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代行政法原理》习题集

2023-12-20 来源:步旅网
《现代行政法原理》习题集

《现代行政法原理》习题集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行政法学研究的理论起点 1.什么是行政?行政有哪些特点? 2.行政权的含义及其特征 第二章 行政法现象及其特征 1.什么是行政法? 2.行政法有哪些特点?

3.行政法规范在法律规范体系中具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 行政法基本原则 1.如何理解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宪政基础? 2.如何理解依法行政原则? 3.如何理解以法行政原则? 4.如何理解参与行政原则? 5.如何理解适当行政原则? 第四章 行政法关系

1.简述行政法关系的涵义及其特征。 第五章 行政法学的历史发展 1.如何理解行政法坐标平衡理论? 第二篇 行政法主体 第六章 行政法主体概述 1

1.什么是行政法主体?

2.如何理解行政法主体与行政法关系主体的区别? 3.如何理解公法人与私法人? [讨论案例] 1、【案例简介】:

原告:某县中医院。被告:某县邮电局。

1997年8月15日,原告某县中医院被省卫生厅确认为二级甲等医院,具备了设置“120”急救专用电话的条件。1997年12月8日,某县卫生局确定原告某县中医院设置“120”急救电话,成立急救中心。同日,原告向被告某县邮电局提交了关于开通“120”急救专线电话的报告,该报告有县长和主管副县长的批示。12月13日,被告为原告安装了“120”专线电话,并收取了安装费用。1998年7月25日,市卫生局批准了原告安装“120”急救电话的报告。7月27日,原告再次书面请求被告开通安装的“120”专线电话,但被告以原告不符合安装“120”专线电话的条件为由拒绝为原告开通“120”专线电话。原告遂以县邮电

1 / 5

局行政不作为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履行开通“120”急救电话的职责,并赔偿原告的经济损失8万元。 【问题提出】:

本案涉及授权理论和行政主体地位的有关法律问题。 2、【案例简介】:

原告:张某等33户。被告:A县邮电局。

山东省A县某村经济发展较快,急需安装电话,但是A县通信条件较差,暂时无力安装。该村村民于是与相邻的河北省B县联系安装事宜,B县邮电局在征得A县邮电局同意之后,为该村部分村民安装了电话。1994年,A县通信条件改善之后,便开始与B县邮电局协商接管跨省电话用户问题,并于1995年9月27日签定了《移交有关电话设施及电话用户协议书》,该协议中规定:B县邮电局在A县境内已安装的电信设施及各用户电话全部移交给A县邮电局;定于1995年10月6日、13日上午移交该村的电话设施。签定协议之后,A县邮电局和B县邮电局联合向该村发出通知,多数用户按照协议办理了手续,但有部分用户没有办理。1995年10月6日,A县邮电局按照协议开始对跨省电话实施割接工作,部分用户拒绝接受新的电话号码。事后,张某等33户电话用户以A县邮电局割接前没有征求用户意见就强行割接,割接后电话不通畅影响对外联系,造成经济损失且侵犯公民通信自由为由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 【问题提出】:

本案涉及行政机关的两种身份,即民事主体身份和行政主体身份

第七章 行政主体——国家行政机关 1.简述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及其特征。 2.简述行政机关的行政主体资格的构成要件。 3.简述我国行政机关的体系。 2

[讨论案例] 【案例简介】:

原告:何某。被告:某区公安分局。

1997年3月25日下午1时许,原告何某在某区百灵商场被黄建兴殴打,致头部轻微外伤。为此,原告自案发之日起至1998年5月一直要求某区公安机关对

2 / 5

黄建兴的上述违法行为作出处理。某区公安分局所属的华坪路派出所也曾于1998年7月28日和8月3日两次组织原告和黄建兴就经济损失问题进行调解,因调解未成,遂告知双方到法院解决。1998年8月28日,何某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被告履行法定职责。被告于1998年9月25日对黄建兴作出治安拘留5天的处罚决定。在审理中,原告认为被告对黄建兴作出的处罚决定未确定黄建兴非法限制原告人身自由的违法事实,故请求法院对被告已履行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 【问题提出】:

本案涉及行政机关的行政职责的问题。

第八章 行政主体——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 个人可否得到行政授权? 2. 怎样理解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 第九章 行政职务关系及国家公务员 1.什么是公务员?

2.公务员有哪几种任用方式? 3.怎样考核公务员?

4.对公务员的奖励有哪些种类? 5.公务员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6.行政机关与公务员特别劳动关系主要包括哪三项制度? 第十章 行政委托关系

1.简述行政机关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 第十一章 相对主体——相对人 1.什么是行政相对人?

2. 行政相对人有哪些基本特征? 3

3.简述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篇 行政法行为 第十二章 行政行为概述 1. 简述行政行为的含义及特征。

2. 如何区分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3. 如何区分外部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 4. 简述对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 [讨论案例] 【案例简介】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康丽。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永城市民政局。法定代表人王超,该局局长。康丽与孟凡华1986年4月9日在夏邑县登记结婚,1997年孟凡华到广东省深圳市工作,并将户口迁到深圳

3 / 5

市,在深圳市孟凡华又与她人结婚,后康丽起诉到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要求与孟凡华离婚,案件审理中孟凡华向法院提供一份由永城市民政部门办理的康丽和孟凡华的离婚证书(编号为9906号),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作出(2003)深福法民一初字第1553号民事裁定,认定康丽与孟凡华于1999年1月25日领取了离婚证,康丽无充分证据证明与孟凡华的婚姻关系尚属存续期间,进而驳回康丽的起诉。但康丽对此离婚证件是如何办理的毫不知情。永城市民政局颁发离婚证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康丽遂向永城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决确认被告永城市民政局颁发康丽与孟凡华离婚证书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依法予以撤销。 【问题提出】: 生效裁决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是否有拘束力? 第十三章 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创制行为 1. 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 2. 简述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地位。

3. 如何理解抽象行政行为的合宪性审查与司法审查问题? [讨论案例] 【案例简介】

2004年3月12日,某镇政府发布《通告》。其内容如下:为了整治我镇面貌,营造我镇小城镇良好形象,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经镇人大会议通过,决定将旧农贸市场迁移至新集贸市场,现将迁移的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本通告之日起二十天内(即200 4

4年4月1日起),凡旧农贸市场内的所有摊位、摊点(包括肉类摊、“三鸟”摊、菜类摊、水果摊、其它临时摊点等)一律迁移到新集贸市场内经营。二、在规定的时间内,旧农贸市场内的摊主迁移到新集贸市场一律给予优先安排。三、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新集贸市场申请摊位经营的一律给予优惠,免收一个月摊位费。四、新集贸市场的摊位费和摊位费的交付方式基本按照旧农贸市场的标准和方式执行或面议。五、如有旧农贸市场的摊主已预交四月份以后(含四月份)的摊位费,迁入新集贸市场继续经营的,新集贸市场顺延免收摊位费;不再经营的由新集贸市场给予退还(凭有效凭证)。六、自2004年4月1日起取消旧农贸市场,逾期不迁移摊位者,采取强制措施迁移。《通告》发布后,属于旧农贸市场的摊主冯某某等78人对《通告》不服,认为:镇政府发布的《通告》侵犯了

4 / 5

摊主的经营自主权,为维护其合法权益,冯某某等78于2004年3月以镇政府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撤销《通告》,并责令镇政府在原《通告》范围内消除所造成的影响。

【问题提出】:镇政府的《通告》行为是抽象行政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 第十四章 具体行政行为——依申请行政行为 1. 什么是具体行政行为? 2. 简述行政许可的概念及其特征。

3. 简述颁布实施《行政许可法》对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4. 简述行政复议的含义及基本原则。 5. 如何确定行政复议的范围? 6. 什么是行政裁决? [讨论案例]

1、【案例简介】:

原告:何某等23户。被告:某县建委。

1995年3月6日,某县百纺公司以职工住房困难为由提出在公司阳华大厦院内集资建房的申请,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后,何某等44户集资建房户办理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居民商住用地批准书,并缴纳了应缴的部分费用。但因集资户资金未能筹齐,故暂未施工,也未到建委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此期间,百纺公司部分干部和职工联名向县政府反映,认为在阳华大厦院内集资建房不妥,县委、县政府组织了专门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后认为在此集资建房不符合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建议取消,县政府根据调查组的调查,于1997年12月31日下达了江政函(1997)12号《关于收回县百纺公司在院内集资建房用地的通知》,并要求有关部门收回所发放的证件,退回所收取的各项费用。通知下达后,有部分集资建房户退了有关的手续,领回了所缴的费用,但何某等23户集资建房户不愿领取退费,继续要求建委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委拒绝办理,何某等23户遂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建委履行义务,予以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问题提出】:

本案涉及拒绝颁发建设工程许可证的行为的性质认定。 5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