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基础演练
1、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工官监管的夜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2、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3、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生产力的发展
B、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 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4、丝织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发展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5、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盛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指出当时经济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的扩大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6、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能力提升 7、《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A、地处交通要道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D、市场受官府控制
8、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
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
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9、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 19 131 15 205 39 511 (不含台湾) 广东 — — 72 1270 71 1959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10、“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材料反映了()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 D、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
11、[2017·菏泽二模]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外航海船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12、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羔。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看来,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D、商品经济的繁荣
13、[2017·绍兴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假设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选做习题
14、[2017·江苏四市模拟]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白圭,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假设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商鞅行法是也。’蓝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三(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那么推新安(指徽州),江北那么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据材料【一】四,分别概括战国时期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
(3)据材料四,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4)据材料【二】四,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
课时作业(十五)
【基础演练】
1、B[解析]汉代长安城中的“市”是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坊严格分开。“市”由官府管理,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交易时间有严格的规定。
2、D[解析]根据所学,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即草市。到唐代时,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据此草市指的是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选D项。
3、C[解析]一些人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并且依靠的是专业技能,这就充分说明劳动力专业化出现,与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A项;一些人之所以出卖劳动力,是为生活所迫,排除B项;明朝万历年间,这种情况只是在少数地方的,并没有普及,排除D项。
4、C[解析]材料反映了清代盛浙镇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注意此题不能选A项,因为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出现雇佣关系,材料表达不出这一点。
5、C[解析]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一些经济功能较强的中小市镇。题中未涉及“机工出力,机户出资”,故B项排除。
6、B[解析]注意所给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吸取有效信息。材料表达了雇人做工,按日取值的情况,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
【能力提升】
7、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可采用排除法。“扬州地当冲要”,可排除A项;“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可排除C项;“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可据此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
8、B[解析]此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从三图城市布局的变化,可发现主要的区别是“市”逐渐增多以及宫廷和“市”距离在缩小,另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学习可知选择B项。
9、A[解析]州县集市的密度应该是南方超过北方,故应排除D项;从明清各地集市变化反映不出B、C两项;而从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集市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商品经济在农村得到广泛发展,故A项符合要求。
10、D[解析]此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对商人和农民的态度看出:作者对于商人没经过农夫的劳苦就坐享其成感到不满,实质上反映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A、C两项虽然在材料有所表达,但不是材料信息的主旨,B项在材料中不能表达。
11、C[解析]由于英国等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的活动,清朝政府传谕外国商人,从这年开始,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目的就是严格限制中外贸易活动。
12、B[解析]题干材料大意是权贵富人对土地的兼并。土地兼并往往在一个朝代的后期表现突出,它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
13、[答案](1)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3)共同点:宋朝发生商业革命。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对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归纳即可。第(2)问考查的是对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第(3)问考查的是对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的理
解。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共同点:宋朝发生商业革命。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选做习题】
14、[答案](1)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特点:战国出现大商人;明代出现“商帮”(或出现徽商和晋商)。
(2)变化:由奢侈品到日用品。
(3)不同: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4)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农业发展(或经济发展)。 [解析]第(1)问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白圭,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等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材料四中徽州、山西两地出现著名商帮的史实回答。第(2)问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中信息分析,材料二中表现了各地商品交换,种类丰富,材料三中描述了材料二中的商品已经成为老百姓使用的商品,表达了由奢侈品到日用品的发展。第(3)问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四中“江南那么推新安(指徽州),江北那么推山右(指山西)”一句分析,从经营商品、二者的理念回答。第(4)问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注意综合概括两那么材料的背景、时代特点回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