),它直接可体现为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而获利能力则指企业运用一定经济资源(如人力、物力)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它可通过各种相对指标予以体现,如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收益率以及人均收益率等。通过当期利润表数据可反映一个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通过比较和分析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不同企业同一时期的收益情况,可据以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和获利能力的高低,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有助于分析、评价、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状况
我们知道,报表使用者主要关注各种预期的现金来源、金额、时间及其不确定性。这些预期的现金流动与企业的获利能力具有密切的联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1
.2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号概念公告中指出,“投资人、债权人、雇员、顾客和经理们对企业创造有利的现金流动能力具有共同的利益”。利润表揭示了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及利润的来源、获利水平,同时,通过利润表格部分(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等),充分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据以评价一个企业的产品收入、成本、费用变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尽管过去的业绩不一定意味着未来的成功,但对一些重要的趋势可从中进行分析把握。如果过去的经营成果与未来的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那么,由此即能可靠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程度,评估未来的投资价值。
(3) 有助于分析、评价、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资产清偿债务的能力。利润表本身并不能直接提供偿债能力的信息,但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仅取决于资产的流动性和权益结构,也取决于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利能力不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权益结构必将逐步恶化,最终危及企业的偿债能力,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因此,从长远观点看,债权人和管理人员通过比较、分析利润表的有关信息,可以间接地评价、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并揭示偿债能力的变化趋势,进而做出各种信贷决策和改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决策。如债权人可据以决定维持、扩大或收缩现有信贷规模,并提出相应的信贷条件;管理者可据以找出偿债能力不强的原因,努力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改善企业的形象。
(4 ) 有助于评价、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
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是体现管理人员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通过比较前后期利润表上各种收入、费用、成本及收益的增减变动情况,并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可据以评价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业绩,以及窜们的业绩与整个企业经营成果的关系,以便评判各管理部门的功过得失,及时做出生产、人事、销售等方面的调整,提出奖惩任免的建议。
(5) 是企业经营成果分配的重要依据
现代企业也可以看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法律、章程为规范而由若干合同(契约)结合的经济实体。究其实质,现代企业可理解为由不同利益集团组成的“结合体”。各项利益集团之所以贡献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或参与企业的活动,目的在于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利润表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一定的经济政策、法律规定和企业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利润额的多少决定了各利害关系人的分享额,如国家税收收入、股东的股利、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奖金等。
三、利润表项目分析
利润表项目主要有六大类: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所得税和净利润。 (一) 收入项目分析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补贴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企业应按以下四条标准进行收入的确认:第一,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买方;第二,企业不再在所有权的意义上对所售商品实施控制;第三,商品的成本可以可靠地进行计量;第四,收入能够收回。上述四个条件中,前3个收入确认原则就贯彻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收入确认的条件不是所有权凭证或实物(如
.3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现金)形式上的交付,而是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发生转移等实质性条件。
1、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从持续的、主要或中心业务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所产生的收入。理论上,收入随着获利活动而累计增加,但会计上要等到大部分获利过程完成,并有交易发生时才予以确认,这就是所谓的收入实现原则。并且应按以下规定确认主营业务收入的实现,并按已实现的收入记账,计入当期损益。
(1)销售商品
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 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己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③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④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销售商品的收入应按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或双方接收的金额确定。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作为当期财务费用;销售折让在发生时直接冲减当期收入。企业已经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应当冲减退回当期的收入,但资产负债表日及以前售出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退回的,应当冲减报告年度的收入。
(2)提供劳务
企业对外提供劳务,其收入按以下方法确认:
①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
②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阶情况下,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准确认相关的劳务收入。当劳务总收人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时,则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
③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的情况下,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收入分别按以下三种情况确认和计量:
ⅰ 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人,并按相同金额结转成本;
ⅱ 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确认的收入金额小于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的差额作为损失。
ⅲ 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则应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不确认收入。
(3)让渡资产使用权
让渡资产使用权而发生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应当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收入:
.4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①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②收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利息收入应按让渡现金使用权的时间和适用利率计算确定收入;使用费收入应按有关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收入。
(4)建造合同
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则应当区别情况处理:若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人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作为费用;若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当在发生时立即作为费用,不确认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无论怎样编列,都应注意两点:
① 收入的抵消事项,如销售退回与折让等,应列为销售收入的减项,而不能作为费用;
② 销售总额中所包括的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应纳的流转税金及附加,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等,不属于企业的经营成果,应从销售收入中扣除。
2、其他业务收入分析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的实现原则,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原则相同。
3、补贴收入分析
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补贴收入(包括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和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其形式主要有:
(1)政策性补贴
这类补贴是国家出于达到某种社会效益的目的,要求企业牺牲某些利益而给予的价格补贴、储备费用补贴、利息补贴等。
(2)财务扶持性补贴
这类补贴是国家给予企业的财务支持,以扶持其在某一特定时间的发展所给予的补贴。如某些国有粮食企业实行商业化经营后国家给予的经营补贴、某些严重亏损但尚不具备破产条件的国有企业收到的政府补贴等。
(3)先征后退的税收优惠
政府根据某些政策采取先按一般规定征收税款,然后把已征税款的全部或一部分退还给某类企业。这类税收优惠就是转移资金给企业,因此也是一种政府补贴。
收入项目的分析要点:
① 明确企业目前发展的战略主要是追求业绩(收入)还是追求利润。一个企业如果重视业绩的成长,常能快速扩大营业额,使企业迅速成长。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常常是毛利下降,销售费用上升,投资增加,负债增加,坏账也增加。因此,在短期来看,有漂亮的外表,但长期而言,却是利润下降以及财务负担上升,稍不小心,即会周转失灵,陷入危机。重视利润的企业很少削价竞争,所以成长较慢,但因为成长较慢,相对的资
.5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金需要也少,企业的财务结构较好。利润,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用利润来管理企业,为大多数企业所接受。但仍有许多企业以业绩作为管理目标,这与其会计制度不健全有关。
② 分析企业营业收入的品种构成。在从事多品种经营的条件下,企业不同产品的营业收入构成对信息使用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占收入比重大的产品是企业过去业绩的主要增长点。
③ 分析企业营业收入的地区构成。占总收入比重大的地区是企业过去业绩的主要地区增长点,不同地区消费者对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偏好,不同地区的市场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未来发展。
④ 分析与关联方交易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关联方交易是企业间正常交易的一个成分,但是信息使用者必须关注关联方交易的营业收入在交易价格、交易的实现时间等方面的非市场化因素。
⑤ 分析部门或地区行政手段对企业业务收入的贡献。
⑥ 分析主营业务收入所占的比例。只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出,占企业收入总额的绝大部分,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方向。它是企业实现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最主要因素。我国规定股份公司的主营业务收益应达到总收益的70%,否则应引起关注。
⑦要对企业收入进行连续3年的趋势分析,以判断其收入的稳定性。只有收入较为稳定或稳步增长的企业,其生产和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⑧补贴收入只是偶然所得,不具持续性,因而即使能增加企业的利润,也只是暂时的,并不代表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的发展水平。
(二)费用项目分析
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从持续的、主要或中心业务中,因生产交付商品,提供劳务或其他活动,所产生的资产流出或其他消耗,或负债的发生。从经营成果确定的角度看,费用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1、直接费用分析
直接费用是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取得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基本上随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而等比例增加的费用,即主营业务成本。这主要是制造企业由产品生产成本直接转化而来的销成本,以及商业企业由商品进货成本直接转化而来的销售成本,或因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
2、摊销费用分析
摊销费用,即虽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取得不存在明显的直接因果关系,但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而且可用系统而合理的方法逐期摊销的费用,如企业管理或销售部门所用房屋及设备的折旧费用等。
3、期间费用分析
期间费用即企业主要经营活动中必定要发生,但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取得并不存在明显的直接因果关系,而且也无法或没有必要用系统而合理的方法加以摊销的费用,如企业发生的大部分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6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1) 营业费用,是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由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
(2) 管理费用,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3) 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按规定应予资本化的部分,不包括在财务费用内。
费用项目的分析要点:
① 企业营业成本水平的高低既有企业不可控的因素(如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价格波动),也有企业可以控制的因素(如企业可以选择供货渠道、采购批量来控制成本水平),还有企业通过成本会计系统的会计核算对企业制造成本的处理。因此,对营业成本降低和提高的评价应结合多种因素进行。
② 目前许多企业在不降低生产成本以保证品质的情况下,通过建立物流(一种价值流)中心,降低企业销售渠道的营业费用,重新开拓利润增长点,减少作业链最后环节,以降低销售价格。物流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相对于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而言),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在生产领域成本压缩的空间趋于饱和后,对成本控制便转向流通领域。
比如沃尔·玛特(wal-Mart)之所以由美国南部一家小零售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件商,就是因为他把握了价值流。
就像所有取得成功的大企业一样,那些严格确定的目标的实现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要以比竞争对手低的价格将商品送到商店购货架上的决心。要做到这一点,库存更新价值流是关键。需要以简单和明确的目标对该价值流重建: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将商品送上货架。
为了实现这一简单而明确的目标,沃尔·玛特需耍一个非常复杂的后勤保障系统。它需要以最小的费用批量购进商品,然后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数量将恰当的商品分配到各商店。从收款台条形码阅读器收集到的信息被传送给负责控制的计算机。由于交叉核对,可以同样借助条形码阅读器对库存进行监控。沃尔·玛特建立了一个叫“交叉入库”的系统,通过该系统对入库的商品进行选择、替换、向商店快速分发。与其说仓库是存储的设备,不如说是一个中转场地。“交叉入库”使沃尔·玛特能够购买整车的货
.7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物,因此,可以支付较低的价格,而且还可以在不用很多储存费用的情况下迅速将这些贷物分发到各个商店。
沃尔·玛特那样高度普及的战略系统在其它地方已经被广泛模仿。战略优势只能持续一段时间,然后新的机制就变成了行业的普遍做法。那些采用新做法较慢的企业会受到损害。为了保持领先,沃尔·玛特的系统需要一个从各销售点到分销中心和4000个自动售货机的连续的信息流。精心制作的计算机网络对快速的商品运动进行筹划,确保商店拥有顾客需要的商品,而且储存费用最低。
在一段时间内,沃尔·玛特对商店内商品的补充速度远远超过行业的平均水平,并且达到了较低的储存费用水平,取很了批量折扣。不是集中地将商品推给商店、然后由商店再推给消费者;沃尔·玛特的计算机网络通过顾客的购买将适宜的商品吸引到商店。通过系统,计算机将顾客行为的具体信息提供给商店的管理者,因此他们可以制定确定性决策,以决定储存什么商品。
沃尔·玛特对系统进行了较好的协调,不断地对库存补充的战略能力进行改进。然后,沃尔·玛特向前走了一大步,它与供应商建立了计算机化连接,这样那些供应商自己就可以对沃尔·玛特的货架进行补充。沃尔·玛特为这些供应商分配了货架空间,并且在商品售出后向供应商付款。对于这些商品,沃尔·玛特是零储存费用。由此,沃尔·玛特的公司由美国南部一家小零售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件商。
③ 从营业费用的构成上看,有的与企业业务活动规模有关(如运输费、销售佣金、展览费等),有的与企业从事销售活动人员的待遇有关,也有的与企业的未来发展、开拓市场、扩大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有关,在企业业务发展的条件下,企业营业费用不一定应当降低。片面追求在一定时期的费用降低,有可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其中营业费用中的广告费用一般是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的,有公司基于业绩反映的考虑,往往把广告费用列为待摊费用或进行长期待摊费用核算,这实际上是把期间费用予以资本化。
④ 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构成了企业财务费用的主体,其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贷款规模、贷款利息率和贷款期限。从总体上说,如果因贷款规模的原因导致利润表财务费用的下降,企业会因此而改善盈利能力。但我们对此也要进行警惕,企业可能因贷款规模的降低而限制了发展。由于企业利率水平主要受企业外在环境的影响,我们不应对企业因贷款利率的宏观下调而导致的财务费用降低给予过高的评价。
⑤ 通过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相比较,可以了解企业销售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融资业务的合理性。具体又分两种形式:一是主营业务收入以高于成本的速度增长,从而主营业务利润大量增加,表明公司主营业务呈上升趋势,产品市场需求大。一是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成比例增长,导致利润增长,说明公司主营业务处于;种稳定成熟的状态,利润有一定保障。
⑥ 从2002年开始,由上市公司提取的用于奖励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例如:经理人股票期权)基金以及相关支出,都将直接计入当期费用。激励基金将会是各种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的一个项目,其对公司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将会直接导致费用的增加;另一方面,激励有效的公司将可能因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大幅提高而出现业绩上升局面。
将股票期权这一概念借用到企业管理中而形成的一种制度,是指经营者在与企业所
.8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有者约定的期限内(如3~5年)享有以某一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这种股票期权是公司内部制定的面向高级管理人员等特定人的不可转让的期权。在股票期权计划过程中,一般包含受益人、有效期、购买额、期权实施等几个基本要素。购买额是指期权受益人根据契约可以购买股份的多少。根据企业规模大小,期权的数量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占总股本的比例较小,在1%到10%之间。这一购买过程叫行权(Exercise),约定的购买价格叫行权价格(ExercisePrice)。在行权以前,股票期权持有人没有任何的现金收益;行权以后,其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市场价之间的差价。经理人员可以自行决定在规定的任何时间出售行权所得股票。
(三)营业外收支项目分析
我国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一般在求得营业利润后,加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等,得出利润总额,可见营业外收支和投资收益都不是作为单独的会计要素,而是把营业利润调整为利润总额的必要因素。
1、营业外收入分析
营业外收入相当于意外的利得或非常收益,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人,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和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营业外收入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区别有两点:
①主营业务收入是持续的、主要或中心营业活动产生的,如销售收入;营业外收入则是由非常的、非主要营业活动产生的,且多半为管理当局所不能控制或左右的,如罚款收入。
②主营业务收入是总额概念,必须与费用相配比,如主营业务收入减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得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是净额概念,它或者已经将对立因素抵消(如出售资产净收益是售价与账面价值抵消后的净额);或本来就只有一个金额,如诉讼获胜后的赔偿收入。
2、营业外支出分析
营业外支出相当于意外的损失或非常损失,是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非正常停工损失、赔偿金、违约金和职工子弟学校经费等。营业外支出与费用的区别,如同营业外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区别,费用是主要营业活动产生的,是总额概念;营业外支出由非主要营业活动产生,是净额概念。营业外收支性质特殊,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方式与营业收入和费用也有别,因而,应在利润表中单独编列,以利报表使用者解释、评价、预测它们的变动情况及其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营业外收支项目的分析要点:
① 出售、转让和置换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和存货等)是企业优化资产结构、实施战略重组的重要手段。但在会计上,由于技术的原因,如果这种出售、转让和置换作价不符合市场运作规则,它就可能作为营业外收入成为改变企业利润的最
.9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简单、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
② 债务重组会给债务企业带来营业外收入。但这种收益是一次性和临时性的,如果企业不以此为契机改善经营管理、盘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即使其能一次性获得债务重组收益,也仍将陷于财务困难的泥潭。
(四)投资收益项目分析
投资收益是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获得的净收益,包括从联营企业分得的投资利润、认购股票应得的股利、债券投资应得的利息、出售所持投资的损益等。投资收益对专业投资公司来说,属于主营业务收支性质,但对其他企业来说,则属营业外收支。若数额不大,可包括在营业外收支项目内;若数额较大,也可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投资收益项目的分析要点:
① 若公司账面上有巨额长期股权投资,分析者应根据报表注释认真分析投资项目所处的行业风险即发展前景,必要时搜集被投资公司的相关资料,以分析该长期投资的投资收益是否为公司可长期依赖的利润来源项目。
② 若短期投资中债权投资所占份额较少,而企业短期投资收益剧增,则表明企业可能在炒股,即使本年度获得了大量投资收益,但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信号,应加以警惕。
③ 在投资收益是对联营企业长期投资的条件下,企业要将此部分投资收益用于利润分配,有可能导致企业现金流转的困难。
④ 投资收益主要取决于被投资项目的经营情况和分配政策,因此分析企业的投资收益要弄清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增长潜力。
(五) 所得税项目分析
所得税是指按税法规定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中交纳的税金。 所得税的分析要点:
①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在不考虑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条件下,应当与企业的利润总额成正比例关系。在考虑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条件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与企业的利润总额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关系。企业在所得税方面的节约,属于企业税务规划的范畴,与企业常规的费用控制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企业对所得税不存在常规意义上的降低或控制问题。
②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对企业实现利润有直接的影响,其增减变化直接反映在利润的增减变化上。对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有关项目来说,如果企业的支出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则其超支部分要作为计税利润上交所得税。
③ 新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企业计提的八项准备都不得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这表明无论企业采取什么样的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在税收法规上均不予以承认,从而避免了个别公司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来避税的可能。
[案例] 银广夏和所属公司所得税率分别为15%、24%和33%,2000年合并报表实现4. 23亿元的利润总额,却只有739万元的所得税,其综合所得税税率仅为1. 75%。当然,银广夏解释是天津广夏等三个单位享受免税待遇,这也许说得过去。但是增值税却与收入无法配比。公司所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也没有享受国家规定的增值税减免政策,2000年工业
.10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企企性销售收入为8. 27亿元,毛利5. 43亿元,其增值税应该接近1亿元,但事实上,从现金流量表反映的银广夏2000年增值税却仅有5. 3万元,这其中是有很大漏洞的。如果是因公司产品出口德国享受外销退税,其退税情况应该得到重点的特别披露,但报表及其附表并未对其加以说明。
(六) 净利润
净利润是公司的净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净利润越多,企业盈利能力就越大,成就也就越显著。从表面上看,它受收入和成本的影响,但实际上,它还反映公司产品产量及质量、品种结构、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质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净利润作为评价指标,有三个局限性:1、它是一个总量绝对指标,不能反映公司的经营效率,缺乏公司之间的可比性。2、它作为评价指标,容易使公司追求眼前利益,产生短期行为,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比如,可能导致公司不进行技术改造及设备更新,不开发新产品,不处理积压商品,不进行正常的设备维修与保养,只注意价格竞争,不注意公司综合实力的提高等等。3、就目前我国相当数量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往往过分强调盈利能力,普遍对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的协调统一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甚至不顾偿债能力。这些企业在短期内可能由于拖欠债务的偿还而增加了生产经营的投入,表面上增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实际的结果是,大量的资金占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削弱了资金的流动性,最后导致企业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甚至会出现破产的危险,对这种盈利能力的提高,分析者是值得警惕的。
(七) 表外利润项目分析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有部分损益项目不在利润表中反映,比如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从制度上消除了企业对各年度利润进行随意调整的技术上的可能性。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反映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企业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所发生的需要调整报告年度损益的事项,以及本年度发生的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的调整也在本项目中核算。这些利润项目尽管并不要求企业在利润表中反映,但对企业报表使用者来说,它们却可能是非常重要的。
报表分析者应该查看企业的留存收益账户是否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查看报表附注是否存在长期权益投资的未实现损失,当发现这些项目时,分析者则应在利润表的分析中加以考虑。
[案例] 新台币公司相关资料显示,1993年净利润为2305万元,每股收益0. 55元,1994年,预测净利润为2175万元,1994年年报净利润为1738万元(其中,上年利润调整为1455万元,即扣除上年利润调整因素后,当年实现净利润为283万元,仅为预测数的13%)。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不通过以前年度利润调整这一手段,新台币公司就可能丧失新股发行资格。因此,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就使得企业无法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调整各年度之间的利润水平,使得利润总额、所得税和净利润真正体现出其应有的时期性概念。
(八) 利润质量恶化的主要表现信号
.11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一般认为,利润质量高的企业具有三大特点:实行持续、稳健的会计政策,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利润的计量是谨慎的;利润主要是由主营业务创造的;会计上反映的收入能迅速转化为现金。而利润质量恶化的主要表现信号有:
1、企业扩张过快。这时企业将面临资金分散、管理难度加大、管理成本提高及对管理者个人素质要求较高的问题。
2、企业反常压缩管理成本。在实务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企业的利润表,收入项目增加、费用项目降低的情况,此时,分析者可以怀疑企业在报表中“调”出利润的痕迹。
3、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在企业面临不良的经营状况时,而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恰恰有利于企业报表利润的改善,此时,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被认为是企业利润恶化的一种信号。
4、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应收账款与企业营业收入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同时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应收账款的不正常增加,有可能是企业为了增加营业收入而放宽信用政策的结果。过宽的信用政策,可以刺激企业营业收入立即增长,但企业也面临着未来大量发生坏账的风险。
5、企业存货周转过于缓慢。存货周转过于缓慢,表明企业在产品质量、价格、存货控制或营销策略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6、应付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如果企业的购货和销售状况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企业供应商也没放宽信用政策,则企业应付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可能表明企业支付能力、资产质量和利润质量恶化。
7、企业无形资产规模的不正常增加。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所发生的研究和开发支出,一般应计入发生当期的利润表,冲减利润。如果企业无形资产的不正常增加,则有可能是企业为了减少研究和开发支出对利润表的影响而作的一种处理。
8、企业的业绩过渡依赖非主营业务。在企业主要利润增长点潜力挖尽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水平,有可能通过非主营业务实现的利润来弥补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的不足。例如,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出售来增加利润,或大量从事其他业务利润,以求近期盈利,这类活动在短期内使企业维持住表面繁荣的同时,还会使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受到冲击。
9、企业计提的各种准备过低。在企业期望利润高估的会计期间,企业往往选择计提较低的准备和折旧,这就等于把应当由现在或以前负担的费用、损失人为地推移到未来期间,从而导致企业后劲不足。
10、注册会计师变更、审计报告出现异常。因为注册会计师一般不轻易失去客户。 11、企业有足够的可供分配的利润,但不进行现金股利分配。此时,不论企业如何解释,我们首先应当考虑企业没有现金支付能力,或者表明企业的管理层对未来的前景信心不足。
第二节 利润表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法,就是对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和矛盾。没有比较,分析就无法开始。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比较分析法进行利润的分析,可以通过编制比较利润表的方法实现。
.12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一、与本企业历史比较法
本方法将企业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既可以了解企业目前的利润状况,也可以分析其发展趋势。
下面通过两家上市公司的正反例子,说明比较分析法的实际应用。
表2-2是清华同方(600100)股份有限公司比较利润表的主要项目指标。 表2-2 清华同方比较利润表 名称/年度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其他业务利润(万元) 营业费用(万元) 管理费用(万元) 财务费用(万元) 净利润(万元) 未分配利润(万元) 每股收益(元) 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1998年末期 58671.53 15292.66 516.28 3151.26 3515.19 664.10 6850.56 20796.52 0.413 9.720 1.252 1999年末期 166843.30 38945.29 1726.36 8274.73 9969.40 1306.23 16084.84 22063.76 0.620 12.230 0.851 2000年中期 105606.64 21800.73 1330.22 4843.28 5821.87 928.58 8726.71 30730.52 0.240 5.890 0.846 2000年末期 331884.71 58961.40 2215.54 13755.79 12991.83 2284.77 23597.55 28867.47 0.620 9.170 0.754
从表2-2可以看到,清华同方从1999年到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净利润等指标均明显增长,在年报中(详细的年报略)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公司的资本运作经营战略,这也是清华同方能够实现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战略下,公司组建了一系列高科技子公司。这种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非常值得其他一些多元化发展的上市公司借鉴。由于2000年销售总收入增长了98. 9%,故在2001年经营活动中,清华同方在计算机、信息存储及电子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有所侧重,而精细化工及制药收入主要依赖于上市公司诚志股份公司的发展。由于2000年度的经营业绩仍然保持了前3年的快速增长势头,说明清华同方的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年报显示,清华同方进一步突出了信息产业这个主营业务,其主业明确,有核心技术,能形成产业化能力,产品市场前景好。通过实施集团化组织架构,以分拆上市、增资扩股、战略投资、策略投资等多种运作方式,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各产业成长步伐,实现超常规发展
.13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的战略目标。可以说,清华同方是上市公司保持持续、高速发展的一个典范。
表2-3是PT粤金曼(0588)近年比较利润表的主要项目指标: 表2-3 PT粤金曼比较利润表
表2-3 PT粤金曼比较利润表 名称/年度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其他业务利润(万元) 营业费用(万元) 管理费用(万元) 财务费用(万元) 净利润(万元) 未分配利润(万元) 每股收益(元) 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1998年末期 4478.20 -1849.38 0.00 65.63 822.03 5176.61 -8220.14 -25611.90 -0.612 -22.160 -1.907 1999年末期 8640.94 -159.29 -9.40 177.14 7000.54 9664.51 -22032.75 -125595.07 -1.640 0.000 -9.350 2000年中期 3931.69 636.36 -1.11 86.44 27320.86 5218.24 -32029.87 -157634.31 -2.385 0.000 -11.736 2000年末期 7994.32 1324.57 -1.91 237.01 33719.59 10625.66 -43632.27 -168858.03 -3.248 — -9.350
从表2-3可以看到,该公司逐期亏损,越亏越多,2000年度继续出现了大额亏损,且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被摘牌在所难免。公司虽然主营业务收入有所回升,但因成本费用过高,净利润也出现了巨额亏损,这使得公司通过主营业务盈利实现扭亏为盈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
二、与同类企业比较法
此方法系指与行业平均数或竞争对手比较,也称“横向比较”。表2-4给出了三家钢铁公司2000年度利润指标横向比较的情况。
表2-4 三家钢铁公司2000年度利润指标横向比较 单位:万元 项目 主营业务收入 首钢 1191658 宝钢 3094053 邯钢 585668 三公司平均 1623793 .14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主营业务利润 管理费用 净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 131116 17526 75873 15.07 673436 132559 299210 11.84 99292 4590 75261 12.82 301290 51558 150115 13.24 从表2-4可以看到,宝钢由于规模大,其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绝对值均最大,但其净资产收益率低于三公司平均数。相比之下,首钢的净资产收益率最高,而邯钢的管理费用控制得最好。
表2-5是中药行业三家公司的利润指标情况。
表2-5 三家中药企业2000年度利润指标横向比较 单位:万元
项目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利润 管理费用 净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 从表2-5可以看到,同仁堂在三家公司中利润指标遥遥领先,而西藏药业的绝对额相比之下逊色不少,但云南白药的销售收入净利率(4922/80641=6. 1%)却远远小于西藏药业(3572/8312=43%),同时,西藏药业该指标也远远高于同仁堂(14665/102439=14. 3%),说明每百元售价中,藏药的获利率水平最高(43%)。
三、共同比结构分析法(垂直结构分析法)
此法是将常规形式的利润表换算成结构百分比形式的利润表,即以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为共同基数,定为100%,然后再求出表中各项目相对于共同基数的百分比,从而可以了解企业利润表的各项目占收入的比重、有关销售利润率以及各项费用率的情况,同时其他各个项目与关键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也会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此法用于发现有显著问题的项目,揭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还可将前后几期的结构百分比报表汇集在一起,“以判断企业盈利状况的发展趋势。具体地说,利润表的共同比结构分析可分为企业的收支结构分析和盈利结构分析两部分。
通过收支结构分析,揭示出企业的各项支出对于总收入的比重,从而可以判明企业盈利形成的收支成因,从整体上说明企业的收支水平,并可以查找出制约企业盈利水平提高的主要支出项目。通过盈利结构分析,揭示出企业的各个利润项目对于总收入的比重,即产生不同的销售利润率,从而可以判明企业不同业务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并进一步可以揭示出它们各自对企业总盈利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现以北京亚美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度利润表为例,来说明共同比结构分析法,见表2
同仁堂 102439 46408 13384 14665 15.38 西藏药业 8312 6926 1325 3572 8.91 云南白药 80641 23838 7171 4922 12.63 三公司平均 63797 25724 7293 7720 12.31 .15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6。其中:截止年底北京亚美股份有限公司向银行取得短期借款5700万元(年利率平均6. 12%),年末实际总资产占用为275,650,621元,流动资产占用为82,858,604元。
表2-6 北京亚美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比损益表 单位:元 项 目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二、主营业务利润 加:其他业务利润 减: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三、营业利润 加: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 五、净利润 金 额 50,469,756 47,822,806 129,030 2,517,920 5,319,860 2,495,704 10,328,130 6,973,084 -11,959,138 -451,404 58,916 2,660 49,994 -12,398,960 0 -12,398,960 共同比(%) 100 94.76 0.26 4.99 10.54 4.94 20.46 13.82 -23.70 -0.89 0.12 0.01 0.10 -24.57 -24.57 从上表构成数据可以看出该公司2002年度亏损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主营业务成本较高,毛利率过低。如该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的94. 76%,主营业务利润率只有4. 99%,可见一高一低是该公司形成亏损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年亏损12398960元,占主营业务收人的24. 57%。
2. 期间费用较高,这又是形成亏损的一个重要因素。期间费用总数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9. 22%,其中,管理费用占20. 46%,财务费用高达收入的13. 82%,主营业务获得毛利仅能支付财务费用的36. 11%。
3. 贷款数额大、使用效率低。截止年底向银行取得短期借款高达5700万元(年利率平均6. 12%)。而且借款的使用效率低、效果差。全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只有50,469,756元没有达到借款额。也就是说将借款用于经营一年周转不了一次,获得毛利还不够借款利息。从全部资产分析,年末实际资产占用275,650,621元,如果以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计算需要5. 46年全部资产才能周转一次。从流动资产占用来分析,周转1次也需要1. 64年(82,858,604÷50,469,756元),可见运用效率之低,实在令人担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公司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扩大销售、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提高效益,企业难以持续经营下去。
又如:ABC公司1999年、2000年、2001年的共同比损益表如下表2-7所示。 表2-7 ABC公司共同比损益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16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二、主营业务利润 加:其他业务利润 减: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三、营业利润 加: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税率为40%) 五、净利润 100% 58.1% 6.0% 35.9% 3.0% 8.8% 4.1% 1.0% 25.0% 3.6% 0.6% 3.1% 26.1% 9.0% 17.1% 100% 59.4% 6.0% 34.6% 3.3% 9.0% 4.4% 1.1% 23.3% 1.7% 0.6% 3.3% 22.2% 8.9% 13.3% 100% 61.0% 6.0% 33.0% 5.0% 9.5% 5.0% 1.5% 22.0% 1.5% 0.8% 3.3% 21.0% 8.4% 12.6%
通过对ABC公司1999年、2000年、2001年的共同比损益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 (1)主营业务成本率呈上升趋势,由1999年的58. 1%上升至2001年的61. 0%。这一比率的上升直接导致主营业务利润率由1999年的35. 9%下降至2001年的33. 0%,下降了2. 9%。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在排除外界物价上涨等因素后,找出内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2)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所占比重均有所上升,如果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则应查明原因. 加强控制。
(3)通过收支结构分析可以看出,该公司制约盈利水平提高的决定因素是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因此下一步的管理重点在于解决内部挖潜问题。
(4)营业利润率由1999年的25. 0%下降至2001年的22. 0%,是由于主营业务成本率以及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四者比重全面上升导致的结果,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主营业务成本率的上升。
(5)投资收益率在2000年和2001年明显下降,是该公司采取紧缩对外投资规模,回收资金头寸的直接结果,该比率的降低直接导致净利润率的大幅下降。
(6)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所占比重较小,且变化不大,说明该公司盈利水平受偶然因素影响较小,正常经营业务起决定性作用。
(7)所得税比重有所下降,是利润率下降所致。
(8)通过盈利结构分析可以看出,该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下一步应设法广开门路,扩大其他业务收入来源。
(9)尽管利润表中历年的收入、利润绝对金额均有所上升,但通过其纵向结构比较分析,则发现该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却反而有所下降,因此进行共同比结构比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再如:表2-8是深万科(0002)共同比损益表。
.17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表2-8 深万科(0002)共同比损益表 名称/年度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其他业务利润(万元) 营业费用(万元) 管理费用(万元) 财务费用(万元) 净利润(万元) 未分配利润(万元) 每股收益(元) 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从表2-8可以看到,深万科200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8. 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实现净利3012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 5%;每股收益0. 47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
另外,分析其结构百分比可知,其主业利润占收入的比重两年稳定在21%~21. 5%范围内,其销售收入净利率在7. 8%~7. 9%的范围内,显示其获利能力的稳定性。
四、趋势分析法
利润表的趋势分析是指用金额、百分比的形式,对每个项目的本期或多期的金额与其基期的金额进行比较分析,编制出利润表各项目的增减变动百分比表,以观察企业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利润表的趋势分析通常可以作为用户预测企业未来经营情况的立足点。通过观察报表中各项目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发现重要的并且异常的变化,同时对这些变化作进一步分析,找出其变化的原因,判断这种变化是有利还是不利,并力求对这种趋势是否会延续作出判断。
表2-9为ABC公司2000年、2001年利润表增减变动百分比表。
表2-9 ABC公司利润表增减变动百分比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000年 18000 10700 1080 2001年 20000 12200 1200 增减百分比 11.1% 14.0% 11.1% 1999年末期 291238.56 62628.66 1223.57 19762.01 16440.23 963.81 22914.23 3472.44 0.420 10.950 0.064 1998年百分比 100 21.5 0.4 6.8 0.6 0.3 7.9 1.2 2000年末期 387329.67 81515.69 964.29 29358.15 15814.68 140.36 30123.15 1151.89 0.477 10.370 0.018 2000年百分比 100 21 0.2 7.6 4.1 0 7.8 0.3 .18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二、主营业务利润 加:其他业务利润 减: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三、营业利润 加: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税率为40%) 五、净利润
6220 600 1620 800 200 4200 300 100 600 4000 1600 2400 6600 1000 1900 1000 300 4400 300 150 650 4200 1680 2520 6.1% 66.7% 17.2% 25.0% 50.0% 4.8% 0 50.0% 8.3% 5.0% 5.0% 5.0% 通过对ABC公司利润表各项目增减变动的趋势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公司盈利状况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11. 1%,说明该公司的业务规模有所扩大。
(2)2001年主营业务成本的增长幅度大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幅度,从而导致主营业务利润率的下降。
(3)其他业务利润在2001年有大幅增加,但由于所占比重过低,因此尚不能对总体盈利水平产生很大影响,应继续保持并扩大其他业务的发展势头,坚持走多元化经营的发展道路,以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4)尽管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所占比重不大,但两者在2001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较大幅度增长,应进一步查明原因,控制此项发展势头。
(5)财务费用在2001年有大幅增长,是由于贷款规模尤其是长期贷款规模增加所致。营业外收入的增幅达50%,但由于其具有偶然性并所占比重很小,因此可不作为分析重点。
(6)尽管该公司的净利润在2001年有所上升,但代表总体盈利能力的净利润率却有所下降,这说明要想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仅仅靠扩大业务规模是不够的,必须进行相关的成本控制,改进经营管理。
在进行共同比结构分析时,还可以对公司数年的损益情况进行加工整理,以某一年为基期,均设为100%,计算其他各期间各项目对基期同一项目的趋势百分比。举例如表2-10所示。
表2-10 西部公司四年利润表 单位:万元
名称/年度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毛利 营业费用 管理及其他费2000年 223780 148127 175653 79399 43573 2001年 347322 161478 185844 98628 45667 2002年 375088 184507 190581 103975 45275 2003年 479077 223690 255387 125645 61719 .19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用 费用合计 营业利润 营业外损益 税前利润 所得税 税后净利润 122972 52681 1757 54438 28853 25585 144295 41549 4204 45753 22650 23103 149250 41331 2963 44294 20413 23881 187364 68023 3017 71040 32579 38461 我们选西部公司2000年作为基期,计算2001年、2002年、2003年每一期间各项目对基期同一项目的趋势百分比,得到表2-11。
表2-11 西部公司利润表定基结构百分比分析(%)
名称/年度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毛利 营业费用 管理及其他费用 费用合计 营业利润 营业外损益 税前利润 所得税 税后净利润 2000年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2001年 107.3 109.0 105.8 124.2 104.8 117.3 78.9 239.3 84.0 78.5 90.3 2002年 115.8 124.6 108.5 131.0 103.9 121.4 78.5 168.6 81.4 70.7 93.3 2003年 148.0 151.0 154.4 158.2 141.6 152.4 129.1 171.7 130.5 112.9 150.3 可以看出,虽然2002年利润水平比2001年有所回升,但涨幅不大,而且仍低于2000年水平,但2003年净利润有了较大增长,而且超过销售收入的增幅,说明公司2003年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第四节 利润表比率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者,债权人还是企业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和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盈利的高低和他们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对于投资人来讲,不仅他们的股息是从盈利中支付的,而且企业盈利增长还能使股票价格上升,在转让股票时还可获得收益。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用于偿债的重要来源,而且对于信用相仿的两个企业,贷款给利润优厚的企业比贷给利润低薄的企业更为安全。
至于企业管理人员,重视盈利水平是因为利润率的高低是衡量他们业绩和管理效能优劣的最重要标准。对于企业的广大职工来说,企业利润水平的提高,会使集体福利设施得以较大改善,从中获取更多实惠。
一般来说,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涉及正常的营业状况。非正常的营业,也会给企业带
.20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来收益或损失,但只是特殊状况下的个别结果,不能说明企业的能力。因此,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等因素。对增值的不断追求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动力源泉与直接目的,而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从一般分析和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两方面加以研究。
一、企业盈利能力的一般分析
企业会计的六大要素有机统一于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之中,并通过筹资、投资活动取得收入,补偿成本费用,从而实现利润目标。由此,可以按照会计基本要素设置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自有资金利润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借以评价企业各要素的盈利能力及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比率是资产利润率和自有资金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是站在公司主体的立场上,考察管理当局对公司所有资产的利用情况,以评估管理当局是否通过充分有效地使用公司资源,使之产出最大收益。自有资金利润率是站在所有者的立场上,考察所有者对公司的投资能获得多大的投资报酬。
(一)业务收入(销售)利润率
业务收入(销售)利润率是企业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业务收入(销售)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从利润表来看,企业的利润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主营业务毛利(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其中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包含着非主营业务(销售)利润因素,所以能够更直接反映主营业务(销售)获利能力的指标是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由于商品生产销售业务是企业的主营业务活动,因此,营业利润水平的高低对企业总体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通过考察营业利润占整个利润总额比重的升降情况,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理财状况的稳定性、面临的危险或可能出现的转机迹象。
根据下列ABC公司利润表2-12,可计算ABC公司的业务收入利润率如表2-13所示。 表2-12 ABC公司利润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二、主营业务利润 加:其他业务利润 减: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18000 10700 1080 6220 600 1620 800 2000年 20000 12200 1200 6600 1000 1900 1000 2001年 .21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财务费用 三、营业利润 加: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税率为40%) 五、净利润
200 4200 300 100 600 4000 1600 2400 300 4400 300 150 650 4200 1680 2520 表2-13 ABC公司业务收入利润率计算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主营业务毛利 主营业务利润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净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 毛利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 业务收入利润率(%) 业务收入净利率(%) 2000年 7300 6220 4200 4000 2400 18000 40.6 34.6 23.3 22.2 13.3 2001年 7800 6600 4400 4200 2520 20000 39.0 33.0 22.0 21.0 12.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ABC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这种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公司2001年的成本费用增加所至,因其毛利率比2000年有所提高。
有幸的是在整个经营过程中,营业利润率的下降幅度不大,可见,企业的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仍符合现有市场需要。
1. 毛利率
第一,它反映企业营业活动流转额的初始获利能力,体现了企业的获利空间和基础;第二,该比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毛利率对比,可以揭示企业在定价决策、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可以表明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第三,毛利率的下降,可能意味着价格竞争正在损害公司,公司成本可能失去控制,或者公司的产品组合可能发生变化;第四,它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一般来说,营业周期短、固定成本低的行业毛利率水平比较低,如商品零售业;而营业周期长、固定成本高的行业毛利率高,如重工业企业。第五,由于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除了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外,还包括其他收支因素,要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就必须将这些收支因素反映在以主营业务收人为基础的比率中。
2. 主营业务利润率
第一,它是测定企业主营业务活动获利能力的指标,反映了主营业务活动的获利水
.22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平。由于产品销售业务是企业肋主营业务活动,它的获利多少和获利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总盈利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第二,它与毛利率相比,在于它考虑了与主营业务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所有收支因素;第三,在银行界,对这个比率的重视有助于突出主营业务收入在还款来源中被视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观念。对于抵押担保等信用支持,虽然也要重视,但不能代替第一还款来源,这是国际银行界的惯例,也是每个财务分析人员都要树立的观念。第四,它也反映企业承受价格降低和销售下降风险的能力。主营业务利润率高,企业承受价格降低、成本上升和销售下降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较差。
3. 营业利润率
它与主营业务利润率相比,有两个方面的扩展,第一,它不仅考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而且考核非主营业务的其他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这在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今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企业的盈利能力不仅仅主要的取决于产品经营,而且越来越多地受非产品经营的其他业务的获利水平的制约,甚至出现了其他业务获利状况决定了企业全部盈利水平、盈利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状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考核营业利润率更具现实意义。第二,它不仅考核了与产品经营或其他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成本费用,而且也将与它们间接相关且必须发生的成本费用纳入考核,这就使得对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能力的考核更趋全面,尤其是将期间费用纳入支出项目进行获利扣减,更能体现营业利润率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因为,期间费用本身是一种较少变动的固定性支出,它的抵补是不可避免和经常的,企业只有将盈利扣除这些固定性支出后,所剩部分才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营业利润率综合反映了企业具有稳定和持久性的收人和支出因素,它所揭示的企业盈利能力具有稳定和持久的特点。
4. 业务收入(销售)利润率
第一,企业业务不仅包括营业业务,还包括营业外业务,尽管通过营业利润率可以揭示营业业务的获利水平,但要揭示企业在一定时期总的获利水平,就必须通过能包含所有企业收支因素在内的税前业务收入利润率的分析。因为利润总额中包含了不稳定和不持久的临时波动的营业外收支因素,所以业务收入利润率虽能揭示某一特定时期的获利水平,但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第二,该比率还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财务费用是企业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作为筹资成本在计算利润总额时扣除。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资本结构不同,财务费用水平也不同,据此计算的业务收入利润率也会有差异;第三,对业务收入利润率影响的因素有:销售价格的变动,销售成本的变动,销售结构的改变(如通过提高毛利率较高的商品的销售比率来提高业务收入利润率),存货计量方法的变更和售后租回业务(指销售一项资产,但不放弃它的使用权,每年支付租金继续使用这项资产)等;第四,由于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最关心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总体盈利能力,而短期债权人和投资者更是关心当期或近期的盈利水平高低。这样,对业务收入利润率的计算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5. 业务收入(销售)净利率
它反映的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最终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最终获利能力越高。
该比率的分析要点:
.23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1)由于净利润中包含波动较大的营业外收支净额和投资收益,该指标年际之间的变化相对较大。企业的短期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主要在企业当期,他们更关心企业最终获利能力的大小,所以通常他们直接使用这一指标。而对于企业管理者及所有者来说,则应将该指标数额与净利润的内在结构结合起来分析,以正确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
(2)对单个企业来说,业务收入净利率指标越大越好,但各行业内的竞争能力、经济状况、利用负债融资的程度及行业经营的特征,都使得不同行业各企业间的业务收入净利率大不相同。因此,在使用该比率分析时,要注意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3)从公式可以看出,企业净利润与业务收入净利率成正比关系,而主营业务收入额与之成反比关系,企业在增加主营业务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该指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通过这一指标的分析,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业务收入利润率诸多指标都是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来反映企业盈利水平的指标,它们没有考虑资产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而只是在产出与产出之间进行比较,因而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因为高利润率指标可能是靠高资本投入实现的。由此,还应从成本费用利润率和资产运用效率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以公正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利润与各项成本费用的比率,它们是全面考核企业各项耗费所取得收益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成本费用合计×100%
同利润一样,成本费用也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主营业务成本、经营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经营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税前成本(营业成本+营业外支出)和税后成本(税前成本+所得税)。因此在评价成本费用开支效果时,必须注意成本费用与利润间层次上的对应关系,即销售毛利与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与经营成本(经营成本利润率)、营业利润与营业成本(营业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与税前成本(税前成本利润率)、净利润与税后成本(税后成本净利率)彼此对应。这不仅符合收益与成本的匹配原则,而且也能够有效地揭示出企业各项成本费用的使用效果。这其中,经营成本利润率更具有代表性,它反映了企业主要成本费用的利用效果,是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着眼点。
根据表2-12,可计算成本费用利润率如表2-14所示。
表2-14 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1.主营业务毛利 2.主营业务利润 3.营业利润 4.利润总额 5.净利润 6.主营业务成本 7.经营成本 2000年 7300 6220 4200 4000 2400 10700 13400 2001年 7800 6600 4400 42100 2520 122100 15300 .24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8.营业成本 9.税前成本 10.税后成本 11.主营业务成本毛利率11=1/6(%) 12.经营成本利润率12=2/7(%) 13.营业成本利润率13=3/8(%) 14.税前成本利润率14=4/9(%) 15.税后成本利润率15=5/10(%) 14400 15000 16600 68.2 46.4 29.2 26.7 4.5 16600 17250 18930 63.9 43.1 26.5 24.4 13.3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到,该公司各项成本利润率指标2001年比2000年均有所下降,这是公司其他一系列反映效益的指标都不如2000年好的关键原因。公司应当深入检查导致成本费用上升的因素,改进有关工作,以便扭转效益指标下降的状况。
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分析要点为:
(1)它是所得(利润)与所费(成本)的直接比较,综合反映企业效益的好坏。通过分析该指标可以促使企业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水平,增强盈利能力。
(2)其中主营业务成本毛利率可以用于测量每一经营品种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决策非常有用,而对于企业外部报表使用者来说,他们更关心企业耗费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并不是很注意企业经营什么品种及经营这种品种的利润是多少,因而外部报表分析者更常用的是税前成本利润率或税后成本利润率。
(三)总资产报酬率
业务收入利润率从营业活动流转额的角度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忽视了形成收入产生利润所需的资产总额。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和营业效率的最有用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所取得盈利的重要指标。被管理大师波特•杜拉克视为衡量管理的效果性(做正确的事)和管理的效率性(适当地做事)的标志。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平均总额为年初资产总额与年末资产总额的平均数。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根据表2-12及有关资料,2000年初资产总额为19000万元,2000年末资产总额为20000万元,2001年末资产总额为23000万元,可计算总资产报酬率为:
2000年总资产报酬率为:
4000÷[(19000+20000)÷2] ×100%=20. 5% 2001年总资产报酬率为:
4200+[(20000+23000)÷2] ×100%=19. 5%
计算结果表明,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率2001年不如2000年,需要对公司资产的使用情况、增产节约工作等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考察,以便改进管理,提高效益。
该比率还可分解为: 总资产报酬率
.25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业务收入(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这个扩展计算式表明,要提高报酬率,不仅要尽可能降低成本,增加销售,提高业务收入利润率,同时也要尽可能提高资产使用率。只有从两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地提高盈利能力。该比率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因此不仅用于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且也用于评价企业管理当局在资产使用方面的效率。
必须指出的是,如果从税后利润考虑资产报酬率,不能简单地改为资产税后报酬率(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润÷平均资产,这时要重新进行修正:(总报酬=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资产报酬率=[税后利润+利息费用×(1-所得税率)] ÷平均资产总额×100%
注意该比率是如实反映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成果的,它不应受企业筹资方式的影响。因此,上式的分子中,用扣减利息费用前的利润作为衡量货币报酬的尺度。这样计算的结果,一家负债相对来说占很高比例的公司的报酬率同另一家大部分资产是由股东权益供应资本的公司的报酬率也就可以相互可比了。
举例来说,假定A公司与B公司全部资产的平均余额都是500000元,扣减利息与所得税前的利润都是50000元。再假定A公司没有计息的债务,而B公司则有利息率为5%的应付公司债务200000元尚未清偿。这两家公司的利润表的底部(经重新整理,借以突出利息和所得税的影响)如表2-15所示(假定实际所得税率为40%)。
表2-15 单位:元:
项 目 扣减利息与所得税前利润 利息费用(200000的5%) 利润总额 所得税(40%) 税后利润 税后利润+利息费用(1-所得税率) A公司 50000 — 50000 20000 30000 30000 B公司 50000 10000 40000 16000 24000 30000=24000+10000(1-40%) A公司与B公司资产都获得了相同的报酬率6%(30000÷500000)。然而,由于B公司资本的一部分是靠发行公司债券来筹集的,这样,B公司的利息费用10000元减少40%的纳税优惠计4000元,使其最终税后利润比A公司少6000元。这一差额只是因它们的筹资方式不同所引起的,与其经营成就并无联系。在该比率中,分子之所以加上“利息费用×(1-所得税率)”就是因为我们考察的是全部资产的创利能力而不论其筹资方式如何。
该比率的分析要点:(1)总资产来源于投入资本和债务资本两方面,利润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结构有密切关系。因此要评价该比率要与企业资产结构、经济周期、企业特点、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进行。(2)一般来说,资产报酬率在0~10%之间视为较低;10%~20%属于中等水平;而一旦超过20%,则为较高。(3)该比率反映,企业要想创造高额利润,就必须重视所得和所费的比例关系,合理使用资金,降低消耗,避免资产闲置、资金沉淀、资产损失、浪费严重、费用开支过大等不合理现象。
影响总资产报酬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6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1. 营业杠杆作用。一个公司的成本构成中,若固定成本比重较高,销售量的增减就会明显地影响企业利润的高低。这种现象被称为营业杠杆作用。总资产报酬率高低的变化程度就同企业的经营杠杆直接相关。在石油勘探、玻璃、钢铁等经营杠杆较大的行业,资产报酬率的标准离差也比较高,说明资产报酬率比较容易变化,这些行业对商业周期都很敏感。对于杂货店、出版和百货商店行业,在同样的商业周期里,由于这些行业的经营杠杆作用较小,其资产报酬率的波动就不是很大。
2. 产品寿命周期。产品寿命周期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公司资产报酬率的变化。公司产品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介绍、成长、成熟、衰退;在介绍阶段,企业一般出现营业损失和负的资产报酬率,在成长阶段,由于扩大了销售,利润和资产报酬率都转为正数,并随后激增,在衰退阶段,资产报酬率会逆转,但在于定时期,可能仍然保持正数,但不久就迅速地降低直到出现负数。
3. 微观经济理论。销售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的不同组合会影响资产报酬率。通过销售利润率来换取资产周转率(或者相反,以牺牲资产周转率来换取销售利润率)、是公司经常采用的一项决策。这里应当考虑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即边际替代率。对于生产能力约束性企业(如电话通讯、房地产、石油天然气勘探等),一般应维持较高的销售利润率,对于竞争约束性企业(大多数的零售公司和批发公司),一般应维持较高的资产周转率。而边际替代率较强的企业,这类公司为了提高其资产报酬率,则既可以加强销售利润率,也可以提高资产周转率,具有更大的弹性。
4. 公司战略。一般而言,对于任何特定的产品来说,公司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战略:产品差别战略和低成本战略。表2-16是美国三种类型的零售公司从1977年到1986年平均的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的资料。
表2-16 单位:% 专卖店 百货商店 杂货店 销售利润率 5. 3 3. 6 1. 5 资产周转率 1. 9 2. 3 5. 0
表2-16所列资料表明,相对于多数其他行业来讲,这三类零售公司的经营特点都属于低销售利润率高资产周转率类型。然而,在零售行业,专卖店通过恰当的差别化战略可取比另两类零售公司更高的销售利润率,而激烈的竞争严格地限制了杂货店的销售利润率,因此,它们只能侧重于采取低成本战略来提高资产报酬率。至于百货公司,公司的选择性比较大,它们既可视为产品差别导向公司,也可视为低成本导向公司。
总体来说,凡营业杠杆水平高的公司,其资产报酬率变化的幅度就较大;在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资产报酬率呈现出从低到高再转低的变化特征;销售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的不同组合会影响资产报酬率,而这种组合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微观经济理论和公司所采取的战略。
.27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四)自有资金利润率
自有资金利润率是净利润与自有资金的比值,是反映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又称为权益报酬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利润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从静态角度来讲,首先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因此,该指标是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的核心,而且也是整个财务指标体系的核心。
根据有关资料,假设ABC公司(表2-12)1999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3000万元,2000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4600万元,2001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6500万元,则该公司2000年和2001年的自有资金利润率为:
2000年自有资金利润率为:
2400÷[(13000+14600)÷2] ×100%=2400÷13800×100%=17. 4%
2001年自有资金利润率为: 2520÷[(14600+16500)÷2] ×100%=2520÷15550×100%=16. 2%
该公司2001年自有资金利润率比2000年降低了1个多百分点,这是由于该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增长快于净利润的增长所引起的,根据前列资料可以求得,该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增长率为:
(15550-13800)÷13800×100%=12. 7% 而其净利润的增长率为:
(2520-2400)÷2400×100%=5. 0%
(五)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所有者权益的期末总额与期初总额之间的比值。它是考核经营者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能力的指标。它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保全原则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抑制企业资产流失的问题,是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都非常重视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一般来说,如果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说明所有者权益增加;小于1,则意味着所有者权益遭受损失。根据有关资料,计算ABC公司2000年和2001年的资本保值增值率为:
2000年资本保值增值率为: 14600÷13000×100%=112. 3%
.28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2001年资本保值增值率为: 16500÷14600×100%=113. 0% 该比率的分析要点:
(1)应以分利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数值作为比较与判断的标准。因为在利润分配前,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项目中包含了应以现金上缴国家的所得税和应分配给所有者的利润等项目。这些资金在利润分配之后,将退出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归企业所有。
(2)企业资产应尽可能地反映其真实价值。常常出现企业账面资产的价值因通货膨胀、资产贬值或升值等原因而不能准确反映企业资产真实价值,从而企业账面上的所有者权益也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资本。因此,在评定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时,如有必要,应对企业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和调整,然后再计算企业净资产的数值。
(3)当企业发生增减资本进而调整资本结构时,资本保值增值率公式中的分母发生较大变化,各期比值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可性,需要计算单位资本的保值增值率,即: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末资本金总额)
÷(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资本金总额)×100%
例如,某企业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699万元,资本金100万元(100万股),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824万元,资本金增为130万元(增发30万股),
资本的保值增值率=(824/130)÷(699/100)×100%=90. 7% 如果按照原资本保值增值率计算。则为824÷699×100%=117. 9%,得出该企业资本实现保值增值的错误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该比率在提供有关资本增值保值的信息时存在以下的不足:
(1)这一指标的高低除了受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外,还受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同时也未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
(2)分子分母为两个不同时点上的数据,缺乏时间上的相关性,如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应将年初的净资产折算为年末时点上的价值,再将其与年末净资产进行比较。
(3)资本增值是经营者运用存量资产进行各项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差异,若企业出现亏损,资本是不能保值的。在经营期间,由于投资者投入资本、企业接受捐赠、资本溢价以及资产升值等客观原因,导致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增加并不是资本的增值。而按该比率计算公式,只要报告期内因上述客观原因增加的净资产大于企业亏损额,资本保值率就会大于1。
(六)资本金利润率
资本金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总额除以平均实收资本或资本金所得结果。它不同于自有资金利润率,因为:
(1)企业所有者或股东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资本金利润率直接反映了这一需要,而自有资金利润率分母包含了非资本金性质的其他项目。
(2)在所有者权益中参与分配的只是资本金,而其他项目或者是分配的结果或者是分配的对象。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平均资本金×100% 根据有关资料(1999年末实收资本为12000万元),计算ABC公司2000年和2001年的资本金
.29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利润率为:
2000年资本金利润率为:
4000÷[(12000+12000)/2] ×100%=33. 3% 2001年资本金利润率为:
4200÷[(12000+12000)/2] ×100%=35. 0%
在上式中,对投资报酬所包含的范围实际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1)投资报酬是指税后净利润,不包括所得税。理由是资本金应对应净利润,这是投资者实际可得的报酬,这种观点是从分配角度来看的。
(2)投资报酬是指利润总额,包括了所得税。理由为:第一,如果把资本金利润率作为评价企业管理业绩的手段,把所得税扣减出来,会使这种考核指标受国家税收的影响,税率的不同会使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资本金利润率失去可比性。第二,如果企业在某一年度发生亏损时,按规定此亏损可以递延,在这种情况下,如将所得税因素予以扣减,事后又需加以调整,必将增加其复杂性,故应采用后一种观点。
该比率的分析要点:
(1) 它是站在所有者立场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是最被所有者关注的、对企业具有重大影响的指标。
(2) 该比率体现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经济效益的优劣、财务成果的好坏,尤其是直接反映了所有者投资的效益好坏,是所有者考核其投入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程度的基本方面。
(3) 通过该指标的分析,还可以判断企业的投资效益,影响所有者的投资决策和潜在投资人的投资倾向,从而影响着企业的筹资方式、筹资规模,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规模及发展趋势。该比率越大,说明投资人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对投资者越具吸引力。
(4) 该比率只反映了资本金的获利水平,它并非企业每期实际支付给所有者的利润率,因为利润净额需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等,不可能全部用来作为股利分配。
二、社会贡献能力分析
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主要评价指标有两个:
(一)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率是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占用社会经济资源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小,是社会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缴或已交的各项税款、附加及福利等。
假定ABC公司2000年和2001年的社会贡献总额分别为6200万元和5600万元;2000年初资产总额为19000万元,2000年末资产总额为20000万元,2001年末资产总额为23000万元等资料;
.30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计算该企业的社会贡献率为:
2000年社会贡献率为:
6200÷[(19000+20000)÷2] ×100%=31. 8% 2001年社会贡献率为:
5600÷[(20000+23000)÷2] ×100%=26. 0%
(二)社会积累率
社会积累率是企业上交的各项财政收入与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100%
上交的财政收入总额包括企业依法向财政交纳的各项税款,如:增值税、所得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税款等。
假定ABC公司2000年和2001年缴纳的增值税分别为1241万元和1326万元。企业除缴纳增值税、所得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外,不再缴纳其他税款。根据表2-12资料,该企业社会积累率为:
2000年社会积累率为:
(1080+1600+1241)÷6200×100%=63. 2% 2001年社会积累率为:
(1200+1680+1326)÷5600×100%=75. 1%`
=====
一般而言,公司开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就有了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扣减营业成本,即为营业毛利,营业毛利扣减营业费用之后即为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加上公司本年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即为税前利润总额,税前利润总额扣减应缴纳所得税额即为公司的税后利润。本节主要通过对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及利润总额的构成的分析来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
一、营业收入
这里所讲的营业收入是指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以下所讲的营业成本、营业费用都是相对主营业务而言的。
营业收入是盈利的先决条件,没有收入何来盈利,所以营业收入是损益分析的起点。一般而言收入总是越多越好,但在作营业收入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引起营业收入变动的原因。从定量分析角度看,主要有两个原因:单位售价的变动和销售数量的变动。
例如:大成公司只销售一种商品,经了解1997年、1998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20000元
.31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与3300000元。1998年的营业收入比1997年减少了220000元。而1997年和1998年的销售数量分别为110000单位和100000单位。于是
1997年的平均单位售价为3520000÷110000=32元, 1998年的平均单位售价为3300000÷100000=33元。 收入(R)=销量(Q)*单位售价(P) 1997年指标:110000×32=3520000元① 第一次替代:100000×32=3200000元② 第二次替代:100000×33=3300000元③ 1998年情况:
②-①=3200000-3520000=-320000元销量减少的影响 ③-②=3300000-3200000=100000元单位售价提高的影响 -320000+100000=-220000元全部因素的影响
分析1998年营业收入减少220000元的原因是:销售数量减少10000平均单位,导致营业收入减少320000元;单位售价提高1元,使营业收入增加100000元。结果使营业收入减少220000元。因此大成公司这项增加平均单位售价的政策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因为它直接导致营业收入的减少。
不过就这样下结论还为时过早,结论也未必完全正确,因为还得结合营业成本与营业费用两项目的变动情况,看最终利润情况。
2. 销售商品品种不止一种时,必须了解各种商品销售的增减数量。营业收入增加并非每种商品的销售都增加,可能有些商品的销售增加,有些商品的销售反而减少。营业收入增加并非就是盈利增加,有时是由于降低售价或增加广告所致。而营业收入减少也并非就是盈利减少,也有可能由于成本减低使盈利增加。
3. 某一期间的营业收入,并不表示公司经营的成败。公司的营业收入总是随不同的期间而有所不同,有时收入较高,有时收入又会减少,因此在考虑营业收入时要有历史观点,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时期。只有比较连续几个时期的营业收入,才能看出公司经营的兴衰。
4. 营业收入常受物价变动的影响。例如,在物价高涨、货币贬值时期,营业收入会连年不断增加,往往会造成一种假象,误以为公司经营趋势良好,而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乐观。这时,应将各年营业收入按一般物价指数加以调整,然后再对调整后的数值进行比较。
二、营业成本与毛利
营业收入扣减营业成本后的部分称为营业毛利(简称毛利),毛利占营业收入的比率称为营业毛利率(简称毛利率),即
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
毛利率只表示每1元营业收入中毛利的多少,但它并不表示公司盈利水平的高低。分析毛利率的高低时还要结合销售数量的多少,计算毛利的大小。毛利的计算公式又可写为
毛利=毛利率×营业收入
.32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毛利率×单位商品平均售价×销售数量。 毛利的变动,大致有三个原因: (1)销售数量上的原因; (2)销售价格上的原因; (3)销售成本上的原因。
当毛利额减少时,应具体分析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它是由于订价不合理造成销售数量减少,还是因为商品不受市场欢迎,而使销售数量减少,或是因为销售成本增加引起毛利额减少,也可能是由其他多种原因造成的。
销售成本增加可能是采购部门效率太差,或是物价上涨。采购部门效率太差,应追究采购部门责任。物价上涨则是外在因素,管理者应想方设法降低因通货膨胀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营业费用与营业利润
营业费用通常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三大类。销售费用实际上是一种推销费用,与公司的促销活动密切相关。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大都是固定费用,每年的金额应保持稳定,随着营业收入的增加,其所占的份额将减少,这对公司来说比较有利。另外,管理费用中的折旧费、修理维持费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效能,以及公司的会计政策密切相关。
公司的营业费用是用毛利来支付的,因此毛利率越高,每单位销售所能负担的营业费用也越高。如果营业收入达到一定数量以上,则支付全部营业费用后还有余;反之,如果营业收入达不到一定数量,或者营业费用过多,将发生营业亏损。毛利率越低,每单位销售所负担的营业费用也低,必须大量销售,才能分担全部营业费用。
毛利扣除营业费用后即为营业利润(这里营业利润亦指主营业务利润)。有些公司因为内部管理不善,耗损浪费过多,或者营私舞弊,使得费用庞大,虽毛利可观,仍感入不敷出;反之,有些公司由于管理得法,节省开支,虽毛利有限,但仍有宽余;也有些公司特别重视销售服务,比如服务人员均经专业训练,包装讲究,送货上门,无形中增加了营业费用,但完善的销售服务赢得了更多的客户,争取了更多的收入。所以计算公司的营业利润,须视毛利与营业费用关系来决定。
主营业务利润和主营业务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利润=毛利一营业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此比率是测定公司的主营业务活动所产生的营业利润占主营业务收入多大比重的指标。这个比率越高,表示公司主营业务活动的效率越高,从而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就越强。
评价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时,一般以本年度实际主营业务利润率与预计的主营业务利润率相比较;或与本公司以往各年度主营业务利润率相比较;或与同行业先进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相比较。通过比较可以较全面、较客观地衡量自身的营业成绩,了解本公司在市场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发展趋势。
四、利润的构成
公司除了主营业务利润之外,还有其他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在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时,这几项也不容忽视。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33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反映出主营业务对公司盈利的贡献大小。因此,有必要再分析下面几个比率:
主营业务利润贡献率=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 其他营业利润贡献率=其他营业利润÷利润总额, 投资收益贡献率=投资收益÷利润总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贡献率=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总额。
以上四个比率之和为1。主营业务利润贡献率越高,说明公司依赖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越强;反之,此比率越低,说明公司主营业务不突出,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弱,公司有不少获利来源于其他营业业务、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支净额。一个公司的主营业务获利能力弱,即使其利润总额相当可观,也难以想象该公司能够长期生存发展并不断获取利润,除非该公司改变主业。
对公司利润构成进行分析是评定其盈利能力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盈利能力是指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但是,严格地说,对盈利能力的理解必须附加期间限制,因而盈利能力分析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公司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的分析;二是公司在一个较长期间内稳定地获得较高利润能力的分析。综合这两点,因此盈利能力涉及盈利水平的高低、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公司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投资人获得较高的利润与维持公司适度的增长。只有盈利,才能使其经营与规模不断成长与发展。因此,盈利能力是公司的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及政府管理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
盈利能力是公司财务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综合体现。管理者通过分析盈利能力,可以评价、判断公司的经营成果,分析其变化原因,研究改进措施,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投资者关心公司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的分析,是因为他们所拥有资本的投资去向,基本是由投资报酬所决定,而投资报酬是从盈利中支付的。如果是上市公司,公司盈利增加还能使股票市价上升,使投资者获得资本收益。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公司偿债能力的重要来源。
通常总是从损益分析、每股收益分析、投资回报三方面入手,来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
第二节 投资报酬分析
损益分析从主营业务收入出发,通过分析营业成本和营业费用来评价公司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然而营业收入和营业毛利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获取利润的增加。其他相应的指标,如营业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的增加,也都不能保证利润的增加。即使利润增加,也可能是由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实现的:
1. 通过增加资金投入,甚至资金的投入速度超出利润的增长速度,其结果使投资收益率下降;
2. 通过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产运用效率,或通过降低成本、控制费用来增加利润,
.34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其结果会使投资收益率上升。
因此,最佳的评价方法是以投资报酬(利润)为基础,通过投资报酬与投入资本之间的比较,即投入1元资金能获取多少利润,来评价盈利能力。
投资报酬与投入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投资报酬率。投资报酬率有多种形式,将在下面一一引进。运用投资报酬率的好处在于它是一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分析,而不像损益分析那样,仅仅停留在产出与产出之间的比较上。股东通过投资报酬的分析,可直接知道所投入资本获取报酬的高低,进而决定继续投资甚至增加投资,还是收回投资;债权人通过投资报酬的分析,来决定自己的贷款方向,清楚债务本金利息支付的安全性;经营管理者通过投资报酬的分析,可以较深入地了解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如发现投资报酬率较低,经营管理者将进一步查明是资产运用效率过低还是营业利润水平低下,并就此提出改进措施。
一、投资报酬率的几种形式
投资报酬率是投资报酬与投入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其概念虽然十分简单,但由于分析者各自立场的不同,对投入资本有不同的理解,进而造成不同的投资报酬,因此就有以下几种形式的投资报酬率。
(一) 总资产报酬率
名称/年度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其他业务利润(万元) 营业费用(万元) 管理费用(万元) 财务费用(万元) 净利润(万元) 未分配利润(万元) 每股收益(元) 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名称/年度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主营业务利润(万1998年末期 4478.20 -1849.38 0.00 1999年末期 8640.94 -159.29 -9.40 2000年末期 7994.32 1324.57 -1.91 2000比1999年增长 -0.07483 -9.31546 -0.79681 1998年末期 58671.53 15292.66 516.28 3151.26 3515.19 664.10 6850.56 20796.52 0.413 9.720 1.252 1999年末期 166843.30 38945.29 1726.36 8274.73 9969.40 1306.23 16084.84 22063.76 0.620 12.230 0.851 2000年末期 331884.71 58961.40 2215.54 13755.79 12991.83 2284.77 23597.55 28867.47 0.620 9.170 0.754 2000比/1999年增长 0.9892 0.513955 0.283359 0.662385 0.303171 0.749133 0.467068 0.308366 0 -0.2502 -0.11398 .35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元) 其他业务利润(万元) 营业费用(万元) 管理费用(万元) 财务费用(万元) 净利润(万元) 未分配利润(万元) 每股收益(元) 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65.63 822.03 5176.61 -8220.14 -25611.90 -0.612 -22.160 -1.907 177.14 7000.54 9664.51 -22032.75 -125595.07 -1.640 0.000 -9.350 237.01 33719.59 10625.66 -43632.27 -168858.03 -3.248 — -9.350 0.337981 3.816713 0.099451 0.980337 0.344464 0.980488 0
三、盈利能力的分析识别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嫌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者,债权人还是企业经理人员,都日益重视和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盈利的高低和他们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对于投资人来讲,不仅他们的股息是从盈利中支付的,而且企业盈利增长还能使股票价格上升,在转让股票时还可获得收益。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用于偿债的重要来源,而且对于信用相似的两个企业,贷款给利润优厚的企业比贷给利润低薄的企业更为安全。至于企业经营人员,重视盈利水平是因为利润率的高低是衡量他们业绩和管理效能优劣的最重要标准。企业的广大职工也会因企业利润水平高,集体福利设施可能有较大改善和获得更多实惠。
一般来说,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涉及正常的营业状况。当然非…… 一、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日益重视和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分析如下:
(一)主营业务毛利率
毛利是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的差,毛利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即主营业务毛利率。
主营业务毛利率=毛利÷主营业务收入×100%
在评价特定公司的毛利率时,分析者需要考虑公司上一期间的毛利率水平,同时也要参考同行业的毛利率水平。对大多数商业企业而言,毛利率水平一般介于20%-50%之间,毛利率的水平取决于公司销售何种类型的商品。一般来说,流动性强的商品(如杂货)的毛利率较低;而设计新颖的特殊商品(如高档时装)的毛利率则往往较高。
一般情况下,在前后期间中,公司的毛利率水平有着相对合理稳定的特点。如果发生重大的毛利率水平的变化,则常常提供给投资者这样一种信息,即市场对公司商品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应引起管理当局的警觉。
.36
企业涉税信息采集表
许多公司的毛利率水平相对稳定,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大体不变。表2-12是四家美国公司1995年、1996年、1997年的毛利率数据。
表2-12四家美国公司三年的毛利率(%)
通用面粉公司 纳贝斯克 西尔斯 3M 1995年 58 53 34 43 1996年 59 53 35 43 1997年 58 54 35 43 如表2-12所述,虽然各行业的毛利率水平不同,但是,某具体企业的毛利率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基本稳定,尤其是3M公司在三年内毛利率保持不变。
主营业务毛利率是企业主营业务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
(二)主营业务净利率
主营业务净利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净利率反映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反映企业基本获利能力。从主营业务净利率的指标关系看,净利润额与主营业务净利率成正比关系,而主营业务收入额与主营业务净利率成反比关系。企业在增加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主营业务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而净利润又受主营业务成本和费用的影响,通过分析主营业务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盈利水平。
为了便于分析,实际工作中还可以将主营业务净利率分解为主营业务成本率、营业费用率、主营业务税金率,进一步分析影响主营业务净利率的因素。
(1)主营业务成本率。目的是分析主营业务成本对主营业务净利率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