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航海中的小故事理解洋流
2020-10-05
来源:步旅网
教学随笔 用航海中的小故事理解洋 ■郑春丽 洋流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 重点和难点,比较抽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问思维 和想象能力;而且讲起来比较空洞乏味,若讲课时配 以小故事,既有利于学生对洋流的形成、流向、分布 朗。但逆风、逆流耗时、耗油。途径“信风贸易带”,各 国船只众多,易被美军发现,难以达到偷袭的目的。 为了克服这些难题,日本人选择了北线,顺风——西 风带和信风带,顺水——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 有更深的理解,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 课堂气氛,又能复习历史知识,加强学科问的联系, 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洋流 认识和应用的真实感。 故事一:1492年8月3日,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 西班牙王后伊莎贝拉的支持下,率领3只船组成的船 队,从巴罗斯港出发,向西横渡茫茫大西洋,寻找通 往印度的航海线,以掠夺东方财富。经过37天漫长航 行到达今天的巴哈马群岛,发现了一块新大陆—— 美洲大陆。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时,没有按原路向 西行,而是顺着西班牙和北非两海岸南下。接近赤道 时,才向西横渡大西洋。这次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 利到达美洲。绕了~个大圈,时间却比第一次少用了 17天。 究其原因是第一次横渡大西洋,逆风——西风 带,逆水——北大西洋暖流,故耗时费力。第二次是 顺风顺水,即从巴斯港向南,顺风——东北信风带, 顺水——加那利寒流,在赤道附近向西则顺着北赤 道暖流,虽然绕了一个大圈时间却比第一次少用了 l7天。。 故事二:美国受友松公司聘请海洋气象局通过 人造卫星,测得墨西哥湾暖流的路线、流速、主轴的 位置等,该公司轮船根据所获资料,在墨西哥湾暖流 最大的流区顺流向北航行,返航时则避开主流区,尽 量靠近海岸南下。结果1975年该公司的六艘海轮全 年节省燃料12500多桶,折合36万多美元。 故事三: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震惊世界的 珍珠港。为确保偷袭成功,13本人在行动之前进行了 充分而缜密的研究。从日本本土到珍珠港有三条航 线。一是经阿留申群岛的北航线,沿北纬40。左右的 航线东进,然后南下,沿途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 动,气候恶劣,风大浪急,不利于航行和中途加油。但 是顺航可以节省燃料和时间,并且远离美国航空兵 的飞机巡逻范,一般无商船,便于隐蔽。二是经中途 岛的中线。三是经马绍尔群岛的南航线。中、南航线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海区和东北信风带控制,天气晴 亚寒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珍珠港成功。 以上三个故事均利用的是风海流和补偿流。便于 学生认识北半球顺时针运动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故事四:二战时,地中海海域是德、意军队控制 区,而进出地中海的咽喉要道——直布罗陀海峡,却 在英军控制之中。为了控制德军潜艇出入地中海,英 军用雷达、声呐设备监控直布罗陀海峡,控制德军潜 艇出入地中海,但监测站并没有发现德国潜艇,而德 军潜艇却自由出入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英国舰艇 在地中海却遭德军潜艇的攻击。 二战前,海洋学研究方面德国居于领先地位,德 军深知直布罗陀海峡的海水在上下层的流向不同。 由于地中海海区封闭,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蒸发旺盛,故水面较大西洋低,盐度较大西洋高。所 以上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下层海水由地中 海流人大西洋。德、意潜艇充分利用直布罗陀海峡的 密度流的特点,在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发动 机,利用密度流自由出入地中海。 故事五:1405年奉明成祖之命,郑和率领由200 多艘大小海船,由2,7万人组成的庞大船队,夏季从 刘家港出发,沿海岸南下,经马六甲海峡,横渡北印 度洋。沿途经过南洋群岛、中南半岛、南亚,最远到达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405~1433年,郑和先后共7 次下西洋,但第一次是夏季从刘家港出发,其余六次 全部是冬季出发,夏季返航。原因是第一次郑和及船 员不懂得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 针流动的规律。第一次夏季从我国刘家港出发,正好 是南亚和东南亚的西南季风盛行,所以一路逆风逆 水;回来时又是冬季,正好是北印度洋东北季风盛 行,也是逆风逆水。其余六次均冬季出发,夏季返航, 顺风顺水。正是利用了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特点,省 时省力,利于航行。 通过以上几个典型事例的教学分析,使学生对 洋流的三种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有了更深 的理解,增加了可信度和真实感。激发学生学习洋 流、热爱海洋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增强 了学科间的联系。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高级ee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