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2020-05-03 来源:步旅网
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⑴因煤而兴的焦作

焦作是一个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的城市。它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又是新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境内有焦枝、焦太、焦新、月侯四条铁路,河南省第一条城际铁路——郑焦铁路已经将开工建设。拥有郑焦晋、新焦济、济洛、焦温等高速公路,地方高速公路与国家干线高速公路连通,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村村通硬化路”。

⑵焦作发展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丰富的地下煤炭储藏已为世人所知,唐、宋时已有开采。 到上世纪90年代,焦作拥有煤炭发掘及配套企业1200多家,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

90年代中后期,焦作煤炭资源逐渐枯竭。6对国有大矿,先后宣告无煤可采而封井报废;原煤产量由鼎盛时期的1000多万吨锐减至400多万吨;与煤矿配套的企业多数开工不足,亏损严重;下岗职工占全市职工总数的六分之一。

1999年,全市三大经济指标同时箭头朝下:与上年相比,GDP下降13%,财政收入下降24%,工业增加值下降12.2%。

⑶焦作市经济发展的潜力

【水资源】焦作市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还有引沁渠、广利渠两大人工渠,有群英水库、青天河水库、白墙水库、顺涧水库等较大水库,地表水资源充裕;焦作市还是天然的地下水汇集盆地,已探明地下水储量35.4亿立方米。建设中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将从焦作通过。丰富的水资源在中西部地区是不可多得的。

【矿产资源】焦作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大,质量较好,经过普查的矿产资源有40余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25%,探明储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20多种,其中煤田东起修武,西至博爱,南接武陟,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20公里,保有储量32.4亿吨,为单一的优质无烟煤,是化工和钢铁工业的理想原料;耐火粘土主要分布于修武至沁阳一线的太行山南侧,是生产陶瓷、耐火材料的优质原料;铁矿主要分布于焦作和沁阳,保有储量2726万吨,工业储量740.6万吨;硫铁矿保有储量3475.5万吨,占全省储量的41%。此外,焦作还有铜、铁、石英、大理石、铝、锌、磷、锑等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焦作区内地貌类型较全,自北向南,山地、丘岗、平原、滩涂皆备。目前,全市已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工交建筑用地等四大类,其中耕地面积为257.9万亩,境内有约500平方公里的山前岗地和砾石倾斜平地,其地质坚硬稳固,地层耐力巨大,工程地质和区域定性好,且近邻矿点、水源、交通干线和城镇,是极为理想的工业用地。

【生物资源】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有猕猴、豹、虎、狍、香獐、狐、青羊等野生动物19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珍稀动物有20多种。焦作属华北植物落叶植被区,有木本植物143科875种,草本植物69科469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红豆杉、连香树、山白树、银杏、杜仲、青檀等;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棉花、大豆、怀药等。1.8万亩的竹林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竹林,“四大怀药”(山药、牛膝、地黄、菊花)闻名中外,远销东南亚和欧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⑷焦作市如何进行经济转型

【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有计划地放开调整农副产品购销政策,改进工业品购销形式,打破商品市场长期封闭

的停滞局面。大力发展农机事业,提高农业作业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抗灾夺丰收能力。焦作市应走一条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集约经营之路。鼓励成立一批代表现代科技水平的大中型专业养殖场(户),用以带动先进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升级,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畜牧业的产业水平。大力开展平原农田林网建设和太行山绿化工程,大力发展经济林事业。

【把沉陷区改造为工业园】

把已经稳定的采煤沉陷区,规划为工业集聚区,这样既有利于修复环境,也可以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好好规划工业经济区,让企业放心迁入。焦作市政府最好给予企业零地价的优惠政策,并且鼓励企业搬迁到工业集聚区。 【发展旅游业】

从山水资源来看,焦作经过鉴定的旅游资源单体有4900多处,旅游资源密度很大,历史传承悠久。可以以旅游业作为突破口,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可以把人文、自然、社会景观相结合,把山水作为主打,走与少林、开封等旅游景点差异化的路线。大力投资旅游业,扩大旅游景点规模,修筑景区公路,争取成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 【优化产业结构】

采取多元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出产业衰退循环。 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确保产业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 实施集约整合战略,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