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势在必行
万荣县现在大部分果园都是上世纪80年代末
矮化密植栽培是世界苹果发展的趋势,展望未来,我国已经具备发展矮化栽培的条件,预计矮化密植栽培将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等新型经营方式的出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由于矮化密植栽培易管理,结果早前期产量高,所以果实品质优,近年发展进程明显加速。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砧木、苗木、品种、施肥等因素一直是制约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关键,近年来,M9、T33等矮化自根砧的应用,大苗栽植、短枝型品种配套技术的推广,肥料供给种类增多,覆盖保墒、节水灌溉、肥水一体化的应用,果园机械化的普及,极大地优化了矮化密植栽培的条件,使矮化密植栽培由不可能变为可能,进而走向成功。4.3
发展重在简约
近年来随着我国苹果产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到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苹果产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新一轮产业调整的序幕悄然拉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苹果种植业中从业人员的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一方面是种植规模的持续扩大,另一方面是从业人员减少和年龄结果的老化,形成苹果生产中的突出矛盾,因而,从本世纪初开始,苹果生产中各种管理措施逐渐向简化、省工化方向发展,简化省工栽培技术已是苹果生产的主要趋势。
90年代初栽植的老果园。由于当时的株距行距树形的多种原因导致现在果园郁闭、光照严重不足。通风透光是果园要求的重要生产条件,密闭果园条件恶化,产量低,品质差,甚至绝产。放任生长树,树枝紊乱,成花少,坐果率低,或适龄不结果。所以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非常重要。进入果园,首先应该看到群体光照,怎样才能做到?最起码行间距通畅,行间投影有明显的光斑带,能够区分开不同的树行,树与树的投影之间也应该有光斑带,能够分开一棵树与其它树的投影。对严重影响光照的主枝干和大侧枝,应该做上记号,给冬季果树修剪或间伐提供依据,为下一年果树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打好基础,使果园都能实现高产优质、效益最大化。再一个果园严重密闭,直接导致病虫害加剧,土壤板结,通气差,根腐病高发,果园机械不能进地操作,所以劳动成本增加。间伐工作势在必行。
临猗县观光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于润欣
(临猗县果业发展中心
山西临猗
044100)
果业作为临猗县的支柱产业,在临猗农业收入中占70%。休闲观光果业是以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是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兴朝阳产业。将果业发展和休闲旅游相结合,把单一的果品生产扩展为集示范、科普、休闲、销售为一体的观光果业,既促进果业发展,又促进农民增收。果农发展观念已有所改变,合作社、采摘园等初步成立。发展中仍存在观念不足、模式单一、科研水平有限、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临猗县位于山西省南部黄河金三角地带,年均气温12.9℃,年日照时数2353小时,平均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217天,为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大县。现有耕地10万公顷,果树种植面积达7.3万公顷,其中苹果4.7万公顷,枣1.3万公顷,桃、梨、石榴等小杂果1.3万公顷,年产各类水果225万吨。形成“坡上苹果坡下枣,半坡石榴好”的大格局,举办旅游观光休闲活动可以贯穿全年。临猗县发展观光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开发潜力巨大。1.2
新技术的大力推广
县果业中心大力推广“两大设施配套、六大技术集成”(即果园间伐,果实套袋,果园种草,无公害防治,授粉增产,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水肥一体化灌溉,
1临猗县果业现状
1.124
果业发展情况
搭建防雹网)。同时配备物联网信息平台、土壤养分配方触摸屏、农产品残留检测等先进管理设施,实现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生产出的有机苹果个大、色艳、汁多、甜脆。1.3休闲观光果业的进展1.3.1
依托城市周边
在县城周边建立了以黄斗景
为核心的酥梨循环园,铺设3500米循环路,建设90米2观光台1座,延伸500米观光长廊,发展一批“一村一品”精品村。1.3.2
依托地理优势
以大嶷山现代农业示范园为
例,依托大嶷山层次丰富的景观视野,建设成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生态种植培育基地、本地生活配套中心、水果仓储交易中心。打造出一流的、富有灵性的大嶷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3.3
建立旅游观光循环圈
以示范园带动周边农
户,打破传统种植理念,打造现代生态精品果园。经过合理规划布局和道路规划,立足“大循环、大手笔、高起点”,打破村与村的界线,构成多个旅游观光循环圈。
22.1
休闲观光果业的主要类型
科普示范型
选择交通便利,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以果品生产为主体,建设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和现代化果业生产设备,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观光、学习、科研的需求。同时推出当地“名、特、优”果品,提升知名度。2.2
设施栽培型
利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进行促成栽培,在设施内应用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现代化栽培模式;利用矮化技术、人工造型技术培育各类型果树盆景;引进南方热带水果进行栽培,吸引游人。2.3
果园开放型
在果农原有的果园,运用整形修剪技术,在满足果园产量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树体的观赏性。并尽量推行有机种植,在赏花与摘果时,确保果实的健康、安全、绿色与环保。
33.1
休闲观光果业存在的问题
开发意识存在偏差3.1.1
现代观光园开发
部分以公司为主体的观光
园偏重物质资源开发,对本地民俗特色、文化意蕴挖掘不足,乡村特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拓展与延伸,背离了依托农业产业平台发展的原则和初衷,致
使项目趋于城市化、商业化。主要来源为旅游收入,不注重农产品的种植收入,与传统休闲旅游模式相似,不能突出观光农业的特色。3.1.2
以农户为主体的经营
农户注重种植生产,对
游客的接待仅停留在赏花、采摘上,经营模式单一甚至雷同,休闲类项目缺乏。高层次的体验型、参与型、文化型项目更为稀缺,缺乏知识性、趣味性和新奇性。同时,农村的交通状况、卫生设施急需跟进,缺乏必要的休息、娱乐、餐饮等配套设施和服务,致使游客在园区逗留时间短,休闲观光果业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3.2经营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3.2.1
果业种植技术水平
与传统的种植业相比,休
闲观光果业需要果农具有更专业的技术水平,将果业生产向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3.2.2
休闲观光果园经营管理水平
农业生产具有
很强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普通的旅游管理者对果业生产不了解,缺乏管理经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3.3
第二、第三产业链条发展不完善
果品具有鲜活农产品的特点,产品后期的商品化处理、贮存、深加工有待进一步开发,以旅游带动果品及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加果品的附加值。经营者服务意识不强,作为一种休闲度假的方式,不仅要让游客体验农村的生活方式,更要在环境、接待、服务上感到放松、舒心。3.4
缺乏规划,质量粗糙
全国各地花海旅游项目不断开展,旅客的新鲜感降低。只适合大面积的种植一个或几个品种,同质化严重,缺乏有花有景的立体构图,没有层次感,游人的参与感差,观赏视觉单一,游客的关注度就会下降。如何形成特色花海游,让人们一到观赏季就惦记,值得我们深思。3.5
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由于市场竞争意识和宣传营销观念不强,许多观光农业景点宣传促销力度不够,需求和市场没有很好的对接,休闲观光农业难以获得较好的收益。
44.1解决措施
加大政府工作力度4.1.1
加强政府宣传引导
转变果农传统种植模式,
向观光果业方向发展。对各部门进行合理部署,以保证耕地面积、不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进行旅游开发规划。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
25
的工作路线,形成连片种植,利于旅游开发。4.1.2
加大财政投入比例
在政策资金方面,加大对
观光农业的投入,切实加强农村水、电、道路、交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1.3
加强人才梯度建设
现代果业生产需要科学
技术的支持,新品种选育、水肥施用、果树管理、产品后期包装、冷链运输和营销等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休闲观光果业是一个新兴产业,需要复合型管理人才,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人才。为了使果农的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得到补充和提高,应做好人才梯度建设,提前预防出现从事农业科技人员断层的现象。4.24.2.1
做好技术支撑加大示范园区的建设
以示范园带动周围村
4.2.3创新经营模式通过政府建设、企业投资、合
作社+农户经营等多种模式,创建有机生态高端果园采摘园,让游人既可以观赏,又可以品尝和购买绿色产品;建立亲子乐园,让游人亲自参与生产实践中,体验生产实践的乐趣,尽享劳动、丰收的喜悦;展销农副产品,带动更多产业发展;协调相关部门,融入民间技艺、民俗节气,吸引更多的游客赏花品果,体验纯正的果乡文化。4.34.3.1
扩大宣传,建立口碑借助网络平台发布信息
大多数年轻消费者
在网络收集信息,查找一些体验过的消费者的一些评论、图片,从中选择口碑较好的观光果园。在相应的团购网、旅游网上发布信息,做好与消费者的互动,建立良好口碑。设立自己园区的网站,专业性要强,让用户对园区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发布信息,扩大宣传范围。4.3.2
加大品牌建设加强经营者的品牌意识,推动品牌建设,依托休闲观光果园的发展,进行果业品牌推广,提升知名度。通过品牌的推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可以预见,休闲观光果业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果业,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渠道,改善农业结构,为加快“三市一中心”建设步伐发挥应有的作用。
庄发展,推广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果园间伐、田间生草、“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等工作打造高标准果园。改变果农生产服务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为发展观光果业提供坚实的基础。4.2.2
加强科普教育
将当地农业的发展史,先进的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如滴灌、喷灌、信息化管理、矮化栽培、盆栽等,新品种普及,当地优良的鲜活农产品,农副产品加工过程做成展览的形式。结合现实中的体验,增强科教性,同时营造绿色舒适的自然环境,让人们在游玩中增长知识。
浅谈夏县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全太,薛
峰,马汪霞,李红龙
山西夏县
044400)
(夏县农委果桑站
夏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条山西麓,运城市的东北部。南接平陆,西邻盐湖,北连闻喜,东北与垣曲县接壤,东西隔黄河与河南省渑池县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1′~111°40′,北纬34°56′~35°18′之间。全县地形复杂。中条山由东插入,峨嵋岭由西穿越,鸣条岗横贯其中。整个地形是东高西低,东西长,南北窄,山地多,平原少。地形概貌为“七山二川一丘陵”,平均海拔510~650米。夏县属暖温带大陆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9℃,年降雨量400~700毫米,年日照时间2218小时,无霜期208良,气候适宜,土壤多样,非常适宜苹果的生长。26
天,境内山川相连,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大气环境优
多年来,夏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审时度势,正确决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紧紧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把苹果产业作为兴县富民的主导产业常抓不懈,把苹果列为全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科学制定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夯实目标责任,强化督查考核,使苹果产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但是,从目前苹果发展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苹果规模化程度不高、晚熟品种比例偏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高新技术普及率较低、标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缺乏等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