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2023-07-07
来源:步旅网
l民旌青害l¨l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一周邦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卜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音乐 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 家、歌唱家,而是能够适应中小学音乐 .Il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 系。学校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人 教育和基层文艺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我 民受高等音乐教育的机会和综合音乐素 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 们的生源结构、学生基础和现有的师资 养都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改观。短短十几 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这样一个理念。 队伍也不具备培养专业文艺团体演员的 年的时间,无论从学校的数量、教师的 要结合学校定位,制定质量标准,并能 条件,我们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 数量,还是学生的数量都有了空前的增 做到切实可行。地方高校在办学定位上, 向也主要在基层。因此,要根据实际情 长。高等学校音乐专业学生每年的招生 应该确定为教学型的大学,以教学为主, 况进行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在课程的 人数是10年以前的l0倍,甚至更多。过 但也要注重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 设置上要科学规范,既不能生搬硬套, 去只有艺术院校和老牌师范大学才有的 办学规模地位上,一定要审时度势,结 也不能随心所欲,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 音乐专业,如今也在地方高校遍地开花。 合实际,既要看到作为新生力量的潜力 性,要体现一专多能的全面性与复合性, 乍一看好似一幅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所在,同时也要考虑到存在的不足,如 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协 但只要稍微冷静一下便不难发现,这种 基础薄弱、影响力不够等。要根据现有 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较 繁荣景象的背后也确实暗藏了不少玄机。 的师资队伍、教学仪器设备、场地、学 强的社会适应性。此外,还要体现专业 近年来,随着音乐专业人才的骤增,学 生的住宿条件等控制好一定的规模,这 特色,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自身优势和 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实践动 个规模不是越大就一定越好,要量力而 地域优势,挖掘一切可利用音乐文化资 手能力越来越差。与此同时,社会对人 行;在学科专业的定位上,应主动适应 源,立足传统,不断创新,取其精华剔 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要求也 社会需求,瞄准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特 除糟粕,利用自身的专业和学科优势, 越来越高,由过去的单一型人才向复合 征,加强学科专业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 将音乐专业发展与地方区域音乐文化有 型、应用型人才转变。作为地方高校, 整,积极发挥音乐专业的区域优势和教 机结合起来。为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模 如何将音乐专业由过去的“做大”转变 师教育传统优势,特别要发挥本土音乐 式和课程设置上要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为今后的“做强”,如何由过去的简单追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培养 不拘一格,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求数量,转变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标上,要进行科学定位,不能摸着石 彰显自己的特色。 如何突破过去的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 头过河,走到哪儿算哪儿。应注重培养 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等问题,将是 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技 决定学校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结 术技能,能够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基 ■培养教师队伍、加大实 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市场的需求导向, 层文艺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 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明确办学思路,科学 一调整培养模式、规范课 师资队伍是关键,首先需要有一支高水 平的师资队伍。这不是单纯的数量多, 设置规模,合理定位目标 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或者是师生比达到多少就能做到的,而 是要提高合格教师的比例和优秀教师的 办学思路是治校的灵魂,学校的一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要想在激烈的 比例。许多地方高校都是在吸收、整合 切改革,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 竞争中立足,必须调整培养模式。不能 周边学校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些合 思想观念要具有时代的特征,要随着时 盲目跟风、不能一味效仿音乐艺术院校 并的学校其类型、等级、专业、师资结 代的进步不断转变,同时也要遵循教育 和老牌师范大学的培养模式,要合理定 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这些学校当中 思想规律,要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 位。我们培养的不是专业的演员、演奏 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是不具备高校教师资 i氏被青辜2014・4 I I I■■■氏被青枣■■ 格的,这些同志要想站稳讲台和舞台, 成为一名称职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师,需 要通过继续学习、培训、深造和转型等 多种教育途径加以实现。另外地方高校 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高职称、高学 历的人员偏少,年轻教师较多,缺乏相 应的教学与实践经验,都需要一个成长 的环境和历练的过程。这也就是所谓的 合格教师的培养,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需要一个相对漫长和持续的过程。其次, 音乐专业的教学应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突出实践教学重要地位。应用型人才强 调的就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 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又离不开实践 教学的特殊环节。根据教学场地的固定 与否,音乐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 力去搞科研,也缺乏相应的政策鼓励和 激励机制。而一些具备搞科研条件的高 职称教师却承担着很少的教学任务,不 能把他们的科研很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去, 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受益面很 的积极性不高,每年都有大批的人才流 失。这对于学校的发展与稳定是极为不 利的,尽管学校每年都在四处引进教授、 博士等高素质人才,但学校的待遇过低, 就是引进的人才也同样留不住,还会面 临流失的困境。作为地方高校的领导一 定要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学校收入, 窄。此外,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晋升了 高级职称之后就没怎么继续搞科研了, 这样的科研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同时又 带有一定的功利性,有人把这种科研称 之为职称科研,一旦评完了职称,便将 努力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的_丁作动 力,打消教师 fl,中的顾虑,使他们能够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去。 科研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地方高校音 乐专业要鼓励教师搞科研,对在科研方 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考虑实行低 职高聘,给那些低职称高水平的教师提 供优惠政策。此外,地方高校音乐专业 的科研应以当地区域音乐文化为着眼点, 以音乐院系为依托,发挥高校的师资、 一当然,学校在设法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 定要打破吃大锅饭的局面,一定要落 实奖优罚劣的激励政策,体现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竞争原则,让那 些想干事、能干事、多干事的人不吃亏, 这样才能促使教师不断进取,从而提高 教学水平。 总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 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适应市 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种。课堂实践 教学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指挥、合 奏、合唱等专业技能课的学习,而课外 实践教学则包括实习、见习、排练、演 出、汇报、比赛、考级等各种形式的艺 术实践活动,以及对这些活动的策划、 场地、环境、资源优势,对地方区域音 乐文化进行有效挖掘、保护与传承,并 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发扬光大。 特别是那些流传于民间,濒临失传的民 族民间音乐,更是我们要加以保护和研 究的重点。只有立足地方音乐文化,服 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地方高校音乐专 业才能得以长足发展。 场需求的结果。地方高校要明确办学思 路、科学设置规模、合理定位目标、调 整培养模式、规范课程设置、突出专业 特色、培养教师队伍、加大实践教学、 提高动手能力、加大科研力度、教学科 研相长、服务地方建设、提高教师待遇、 激发工作动力、稳固人才队伍,从而全 筹备、组织、协调等。不管是哪种实践, 都需要师生亲身参与,相互交流,并通 过动手、动口、动脑等不同形式的肢体 语言去完成音乐的表演,从而感受音乐 的魅力,提高师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全 面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待遇、激发工 作动力、稳固人才队伍 拥有一支稳定、精干、高效的教师 队伍将会对全面提高地方高校音乐专业 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只 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 社会适应性,为社会培养一专多能,实 践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 一加大科研力度,教学科 研相长、服务地方建设 科研是一所高校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和师资队伍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 音乐专业人才。氏 基金项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重点 教改课题《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 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与实践——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RKJGZ1 3 O 7). 有解决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后 顾之忧,摆脱整天忙于衣食住行的困扰, 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和知名度的标准 和尺度。但笔者认为,地方高校不要把 科研作为晋升职称和年终评优评奖的唯 一才能使其安心从事高校音乐教育事业。 地方高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偏,经 济发展较为缓慢,以及为升本搞基建和 升本之后忙于迎接评估,所以在财力方 面相对比较紧张,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师 参考文献: 标准或尺度,既要避免搞了科研丢了 1.纪明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创新 人才培养思路-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2.陈燕翔.应用型本科音乐教育专业人 教学之现象,又要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 合起来,以教学带动科研,反过来又以 科研促进教学,只有做到了教研相长才 的待遇。很多教师则因工资福利待遇低 而忙于兼职赚钱养家,从而不能将全部 时问和精力投入到所在单位的教育教学 中去,也有不少教师由于待遇低而不安 于现状,一旦晋升了职称,或继续深造 才培养模式探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1(13) 是地方高校的合理定位。作为高校教师 就要同时具备教学和科研两种能力,要 用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但现如今很 多地方高校的现状则是年轻教师每天承 担着大量教学任务,没有太多时间和精 之后就会伺机跳槽,另谋高就。这些因 素都导致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和工作 氏被音枣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