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考作业1-2

2021-04-17 来源:步旅网


课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思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

2、 苏格拉底

是古希腊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一生主要精力用来思考和讨论哲学、伦理和社会政治问题。他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流传的开创者,他探究事物本性,探讨普遍定义,他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

3、 双城论

罗马帝国时代神学家奥古斯丁政治思想中最具影响的内容,他把世界区分为“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他认为两个城的分野源于天使的反叛,直接起因则是亚当的堕落。地上之城为自己自豪,天上之城为主自豪。实质上,两个城的区分是依据基督教伦理对人的区分。

4、 神学政治观

致力于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地位。视《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将其作为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5、 阿奎那

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毕生从事神学的研究和著述,其中《神学大全》是他阐释神学思想最重要、系统的著作,是一部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6、但丁

意大利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光驱者。他的文学名著《神曲》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开山之作,他最著名的政治著作《论世界帝国》代表了早期市民阶级希望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保护城市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三、问答题

1、 什么是政治思想?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教材P3-5

要点:(1)政治思想的概念P3 (2)其基本特征P3-5

A、阶级性与社会 B、时代性与继承性 C、民族性与交汇性

2、 如何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教材P18-20

要点:(1)城邦的概念及其特征P18

(2)城邦的阶级划分及享受政治权利的状况P19

(3)希腊民主制度特别是雅典民主制的概况P19-20

3、 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有那些?教材P54-56

要点:(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2)世俗国家观念淡薄

(3)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 (4)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

课二、 名词解释

1、权力政治观:主张国家的本质是权力,政治就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斗争,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在一个国家内部,权力体现为让人畏惧的实力或暴力;在国与国之间,权力意味着独立,不受外来侵略与暴政的干涉。

2、莫尔: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著作《乌托邦》在批判现代社会弊病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在乌托邦里,人们消灭了私有制,消除了剥削,削除了贫富分化,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莫尔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生产的角度提出了以共同劳动为基础的公有制的设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他还明确地提出了要实行民主政治制度。

3、自然状态: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霍布斯假设了一个自然状态,他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又都是自由的,但人们趋利避害的利己本性,这种自由又平等的状态就充满了战争。因此,人们通过自然法的规诫作为行动指南,走出战争状

态,成立国家。

4、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公民自由,宗教宽容和君主立宪是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他在《政府论》一书中,提出了法治、分权的政治制度设计,总结了英国自中世纪晚期以来形成的宪政与法制权统,对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社会契约论:是法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的政治思想理论。他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及个人权利的保障等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它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卢梭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他的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

6、杰斐逊 :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启蒙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从1801-1809年,杰斐逊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执政期间,杰斐逊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杰斐逊以明确而坚定的语言将近代以来西方权利政治观的主要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将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积极性的权利融入到自然权利的理论体系当中,成为美国革命的宣言书。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杰斐逊对于权利那种“不言而喻”的论证方法成为权利政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独立宣言》被视为美国精神的体现。

三、问答题:

1、分析布丹国家概念的主要特征。教材P89—90

要点:(1)国家概念

(2)国家的四个特征:家庭、共同财产、主权、合法。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治思想有什么特征?教材P168—170

要点: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在政治方向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法律改革和议会改革,完善政治体制,缓和社会矛盾,扩大和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力。

(1)功利主义成为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2)自由主义关注的重心从政治自由转向社会经济领域的自由

(3)保守主义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批判的空想共产主义对工人阶级产生了重大思想影响

课三、名词解释

1.黑格尔

乔治⊥廉「ダ锏吕锵!黑格尔,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是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表现。

青年时期的黑格尔在法国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推崇理性,主张人权,他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的黑暗,渴望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与兴盛,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忱。

黑格尔晚年的思想渐趋保守,在继续主张改革和进步精神的同时,极力论证普鲁士专制君主制度的合理性,赞美普鲁士王国。1821年,黑格尔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法哲学原理》一书出版,书中集中、系统地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

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黑格尔明确认为国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为了实现德国的统一,黑格尔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黑格尔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王权三种,他强调王权的地位和作用。

2.边沁

耶利米”咔撸⒐ㄑЪ摇⒄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

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

3.儒家学派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称为“六经”。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他成为儒学的祖师。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孔子外,有孟子、荀子。

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有三:其一、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崇先王之道。其二、崇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其三、尊崇孔子。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派,对尊奉孔子为祖师。

4.老子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任东周守藏史,为周王室管理图书典籍。老子生活的时代与孔子相同,但年纪要长于孔子。老子的著作有《道德经》,一名《老子》,分为上、下两篇,是道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老子》全文约五千字,言简意赅,思想深邃而富有智慧,政治主张的核心是无为政治。

5.李斯

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曾师从荀子。入秦后,先为客卿,后升至廷尉。统一中国后,任丞相。秦始皇死后,与宦官赵高奉胡亥为帝。后被杀。

李斯是秦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他积极实践了法家思想,同时也推动了法家思想向着极端化方向的发展。李斯的极端化政治思想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坚持思想文化专制;二是提出“督责之术”。前者排斥广大士人们,从而削弱了秦帝国的社会基础。而且李斯颁布《焚书令》,毁掉了文化典籍,禁锢了人们思想,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千古罪人。后者强化了君主的个人独裁,阻遏了统治集团其他成员参政议政的可能,这就使得秦统治者的统治与应变能力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帝国的速亡。

6.玄学

玄学产生于汉末,兴盛于魏晋。当时,政治动荡不已,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异常激烈、残酷。士大夫们既热衷名利,又想寻求精神慰藉。思想上,儒家思想衰落,老庄之学复兴。玄学因而得以兴起。玄学推重《老子》、《庄子》、《周易》,称之为“三玄”,又注重对抽象“玄理”的阐发,因而得名“玄学”。玄学不重研究具体政治社会问题,而专心于本体问题上的思辨,但并不脱离政治,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是一种政治思潮。

三、问答题

1.19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状况如何?

革命后的法国社会,阶级矛盾愈趋尖锐复杂,政局动荡反复,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空前激烈。法国社会长期的政治动荡催生出众多的政治思想流派。

正统主义是极端保守的封建复辟思想,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它在法国革命后兴起,在波旁王朝复辟后的“神圣同盟”时期极盛,在欧洲1848年革命后衰落。

自由主义思想反映了19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日益突出,各种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流派广泛流行。19世纪初期产生了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三四十年代出现了空想共产主义。此外,无政府主义也流行开来。

作为资产阶级抵挡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理论武器,实证主义在19世纪30年代出现。实证主义在追求科学知识的口号下,要求以阶级调和求得社会的改革与进步,反映出面临新的斗争任务的资产阶级的策略变化和巩固资本主义政治秩序的根本目的。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由“应然”向“实然”阶段过渡提供了理论武器。

各种政治思想的纷繁多样、变化频频,以及彼此之间的复杂斗争,成为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2.简述墨家的尚贤思想。

尚贤是墨子的一个基本政治主张。墨子提出“使能以治之”的用人原则,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再局限于“富贵”、“亲戚”的狭小范围内。他主张在用人上要效法古代的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要把那些真正有才能和德行高尚者挑选出来,给他们适当的职位和相应的物质待遇。墨子主张官员队伍要有一定的流动性,官员要能上能下,做到择优汰劣。所谓“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特别提出,选用贤才不拘出身,即使出身低微,只要是贤才,也要选用。他的一句名言是:“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因为在他看来,“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贵族与平民的身份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墨子还提出了判断一个人贤能与否标准。他认为,作为贤者,要能竭尽全力侍奉君主,终于职守,把功劳、安乐留给君主,自己承担怨恨诽谤和忧愁。此外还要能帮助、教育民众,解决民的温饱问题,使社会秩序井然,人们各安其生。墨子所谓的贤能就是既忠于君主,能为君主效命,又能治理人民,以满足君主政治需要的人才。

尚贤的原则确定了,墨子又提出了实施尚贤的具体方法,就是要为贤才“置三本”。墨子认为,使用贤才就要给予必要的爵位、俸禄和权力,否则贤才难以树立权威,以发挥才能,实现治理。“置三本”实际上是要解决贤者的经济、政治待遇和工作条件的问题。墨子认为这些是推行尚贤的根本措施。

墨子尚贤主张反映了正在崛起的士阶层的政治期盼。

3.简述鲍敬言的无君论思想。

晋代政治混乱、战乱不已,社会矛盾激化,弊端丛生。鲍敬言提出了无君思想,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了批判。

鲍敬言认为,君不是从来就有的,历史上存在过一个没有君主的理想社会。君主制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繁重的赋役成为人民沉重的经济负担,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统治者还以刑罚来治理民众,既增加了民众的痛苦,也不能根本消除罪恶,反而使社会更加混乱。甚至,还出现了战争,使人民深受其害。君主制建立在对人的压迫和奴役之上,违背了人的自由本性。因而是不合理的。

鲍敬言对于比较开明,能约束自己贪欲的君主,也表示反对。因为此前本来就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和战争。所以,明君不如无君。返回到无君的社会就是鲍敬言的政治向往,他的思想是对君主政治的否定和批判。

课四、名词解释

1.韩愈

韩愈,邓州南阳(今河南孟县)人,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古文复兴运动的集大成者。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谥文,故世称韩昌黎、韩文公。他早年境遇艰苦,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在政治漩涡中几起几落,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也是唐中叶著名思想家。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维护儒学正统地位,排斥佛老,提出道统论,性品说。有关论著主要收入《韩昌黎文集》。

韩愈以儒学正统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不遗余力排抑佛老,但对佛老又有借鉴和吸收,用以改造儒学,开理学思潮的先声。在政治上,他较保守,维护君主专制,反对革新,但又重视人才,奖掖后进,关心民生,有积极的一面。

2.民本

民本思想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国为君之本,民为国之本,在君、国、民三者中,民是最基础性的要素。所以在政治上要以民为本,围绕民本来制定和执行政策。

3.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与欧阳修等在皇帝支持下进行改革。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减少冗官,提高效率,是范仲淹等人所发动的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他提出了“明黜陟”、“精贡举”、“抑侥悻”等改革措施。

范仲淹对军事问题也很重视,他强调军事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军事人才的选拔。尽管在守旧官僚的排挤下,庆历新政虽然很快夭折,但改革的呼声并未就此沉寂,

反而更为高涨,更大的改革在酝酿之中。范仲淹和李觏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4.理一分殊

理或称道、天理,是理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最高范畴。理是本体论层次上的范畴,其它范畴均为理所统摄。理学家以理为天地本原,万事万物皆由理派生。

理一分殊的概念是二程率先提出的。二程说,“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理。同时它们各自的理又都根源于天理,是天理的具体体现。朱熹也说:“伊川说得好,理一分殊。合天地万物言,只是一个理,及在人,则又各自有一个理”。理一分殊解决了一与多、同与异的对立统一问题,使儒学理论严密化。

理、理一分殊在政治上的价值就是为儒家伦理纲常和等级秩序提供了精巧论证。

5.朱元璋

原名重八,后改名兴宗,字国瑞,安徽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幼年时因家庭贫困曾出家为僧。后投入濠州郭子兴率领的起义军中。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接管了其部队。至正十六年(1356)攻克集庆,改名应天府,初步建立了政权。至正二十七年(1367),出师北伐,次年八月攻克大都,元亡。当年正月,朱元璋已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

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章立制,制定了众多政策,以巩固皇权和新王朝。在这一过程中,朱元璋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干,其制定的制度和政策对明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治国思想主要有:强权与集权主张、安民思想与人才观、严整吏治思想等。

6.王艮

初名银,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少时,因家贫辍学,参加煮盐劳动。十九岁后,开始经商,家境渐宽。王艮也得以专心研究学问。他潜心自学达十年之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并开始讲学。正德十年(1502),王艮赴江西拜谒王阳明,并投入其门下,学习王学。王阳明卒后,王艮自立门户,授徒讲学。王阳明心学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分化,形成十多个不同流派。其中以泰州学派最具特色。该学派发展了心学的世俗化倾向,并倡导平等思想。王艮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

王艮素来不喜著述,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其子孙及门人编有《心斋王先生全集》,清人又编为《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

二、 问答题:

1、如何理解唐代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唐代时期,中国再次实现了大统一。在思想领域,佛、道、儒在竞争发展中也出现了融合趋势。顺应政治大一统的形势和要求,王通提倡中道,致力于儒学的改遣和复兴,又主张三教可一,希望形成以儒学为主干,吸收佛道有益成分的统治思想。

唐代诸帝不仅致力于政治实践,而且注重对统治经验的总结和统治思想的探讨,并多有著述。李世民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政治上他励精图治,以民为本,积极

减轻民众负担,缓和与民的关系,又重视政治调节,虚心纳谏,鼓励进谏,从谏如流,形成了比较和谐的君臣关系,凝聚了统治集团的力量.从而保证了政治稳定,推动了社会的复苏繁荣。

唐代佛道兴盛,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引发了许多问题。韩愈对佛道与儒学争夺统治地位和它们造成的政治经济弊端十分不满,因而大力树儒排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借鉴佛遭的方法,提出道统说,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以提高儒学的理论水平,与佛道抗衡,并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作更好地论证。

唐中期,柳宗元积极倡导并投身于政治改革,以革除社会弊端,稳定统治。他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系统地总结了人们在政治体制上的长期争论,肯定了郡县制对维护国家统一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其取代分封制的进步性、必然性。

2、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熙宁变法”的主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1)财政思想

这是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方面。王安石为理财正名,提出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增加政府收入、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并重视节约开支。

(2)立法与变法思想

王安石认为:法包括法律、政府政策、指导思想、政府规章等。法之善恶关系天

下之治乱,立善法是致治的关键;鼓吹法令制度的改易更革,并以之为政治上最急迫的任务;法令制度变革的指导思想是法先王,而且必须是法先王之意;制定法令制度要从现实出发。

(3)人才思想

王安石批评国家人才现状,极论人才对改革求治的重要性;提出独特的人才标准和人才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措施。

王安石勇于进取,又非常务实,提出较全面的政治改革思想,并全力实施,使北宋时期的改革思潮和实践达到顶峰。在他执政期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影响巨大,对增强宋的国力、巩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他的改革思想和实践是为了巩固君主统治,因此,只能缓和社会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朝积贫积弱的问题。他依靠君主和封建管理制度来推进改革,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3、顾炎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材P378-380

要点:(1)对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制的批判:

A、对天下与国家作了区分,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区分公私,以天下为公

C、怀疑和否定君主的尊贵地位

(2)调整、改革集权体制的设想:他认识到君主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主张对

之进行调整,合理配置权力,以矫治君主过度集权之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