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审美艺术在未来人类精神价值体系重建中还能起到关键作用吗?答案是开放性的。
在艺术领域,人们以计算机为工具,甚至编制智能程序,通过智能编程进行创作已不再是新闻。“中国水墨画效果的计算机模拟和绘制系统”与模拟生成书画的相关程序也已经相继出现。通过深度学习,微软机器人小冰已经可以写出与传统诗歌相媲美的诗句,并出版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人工智能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而音乐也因其形式化最强早已被成功模拟;近年来索尼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系统Flow Machines制作了两首酷似披头士乐队作品的Al音乐。……智能交互艺术、虚拟现实艺术、智能打印艺术等将成为未来“奇点”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传统视域里,审美艺术体系具有科学、宗教无法替代的精神价值。未来人类发展不应该是在科技牵引下的一意孤行,而要是人类依靠美的力量,按照美的法则建设出来的理想田园。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昭示着一种新的未来视域,人类精神结构中精神信仰、科学认知、审美艺术三大板块的关系可能会被打破,因为作为这一理论前提的“主体”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类的精神价值体系将出现新的结构、秩序和形态,人类的艺术形态也将发生全新的转变。
而我们又该如何期许中国文化的未来呢?
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也许亚洲比欧洲更深沉,中世纪比现代更深沉,因为亚洲人和中世纪的人都与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中华文明所营造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特质和人生境界是以科学认知体系见长的西方文明所缺乏的。回溯中华传统文化,老子在论述“道”的本质时所提出的天人融通、万化归身的境界,既是一种哲学境界,又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一种为我们所推崇的审美境界。它昭示着与主客二分、主体性张扬、理性狂妄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价值选择和社会愿景,昭示着如同海德格尔所设想的“完满的自然”。那么,对于中华文明在未来的意义,我们自然有一种美好的期许。
但这样一种期许放在强人工智能带来的人类价值主体被颠覆和瓦解的视域中,也明显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人工智能都是人类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全新情况,一切旧的框架和答案或许都需要被推倒重来。看起来,我们总想把绝对不变的、超时空的人性价值和主体构成作为思考的牢不可破的起点,这一点是错误的。唯有把所有的因素都包括进来,把所有的意见都包容进来,把所有的可能都考虑进来,平等地交流讨论下去,交给时间、实践和未来人类去选择和判断,才是唯一的路径。我们相信,后代人会有既是人类的又是个体的、既是历史的又是未来的、既是自由的又是自然的智慧和答案。
(摘编自庞井君、韩宵宵《人类精神结构的变迁和审美艺术的未来》,《新华文摘》2019年第4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智能编程进行的文艺创作将继续得到发展,将产生“奇点”艺术的一些重要表现形式。 B. 传统的审美艺术体系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将随人类精神价值体系的调整而全新转变。 C. 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未来意义的期许,会因强人工智能冲击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 D. 中华文明营造了西方文明缺乏的文化特质和人生境界,但导致了中国人与科学的距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审美艺术的未来意义与中国文化的前景,文章都以设问方式引出思考与探讨。 B. 文章举绘画、诗歌、音乐创作的例子,阐述了人们已经能通过智能编程进行创作。 C. 文章谈论中国文化,用它的未来意义与原有价值相对照,昭示了另一种社会愿景。 D. 文章先后探讨了由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审美艺术和中国文化在未来的全新变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依靠美的力量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理想田园,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妨碍这种建设。 B.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一种哲学境界,但对于后代的人生与艺术并无指导意义。 C. 不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相信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质能够融入未来人类精神价值体系。 D. 一切旧框架和答案或许都要被推倒重来,现有艺术则会被未来“奇点”艺术取代。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选项内容因果颠倒。结合“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也许亚洲比欧洲更深沉,中世纪比现代更深沉,因为亚洲人和中世纪的人都与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中华文明所营造的……是以科学认知体系见长的西方文明所缺乏的”分析,是因为“和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中华文明才营造了西方文明所缺乏的文化特质和人生境界。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的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用它的未来意义与原有价值相对照,昭示了另一种社会愿景”错误。相关内容在最后两段,不是通过“对照”昭示另一种“社会愿景”,而是通过辩正分析,论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带给中国文化未来意义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靠性。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妨碍这种建设”错误。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未来精神价值体系的建构,对于“建设理想田园”,其作用具有不确定性,不一定是“妨碍”。B项,“但对于后代的人生与艺术并无指导意义”错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一种哲学境界,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而这种境界应可融入未来的精神价值体系,对于后代的人生艺术也应会有指导意义。D项,“一切旧的框架和答案或许都要被推倒重……术取代”错误。结合“人工智能都是人类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全新情况,一切旧的框架和答案或许都需要被推倒重来。看起来,我们总想把绝对不变的……交给时间、实践和未来人类去选择和判断,才是唯一的路径”分析,“一切旧的框架和答案或许都要被推倒重来”并不意味着现有的艺术将会被“奇点”艺术取代,因为“包括”与“包容”,现有的艺术也会融入未来艺术。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在创造相同GDP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最后,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由于大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它们远比中小城镇更能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摘编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城市发展论坛》2019年1期)
材料二:
图表1:北京、上海、首尔、东京四城市中心城区出行情况比较
轨道交中心城区 面积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 轨道交人口密度 通出行比例 (人/平方公里) (公里) 北668 京 上664 海 首605 尔 东627 京
图表2:世界各大城市人口总数与人口密度比较
14525 62% 2705 14.7% 堵 15087 69% 1098 20.9% 堵 轻度拥17056 25% 683 36% 堵 轻度拥17774 23% 631 38.7% 堵 重度拥重度拥运营里程 比例 交通状况 通 出行 高峰期 私家车 上下班
(摘编自熊柴等《大城市病主因是人口分布失衡》,《财经》2017年2月)
材料三: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
城市化不是楼宇化,而是家园化。但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城市的功能化不是产业化。城市的功能包含生产方面的功能,即人们通常理解的产业规模化,但产业发展不是城市唯一的功能。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不应该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城市应是人
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摘编自李后强等《以人为中心: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中国社科网2019年3月19日)
材料四:
“大城市病”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东京“城市病”最为严重的时期,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为此,东京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控制法》等举措,让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往郊区、中小城市甚至海外,而聚集更多以研究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工业。这一方面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东京的人口总量。另外,为减轻办公和商业活动对市中心的压力,平衡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东京还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让副中心和中心城区共同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在建设副中心的同时,东京也很重视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修建一条环市中心铁路和众多呈放射状、向近郊或邻近城市延伸的轻轨线,将各副中心串联起来,并在线路末端发展新的中小城市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南丽江《应对“大城市病”国外有妙招》,《中华建筑报》2018年4月22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首尔、东京相比,北京、上海中心城区私家车出行比例明显偏高,但是使用轨道交通比例明显偏低,这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问题。
B. 北京、上海中心城区面积与首尔、东京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较大差距,公共交通运力有限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
C. 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一定成正比。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低得多,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意味着其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
D. 北京、上海全市的人口密度远低于首尔,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却比首尔高一些,表明北京、上海人口分布不够均衡,中心城区人口过密。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城市具有更明显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这些效应能够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使得大城市污染更少,个人与企业受益更多。
B. 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特大城市要明显大于大城市。
C. 一些城市只重表面工程、以楼宇化代替城市化的行为,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城市的独特性受到了损害。
D. 如果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就能避免“城市病”的发生,使城市成为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6. “大城市病”应当如何缓解?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C
6. (1)进一步加强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减少污染;(2)政策引导促进人口均衡分布;(3)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加强交通网络体系建设;(4)以人为本,推进产城一体、人城和谐;(5)制定相关规划,实施相应举措,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6)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构建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此题为读图题,主要围绕材料二的两个图表展开。本题A项正确,通过图表1可以看出来,而“轨道交通比例明显偏低,这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问题”这一推断也包括在图表中。B项正确,从图表1可以看出四个城市的面积的确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较大差距,而很明显公共交通运力有限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C项,“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意味着其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表述错误,根据图表2,人口总数与人口密度之间并不符合正比关系,选项前半部分“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一定成正比”正确。根据图表2东京的人口密度是4187,首尔是5339,前者的确比后者低很多;东京人口总数是3593,首尔是2495,东京要比首尔低得多,可见,选项“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低得多,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这部分的表述是正确。但人口增长的空间主要取决于人口密度,故不能推断出东京“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D项正确,综合的图表1与图表2,全市人口密度较低而中心城区人口过密,明显是“人口分布不够均衡”的表现。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A项,“这些效应能够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使得大城市污染更少”错,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得“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但不等于“大城市污染更少”。B项,“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特大城市要明显大于大城市。”错误,从材料一来看,“土地利用率越高”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来看的,但并不涉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D项,“如果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就能避免“城市病”的发生,”条件关系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三可知,要避免大城市病,只做到以人为本是不够的,需从多方面入手,所以“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无法构成充分条件。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定向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题,题干是“‘大城市病’应当如何缓解?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要抓住题干中“‘大城市病’”“缓解”关键信息。然后需定位城市病的表现或原因,在针对性地到材料中寻找对策,而不应只是归纳概括材料。按照材料二的标题、材
料三、材料四等可以归纳出城市病的几个表现或原因:人口分布失衡(源于材料二);偏离人本轨道(包括楼宇化、一味产业化),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源于材料二);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带来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降低(材料四),等等。至于缓解“城市病”的策略,可在四则材料中筛选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根据材料一,“为外来人口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可能与“人口分布失衡”“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呈正相关,会恶化而非缓解“大城市病”可归纳出答案第(1)点;根据材料二的两个图表可归纳出答案第(2)点;根据材料三的“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城市的功能包含生产方面的功能,……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可以归纳出答案第(3)点;根据材料四“为此,东京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控制法》等举措,让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往郊区、中小城市甚至海外,而聚集更多以研究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工业。……另外,为减轻办公和商业活动对市中心的压力,平衡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东京还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向近郊或邻近城市延伸的轻轨线,将各副中心串联起来,并在线路末端发展新的中小城市和工业中心。”,抓住其中的“为此”“另外”“同时”等可归纳出第(4)(5)(6)点。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玉卿嫂(节选)
白先勇
不知怎的,我老觉得这两姐弟跟别人很不一样。比如说吧,胖子大娘也还不是有一个干弟弟叫狗娃的,可是她对他一点也不热络,一径骂他做臭小子,狗娃向她讨些我们厨房的剩锅巴要吃一顿臭骂,才捞到几包;可是玉卿嫂对他干弟弟却是相差得天远地远。
平日玉卿嫂是连一个毫子都舍不得用的。我妈的赏钱、她自己替人家织毛衣、绣鞋面赚来的工钱,一个子一个子全放进柜子里一个小漆皮匣子中,每次到了月尾,我就看见她把匣子打开,将钱抖出来,数了又数,然后仔仔细细的用条小手巾包好揣到怀里,拿到庆生那儿去。
每次玉卿嫂带我到庆生那里,一进门她就拖着庆生到窗口端详半天,一径问着他这几天觉得怎么了?睡得好不
好?天亮咳得厉害不厉害?为什么还不拿棉袄出来,早晚着了凉可怎么是好?天凉了,吃些什么东西?怎么不买斤猪肝来炖炖?菠莱能补血,花生牛肺熬汤最润肺——这些话连我都听熟了。
玉卿嫂真是什么事都替庆生想得周周全全的,垫褥薄了,她就拿她自己的毡子来替他铺上;帐子破了洞,她就仔仔细细的替他补好;她帮他钉纽子、做鞋底、缝枕头囊——一切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情,她总要亲自动手。要是庆生有点不舒服,她煎药熬汤的那份耐性才好呢,搅了又搅,试了又试。有一次庆生感了风寒,玉卿嫂盘坐在他床上,拿着酱油碟替庆生在背上刮痧时,我直听到她刮了多久就问了多久:“痛不痛?我的手太重了吧?你难过就叫,噢。”忽儿她拿着汗巾子替他揩汗,忽儿她在他背上轻轻的帮他揉搓,体贴得不得了。
玉卿嫂对庆生这份好是再也没说了,庆生呢,要是依顺起来,也算是百般的迁就了,玉卿嫂说一句他就应一句。然而我老觉得他们两个人还是有点不对劲,不知怎么的,玉卿嫂一径想狠狠的管住庆生,好像恨不得拿条绳子把他拴在她裤腰带上,一举一动,她总要牢牢的盯着。庆生的手动一下,她的眼珠子就转一下,我本来一向觉得玉卿嫂的眼睛很俏的,但是当她盯着庆生看时,闪光闪得好厉害,嘴巴闭得紧紧的,却有点怕人了。庆生常常给她看得发了慌,活像只吃了惊的小兔儿,一双眸子东窜西窜,似乎是在躲什么似的。我一个人来和庆生玩还好些,我们下着棋有谈有笑,他一径露着一嘴齐垛垛的牙齿,好好看。
要是玉卿端坐在旁边,他不知怎么搞的,马上就紧张起来了,心老是安不下来,时不时就拿眼角去瞟玉卿嫂一下,要是发现她在盯着他,他就忙忙垂下眼皮,有时突地两只手握起拳头,我看到他手背的青筋都暴起来了。说起来也怪得很,庆生虽然万分依从玉卿嫂,可是偶尔他却会无缘无故为些小事跟玉卿嫂拗得不得了,两人僵着,默默的谁也不出声,我那时夹在中间最难过了,闷得好像透不过气来似的,只听得他们呼吸得好重。
有一件事情玉卿嫂管庆生管得最紧了,除了买东西外,玉卿嫂顶不喜欢庆生到外面去。为了这件事,庆生也和玉卿嫂闹过好几次别扭。我最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妈到姑婆那儿去了。玉卿嫂带了我往庆生那儿,庆生不在屋里,我们在他房里等了好一会儿他才回来,玉卿嫂一看见他马上站起来劈头劈脸问道:“到哪里去来?”
“往水东门外河边上荡了一下子。”庆生一面脱去外衣,低着头答道。 “去那里做什么?”玉卿嫂的眼睛盯得庆生好紧,庆生一直没有抬起头来。 “我说过去荡了一下子。”
“去那么久?”玉卿嫂走到庆生身边问着他,庆生没有出声。玉卿嫂接着又问:“一个人——?”她的声音有点发抖了。
“这是什么意思?当然一个人!”庆生侧过脸去咳了几声躲开她的目光。 “我是说——呃——没有遇见什么人吧?” “跟什么人讲过话没有?” “真的没有?”
庆生突然转过脸来喊道:“没有!没有!没有!——”
庆生的脸涨得好红,玉卿嫂的脸却变得惨白惨白的,两个人嘴唇都抖——抖得好厉害,
把我吓得连不敢出声,心里直纳闷。他们两人怎么一下子变得一点也不斯文了呢? 7.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用胖子大娘对待干弟弟狗娃的行为与玉卿嫂对待干弟弟庆生的行为相对比,“相差得天远地远”突出了玉卿嫂对庆生的关爱之深。
B. 玉卿嫂平时不太花钱,她将工钱一个子一个子存放在柜子里,到了月尾又将钱抖出来,数了又数,这说明她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C. 玉卿嫂总恨不得拿条绳子将庆生拴在裤腰带上,对庆生的一举一动,她总要牢中的盯着,这反映出玉卿嫂很疼爱庆生,总怕他出意外。
D. 小说所写的为家常小事,但富有生活气息,通过细节刻画,将玉卿嫂对庆生的关怀体贴融入平常小事的叙述之中,凸显姐弟情深,令人感动。
8. 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说,玉卿嫂对他干弟弟庆生前后的表现矛盾,这样设计不合情理;有人则不以为然。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7. B 8. ①采用第一视角,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具有真实感。②“我”是线索人物,以“我”的所看、所感、所想结构全文。③“我”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的孩子,从“我”的眼光角度来看玉卿娘,令事件更真实,更突出,更吸引人。④使叙述的情节内容更加集中,不必花大量笔墨来交代相关内容。 9. 观点一:合乎情理。①开头玉卿嫂对庆生是关怀备至,细微体贴,生怕他没钱用、怕他因受冻而咯血,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情,她总要亲自动手,但正因为是爱之深,贵之切,所以当庆生外出没有报告时态度就非常激烈,劈头盖脸地问,一点也不斯文了。②这样的设计能丰富玉卿嫂的人物形象,符合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使人物更加具有立体性,真实性。③使情节产生波澜性,强化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具有可读性,吸引读者的兴趣。
观点二:不合情理。①开头玉卿嫂对庆生是关怀备致,细微体贴,但后来却写她管庆生太紧了,当庆生外出没有报告时态度就非常激烈,相互之间要闹别扭,前后态度简直天壤之别,与前面的“爱之深”相互矛盾,不符合人之常情。②这样的设计让玉卿嫂这个人物具有矛盾性,使得玉卿嫂前面的表现显得虚假,从而人物的表现也就不真实了。③既然前面写庆生在玉卿嫂面前百依百顺,而玉卿嫂对庆生也关心备致,那么就会考虑庆生的感受,而不会让庆生不高兴,因此后面的情节安排有些突兀,不符合生活真实。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手法,BC项考核形象,D项考核情节,其中B项“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错误,这主要是体现她对庆生的爱,因为她将这些钱全部给了庆生。 【8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我”的作用的题目,首先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分析,采用第一视角,以“我”的视角
来叙述故事,具有真实感;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从人物塑造、结构和效果的角度分析,此题从结构看“我”是线索人物,以“我”的所看、所感、所想结构全文;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我”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的孩子,从“我”的眼光角度来看玉卿娘,令事件更真实,更突出,更吸引人;从表达效果看,使叙述的情节内容更加集中,不必花大量笔墨来交代相关内容。
点睛:此题考核赏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主要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首先明确的是“我”作为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事件的见证人,使文章真实可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表达情感。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一般情况下在结构上“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内容是“我”作为主要人物之外的人物,以我的所闻所见,突出主人公的某种性格特征。还有从“我”的视角观察事物,便于表达情感。 【9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探究的内容是文章的姐欧股安排是否合理,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情节、人物和主旨等分析理由,此题如合乎情理。从文章的情感看玉卿嫂对庆生爱之深,责之切;从形象看,这样的设计能丰富玉卿嫂的人物形象,符合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使人物更加具有立体性,真实性;从情节的推进看,使情节产生波澜性,吸引读者的兴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札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士”是汉代官职,官属祭酒,主教育。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B. 《河》《洛》指《周易》中的“河图”与“洛书”,是华夏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C. “五经”指的是《诗》《书》《易》《乐》《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D.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郃吏能卓著,有忠义气节。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但因其忠臣气节,被奸佞之臣诬陷而被罢免了官职。
B. 李郃审时度势,机智应变。李郃劝太守远离专权骄横的窦宪,建议未被采纳后又自请同行送贺礼,故意延误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难。
C. 李郃通晓“五经”,擅长占卜之术。和帝即位后,派遣两名使者微服到访益州·察考民风。李郃夜观星象,便得知朝廷已派来了使者。
D. 李郃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李郃暗中筹谋拥立顺帝,因孙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显,后经翟酺上书被封为涉都侯,辞让不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凡是与窦宪在交往的人,都被免官,只有汉中太守没有参与往来。(2)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礼德”“危亡之祸”“明府”“王室”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不修礼德”意思是“不注意礼仪品德”,语意完整;后句“而专权骄恣”意思是“而专擅弄权,骄纵放肆”;“专权”和“骄恣”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项、B项。“一心”,全心全意效忠,宾语为“王室”,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C项。句意:窭将军是皇亲,不注意礼仪品德,而专擅弄权,骄纵放肆,危亡之祸马上就要来了,希望您一心效忠于王室,不要与窦宪交往。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阴阳五行术数之源”错误。“河图”“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派遣两名使者微服到访益州察考民风”错误。结合“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分析,和帝即位,分派使者,都穿便服单独巡行。他们分别到州县,观察采集风俗歌谣。不是“微服到访益州察考民风”。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交通”,与……交往(古今异义词);“为”,介词,被;“唯”,只有;“豫”, 通“与”,参与;“焉”,助词,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不译。(2)“所以”,……的原因;“为”,动词,做;“此”,代词,这样;“以”,介词,把;“先、后”,意动,以……为先,以……为后;“之”,助词,的;“急”,紧急的事情,危难(形容词作名词);“而”,连词,表转折;“私仇”,私人的恩怨。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李郃,字孟节,是汉中南郑人。父亲李颉,以儒学著称,官做到博士。李郃继承父业,在太学游学,通晓五经,通晓《河图》《洛书》和占卜术,外表质补,没有人知道他。县府召他做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派使者,都穿便服单独巡行。他们分别到州县,观察采集风俗歌谣。有两个使者将去益州,他们到李郃负责的客馆投宿。当时正是夏夜,露天而坐,李郃便仰望天上,问道:“你们两位从京师出发时,难道知道朝延派了两位使者吗?”两人默不
作声,惊讶地互相看了看,说:“没有听说。”问他怎么知道的。李郃指着星星给他们看,说:“有两颗使星移向益州分野,所以知道这件事。”三年以后,其中一个使者担任汉中太守,李郃仍做小吏,太守惊奇李郃有德却不外现,召李郃做了户曹史。当时大将军窦宪娶妻,天下郡国都送礼庆贺,郡里也派了使者。李郃进谏道:“窭将军是皇亲,不注意礼仪品德,而专擅弄权,骄纵放肆,危亡之祸马上就要来了,希望您一心效忠于王室,不要与窦宪交往。”太守坚持派人前去,李郃无法阻止,请求自己前往,太守同意了。李郃于是在路上滞留不前,以观察变化。走到扶风,窭宪回到封地自杀了,他的党羽全部被处死,凡与窦完有交往的人,都被免官,只有汉中太守没有参与。李郃在这一年中被举荐为孝廉,五次升迁,做了尚书令,又被授为太常。元初四年,他代替袁敞担任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有忠臣的气节。他担任司空四年,因受人请托的事被免官。安帝死后,北乡侯即住,李郃又担任司徒。等到北乡侯生病时,李郃暗地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商议立顺帝,正逢孙程等人事先成功,所以李郃的功劳没有显出来。第二年,因为官吏和百姓患病、一再出现灾异而获罪,被皇帝赐予策书免了官职。将作大匠翟酺上书说李郃“暗中谋划重大事情,是为了安定社稷”,于是记下他暗中谋划的功劳,封李郃为涉都侯,李郃辞让不接受。八十多岁时,李郃死在家中。学生上党人冯胄独自制了丧服,在心中悼念三年,当时的人很诧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
②
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15. 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说法错误,作者落泪的原因并没有“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的原因。“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意为: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表现手法能力。赏析诗词表现手法,答题时,首先指出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词具体内容分析诗词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最后点出诗词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是要求学生赏析诗人表现自己家国情怀的表现手法。本词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这是借景抒情。“看浩荡千崖秋色”写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想到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泪水滂沱。结尾“鸿北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这些都属于借景抒情。结合注释可知“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是用典,意思是说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这是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意思是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这里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还有“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意思是:少年
的
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这是拿少年的才华与如今才气凋尽进行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还有“常恨世人”三句词人是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的狂客行径,每年在重阳节登高,总喜欢提起东晋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称扬一番,毫无现实意义。“若对”两句,是说如自己这样的忧国志士,并不追慕魏晋风度,这是把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具体答题,根据以上分析,从借景抒情、用典和对比几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齐人败绩,曹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断定齐国是真的退败后才下令追击。
(2)《望海潮》中勾画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本寻常,但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会从中感觉到一种人生的无常。
【答案】 (1). (1)吾视其辙乱 (2). 望其旗靡 (3). (2)烟柳画桥 (4). 风帘翠幕 (5). (3)舞榭歌台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辙”“靡”“幕”“榭”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建康村再往前走几公里,便是骆驼城了。( )我顺着城墙,一路走过城门、角楼、马面、瓮城。黄土夯筑的城墙早已斑驳,许多地方业已坍圮,却依旧雄伟壮观;城门空空荡荡,被铁丝网拦起来,曾经的 、 早已经留在了记忆中。我走走停停,两个小时才绕着这座庞大的城池走了一圈——骆驼城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汉唐时期最大的古城。晚上,鸟儿悲鸣着回巢,远方的村落亮起灯火,古城渐渐被夜色吞没。眼下,晚风呼啸,帐篷摇曳,四野看不到一个行人。
骆驼城后期的历史 ,却如同一出 的大戏。这里先属前凉,再属后凉,此后卢水胡(汉代至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西北的一支少数民族)人沮渠蒙逊又占据这里,创立北凉。唐再次置建康军,驻军5300多人,七十余年后建康军被吐蕃攻破,从此消失在史书中。盛极一时的骆驼城走向了衰落。伴随着骆驼城的湮没,古城周围也因此被沙漠侵蚀。从骆驼山再往北,穿过大片的丘陵,翻过合黎山,便是巴丹吉林沙漠了。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
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落寞而沧桑,狂风卷起尘土呼啸着,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 B. 它落寞而沧桑,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 C. 它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落寞而沧桑,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使得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 D. 它被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落寞而沧桑,使得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车水马龙 摩肩接踵 语焉不详 走马换将 B. 万人空巷 摩肩接踵 语焉不详 走马观花 C. 车水马龙 络绎不绝 模棱两可 走马观花 D. 万人空巷 络绎不绝 模棱两可 走马换将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骆驼城的湮没,周围的古城也逐渐被沙漠侵蚀。 B. 伴随着骆驼城的湮没,古城周围也逐渐被沙漠侵蚀。 C. 伴随着骆驼城的湮没,古城周围也随之被沙漠侵蚀。 D. 骆驼城的湮没,使得周围的古城也逐渐被沙漠侵蚀。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的的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正因为“孤零零地矗立在荒
野之中”,才会显得“落寞而沧桑”,据此排除B项、D项。而A项,“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与前面所强调的狂风“呼啸”衔接不上;而且这是前面所述导致的结果,同时考虑主语不能一再变换,在“这”前加上“使得”比较好,故排除A项。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视、欢迎等盛况。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结合“城门空空荡荡,被铁丝网拦起来”“曾经的”分析,选用“车水马龙”“摩肩接踵”。模棱两可:对事情不置可否,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没有明确的态度或意见。语焉不详:指话说得不详细,不清楚。结合“骆驼城后期的历史”分析,选用“语焉不详”。走马观花:指骑在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走马换将:指调换将领,泛指调换人员。修饰“大戏”,选用“走马换将”。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逻辑不当;语序不当,“周围的古城”应为“古城的周围”。C项,“伴随着”与“随之”重复赘余。D项,语序不当,侵蚀的是“古城的周围”而不是“周围的古城”。故选B。
20.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情境一:某杂志上有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
情境二: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答案】(1)“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 (2)“笑纳”改为“收下”。(3)“光顾”改为“游览”。 (4)“豪雨”改为“暴雨”。(5)“可望”改为“有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乔迁”,祝贺别人迁居或升官的话,不能用于“我“搬家;“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不合语境内容;“光顾”,敬辞,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语境为表示多次到滨河游园游玩,不合语境;“豪雨”“可望”和“好雨”“渴望”谐音,不符合电台新闻广播稿的要求。
【点睛】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1.下面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答案】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 APP 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 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能力。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本题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从箭头的指向可知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APP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 【点睛】流程图解题基本方法 :
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 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 3、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
4、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 5、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材料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材料三:
什么是为民?习总书记引用郑板桥之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中央广播电视台《平“语”近人》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修身自省,教养自我
针对近年来“土豪”等词汇,以及一些富裕群体价值扭曲的行为,我认为,要使其在富裕后更有教养,方法只有一个,即修身自省。
教养为何?又何需教养?众所周知,教养绝非实物,而是点滴累积而成,有无教养之人可谓是云泥之别。对于土豪们炫耀财富,例如近年十分流行的“摔车照”——拍摄一人由名车倒下并伴以无数名贵奢侈品散落的照片,一些“土豪”在公众场合粗言脏语对市民大加嘲讽等现象显然便是教养缺失的表现。因此,重视教养该当是迫在眉睫了。
言既至此,为什么“修身自省”能够涵养教养呢?儒家曾有言如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是至关重要的。知名电视节目《朗读者》主持人董卿在九十六岁高龄的翻译大师许渊冲到来之时,全程屈膝与之交谈,双目平视以示尊敬,她无疑是有教养的,但在对记者的回答中她曾提到她亦十分重视修身与自省两大方面。除此之外,无论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都点明过“自省”的重要性,暂且放下曾子脍炙人口的“吾日三省吾身”不提,日本的一位思想家便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就在一次一次的深省中,戴上面具,发展自己”。自省的作用是发
现问题,再促进解决问题,这一点在此句中已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那么,如何“修身自省”该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了。答案其实很简单,静下心阅读几本好书,种植花草,发展自身兴趣,钻研学术等都是修身之举。而自省更不必提。但对于这两点国家相关部门的宣传重视更必不可少。毕竟鉴于土豪群体数量之较为庞大,全部通过人力促进可行度过低,只有在弘扬主旋律,使“修身自省”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潮流趋向的情况下,方可最大效率涵养出一批又一批“富而贵”的社会群体,真真正正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为需要教养的主体应当是人,而非无机意义的“国家”二字本身。
但有一点需注重,即正确协调修身与自省这区区四字间的关系,不可重一方轻一方或擅分主次。“修身”与“自省”应当是同时进行的,是同一个过程的两大方面,在“修身”的同时“自省”,在“自省”的过程中“修身”,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涵养出契合时代发展的教养。
修身自省,教养自我。这适用于富而不贵的人们,也适用于我们自身。在繁杂喧嚣的尘世修身,于交错纵横的时光里自省。如此,才能在拥有教养的同时在某个眨眼低头举杯的不经意间看到属于祖国与我们同拥有的一片闪耀明天!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明确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来让自己头脑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在待人处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诚二字,努力断恶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养就起来了,有智慧了。这时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她)也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主要强调正心、修身等。“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主要讲谭嗣同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关心他人,笑对人生。“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对百姓的真挚情感。要重视民,民是执政的根基。强调“民”的重要性。可以选取其中一则材料分析立意,也可以综合立意。
参考立意:重视“修身”;正确认识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端正自己的思想,不断提升自己;家国情怀;正确看待“生死”;爱国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拼搏进取;英勇无畏;聆听民心,关注民生等。 行文结构:如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我们要重视修身”。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何才能做到“修
身”,如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磨难与艰辛,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只有做到了心如止水,方可在痛苦面前站住脚跟;遇到困难,不要想着去抱怨老天,不要想着去责怪人事,一切应该从自己出发,总结与分析自己的问题,进而想出最适合自己的办法来攻克难关;一切事物想要做好并不难,难就难在两个字——坚持。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以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从中吸取教训,自我反省,会发现生活会变得更美好;修身立德是完善自我的重要方法,是为人处事的根本。
【素材】你播下什么,你就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竞争、讲究秩序、讲究文明的社会,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专业知识,更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举止、深厚的道德涵养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人无完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去探讨、探索,以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
文明修身,我们需要的是坚持。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其实,文明的修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不是没有,关键看自己有没有坚持到底的信念。
静则修身,俭以养德;勤则不匮,敏则有功。
华夏民族眼黄子孙,中国如今的现在是个腾飞的国家,在也不是原来的半封建半殖民的小国。中国受过的无数屈辱,我们是一辈子不能够忘记的,爱国之心在我们心中,中华文化不断传承。屈辱不曾忘记,也不能忘记。应记住,并且更加的为祖国争光!因为爱国主义,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了希望。
梦想,是海边斑驳的灯塔,为远航的船只指引方向;梦想,是柔和的明灯,为前行的人们照亮黑暗的道路,梦想,是心中的太阳,驱散你心头冰冷的流言蜚语。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是和谐之本。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要发展惠民之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司马懿曾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子之心者得诸侯;得诸侯之心者得士大夫。”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