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务员之死主要内容-读后感大全
“他两眼发黑,双耳轰鸣,倒退着出了门,来到街上,拖着沉重的步子离开了……他呆呆地回到家里,制服也没脱,和衣躺到沙发上,然后就……一命呜呼了。”
高尔基说:“契诃夫将现实主义提高到了深思熟虑与激动人心的象征。”
一、内容纲要与创作背景
《小公务员之死》记叙了一个小公务员在剧院看戏时不小心冲着一位将军的后背打了一个喷嚏,便疑心自己冒犯了将军,他三番五次向将军道歉,最后惹烦了将军,在遭到将军的呵斥后他竟然一命呜呼了。小说用夸张讽刺的笔调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极端恐怖所造成的人们扭曲的性格和变态的心理。
19世纪80年代是俄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回顾当时的沙皇统治,它给19世纪末期的俄罗斯带来的是恐怖、冷漠与悲哀。列宁称这个时期为“一种肆无忌惮、毫无理性和残暴至极的反动”。
二、作者简介
契诃夫,俄国作家,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
1
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主要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三、艺术特色
小说通过对幽默可笑的人和事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极端恐怖说造成的人们的精神异化、性格扭曲及心理变态,表现了作家对黑暗社会的抗议及对罪恶制度的无泪控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其中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契诃夫运用了重复和渐进深入的描述技巧。小说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向长官前后进行过多达六次的“道歉”,而且一次比一次显得卑怯与悲戚。这种重复、深入的笔法对人物性格的精心塑造与对其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除此之外,其准确独到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任务胆小怯懦的奴颜媚态,其细腻丰富的内心独白揭露了黑暗时代下的奴化心理。
四、个人解读
小说虽然字数不多,篇幅短小,但反映的问题和包含的意义却十分深刻。打了一个喷嚏,三番五次向将军道歉,受到呵斥后胆怯而死,由此塑造出的一个为人谨慎、胆小怕事、奴性十足、行为可笑的小官员人物形象。他的死,貌似荒唐,实则有着真实的社会生活背景。在当时的俄国,大人物摧残小人物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卑微的小人物的畏惧感和奴
2
性心理是沙皇专制制度和达官贵人长期飞扬跋扈、盛气凌人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因此,切尔维亚科夫的死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悲剧,契诃夫透过这一形象表露了对人性可怜之处的不胜悲哀,也暴露了整个沙皇统治时期专制制度的黑暗。
人性是个复杂的东西,研究一生也不一定能参悟得透。人之初,到底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其实很多时候,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金钱、权贵、利益构成了社会的金字塔。这样的社会,吃人、杀人、麻痹人,构筑成一个密不透风的囚笼,人们被困死在里面却不自知。这样的环境让小官员产生了根深蒂固的低人几等的自卑心理,并对他产生一种现实的压抑感。一个人感觉自己无能为力时,就会产生自卑的情绪。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越是自卑的人,其追求自尊的补偿欲望愈强烈,当这种欲望遇到外界强大抵抗力时,就容易产生心理病态。这样荒诞的结尾,令人发笑也令人悲哀,小官员终是在获取自尊受到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不能进行心理调节,致使自己走上心理变态、精神崩溃而死亡的道路。自卑情结,奴役着切尔维亚科夫的心理,让他在肆意的幻想中穷途末路,自我灭亡。这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人性尊严丧失的悲哀,即契诃夫对病态社会使人性扭曲的揭露。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求取生存,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认可和尊重,但在寻求合群的状况时,遵照自己的内心,不曲意逢迎、不过度自卑,这样方能寻找到自我的出路。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