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

2021-10-25 来源:步旅网
管理学家2014.3

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

郭伟伟/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本文以教育者的职业视角对高职课程改革提出了必须立足市场,构建院校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制定能力标准、多元化考核的方法来完善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估。同时针对目前高职课程教育壁垒提出了若干思考,力求在环境、师资、教法等要素上转换固有思维,打破禁锢,整合创新,实现高职课程改革的新突破。【关键词】课程改革;目标;评估体系

“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这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对课程改革的本质和难度的诠释。然而面对多变市场的自然选择,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势不可挡。如何打破陈旧的教育,加速职业变身,与社会接轨、与市场协同创新是一个职业教育者的终身命题。而这个命题的根本就是课程改革,它是市场需求和院校供给平衡的保障。

一、明确产业人才需求

职业教育必须立足市场需求,具备洞悉未来行业发展形势的职业视角。以前瞻性理论指导职业课程体系形成,灵活、动态的设定产业人才需求方案。明确社会需要的和我们要培养的,以专业领域知识为基础,把专业能力职业化,实现企业与院校的完美合作。

二、构建岗位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职业人才培养具有定向性,应充分利用对口企业资源,融入企业理念,让学校成为学生和社会对接的前台。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从新生步入大学校门,院校就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职业酒管人的理念,用酒管人的礼仪规范自己,以酒管人的思维学会沟通思考,在课程设置上创新不同的能力培养课程,由低到高,由基层到管理,通过能力单元分段实现,工学交替,达成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实现双赢,即强化了职业理念,又在实战中提升工作能力。

1、制定能力标准

课程设置应以实现能力目标为基准,围绕既定目标,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通常以两个标准要素,一个是知识目标,即专业理论的掌握、公共课程的学习、职业知识拓展等,另一个则是应达到的能力目标,泛指所在岗位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专业技能能力等。知识目标可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而能力目标需要知识目标的转化、提升、拓展。

对高职教育课程的设置而言,能力衡量的标准无疑是最大的缺失。

2、完善评估体系

传统教学以教为主,卷面考试为辅,学生被动的接受填鸭式的理论教育,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成绩的评估也大多局限在笔头答卷,完全不能体现出是否具备相关能力。这种陈旧教育体制直接导致院校无法培养出市场需求的人才。而课程的改革亟需一个与能力目标相匹配的评估体系。这种能力的评价除了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关素质的拓展必须建立在岗位真实或模拟的场景中,以专业角度分析情境中的素质表现,加上实践积累的专业成绩(比如顶岗实习),采用多元化的测评方案,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3、职业资格考核

职业资格证书是岗位资格考核的硬性指标。以酒管专业为例,餐厅服务员通常分为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拿到了高级的资格证书证明你具备了摆台、插花设计、宴会服务、点菜等娴熟的技能型能力,但高职培养的对象不仅要有技能,还要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对酒店行业的理解、驾驭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危机处理能力等相关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实现,除了广域性的理论学习外,实战积累是必须的。但是针对在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考核还没有形成体系,但并不妨碍我们参考国内或者国际上的职业资格认证,本着强化能力,弱化形式的原则针对学生群体建立在校生专业资格考核体系,设置等级,以理论考试+任务评估+管理能力测评

作者简介:郭伟伟(1982-),女,河南漯河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教师,研究向:酒店运营管理、餐饮管理。

+论文答辩的形式来构建,全面性的体现酒管人的专业素质,并最终纳入毕业成绩考核。当然,认证框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作为在校学习的目标指南,贯穿教育始终,最大限度的实现步入酒店后的零过渡。

三、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1、教室移步实战环境

职业教育强调的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传统教育的单一和枯燥,学生缺失的不仅仅是兴趣,更是走入职场的自信。如何缩减与社会的距离,首现就是要走出去,从教室移步到学生学成后面对的市场环境中。实践创造能力时我们创造模拟实战环境、或者划学时选择企业顶岗实习,学中做,做中学,简单到复杂,基础到运用,交替学习,促使学会自身不断反思、查找、提升。

2、作业模块实现教学任务

如何实施在企业中的教学,为授课形式、方法、难度带来了挑战。以教学任务为驱动,实施作业模块是我对全新教学的思考。以餐饮经营管理为例,学生虽然是基层服务员,但是却不能仅定位就是服务员,带着任务来学习,去实践。宴会摆台是实操技能,但任务是体验,创新、拓展,鼓励学生搜集宴会摆台知识、观察台面主题,学习主题礼仪,训练涉外活动的交际口语等。也可将若干问题转化成作业模块,明确引导学生深层面思考,完成分析报告或者设计任务项目。如宴会服务的注意问题,常见突发事件有哪些,部门协作是否通畅、宴会的细节布置及问题处理,同时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整理成“工作档案”储存。这将是很好的实战积累。

3、多元化考核无缝对接

课程考核作为高职教育模式的重要体现,应把能力考核作为改革后的切入点,把能力评估标准贯穿始终,紧密结合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技能运用、职业素养、团队考核等多重考核要素,凸显过程评价比重,增加多元评价要素,比如学生实习资料、企业工作视频、企业反馈评价、自我实践记录等,但是各种要素并非单纯的叠加,需要院校进行创新整合,形成多维度、多纵深的考核体系。比如在能力考核中形成并列的几个能力单元,每个能力单位又可以纵向深层挖掘,凸显评估细枝末节。单元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形成能力织网,多元化考核无缝对接。

4、教育参与资源的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高职教育的改革,课程改革是核心,但依然要汇聚教师、企业、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实现彼此间深度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升高职的核心竞争力,它既是衡量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行业对高职教育的必然诉求。当然,教师作为教育的引领者,自我的学习、提升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前提和保障,课程改革有助教师形成动力。同时院校应该为授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比如组织到企业参观、鼓励挂职锻炼,推行同行交流等,让教师在拓展自我视野的同时也可为科研提供资料积累,更为重要的是一线教师的良性介入,更助于学生正确自我认知,激发能力爆发,形成未来职业正能量。

教育协同创新除了硬性要素外,企业的力量不可小觑,加大能力考核评估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院校必须加强院企合作,把企业资源作为校内教育的强力补充,为有效的推行能力考核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以郑州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和净雅集团的合作为例。净雅集团和院系在新生入学之初共同选拔优秀学生,根

意愿达

成共识,酒店提供在校期间所有学费,院系为酒店定向培养职业经

理人,在三年职业教育中,校企通力合作,以学校为主导制定课程培养

案,酒店定期派送集团职业培训师来校进行职业素养、素

183

教育管理JIAOYUGUANLI

浅谈小学体育工作的开展

刘忠庆/安丘市教研室 韩明霞/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摘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到国家兴旺、民族未来的一件大事。为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塑造形体美,增强体质,同时能够发展智力,利其德育教育。小学体育工作应以体育课教学为主体,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竞赛和校外体育活动为补充,四者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关键词】小学;体育工作;开展

一、体育教学——改革课程模式,保证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体育课1-2年级每周为4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为3课时。在保证课时量的前提下,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模式。

(一)优化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教师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编排、搭配,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把课上的生动活泼。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的队列队形、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的活动形式。比如说快速跑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废弃横幅,分割成一条条彩带贯穿课堂,用彩带设计各项练习,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练习强度,也使跑的项目在课堂中显得不再枯燥。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信心

根据学生现有身心健康发展水平,运用启发讲授、合作学习、语言激励等培养学生自信的教学方法,克服学生心理障碍,让他们主动参与,给学生尽力多的表现机会,必要时为他们创设适当的成功条件,肯定他们在体育课中的成绩,让他们坚定,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敢于挑战,就能成功,这样能帮助缺乏自信的学生树立信心,心态积极的投入到体育课的练习中去。

(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课上与学生同玩、同练、同乐,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化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课下与学生谈心,分享成长感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因为喜欢体育老师而真正喜欢体育课,积极饱满的投入到每节体育课中。

动目的是要做到人人都运动,人人都快乐。

三、课余体育竞赛——增加竞赛交流,培养体育热情。

课余体育竞赛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有利于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以及团结互助的集体荣誉感。学校要宣传参加体育运动的竞技价值、欣赏价值、参与价值,在校内形成较好的体育氛围。除每年一度的大型学校运动会外,还应定期举行项目多样,形式丰富的趣味体育比赛,比如踢毽子、跳绳、呼啦圈、托球跑、打陀螺、羽毛球等适合小学生的竞赛项目,并对获胜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

四、校外体育活动——丰富业余文化,强健亲子体魄

校外体育活动对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对于学生是否参与校外体育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家长会或者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唤起家长对学生身体的关注,让家长成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坚强后盾,鼓励学生参加夏令营,鼓励家长利用余暇时间带孩子爬山、徒步、打球、游泳、放风筝等,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阳光,接触大自然,陶冶身心,强壮体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小学体育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体育工作的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时刻刻地去思考后面将要遇到的困难和任务,真正地把体育工作的实质落实到每一个小小单元之中,让体育教学更加充分地展示其实效的作用,在运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的激情,体会运动的快乐,让学生们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做祖国未来杰出的建设者。

二、课外体育活动——丰富课外内容,提高活动质量。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响应国家号召,保证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学校要根据现有的物质条件,全面考虑学校班级数目、各班级男女数目,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体育课上的练习项目或者学生易于掌握的其他运动形式,利用上午大课间或者下午最后一节课课后,安排好课外体育活动,活动大部分以广播体操、健美操等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学生自由创新,自编、自选自己喜欢的游戏。同时,结合学校情况,开设一些体育兴趣小组,除了学校专职体育教师指导外,还可以让学校中的体育小明星参与进来,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总之,课外体育活

【参考文献】

[1]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4(8):10-14.

[2]齐宝俊.浅谈小学体育新型课程模式[J].现代阅读,2011,(10):161.

[3]李玲.浅议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J].科技教育,2009,(5):211.

质拓展等课程的培训,学生在阶段学习后有大量机会在净雅酒店实习,毕业后在净雅工作满一年后可以自主选择去留。工学交替的课程设置,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竞争的兴趣,对未来的职业设定充满信心。

综上所述,无论是指标还是诉求,职业教育的落脚点还是课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职业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于建明.课改课程的学习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1-1

[2]荣瑾.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和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2013-4

[3]徐生.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改革探索和实践,2011[4]梁红波.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构建行动导向高职课程模式[J].北京:教育与职业,2012

1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