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声音本身上,而常常忽略对所演唱的作品本身的分析。由于声音处理的依据是建立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之上的,因此只关注声音本身的声乐教学会使演唱的整体结构缺乏逻辑性。声乐教学中的音乐分析有自己特定的要求、内容与方法。其总体目的是通过分析把握音乐作品的结构脉络与层次,使演唱有理可依,有规可循。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与演唱效果。
关 键 词:声乐教学;音乐分析;结构分析;风格分析 中图分类号:J 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2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通常都特别注意歌唱技术的训练。大多数学习者也抱有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有一副好嗓子和一些音乐才能就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全部。但声乐教与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能发出几个漂亮的高音这样简单,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对音乐作品的诠释能力。因此,演唱者必须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完整深入的理解,并以此作为声音处理的依据,这样才有可能释放作品本身所蕴涵的音乐内容,较高质量地完成二度创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对所演唱的作品的分析
的深度对演唱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忽视对作品本身的分析,就使声乐演唱缺乏整体感,声音的处理缺乏逻辑,使整体的演唱效果缺乏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重视对所演唱作品的音乐分析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必需的。
一、音乐分析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提起对演唱作品进行分析,声乐教育者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对歌曲或演唱作品的歌词声韵进行分析。这当然是演唱歌曲所必需的,但我们还需要知道这首歌曲的结构、分句、风格,咏叹调在剧情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等问题。光有好的声音是演唱的基础,但如果对作品本身的问题没有很好的分析研究,就容易使音乐的整体缺乏立体感、层次感和结构感。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不像美术、建筑等艺术,结构是存在于时间过程之中的,如果对音乐作品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没有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那么演唱的整体效果就很难构成一个完美的空间结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分析对于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声乐教学中强调对作品的音乐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应对新作品的能力。因为演唱中的声音处理必须建立在对作品的分析上。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处理歌
曲可以避免学生毕业后只会演唱教师指导过的作品的现象,从本质上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二、声乐教学中音乐分析的内容
声乐教学中的音乐分析与作曲理论研究中的音乐分析不完全相同。在声乐教学中,音乐分析主要是与声乐的空间结构构建相关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结构分析
说起结构分析,人们首先会想到曲式分析。在声乐教学中,曲式分析虽然也是必然的,但它的要求却截然不同。比如当分析一首歌曲是三段式时,它就对声音的形象处理提供了依据和要求。因为在再现三段式中,第三段从音乐形态上来看与第一段相同,但其音乐意义却不同。再现段不是第一段的静止重复,而是音乐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再加上速度、伴奏等方面的因素,会在声音的色彩、亮度、力度、演唱的情绪方面产生不同的要求。如果对三段式没有这样一个逻辑性的认识,演唱者就会机械地处理首尾相同的两段,这样显然不利于很好地诠释作品。对音乐段落内部结构的分析也对作品的演唱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乐段内各乐句的关系、乐句的起迄等等,都对声音的形象有直接的影响。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演唱者在处理两个或多个相同的乐句时的呆板或缺
乏逻辑。如果对乐曲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对这样几个相同的乐句就可能采用更加合理的变化处理。再比如在许多歌词的结构和旋律的结构不一致的地方,只有经过细心的分析才可能正确断句。而这些细节对声音的表现力有着直接的影响。结构分析还包括更广泛的内容,在演唱组歌、套曲、清唱剧、歌剧作品中的选段时,这一点就十分重要。比如一段歌剧的咏叹调,你只分析咏叹调本身的结构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需分析整部歌剧的结构及情节发展的脉络,然后分析所演唱的咏叹调在这一过程中的阶段,咏叹调主人公在整个人物关系结构网中所处的位置等等。比如马勒的《大地之歌》第一乐章是一首歌咏人世悲愁的男高音饮酒歌,歌词源自李白的《悲歌行》。马勒改写的歌词为:“金杯中的美酒且不要饮,先让我来唱歌,请你倾听!我歌唱惊心动魄的忧愁之歌。当忧患临近,灵魂的花同里野草丛生,欢乐的歌已沉寂不可闻。生和死都是一片幽瞑!”。毫无疑问,“悲”是该段音乐的主要情绪。但作为一部大型音乐作品的第一首,无论从整体结构不是上从情感结构上来看,其悲都不能达到顶点,因此,在处理这一段的悲时就会获得比较好的把握。当然,从内容上来分析,这段歌词虽有因孤独而形成的悲,但也有诗人一种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意思,还有一点看破红尘,向往宁静的意思在里面。但从整体结构上来把握是保证情绪演绎恰如其分的重要保证。结构分析对声乐演唱质量的影响是间接和
潜在的,但却是完美的演唱所必需的。声乐教师在处理歌曲时,当技术问题解决后,对歌曲演唱整体的处理主要放在结构上,比如乐段的情绪及不同乐段之间的对比;每个乐句的走向、各乐句之间的关系与衔接等等。此外,结构分析还可能涉及到作品的音色布局、力度逻辑、高潮起落等因素。 (二)、风格分析
不同的音乐作品总给人造成某些不同的听觉与情感体验,任何作品都会在呈示的过程中以某种特定的风格特征呈现。作为演唱者,一个重要的表现目的是忠实作品的自身风格。人们常说某某人演唱的味道很对,这很大程度上是说演唱的风格把握得很准确。如果说结构分析关注的往往是作品内部的组织逻辑,那么风格分析总是关注作品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这一点对于声乐教学和演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演唱最本质的属性是演唱者和欣赏者之间的一种信息流通活动。著名未来学学者托夫勒在他的《科学和变化》一文中曾说过:“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即把问题分解成尽可能小的一些部分。我们非常擅长此技,以致我们竞时常忘记把这些细部重新装到一起。” 结构分析方法就是“拆零”,也就是将一首音乐作品的分解成乐段、乐句、乐节等等进行演唱的处理。而风格分析则是对音乐作品的整体面貌进行分析研究。我们知道,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的组织、音乐风格的形成,必然有其外
部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总是和作曲家个人的世界观、艺术观、艺术趣味,以及音乐语言创造方面的天赋相联系;第二,总是和作品产生的社会生活背景、其他文化艺术形式及美学思潮的演变相联系。影响音乐作品风格的外部因素非常多,作为声乐教学中的风格分析没有必要做到如此全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加以分析:1、确定作品的时代风格。比如是古典的、浪漫的还是现代的;2、确定作品的地域风格;3、作品整体的调式风格。比如要确定其调式风格是民族的还是西洋的、是哪个民族的;4、钢琴伴奏的和声风格。分析它是传统功能和声还是现代的非功能和声。 5、旋律结构风格。比如旋律音程的特点、变化音的特征、分句的特点、装饰音的规律等等。 (三)、背景分析
这一部分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应该说是做得比较好的。所谓背景分析就分析与音乐作品间接相关的历史人文背景。这一点对于大型作品特别是歌剧的演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要了解歌剧作品的作曲家,因为作曲家的生平蕴含着复杂的人生经历,许多伟大的作品都是作曲家在命运之路上艰难地跋涉时的情感产物;了解歌剧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演出时的盛况;分析角色主要的唱段;唱段表现的戏剧情节、感情冲突和环境氛围等等。这样的分析可以使演唱具有一种历史感,可以在对作品背景了解的基础上使演唱者产生理性
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更好的演唱效果。
歌曲是音乐和文学的结合,对作品的文学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位诠释歌曲的音乐家的目标都是要反映和再创作曲家从歌词自身所激发出的最初的冲动。歌词赋予歌曲以色彩。歌曲的颜色,歌词的意象,必须被歌者通过内心的幻想画在每一个细节上,这样音乐作品内在的特性、情绪和精神才有可能被反映在演唱者再创作所营造的气氛当中。而要完成这些,就必须对歌词进行深入的内容分析,而不是仅仅关注它们的读音、声韵、开口闭口等因素。每一首歌曲都包含着歌者所营造的一种情绪和一种气氛。每一首歌都有一种情绪和一种气氛。拿现在已知的著名的中国作品来讲,已涉及唐诗宋词中的诸多作家,元代及明清的诗词作者,以及近现代的刘半农、徐志摩、田汉、光未然等作家。外国歌曲、清唱剧和各剧种所涉及的体裁有诗、剧本、小说、神话、史诗等。涉及的作家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法国的戈帝埃、魏尔伦,从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到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还有《圣经》中的故事、赞美诗、经文歌等也都进入了声乐文献。这就要求我们的声乐老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把歌词的正确读音教给学生,不要对文歌词的作者、时代、社会背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具有这样才有能力给学生讲清楚,才能使学生了解作品所在的整个时代风格,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表现作品的分寸。
三、声乐教学中音乐分析的步骤
在声乐教学中,对所演唱的作品进行分析可以依据以下步骤进行:
(一)、背景分析
包括作曲的时代、风格、技法特点;作品的创作时代、地点;作品产生时代的文化思潮;作品在音乐史上及作曲家本人创作中的地位;歌词分析。 (二)、结构分析
包括作品的曲式;内部的段、句、节之间的划分与关系;句势与走向;如果是歌剧等大型作品,还应分析整体的戏剧结构及音乐结构,以及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的重合与交错;高潮的酝酿形成等等。 (三)、风格分析
主要包括时代风格;作曲家风格;体裁风格;调式风格;和声风格;旋律风格等等。
当然,这些分析并不一定要以严格的先后顺序进行。但是老师应该设立一个明确的分析步骤,养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习惯。这样做可以使声乐教学更加科学化。因为声乐教学往往建立在个人体验基础上的教学法或者建立在直接模仿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法应当说是有其合理的部分的,
比如不少歌唱大师在讲述其歌唱方法时,主要就是描述其个人的内在体验,而许多老师也一直使用模仿的教学方法。不可否认,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乏成功的例子,但它同时是一种非常容易误导学生的感性教学法,其成功率和失败率相差无几。而步骤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兼顾因材施教的前提上保持教学的稳定性,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四、声乐教学中音乐分析的意义
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对所演唱作品的音乐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声音本身上,而常会忽略对所演唱的作品本身的分析。由于声音处理的依据和基础要建立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之上,因此只关注声音本身的声乐教学会使演唱的整体结构缺乏逻辑性。因此,只有把声音处理置于音乐分析的基础之上,才能使歌曲的演唱处理富于逻辑。
第二,如前所述,声乐教学中的经验式教学方法容易使教学过程变得随意,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声乐教学的科学化。 最后,注重声乐教学中的音乐分析,可以使教师从更多的方面去启发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品的诠释。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习获得一种可持续的音乐作品
处理方法,避免学生毕业后只会演唱教师指导过的作品的现象。从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当然,声乐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声乐教学中音乐分析的地位并不是要否认技能技巧训练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声音训练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理论知识修养是源泉,科学实践锻炼是关键,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及兴趣,使学生的认识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使他们有理可依,有规可循。 责任编辑:陈达波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6.
[2]李维渤.西洋声乐发展概略[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3]邹长海.歌唱心理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1993,5. [4]彭莉佳.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