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 含答案

2022-03-13 来源:步旅网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 含答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A、说服 B、锻炼 C、榜样 D、修养

2、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 A.恒常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3、同学们学习一段舞蹈动作,刚开始进步很快,但一段时间后进步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这在技能练习上称为( )。 A 高原现象

第 1 页 共 12 页

B 抑制现象 C 遗忘现象 D 挫折现象

4、上课时小明和小红都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王老师直接批评了聪明外向但不认真思考的小明,对内向胆小的小红则耐心启发。她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创造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势利导原则

5、编写小学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目标 C、课程方案 D、课程计划

6、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书上,这种关于“学习”的观点没有处理好(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7、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第 2 页 共 12 页

D.探究法

8、“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9、明确指出教学就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 )。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卢校的《爱弥尔》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洛克的《教育漫话》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师说》

11、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为(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和理 D.目标管理

12、根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要求,我国小学现阶段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 )。

A、综合性

第 3 页 共 12 页

B、均衡性 C、选择性 D、时代性

13、白老师在班会上声情并茂地描述了钱学森历尽艰辛回到祖国 、 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种班会活动类型属于( )。

A 叙事型 B 讨论型 C 表演型 D 体验型

14、在板书写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15、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组织开展活动,体现少先队活动的( )。

A.创造性

B.组织性 C.自主性 D.兴趣性

16、以课程管理制度为依据,可以将课程分为( )。

A、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D、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17、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

第 4 页 共 12 页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18、*总书记在2016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其内容是( )。

①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②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③做学生提升能力的引路人 ④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⑤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19、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20、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 )。

A.波浪线 B.斜线 C.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第 5 页 共 12 页

1、简述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

2、简述检索文献需遵循的基本要求。

3、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唐老师布置学生回家用泥巴做手工,要求留意制作的过程和感受,给作文累计素材。不就,小强的爸爸就气势汹汹来找唐老师,质问唐老师为什么小强一回家就玩泥巴,不学习。唐老师就将小强的作文读给家长听。作文中提到小强曾经做过一个坦克模型,但是他爸爸非常生气,就一脚给踩坏了。家长听完小强的作文,表示理解了孩子的行为。 (1)评析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法。 (2)试述家校合作,应遵守的基本要求。

第 6 页 共 12 页

2、一位教师在教授《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做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阅读并作答。

给予是快乐的

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裕。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当

第 7 页 共 12 页

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

“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问题(一):请概括本文所阐述的故事并揭示寓意。

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三):设计本文的导入环节。

第 8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答案】A。专家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虽然时间发生了变化,但国旗的颜色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体现了知觉的恒常性。 3、A 4、B 5、A 6、B 7、A 8、C 9、C

10、【解析】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的第15句。 11、B 12、A 13、A

14、【解析】D。不同颜色粉笔写出来的字,可以引发学生的感觉同时对比,那些彩色粉笔写的字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15、C 16、B 17、D 18、C 19、C 20、D

第 9 页 共 12 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1)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具体实施形式:讲解教学方法;谈话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讲演教学方法。

(2)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具体实施形式: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

(3)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是指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媒体根据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等。 2、答案如下:

(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3)勤于积累; (4)善于思索。 3、答案如下:

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法值得学习。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中注意了家长其实是站到了学校的对立面的,只要求学校督促孩子的学习,家长不是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唐老师的沟通方法正是从小强的作文切入,说明了老师布置作业的动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从学生角度取得了家长的认同。如果唐老师借此机会教育家长的冲动,和对孩子发展的忽视,可能就更会造成与家长的对抗状态,之后的沟通就会带来麻烦。

(2)从以下角度作答:第一,改善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关系,注重平等沟通、发挥学校主导,调动家长积极性;第二,提高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能力,统一认识,共同承担孩子的教育责任;第三,畅通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渠道,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第四,提高家庭与学校的合

第 10 页 共 12 页

作层次,逐步提高家长的参与感,相互支援,合作共进。 2、答案如下:

案例中这位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中新的教学观,以及对教学方式转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新课改强调建立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再是被动地受课程支配,而是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教学的过程重于教学结果。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是更注重真理获得的过程。正如本案例中,教师在教学进行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改变上课的原有进程,体现了教学的创新,同时他重视学生知识获取过程,不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把问题留给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形成。

(2)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同时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校外资源进行综合的教学。在本案例中,该教师在学生疑惑“黄山为何不在五岳之列”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讨论,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良好趋势。同时除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还将疑问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利用多方资源形成研究报告,体现了课堂与校外社区的综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的转变真正突出了现代学生学习的特点,即主动、合作与独立、问题与探究性。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问题(一):

这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的快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给予,学会帮助别人,并从中体会给予的快乐。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给予、羡慕、兜一圈、富裕、不由自主、饶有兴趣”等词语的意思。

②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知道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的快乐从何而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来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保罗、小男孩的心灵,陶冶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

第 11 页 共 12 页

思想情操。 2.教学重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问题(三): 导入:

同学们.当老师表扬你时你什么心情呀?(很快乐、很高兴)但有一种快乐,不但表现在脸上,而且表现在心灵的感应,如春风拂过,涟漪荡开,这种快乐便是给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谁给予了谁?)

同学们的问题很好,前阵子有个小朋友到老师家做客,老师给他一根芝麻糖,他脸上便笑成了一朵花。这时来了个比他小的小妹妹,也盯上了那根芝麻糖,我让他分一半给小妹妹,你们猜怎么样?他自己也非常想吃,没有给小妹妹。

是的,这个小朋友还小,不懂道理,怎么说他也不乐意把得到的东西送出去。看来我们的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它的意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