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东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研究

2024-07-13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市场论坛 MA】 【E:T )RIJM 区域经济 2007年第1O期 (总第43期) 山东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研究 荆涛王媛媛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摘要】加入WTO之后,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外贸大省,同时又是农业大省,其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强大的绿色贸 易壁垒,面对绿色壁垒的一系列影响,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绿色壁垒 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Ro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777(2007)10--0044--03 绿色壁垒 1.种植业产品出口 一、美国、日韩和欧盟等国为了限制种植业产品进口,不仅扩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环境为 大检验的种类和范围,还大幅度减低农药最高残留限量,凡超 由而制定的系列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 标产品一律不许进口。例如,韩国对我国进口蔬菜的检测,仅 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 农药残留一项,最高时检测指标有200多项,他们根据国内市 它具有一定的广泛性、隐蔽性、技术性和合理性。而且绿色壁 场及贸易保护的需要,随时增减检测的技术指标。2002年以 垒还在呈献出加强的趋势,这必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更 来,以日本为代表的国际市场突然对进口的菠菜检测指标由 加严竣的挑战。山东的农业产品自然是首当其冲的要面对绿 原来的18项相继增加到42项、64项,检测方式也由原来的样 色贸易壁垒。 柜抽检变为每柜必检。安丘市是山东省蔬菜出口重要基地之 二、绿色壁垒对山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就在加人世贸组织后不久,这个市先后有19种农产品被 日方检测出农药、肥料残留超标。欧盟实行新的茶叶检测标 (一)山东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准——农残标准也从原来的6项指标增加到63项,2000年又 山东省农业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外向型农 增加茶叶农残限量1O项,改进茶叶农残限量6项,2001年7 业的良好条件,是全国农产品贸易大省。1999年农产品出口 月1日达108项,规定凡超过农残标准的茶叶实行就地封存、 额居全国首位,2001年后成为农产品贸易总额最高省份。 销毁或退到原产地国家,到2003年己增加到196项。按照新 2001--2005年全省农产品贸易额平均占全国农产品贸易总额 标准,山东省大批出口的茶叶超标,已经出门到欧洲口岸的因 的21.5 ,出口额稳定增加,年均出口农产品约52亿美元,约 超标被退货。山东花生产量居全国首位,出口占全国的7O%, 占全国的1/4,4年平均增长18.O7%。2006年山东出口农产 而仅2005年上半年山东出口花生就因一些技术壁垒问题,被 品达到106亿美元,同比增长21.6 。出口规模已连续7年 欧盟通报了近3O批次,严重影响了我国花生的出口产量。 位居中国第一位,并实现了连续6年2O%以上的增长速度。 2.林业产品出口 而最近的统计,山东农产品2007年1—7月的出口量达到 山东一些农产品的出口遭遇退货处理,不是因为这些产 502872.2万美元,比2006年同期的428462.2万美元增长了 品本身有问题,而是由于它们采用木质包装,而木质包装含何 17.4%。 天牛等一些害虫,或包装所用木材经过含砷(砒霜)等有毒的 (二)绿色璧垒对山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药剂处理。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山东省作为全国农产品出口的 3.禽畜业产品出口 第一大省,随着国外关税壁垒的打破,农产品出口不仅没有如 2003年1月欧盟以我国出口的禽肉、龙虾制品中农药残 想像中有—个大的飞跃 而遭遇了更加严格的贸易保护和 留及微生物超标为由,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食品输入。欧盟 技术壁垒,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逐渐下降。 【收稿日期】2007一O8—2O 【作者简介】荆涛(1982一),女,山东人,广西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运行及管理; 王媛媛(1981一),女,河北人,广西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运行及管理。 一4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宣布停止进口后,不仅使山东省的畜牧相关产品的出口量大 幅度下滑,而且引起了挪威、匈牙利等国的封关,日本、韩国、 至全国的农业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和反馈体系远远不能适应 需要,从而导致在实际生产中盲目性大、风险高。山东省出现 的多起农业贸易摩擦及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就源于此。 沙特阿拉伯等国检验标准的提高,增加了全省动物源性食品 出口的难度。使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了困境。据有关统 由于难以获取精确的市场信息,导致农民与出口企业之 间、出口企业与国外进口商之间讨价还价成本高昂,且往往是 农民相对于出口企业处于谈判劣势,出口企业相对于国外进 计表明,山东省仅兔肉一项,库存积压量就达2500吨,欧盟封 关直接影响全省出口创汇高达3亿美元。据青岛海关统计显 示,仅2003年第一季度,山东省对欧盟出口的冻鸡就遭退运 505.4吨,货值92.7万美元,比2002年同期分别增长9.2倍 口商处于劣势,因此这使得履行合同的成本大幅增加。另外,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实行的是分散经营制,分散经传不仅 和12.6倍。 4.渔业产品出口 近年来,韩国强化了对水产品金属残留的检验标准,目标 直指山东省渔业。欧盟对水产品的限制也给山东省水产品加 工企业的出口创汇造成严重冲击,并导致日、美等国的检验力 度加大,进而压级压价。由于这些针对水产品的绿色壁垒,仅 2003年给青岛市造成的出口损失就达到至少1.7亿美元。由 于日本、韩国对进口水产品的细菌指标已开始逐批化验,河豚 鱼逐条检验,山东省出口日本、韩国的虾仁、鱿鱼均因细菌超 标而被提出退货。 三、绿色壁垒对山东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从绿色壁垒的作用机理方面分析 绿色壁垒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数 量控制和价格控制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共同对出口产品 起作用。但在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控制机制有所不同。 在绿色壁垒实施初期,绿色壁垒的数量控制起主导作用。 符合绿色标准就能进入进口国市场,不符合就会被拒之门外。 当绿色壁垒实施一段时间后,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不仅要提 高技术水平,使产品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都满足环保 要求,而且需要申请绿色环境标志的,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 资金,这对于企业来讲,都将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这个时候 就是价格控制在起主导作用了。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 的绿色技术标准和措施不断出台,也就对进口产品形成了一 轮更加难以逾越的新壁垒,这个时候数量控制又重新占据了 主导地位。 这即是绿色贸易壁垒削弱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机制原理。 (二)从制度经济学方面分析 绿色壁垒对山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归根结底反应的是 体制问题。 1.交易成本分析 193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尔 德・H・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将交易费用解释为围 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交易成本的产生是由于信息不完 全性,契约交易双方都会努力去设法收集和获取自己所不掌 握的信息,去监督对方的行为,并设法在事先约束和在事后惩 罚对方的违约行为等。绿色壁垒是技术壁垒的一种,实质上 这种壁垒是以信息和技术的不对称为基础的。目前山东省乃 加入了信息的传递成本,而且由于个体农民与出口企业之间 要分别签订合约,必然会导致谈判和签约成本增加,同时由于 当事主体——农民的分散性,增加了企业对农民执行合约的 监督成本。 2.外部影响分析 绿色壁垒之所以能够运行,在于进口国检验检疫部门可 以从进口商品中发现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对于农业而言 就是农药残留量是否超标、农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成分要求、是 否为转基因产品等等。设置绿色壁垒的国家往往拥有一流的 检测设备,能够检测出农产品所含的微量物质,这就要求农民 在农产品生产中严格把住质量关。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 观,我国农产品质量令人担忧,这一方面表现在农民在生产过 程中缺乏规范操作,产品质量、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淡薄,另 一方面市场上非法出售违禁农药、化肥和生物有机肥鱼龙混 杂的现象大量存在。如据业内人士估计,当前市场上非法销 售的生物复合肥至少5O 达不到国家标准。 而现行的监管体制下,主管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有利则互 相争权,无利则相互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对这些问题的 处理往往人浮于事。从检验检疫体制方面来看,山东省质量 监管体制多头管理、分而治之现象严重,多头检、重复检,常常 导致工作进展缓慢,难以发挥其整体功能优势。有关职能部 门之间,无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质量检测宽严差异大,且存 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检疫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这不仅使得 出口企业负担增加,试图通过外贸方获得经济效益增加的愿 望受到阻碍,难以将外部收益内部化。2003年3月1日日本 以大蒜农药残留超标为由,提出对中国出口的大蒜等植物源 性产品每批都加验农药残留相关指标。由于山东省部分地市 检验检疫机构缺乏相关技术,无法在当地完成对农药残留所 何指标的检验,企业只能再到青岛,影响了贸易效率,加重了 企业负担。 3.公共产品的提供 公共产品是不具有消费竞争性的商品,即如果某个人消 费了某个商品,则他也不能阻止其他人消费该商品了。出于 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单个主体往往不愿意提供此类产品,如在 农产品贸易中,与农产品相关的科学技术,关于农产品信息的 收集、整理以及发布工作,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就某一不 合理的条款与外方谈判等。很明显的情况是,一旦某一个企 业或个人做出以上行为,就很难阻止他人的“搭便车”的行为, 一4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成本由单个主体承担但收益变成几乎整个行业共享,导致行 会,对检测合格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颁发证书。2003年底,我省 有关部门已修订农业行业标准300多项,申报农业地方标准 400多项,制定各种技术规范500多项。建立质量速测点168 动方收效甚微,甚至为负。由此,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和代表 集团利益的行会来提供,政府和行会要通过成本——收益分 析来确定农产品贸易中公共产品是否值得生产以及应该提供 多少。它们要首先估计农业信息的收集,农产品质量标准的 制定等项目所需花费的成本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收益,然后把 二者加以比较,决定该项目是否值得以及值得提供到什么程 个,确认无公害农产品标志351个(基地面积450万亩),绿色 食品标志302个(基地面积300多万亩),有机食品标志69个 (基地面积11.5万亩)。 (三)加大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切实提供好公共 物品 度。中国政府科技投入对农业总产值的边际贡献率为l1.87, 也就是说,政府对农业科技每增加1远投入,可使农牧业产值 增加高达l1.87元,而若这1元由农牧户自己投入,则增加值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回收期长,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地 域性,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且农业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 仅为1.27元。然而,由于农业科技和教育投资如果作为一个 地区的公共物品存在着明显的外部性,比如本地区的农业科 研成果往往被其他地区的推广使用,受到教育的农民更倾向 于外出打工等等,导致了“肥水流进外人田”。另外,应届政府 提供的这种公共物品经常能收到立罕见影的效果,往往是“前 人成树,后人乘凉”。政府也就对农业科技教育投入积极性不 高,而热衷于大兴土木,搞基础设施建设。 四、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在绿色壁垒盛行的趋势下,作为农产品出口大省的山东 省面临了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还应当认识到绿色贸易壁 垒的两重性,它同时也是进行改革,即制度创新的动力。山东 省应当结合省情,采取有力措施。 (一)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节约交易成本 各级政府应该发挥宏观调控能力,各类企业也应联合在 政府指导下及时了解国际上的技术标准的制定,检验检疫制 度的实施及立法的相关信息,建立动态的信息预警机制。建 立绿色壁垒研究、咨询、决策评议机制,成立绿色壁垒研究、咨 询、信息机构,为农业全球化服务。 (二)明确市场竞争主体和政府职能,避免单个主体受外 部影响 加入国际性行会或建立行会可解决个体农民经营分散, 市场竞争主体缺位的问题。通过建立行会可以把所有生产同 类产品的农民组织起来,对农产品进行“统销统购”实现对农 产品进行集中的检验检疫,既有利于缩短质检时间,保证产品 及时上市,又有利于通过行会制度的约束,对农民所交农产品 保证质量,促使更多的农业企业加入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向 农民及时提供的各类公共产品,包括信息的及时发布、行业内 产品质量标准以及谈判功能等,保证农产品的竞争力。关于 行会的建立可以由经营农产品的大型企业集团来充当,也可 由政府出面来组建。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各级地方政府则应着力于根据农产 品的特点,建立示范基地,完善检验检疫制度,精简相关职能 部门,理顺部门关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质量标准和认证体 系,以应对多变的绿色壁垒。2002年,山东省地方政府开始建 立了农产品无公害法规体系,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委员 ---——46・ -—— 的特征,一般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难以成为农业科研投资的 主体,因此,政府财政投入必须占据主体地位,努力做到改善 农业生产设施,提高农村交通通讯质量,建设农校加强科技推 广,尤其要把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在用地、资金 等方面优先安排好。所以山东地方政府则应配合行会着重解 决本地区农业现代化中关键性科技问题,要集中安排相当比 例的资金,用于进行基础性研究,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列 入外贸与投资的内容,涉外法律法规要考虑环境保护的内容。 至于应届政府的短视行为,要通过立法的形式,从制度层面上 加以克服。另外,由于科技投人的外溢性终究无法避免,山东 省政府则要争取中央政府的投资来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消极 性。 然而农业标准化生产、保鲜、加工等先进实用技术、农产 品质量监测、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卫生技术等方面引进与开 发,有私人物品的性质,完全可以商业化。这些项目投入资金 的来源,除要保证部分政府的财政投人鼓励外,还应积极吸引 其它投入主体的加入,鼓励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省内外企业、 科研院所和农民甚至外资企业参与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 技的研究和应用中来,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提 高同外商合作的能力。在此期间政府应积极提供相应的制度 安排,如完善适合农业科技发展的相应法律体系,调整税收制 度,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严格执行农业税收法规政策,切实减 轻农民负担等等。以政府制度建设为指导,以市场为主体解 决实际问题才是山东省农业产品正确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 策措施。 【参考文献】 [1]龙永图,张汉林.农产品贸易争端案例[M].经济日报 出版社,2003. [2]华中炜王,龄牟德鸿.“绿色门槛”作难农产品出口 [J].中国经济时报,2002,(06). E3]盖新章,盖绍英,刘红专.农业如何冲破“绿色壁垒”山 东莱阳市按标准化发展农业生产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种 业,2002,(1O). E4]曲蕾.绿色壁垒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对浙江出口贸易影 响的实证研究[D .浙江大学,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