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一语文组 韩丽青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高中阶段是年青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我们绝不应该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而应重在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一个青年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外在的圈定是其次的,重在内在心智的成熟。一个人内在心智的成熟与其修养是密切相关的。个人修养主要靠读书来获得。“开卷有益”是对读书作用最浅显的解释。高中阶段,在高考压力前提下,学生阅读还需要教师的带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课内资源,针对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从人生观和价值观角度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对作者的观点和对人生的看法产生共鸣,进而喜欢这个作家,甚至对此作家的生平及其他作品产生兴趣,就会有阅读的行动。鲁迅的《祝福》通过最底层的祥林嫂的命运反映那个时代所有劳动妇女的普遍命运。通过写作手法的分析学生就会感觉到作家所创作出的作品只有关心社会,关心民族的命运才会永恒。借此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阿Q正传》《在酒楼上》《长明灯》等,通过对同一个作家一系列作品的阅读可以增进学生对这个作家的理解,可以立体的来解读作家。鲁迅是精神界的战士,但读他的小说,会发现鲁迅并非简单地“听将令”,冲锋陷阵,也没有正面去表现新文化运动,或者诠析革命。他更关注和极力要表现的是
1
社会变动和文化转型时期人的精神困扰和出路等问题。他的“忧”、他的“愤”,都和深受封建礼教和制度所毒害所束缚的国民性病苦有关,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与焦虑有关。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是这个意思。对人民强烈的爱和对敌人强烈的憎,是鲁迅的人格,也是他的文格,即他的文艺作品总的风格。这在小说创作里,主要体现为“忧愤深广”,凝结成一种沉郁的风格。杜甫曾以“沉郁顿挫”四个字来概括他自己诗歌创作的风格。现代学者中也有人认为:“我国古典文学民族风格的内涵,委实有很大的比重出入于沉郁顿挫之中。”这是由于我们民族屡遭忧患的苦难现实,以及有才能、有抱负的作家却穷愁潦倒,同被压迫人民比较接近的状况所决定的。鲁迅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的这一风格,并在新的现实基础和思想基础上有新的发展。用“沉郁”或“沉郁顿挫”虽然概括不了鲁迅的全部风格,但却可以概括他艺术风格中的一个主要特征。沉郁,不是沉闷郁结。沉,是深沉,沉实;郁,是蕴积,含蓄。由于蕴积深厚,发而为文,故深沉有力,“志隐而味深”。鲁迅自评他的《狂人日记》为“忧愤深广”,其实何止这一篇,他的大多数小说都是这样。他为我们民族而忱,为我们的人民而忧,为人民的沉迷不悟而愤,更为中外反动派的残酷统治而愤。这忧愤又何其深沉,深广。他不仅目睹现实,而且远瞩历史。他的作品不限于一人一事,而概括了当时社会的极当然现状。很多学生最初对此不屑一顾,总觉得是浪费时间,不愿配合教师的活动。我几乎每节语文课前活动不是自己讲述有些作品的情节,来激发学生兴趣;就是找一些作品鉴赏的资料读给他们,用作品的价值拉动他们。
2
有时把这个活动直接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来讲。通过调动学生大部分都积极参与其中,并能写出读书报告,让他们在全班交流。教师通过这个活动既有利于自身专业成长,又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时,只有内心沉静,主体意识强烈,才会做得有个性,才会符合自己的个性特征。阅读更是如此。读一部作品,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把自己置身于主体地位,把作者看做是思想的对话者,心灵的沟通者和话语的交流者。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编排有时同一个作家同时有几首诗词让学生来鉴赏。苏轼就是如此。初中加高中散文一片诗词近六首,这足够对一个作家进行专题探讨。从作家生平、诗词风格和主要情愫等几个方面来探究。选取一些课外能够代表苏轼人生轨迹的诗词让学生理解和背诵,拓展学生诗词积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高中阶段关于古诗词应该掌握的内容,在教师引导下,无论写作手法、情感态度,还是人物形象,都会有个质的飞跃。并且会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他强调“诗须要有为而作”, 主张诗贵传神,崇尚“天工与清新”。 苏轼词在风格上也有很大突破。.苏轼词风可分: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
3
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苏轼的人格潜移默化中会对学生思想品质产生影响。“一个开发心灵者听到另一个开放心灵者的话语,惟有此时,真正的共同人生才会出现。”读者与作者交流所追求的根本点就在这里。实际上,一个积极主动的读者,从来不仅是文本的读者,也是批评者和创作的参与者。让作品真正走进内心,使内心沉静包容。一部好的作品都给读者一个再创作得空间。由于对一部作品的探讨,会使读者查阅许多与之背景相关的资料,这样使读者变得更为丰厚和踏实。
通过这样专题性的探究阅读,学生无形中思想上就会追求进步,心怀家国,志趣高雅。唯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自己心性沉静,不轻浮。
读书是很个性的事,出发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所选择阅读范围也就千差万别。但高中生的阅读时间毕竟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还要让他们读到精髓,这就需要教师的推荐。推荐书目重在经典书目。经典名著之于热门畅销书,恰如恒星之于流星,时间是最好的鉴赏者。作家张炜写过一篇文章《时代的深度阅读》,提请读者注意“要在一百年的坐标中找作家作品”。是啊,唯有百年的创作空间,唯有百年的阅读筛选,作品才能沉淀为经典。而冲动的“快阅读”和盲动的“热阅读”也可能凝聚为冷静沉着的“深阅读”。读就会有收获,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让学生读起来。让语文肩负起培养学生心灵健康向上的职责。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