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未来型”军事人才培养

2022-10-28 来源:步旅网


“未来型”军事人才培养浅析

(武警广州指挥学院科技教研室\\图书馆 广东 广州510000)

摘要:人才和智慧历来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得突出和重要。着眼未来需要,从现在开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分必要。 关键词:未来型人才军事人才人才培养

审视军事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历史,就会看到这二者相关联的一个链条:前天培养——昨天使用——昨天培养——今天使用——今天培养——明天使用。因此,院校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争取未来信息化战争舞台上综合较量胜利的重要砝码。 一、科学定位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的新标准

(一)“未来型”军事人才要具有更加坚定的政治信念。军事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结构,是以政治信念为核心,以政治行为为外在表现,由政治心理要素、政治知识要素、政治品德要素、政治能力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多维结构系统。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的军事人才,其思想政治素质应达到:能及时感知现存的政治问题,能透过现象把握隐藏在其背后的政治本质,并且对自己所属阶级和集团的根本利益的正义性坚信不疑,最终能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投入到为实现本阶级和集团的理想而奋斗的事业中去。在敌我对抗空前激烈、作战环境极端险恶的信息化条件

下作战中,“未来型”军事人才内在的思想政治素质整体外化的形式便是七个“特别”: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听指挥守纪律的思想观念特别强,带兵打仗、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意识特别强,扎根基层、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特别强。

(二)“未来型”军事人才要具有更强的复合基础上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是掌握现代军事技术、懂得现代指挥艺术的优秀人才,科学文化素质强调具备“系统全面、综合整体、开拓创新”三种造诣,军事专业素质强调“专博合一”、“指技合一”、“指参合一”、“指管合一”四个合一。从“海、陆、空、天、电”五维一体的现实作战样式预见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必将是六维乃至更多维一体。每一维都对人才提出更专门的要求。现代军事系统各项构成因素的细化,要求人才不仅具有复合型的素质,而且应有适应各个不同层面和环节需要的个性化专长。我军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中,军种之间的界限将淡化,兵种之间的合成将愈加凸现,这就要求“未来型”军事人才在军事科技素质上,不仅是通才,而且是通才基础上的专门人才。

(三)“未来型”军事人才要具有更加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格。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将交错着兵器对抗的军事战、外交角逐的政治战、隐真示假的新闻战、信息战、恐怖恫吓的谋略战等等,这对直接参战的“未来型”军事人才的身心素质提出了更高的

标准。总体上讲,其标准是“两个过硬”:承受高强度、严酷作战环境的过硬身体,承受恶劣、困难作战条件的过硬心理。具体而言,要具有“遇喜不惊,临危不惧”和百折不挠的心理承受力;具有适应异常艰苦紧张、残酷险恶环境的生理和体魄的承受力;还要具有冷静思维、“践墨随敌”、虎虎生气的创造活力。 二、科学谋划“未来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一)拓展思维空间,坚持开放性。培养“未来型”军 事人才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必须牢固确立“大开放”观。一是决策思想要开放。军事教育领域的决策者应摆脱传统人才培养观念的束缚,面向世界、面向社会,吸取外军军事人才培养、国家教育科技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针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最大限度地拓宽视野,科学地进行预测分析,构建人才培养的开放机制。二是培养对象要开放。面向社会引进高级人才,特别注意对有发展潜力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彻底摆脱阻碍人才脱颖而出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充分认识相应岗位武器装备、作战手段等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对人才的需求,不拘一格地培养和选拔人才。三是培养途径要开放。走开与外军和外军教育训练机构交流的路子;拓宽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的路子;通过走军、政、后联合培养,诸兵种合成培养的路子,最终打破军种院校之间的界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军事人才共育。

(二)延伸思维逻辑,突出发展性。一是要有展望未来的人才

目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军事变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以美军为代表的外军教育决策者们认为人才培养不能局限在“现在时”,必须要面向未来,有发展的前瞻性目光。这也应当成为我军“未来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之一。二是要有面向未来的人才标准。人才标准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时时常新、刻刻常增的鲜明时代特征。人才标准应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和战略环境发展变化同步。因此,应把人才标准动态化,不断加强“未来型”军事人才素质结构的科学预测,适时调适人才标准,从而使院校对人才的供给与部队对人才的需求实现无缝衔接、达到有机统一。三是要有适应未来的人才群体。现代化部队合成程度越来越高,人才分工越来越细,对群体功能要求是发展变化的,群体结构也应适时进行动态调整。要根据系统整体的需要,优化群体结构,有序排列组合各种优秀人才组成的单元要素,搞好军事人才群体结构预测,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各类人才的培养比例,充分发挥其功能价值,表现出强大的内在活力。

(三)把握思维序度,突出系统性。一是要自觉地将“未来型”军事人才培养纳入国家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大系统中。军事人才培养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必须坚持在全局中谋局部,将军事人才置于国家人才发展战略这个大系统中进行考量。进一步搞好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的自然衔接,依托国民教育培

养,合理利用地方院校科学文化教育资源优势,发挥军事院校体系的专业优势合力培养人才。二是要改革院校“未来型”军事人才培养的体制。从“未来型”军事人才群体的客观要求出发,改革和完善院校培训体制,优化人才培养的院校体系,紧贴未来作战变化,科学预测人才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面向,重点建设一批军事斗争准备急需、符合军队建设发展方向的学科专业,逐步实现军种内各兵种的合成教育。三是要有实现未来的育才制度。美军高级军官从少尉晋升到上将大约要进8次院校,有效地提高了美军军官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为我军人才培养提供了参照。建立“4+x”优秀人才培养制度,把专业院校、培训机构、部队岗位作为人才培养的整体平台,拓宽“x”的培训时段和内容,为其多兵种的岗位轮换锻炼、在职学习、入校深造创造良好条件。构建继续教育体系,优化整合军内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开辟“未来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新领域。

三、科学设计“未来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新方案

(一)要将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向“未来型”前移和滑行。为达成“未来型”的根本目标,在教学总体方案中,要注重突出三项教育:一是要着眼人才后继发展突出基础教育。初级院校主要是打牢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基础知识的基础,使人才具备很高的智力和很强的军事基础学养;中、高级院校主要是打牢履行职责所需的综合知识,使人才在未来履行职责上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二是要着眼

人才职务发展突出专业教育。将教育的内容指向高一级岗位所需的知识上,使培养对象在受教育中探索和掌握未来新岗位所必需的知识。三是要着眼军事技术和军事学术的发展突出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教育。使人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会因军事技术和军事学术的发展而落后,以超前性教育培养出“未来型”人才。 (二)要将人才培养的教学环节向“未来型”改革和完善。一是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以信息化条件作战理论研究为先导,设置与军事斗争联系紧密的作战指挥类和与新装备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类课程,尤其应加大军兵种战术运用的课程,使人才得到技术——战法——指挥一体化的联动提高。二是在教学内容上。优化本级教学内容体系,适当增加上一级甚至上二、三级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紧贴世界科技与军事学术的发展,针对可能担负的任务变化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这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具体实践中,可采取问题启发诱导、组织研究讨论、讲授与对话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四是在教学实践环节上。立足部队长远发展和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实际,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加强对抗性和模拟化训练。拓宽参观见学、代职锻炼实践领域,使人才置身于部队发展的大环境中提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将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向“未来型”建设和优化。师资力量是“未来型”军事人才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拥有优化的师资

结构才能培养出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人才队伍。一是要大力吸引外在教学力量。聘请作战部队的主官讲授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等课程;聘请地方院校或政府机构专家学者讲授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推行远程教学,集中各院校教学研究成果,形成链条式的技术知识带,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要大力加强自身的教员队伍建设。把教员的选拔、培养和提高提上院校教育的重要议程,要从部队优秀干部、优秀应届毕业生、地方专门人才、退休教官队伍中精选教员,还要从部队或地方聘请客座教授,形成严格的选拔程序、标准。要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提高教员队伍,特别注重中青年教员的培养资助,提供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机会,鼓励投入学术研究;适当保留教学骨干,形成终身教授等一系列制度,以实现教员队伍的良性循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