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在全体老师和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绿植树行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令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二、行动口号:
行动起来,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三、活动时间: 20xx.3.12
四、活动内容:
1、植物种植全校播种行动:
学校在升旗仪式上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活动地点: 麻阳文明山
3、活动时间安排: 3月12日上午9点左右 4、参加人员:
校团委莫国勇、八(6)班班主任舒慧工会主席滕召碧、黄长青老师、八(6)班与九(6)班全班学生100人。 5、活动流程
1、首先由我校团委与团县委及林业局联系好。
2、所有参加人员于3月12日上午9点在一中校门前集合(务必要带好锄头、提桶)统一前行。
3、在植树地点将分成几组与当地居民一起挖坑、填土、扶树等一系列工作,并且将此次活动拍摄成照片。
4、将此次活动的资料、照片整理作为今后的材料。 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3月12日是国家规定每年植树节活动日,在这大地回春,世界万物呈现勃勃生机之际,学校政教处、团委会以植树节为契机,开展”提倡绿色环保,美化校园环境”的实践体验系列活动。本篇文章来自。要求各班级积极宣传、人人参与,将学习知识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增强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学校添风采。 二、活动口号
爱护环境,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三、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2日 四、参与对象
团委会教师、青年志愿者、初二年和高二年班级团支书 五、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一)”绿色环保”植树节宣传倡议活动(3月12日)
团委会、学生会统一发放”植树节”倡议书,宣传本次的环保绿化活动。 (二)”绿色环保”主题活动(3月12日)
当天下午,由团委会老师组织学校青年志愿者和班级团支书携带道具到学校新校区进行植树、浇树、护树、环保等活动。本篇文章来自。同时号召青年教师共同参与”提倡绿色环保,美化校园环境”活动在校内及校外周边展开,带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活动,一起行动。 1.主题班会:20xx年2月12日(星期二)班会课时间,各班级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并上交班会课教案给政教处张凉凉老师处。
2.校园美化活动:青年志愿者负责清理、打扫校内外卫生(包括操场及四周一整圈的树木,做到浇树、护树、给树松土等、清理校内外绿化带中的枯草、杂物、垃圾等),重点是擦拭干净学校科学楼和图书馆楼梯扶手。 3.校园绿化活动:参加新校区植树、护树活动的成员于3月12日下午第四节在礼堂前集中,携带锄头、铁铲、水桶等道具,统一步行出发。所有参加活动人员在活动过程中要服从有关人员的安排和指导,要注意安全,以免出现意外。 4.职责分工:
领队及联络工作:
组队及实施工作:第一小组(初二、高二年团支书20人) 第二小组(青年志愿者20人) 第三小组(青年志愿者20人) 拍照:
5.其他团委会教师同行,活动时一定要认真负责,互相协助,按质按量完成劳动任务,不得无故缺席。
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3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万木吐春,正是植树的时节。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家族成员种类烦多,用途不一,但它们都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都承担着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幼儿对树木缺乏全面的了解,他们有关树木的经验很零碎。因此我们大班年级组决定在三月十二日植树节这一天带领孩子们开展一次植树活动。让他们亲自去植树,通过植树感受粗浅的种植知识,同时通过植树前后的谈话,让幼儿了解树木的种类,用途以及保护树木的方法。 活动目标:
1、了解树木的种类,用途以及保护树木的方法。 2、能愉快的参与植树活动,学习粗浅的种植知识。 3、在劳动过程中能与同伴相互合作。 4、感受大自然、周围环境的美好。 活动准备:
1、小树苗若干棵,浇水工具(盆、桶、杯子) 2、事先选择好场地,挖好坑 活动过程:
一、植树前的谈话
1、今天是几月几日?(三月十二日)
2、你知道三月十二日是什么节吗?(植树节)
3、你认识哪些树木?(引导幼儿说各种树木的名称) 4、你知道树木有什么作用吗?
(先让幼儿互相讨论,再请个别幼儿说,教师最后作小结,告诉幼儿树木可以制作家具、
打门窗、结水果;还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5、你植过树吗?你知道如何植树?
(引导幼儿讨论植树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带领幼儿来到植树地点植树,提醒幼儿在植树过程中注意同伴间的分工与合作,并进行安全教育。
三、植树后的谈话(带领幼儿回到活动室后组织) 1、小树栽下去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得出结论:要浇水,不摇晃。) 2、欣赏音乐《爱护小树苗》
四、待小树苗成活发芽后可带领幼儿去 观察记录小树苗的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