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_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22-10-31 来源:步旅网
部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三年级下册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读“窃窃

私语、单细胞海藻”等9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把海底

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写清楚的。

3、 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 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重点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

效果。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你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指生说)

2、(出示地图)这幅地图上蓝色的部分都是海洋。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知道大海最深的地方在哪吗?(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对比珠穆朗玛峰8844米。) 3、齐读课题23《海底世界》。 二、学习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指3生领读 (重点讲解多音字“差”)

1

2、词语你们都读准了,生字能不能读准呢?小鱼游戏(开火车)。 三、学文

(一)理清课文脉络

1、同学们,课文一开头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来读一读?(指生读,齐读)

这篇课文的开头跟我们原来所学的开头有什么不同吗?(问句)课文用一个问句作为开头,你有什么感受吗?(指生说)

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当中哪一句话可以回答课文开头的问题,找到后请你用直线画下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中心句、 首尾呼应。

3、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指生说。(光线、声音、动物、植物、矿物)

那么海底究竟是怎样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光线

1、指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令你感到海底的景色很奇异?(自由回答)

(1)(出示“海浪图片”)海面上的海浪这么大,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澎湃)。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呢?(依然很宁静)谁来读一读?

(2)这是为什么呢?(指生说)

2、现在你们就是潜水员,穿上潜水衣潜到海底去。(师配乐朗读)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你们发现了什么?(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

2

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3、海底为什么这么黑啊?(指生说)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声音

1、海底一片黑暗,那么宁静,那么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设问句”。 “过渡句”。)

2、同学们,既然海底是有声音的,但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能听到吗?(听不到)我们需要用什么去听啊?(出示图片:水中听音器)海底究竟有什么声音呢?(指生说: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3、理解“窃窃私语”

(1)海底的动物们都在窃窃私语。“窃”是这节课的生字(屏幕出示金文当中的“窃”),讲解造字本义。

(2)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私语”指在私下里小声交谈。) (3)句子对比: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海底的动物常常会发出轻微的声音。

(体会拟人表达的好处)

(4)你能用“窃窃私语”说一句话吗?(指生)

4、作者围绕着“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是怎样把这段话写清楚的呢?(体会拟声词、排比句)。

5、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不是)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除了这几种声音,还会有什么声音?你能按照排比的

3

句式说一说吗?先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指生说)

6、海底的动物们在不同情况下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谁找到了?(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7、现在让我们一同再来奏响这美妙的海底乐章。(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动物)

1、海里的动物活动起来也特别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看第四自然。这一自然段主要给我们介绍了什么?(生: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2、那么课文是怎样把动物们的活动方法写清楚的呢?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着完成表格当中的内容,一会儿起来给大家汇报(表格) 动物名称 海参 梭子鱼 乌贼章鱼 贝类 活动方式 靠肌肉伸缩爬行 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向前喷水 利用反推力 巴在船底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活动特点 慢 快 迅速后退 自己不动 3、对比: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都是拟人的写法) 4、那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几种动物写呢?(指生说)作者是选择了活动方法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来写。

4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植物)

1、海底的动物们有不同的活动方法,那海底的植物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对比着这两个自然段看一看,这两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类似的地方?

(1)都有中心句。

(2)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来进行描写。

2、那这一自然段又是从那两个方面把海底植物的差异写清楚的呢?(色彩、大小)

六、学习《海底世界》第六自然段、总结板书

1、海底的奇妙还不止这些呢: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2、难怪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总结板书,分析文章结构“总-分-总”。 4、现在你想不想去海底世界看一看啊?(播放视频) 七、推荐阅读、总结下课

1、推荐《海底两万里》,这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

2、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们对海底世界一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部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三年级下册

《海底世界》学情分析

5

我班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他们生活阅历浅,对海底缺乏更多的了解。但他们求知欲强,因此通过课前交流自己见过的大海,课内多媒体演示,通过利用海底色彩鲜艳的图片,以及妙趣横生的视频,课后拓展延伸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在海底世界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旅行,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开放性、研究性学习。

结合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了解的“中心句”学习,下册三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延伸到本单元导语及课后题,包括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练习设计,都以很好的梯度反复明确了目标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部编教材更要去我们在语文教学时要重视整体意识,关注单元整体,课本乃至语文教学体系的整体,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整体。这也是我粗浅理解并一直在学习并内化的“大语文观”意识。

部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三年级下册

《海底世界》效果分析

项 目 对题率 应对 实对 人数 人数 情 况 分 析 举 例 6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100% 音,在下面画46 46 掌握情况, 全班同学都能扎实掌握。 出差(chāi) .(chā)异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差.对“差”这个多音字的差(chà)点儿 .“√”。 本题考查学生课文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95.65% 46 44 个方面写出了海底世界植物的“植”只写的特点,但有两名同学了两横。 出现错别字。 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快乐100% 阅读 46 46 大”这一段的学习情况,完成情况很好。 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海底的“底”没加都能写成课文是从那几点。 “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本题全对。 部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三年级下册

《海底世界》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通俗形象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7

全文共7个自然段,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以问句开头, 既吸引作者,也点明这篇课文要介绍的是大海深处的情况。第二部分(第二至六自然段),紧扣第一段提出的问题,写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大特点。其中第二、三自然段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第二自然段主要讲海底是宁静的,第三自然段则补充说明海底虽然宁静,但借助水中听音器可以听得到海底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第四至六自然段分别从动物、植物、矿产3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也回应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问题,前后呼应。

本文在表达上突出的特点就是结构清晰,不仅课文整体结构非常清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而且中间部分的每一个段落也都明确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从海面到海底的光线变化;第三自然段围绕海底声音来写的;第四自然段围绕海里动物的活动方式来写的;第五自然段围绕“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来写的;第六自然段写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藏。以第四自然段为例,这段一共5句话。第一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接下来第二至五句具体介绍了5种动物的活动方法:它们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有的极快,有的极慢。这种介绍充分说明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把第一句的意思说具体了。课文这样的结构使阅读变得十分方便。此外,课文虽然是介绍海底相关知识的,但语言生动、形象,比如,运用拟声词描写海底动物声音的句子:“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样啾······”一连串的排比和

8

比喻,让我们对海底世界的声音有了感性的认识。

部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三年级下册

《海底世界》评测练习

一、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1、 海底世界的差(chā chà chāi)异也很大。 .2、 两只美丽的角差(chā chà chāi)点儿送了我的命。 .3、 爸爸今天出差(chā chà chāi)了。 .

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海底的 、 、 、 、 ,来把海底世界 、 的特点写清楚了。

三、 快乐阅读

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 ”画出来。 2、这一自然段从植物的 、 这两方面介绍了海底植物的差异。

9

部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三年级下册

《海底世界》课后反思

《海底世界》是部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体会问句开头的好处。第二至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开头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植物、矿物,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也回应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问题,首尾呼应。

上课伊始,我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的,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接着出示世界地图,从地图中感受海洋面积的广阔,并以马里亚纳海沟和珠穆朗玛峰对比,让学生感受海底的深。

随后提出“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感受问句开头即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可以提示文章的主

10

要内容。初读课文,让学生画出那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启发学生从文中找到重点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知道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话来写的。接着,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八个字,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写出了海底世界的特点,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同时也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从怎么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通过交流讨论,学生都知道课文是从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植物、矿物来写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回顾教学过程,觉得自己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中,播放多媒体课件,通过海底世界色彩斑斓的图片及视频,展现海底世界之美,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将学生注意力紧紧吸引,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落实语文要素,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在落实本课的语文要素“写清楚”时,先从整体着手,让学生了解是从海底世界的特点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然后又了解了文章是从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植物、矿物来写出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和物产的丰富。接着,在每一段的教学时,也都围绕“写清楚”

11

展开:课文在描写“声音”的段落,是通过拟人、排比、拟声词等运用,来讲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写清楚了。在描写“动物”、“植物”的段落,作者都是通过中心句、列举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展开介绍,教学“动物”这一段时,我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让学生了解这一段作者是通过列举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这几种活动方法最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来把“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写清楚了;而描写“植物”的段落,作者也是运用同样的方法来介绍,因此我通过这两个自然段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发现作者是通过列举海底植物的色彩、大小的差异,来讲“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写清楚了。

三、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中,不仅是为了完成讲课而讲课,而是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接受知识,这也就是注重了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本节课,在理解“窃窃私语”时,先是出示金文中的“窃”,给学生讲解这个字的造字本义就是“偷”,然后是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偷偷地私下里小声说话,再通过换词对比,感受课文拟人修辞的妙用,最后用这个词语说句话,落实到运用,整个过程清晰有条理。最后回归课文感受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情境。再如:在学习动物的声音时,先引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拟声词的趣处。然后再以“海底还有哪些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有的像……有的像……”排比句式说话,同时锻炼语言能力。

12

四、课后延伸,拓展阅读

学习完全文,通过视频带学生们游历海底世界,也给了学生更直观形象的享受。随着有效教学框架的不断深入,课外拓展“以文带文”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重点推荐阅读了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并给了学生具体提示,可以特别关注对于海底奇异景象的描写。它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海无涯,我想只要我们肯于钻研,积极挖掘教材中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坚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向,那样将会收获一个更加精彩的语文课堂!

部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三年级下册

《海底世界》课标分析

《海底世界》是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本课教学前,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也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一、第二学段(3~4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

(一)识字与写字 1.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13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4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15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本课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课程目标的研读,以及针对编者编排意图的揣摩,本课的教学我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5、 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读“窃窃

私语、单细胞海藻”等9个词语。

6、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把海底

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写清楚的。

7、 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8、 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重点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

效果。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说出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把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写清楚的。

2、教学难点: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