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语言的钥匙,开启语文学习之门

2021-05-31 来源:步旅网
用语言的钥匙,开启语文学习之门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30期

魏智慧:湖北省云梦县城关三小教师

1986 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长期坚守教学一线,多次开设各类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所辅导的学生在各级比赛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多篇论文在省、国家级刊物获奖,撰写的《把课堂变成生动的舞台》《互动式作文批改实施方略》等论文在《文学教育》等杂志上发表。

文/ 魏智慧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教好语文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因此,老师的教学语言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首先是语言艺术的教学。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如何运用语言技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课前导语要巧妙设计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导语很重要,一段精彩的导语意味着一节语文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自控力还不是很强,精彩的导语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上课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根据课文类型设计导语

这类导语要求老师在设计时,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以及文体形式来构思。比如文体是寓言的课文,老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大家喜欢听故事吗?好。既然大家都喜欢听故事,那么这节课,就由老师首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导语要简明、概括

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抓住教材的核心内容和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用简明、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于学生尽快了解课文内容、掌握有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导语切忌繁复冗长,这会让学生听了一头雾水,抓不到重点,从而失去听课的兴趣。

导语要生动、有感染力

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比如在教低年级的同学认识生字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这样去设计导语:“上节课老师带大家认识了‘奋’和‘鲜’这两位汉字朋友,但我们班的同学不认识的新朋友还是挺多的,今天老师就再为同学们介绍两位汉字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它们呀?”

课中语言要字斟句酌

言之有“物”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讲话要言之有物,而不要信口开河、夸夸其谈、空发议论、离题万里,更不要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言之有物的“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有意识地将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相关的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内容穿插其中,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这样教学的内容才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节课的教材做深入的钻研和细致的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确切含义及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这就是“序”,即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老师应在“序”上多下功夫,做到思路清晰,讲解自然就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这样学生才容易听得懂,教学效果才会好。

言之有“韵”

语音是语言的外壳,较好地利用语音,不但有助于传情达意,还可以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性。因此,语文教师要用好教学语言,就要避免平铺直叙,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时而平铺直叙、时而抑扬顿挫,时而轻声细语、时而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使之具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语文教师这样的充满韵味的语言,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能使学生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思维的调节、转移和强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言之有“别”

除了导语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而设定之外,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采用不同风格的教学语言,也就是教学中的语言要言之有“别”。比如,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就应更形象具体、亲切生动和有趣味性;如果教学对象是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则应更多一些深刻、明朗、隽永和哲理性。

课尾点评要幽默风趣

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师的幽默会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所以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幽默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一下点评的话,就会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情感交流。

比如,在某一次课堂教学中,我提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仍然有许多同学没有举手。当我的目光反复停留在一位学生身上时,他也不好意思了,慢慢举起了手……他的回答虽然声音不高,但答案却是令人满意的。于是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我笑着对那位同学说:“对于刚才的问题,原来你早已深思熟虑,成竹在胸了,不举手原来是想留一手,怕别人向你学习呀。真有你的!”随后,班上同学都笑了起来,他也不好意思地笑着低下了头。在接下来的课堂上,这位同学举手发言的次数明显增加了。

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有一些影响课堂纪律的不良行为和现象发生。这些“突发事件”出现后,如果老师在批评教育时对学生厉声指责,往往会令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这样的教育不但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是教师能够在课尾的点评中,语言更有趣、更幽默,灵活机动地让受批评的学生“痛”并“快乐”着的话,这样会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一次课堂中,有位学生会反复地重复前面几个同学的回答。但我并没有当场去指责他,而是在课尾的时候笑着说:“XX 同学,老师看你刚才在课上认为几位同学的回答很重要,所以怕忘了,都会再重复一下,那现在就请你再为大家把刚才的几个重点答案再强调一下,让同学们都增加一下记忆,好吗?”这样一说,这位同学不仅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也不至于尴尬了。不难发现,老师一句善意风趣的话语就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能够抚慰学生的焦灼的心灵,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要想小学的语文课堂精彩丰富,语文教师除了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尾的语言组织上多下功夫之外,也可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手段,在语文教学领域里使用,作为教学语言的辅助和补充。如图片、表格、实物、模型、标本、音乐、幻灯、录音、录像、广播、影片、电脑、投影等这些辅助物的运用都将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

生动表达要多方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课标的阶段目标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实施这些目标,关键是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表现力和语言的神韵,让语文课堂散发它独特的魅力。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语文教师首先要拥有良好的语言表现力。绚丽多彩的语言是语文课的独特的风景线,缺少了的语言表现力的课堂就像是一潭死水,显得毫无生机。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劣成败。

所以,语文教学是由语言文字所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课程,语文课应该是充满诗意和韵味的,语文课堂的语言应该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生动有趣的。要达到这一步,不单单是语文教师口头表达技巧的问题,还有就是语文教师的知识总量、应变智慧、道德修养以及性格特征的外在表现。

对于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自身的文学修养很多时候会从教学语言方面体现出来,文质兼美的语言,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平时要积累一些蕴含哲理的名言警句,以及一些源于群众、广为流传的谚语、熟语,在教学中适当引用,并广采博闻,收集与教材相关的笑话、故事、游戏、诗词、当地方言、术语等引入课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

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就能使语言变得更加多彩,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总之,语文教师的语言就应像一把钥匙一样,去探索开启学生们思维和心灵的窗户,使学生能在品读或聆听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享受语言的魅力,丰富自己的想象,掌握更多的知识。

(作者单位:湖北省云梦县城关三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